【摘 要】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定于2010年10月28—30日在成都市召开第十次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现面向全国医生征集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基础及临床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定于2010年10月28—30日在成都市召开第十次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现面向全国医生征集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基础及临床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化疗强度的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已取得显著成效,约60%的AML患者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R),5年总生存率达43%。但较高的复发率和治疗相关性并发症仍是AML治疗所面临的困境,大部分患者都会死于化疗未缓解或复发,如何进行缓解后的治疗,避免复发、争取长期存活是AML治疗的难点。近些年来研究表明以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在临床的逐渐推广应用
日内瓦医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会(GFMER)是WHO的协作非赢利机构,得到日内瓦大学医学院和日内瓦医学会的机构支持。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和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衰竭(AKI)的第三位常见原因。CIN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降低危重AKI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和关键。近些年来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的“最后共同通道”,其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据Framingham研究结果,心衰患者5年病死率与癌症患者5年病死率相近。目前心衰治疗手段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其中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心脏移植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其最终目的均为改善生活质量及提高寿命。但是由于昂贵的医疗开支、供体的限制及精湛的技术要求,因此,目前此类非药物治疗手段尚无法普及。
目的 测定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4T细胞亚群和相应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探索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5例成人慢性ITP患者分为疾病活动组、未缓解组、缓解组,18例体检正常者设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细胞内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细胞及表达CD+25Foxp3+细胞分别占CD+4细胞的百分率。应用ELISA检测血浆中I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并发症,占CKD患者死亡原因中的半数以上.CKD人群除具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因素外,还有CKD时特有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已证实,血磷增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自CKD3期开始血磷即开始增高,血磷每增高1 mg/dl(0.32 mmol/L),死亡危险性增加23%[1].血液透析患者血磷>6.5 mg/dl(>2.10 mmol/L)者,猝死或
心脏骤停后全身缺血以及发生于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再灌注反应,导致了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称之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包括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心肌功能异常和全身缺血/再灌注反应等病理生理学改变。目前心脏骤停的生存率仍然很低,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进行积极干预可以改善预后。进入ICU的心脏骤停患者,仅约1/3可以生存出院,多器官衰竭是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目的 评价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对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探索炎症性肠病(IBD)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1)、模型组(G2)、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组(G3)、奥沙拉秦治疗组(G4)、双歧三联活菌和奥沙拉秦联合治疗组(G5),每组10只。ELISA法检测各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TNFα、IL-10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
我国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持续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1],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尤其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增加最为迅猛。1998年WHO全球健康报告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