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im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初,西安的天气刚刚有了些许暖意。我乘坐的汽车飞快地行驶在西汉高速上,回那个自己快要忘记的陕南故乡,送爷爷最后一程。过秦岭,隧道一个接一个,耳边只有车轮与路面摩擦的嗡嗡声。抬头看,连绵不断的青山白云,应该还是爷爷先前来西安时看到的模样。不曾想过,眼前的一切与自己有怎样密切的关联,云深处好像尘封着生命脉络的起点,不到一些特定的时候,或许永远无法认识自己。父亲为了走出大山,看一眼云外的世界,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先是远赴新疆边陲,八年后方才来到西安。爷爷来西安则用了六十年,而且是因为我出生时爷爷和奶奶从老家来照看我。
  爷爷的寡言是出了名的,我甚至不记得自己跟他的对话超过三句。儿时在部队家属楼住,吃饭时我一个人叽叽喳喳常被母亲以老师的威严训斥,爷爷则自始至终不说话。2007年9月,我上初二,西汉高速刚刚开通。刚与老家通完话的父亲告诉我,爷爷说他想我,一时有些诧异。在一个与西安环境有着千差万别,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原来一直有人惦记着自己。“十一”回去那天,老家下了好大的雨,我在泥泞的小路上歪歪斜斜,脚底不住打滑,爷爷扶着我走回去,一路无言。之后再来西安,爷爷坐在客厅看电视,每当我有什么事从自己房间出来到客厅时,他也是慈祥地看着我,不说一句话。
  老家房前摆满了花圈,人声嘈杂,守灵仪式过后,棺木被热心帮忙的人抬往山上的墓地。我距离墓地不过两三米,看着一铲一铲的黄土扬起,眼睛定格在那儿,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着这最后一次的目送。雨一直断断续续地下,下山路上的泥泞自不必说,我走得歪歪斜斜,脚底打滑。只是再也没有那样一双有力的手将自己扶起。抬头只见白云悬在山顶上,天空因水汽的充足没有颜色,一如往昔。印象最深的莫過于8岁那年暑假,跟老家同龄的玩伴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下河捞螃蟹,大雨过后欢呼着立即冲到院子里玩,清晨被鸡叫声吵醒。傍晚时分,不远处的青山隐入黑暗中,只见家门口的炊烟,在一笼昏黄灯光的照耀下缓缓上升,消失于深色的天际里。城市出生长大的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乡愁,只觉这一趟来,因为爷爷的缘故,和土地少了一层疏离,又多了一分牵绊。
  回西安的高速路上,故乡再一次隐入夜色,后退到自己身后。群山环抱白云缭绕的深处,以前活着我的爷爷,现在埋着我的爷爷。落叶归根,倘若真的有地下,那必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隧道,是一个有着永恒宁静的地方。死没有什么可怕,无非是太舍不得生了,心里的遗憾不会有止境。夜晚的高速路上,只看见车灯前的雪花纷纷扬扬。
  (青君摘自《西安晚报》2018年3月27日)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是个普通农民,又是个受人尊敬的木匠。他一辈子与大山为伴,与土地和木料打交道,几乎没有走出过大山,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  他走完81岁的人生旅程、告别这个世界时,十里八村的乡亲闻讯赶来,要送这个为他们打过房梁、做过嫁妆、钉过门窗的老木匠最后一程——这是山里人对一个人表达尊敬最深沉的方式。  父亲一生坎坷,像一把厚重的大锯,用生命开辟生活,不断将齿磨平,将身磨细,直到在劳作中訇然折断。父亲养育
18岁那年,我上高三。镜子中的我,棱角分明,脸上鼓着几颗青春痘,下巴上有隱约的胡须,透着青春逼人的气息。18岁的芳华,再平凡的脸上也有青春的神韵和飞扬的神采。  高三下半年,我的成绩连续两次实现了大飞跃,成为老师的重点培养目标。那次,老师又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只要保持成绩,我考上大学应该算十拿九稳了。走出办公室,我突然觉得自己像长出了翅膀一样,很想飞起来。那种感觉特别畅快,激扬岁月,志得意满,
拐过最后一道弯,隔着两条小土坡,远远地,便看见站在家门口的母亲,怕是已等在那里很久了。已是薄暮时分,夕阳正好,余晖斜映在她的身上,金黄金黄的,望过去,温暖极了。  坡下的人家,已升起袅袅炊烟,在空中悠悠地飘着,闲闲,散散。门前的老黄狗早已站了起来,踱着小步子,晃着脑袋,尾巴摇来摇去,舌头伸出来,又缩回去,眼睛眨巴眨巴望着。隔壁家的老阿婆从门内探出半个身子,手中端着碗,一边忙乎着,还不忘打声招呼:姑
