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PDCA”循环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中职校发展的生命线。本文分析了中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为例,基于“PDCA”循环理论,将学生的全面质量提升贯穿于四个环节中,即对标岗位,校企共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确立与施行、评价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数据分析与反馈改进,构建出全过程、全方位、数据支撑、动态改进的闭环“PDCA”循环体系。体系既形成了中职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内容,也为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测、评价和教诊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循环优化与稳步提升。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PDCA”循环体系;评价标准;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03C-0090-05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经过5到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可见,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职教体系现代化建设、如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有效实现类型教育已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如皋中专校)机电专业为例,学校从2016年起聚焦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建构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现评价标准的真实落地,有效构建出中职机电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PDCA ”循环体系。经过学校近4年来的实践与推广,使人才培养有方案、评价有标准、管理有系统、诊改有数据,从而全过程、全方位、数据化、动态化循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中职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参考。
  一、中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人才培养质量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近年来,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智能机器取代大部分重复性、程序化、标准化的岗位工作已成必然。机电行业内简单的操作工和相应没有技术含量的相关工种需求已逐年减少。大中型机电企业引进了高端先进的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生产系统,减少了原有繁重低效的重复加工生产工序,以智能化加工制造业为核心的集成化生产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进行操作、控制、调试、检测及维护维修,这就要求企业工人必须具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而中职学校方面,机电人才培养规模基本可以满足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要求,但相当多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远不能跟上企业岗位发展的需求,中职校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与企业人才能力要求结合度等方面相对落后,没有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侧发展的要求,导致中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仍需要进行针对性培养,经过比较长的适应期才能完全胜任相应的岗位,造成学校与企业双方人才培养资源的浪费。中职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产生了供需错位,从而推迟了毕业生的入岗时间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不科学
  目前一些中职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偏重于日常教学的常规管理,如学生的考勤、作业的检查、成绩的考查、教师的听评课及常规的教学检查等,而没有从塑造人才的整体角度出发全面培养人。
  1.评价的指标维度不精准。现有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集中在日常管理考核,缺少跟企业的对接和对行业企业评价标准的引进,对培养中职生遵守行业企业规章制度、养成必备的道德规范及职业素养也不够重视;同时缺少对培养中职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及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难以适应企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只停留在学校层面而过于主观、落后,未能真正与区域企业及时沟通、共同制定评价指标,未能针对区域行业企业发展及时动态调整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缺乏全面系统性、针对性、过程性、动态性、反馈改进性,导致评价维度片面、不精准。
  2.评价的方式单一。学校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往往侧重于结果性评价,是一种以考代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集中以各学期各科目的月考、期中及期末考试成绩评价,而缺少学生整个成长的过程性评价,并且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造成对学生在各评价维度中的学习状态、素养能力变化和情感价值观形成等无法考量,导致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也就无法及时帮助学生在各维度上进行纠正和改进,评价方式单一、不科学。
  3.评价的主体不全面。目前中职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侧重于学校,主要是教师。虽然相关企业与中职学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但企业实际参与度不高,缺少参与中职学校学生过程性培养的评价,同时关注学生成长的家长等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参与进来,所以评价主体未形成多元化,评价结果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评价不够深入,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公正性,导致学生的真实情况不能客观呈现,不利于学校的教诊改工作及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系统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中职校已经有了教学管理系统或智慧校园平台,主要管理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管理分散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在获取学生数据方面主要依靠各部门各类资料的上传,虽然可以上传到一个网络平台,但各部门联系并不紧密,上传主要呈现各自部门考核材料,有的时候材料虽多,但对学生的表现缺乏系统功能上统一的标准量化考评,学生的数据是碎片化的,不便于精细化统计与分析,同时人才质量管理是低效的,不能及时动态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和改进,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实现系统管理的高效化、信息化、可控化、明晰化。
  二、借鉴“PDCA”循环理论的现实意义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或者质量环,由美国休哈特博士最早提出,后来被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采纳并广泛宣傳和运用,形成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该循环核心是将质量管理分为Plan(计划)、Do(实施/执行)、Check(检查)、Action(改进/行动)四个过程,循环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持续改进、阶梯上升的体系,能够实现质量的有效提升。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基于“PDCA”循环理论,在机电专业从培养目标、目标落实、标准制定、系统构建、教诊改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构建与实践,形成了机电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PDCA”循环体系。见图1。将学生的全面质量提升贯穿于对标岗位,校企共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确立与施行、评价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数据分析与反馈改进四个环节中,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数据支撑、动态改进的闭环“PDCA”循环体系。体系运行过程既形成了中职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内容,也为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测、评价和教诊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实现了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循环优化改进与螺旋稳步提升。
  三、中职机电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PDCA”循环体系具体内容
  (一)对标岗位,双元育人,共定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属于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它体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环节要求等。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见,中职校应联系实际让方案规范落地,制订本地区有特色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才是对了路子,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
  为使江苏省机电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真实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学校项目组针对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与区域行业企业生产方式、岗位需求等脱节的问题,借南通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之机,对接区域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如学校联系思源电气、九鼎新材等20多家地方企业,校企共同分析本地区机电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对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系统设计,完善了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将本地区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校企共同制订了如皋中专校机电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人才规格注重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同时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接本地区行业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等素质要求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有机结合、校企文化对接互补、校企管理互通、人才共育“双元”,从而深化了学校机电专业校企合作,服务了地方发展,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地,彰显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基于方案,研制标准,构建体系
  基于机电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原有中职校人才质量评价内容不够精准、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项目组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确定以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产教高度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基准,设计出人才培养质量调查问卷,在对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进行广泛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召集专家论证会,遵循科学化、系统化、可行性等原则筛选出一至三级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经过专家论证,确定采用知行两个方面对各评价指标设置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请专家对各层权重指标进行赋值,将各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数据进行综合整理,运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综合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从而系统构建出完整、统一的三级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如图2。三级评价指标对接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指向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就业质量和创新能力五个核心维度,成功实现了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监测与评价。
  (三)基于标准,开发系统,监测数据
  基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针对中职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管理系统效率低、缺乏动态管理、监测信息反馈不给力现象,项目组立足学生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形成了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行业企业、学生与家长等多方参与的可测可评人才培养在线管理平台,即人才质量评价系统,使评价管理有了具体的载体。
  人才质量评价系统针对评价标准中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五个层面涉及的81个三级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评价主体,学校机电专业每学期通过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评,系统实时进行智能化分析,全过程、全方位、全員性人才培养的质量指标数据优良差一目了然,可实现纵向层面的从学校专业总体到班级整体再到学生个体,以及横向层面的各专业、各班级、各学生相互间数据的多元多维有效呈现,从而实现中职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时监测与评价、动态管理、培养质量的动态控制。
  (四)基于数据,精细分析,反馈改进
  基于评价系统数据,系统能够集中并全面反映学校机电专业人才质量总体发展状况、各班级质量发展状况以及每个学生达到的水平。评价系统对应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的一级5个指标、二级18个指标、三级81个指标,聚焦各类情况精细化分析到各层面、各层级、各层次,形成一目了然的可视化图表