端午节过后一直没有回过老家看望父母,眼看着又一个节日要到了,决定赶紧趁周末回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个乡下,一个城里;一头牵挂,一头向往。20多年来的城乡二元定式里,我像一只风筝,虽飘浮于空中,却根系于地面,既领略着天空的自由广阔,又留恋着大地的敦厚可亲。所以,回老家,注定是生命中的重要一环。回家,对我来说意味着休闲、放松和享受,对父母而言,则是盼望时的焦急、团聚时的喜悦、迎候中的忙碌,
在台湾,有一个60 多岁的母亲,每天都给女儿打手机,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甜美活泼的声音,让母亲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没接手机,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  而事实上,这个手机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车祸去世。这句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一扇通向秘密花园的门。那里,盛开着有关女儿
英国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兴起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它是欧洲最大都市,人口有1200万,并且它的影响力不仅在全欧洲,更在全球。至今它仍与美国纽约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中心,是世界银行业的首都,同时它也是时尚之都、创意之都。伦敦也是游客访问最多的城市之一,每年的观光客达到3000万人左右。  早期的世博会主要在英、法、美等国家举办,也是展示它们的工业和科技新成就。1851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大不列颠帝国已经是世界
清晨醒来,推开窗子,一阵清风柔柔地爽爽地扑入怀中,很是惬意。  美好,就从晨起遇见的这阵风开始了。  因为这阵风,出门所看见的、听见的,都是喜悦的、祥和的。  因为这阵风,心地变得清静了,欲望变得少了,烦恼变得没了。  这阵风,好像是吹来了菩提的种子,撒在心间,一会儿就发芽了。  在菩提树下,我眼看着世人匆匆地来来往往,有狂妄高声叫嚷的,有猛踩油门呼啸而过的,在通向名利的路上,谁都无法掩饰自己。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句无意中泄漏天机的大实话几十年来都未引起世人应有的警觉。    今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至少已经召开了9次以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为主要议题的高端会议。  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名官员曾说:“如果领导人一边高谈阔论全球饥饿问题,一边享用奢华的美味珍馐,看上去可不怎么合适。”  2002年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峰会
姥爷去世后,我妈终于动了出门旅游的念头。花甲之年的我妈总算有心情也有时间出门转转,一心想和我爸来个二人世界自由行。我说您快算了吧,看您那手机空空如也的桌面,自由行?怎么行啊?  我妈的智能手机是我几年前给买的,利用率低得惊人,也就是发发微信、看看新闻,实在算不上智能。我有时回家也给她讲“一部手机搞定一切”的智能生活有多便捷,她却总是“偷懒”。买菜还扫码支付,块儿八毛费那个劲干吗?网约车?招手不就打
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一直在改变。一路走来,人的境遇和时代风景,朋友圈都在变,回想往昔,有恍如隔世的漂浮感。  当年的朋友圈,友情的维系,增进,除了彼此见面接触,电话联系,还有写信。朋友圈的人数并不庞大,不像如今的上百,数千的。是真朋友,但联络不便捷,变迁也太大,常有人转学走了,搬迁了,下乡务农去了。有朋友换了联络地址,而圈里彼此却不知动态。有的朋友就此从朋友圈分化出去。几十年来,只十多个铁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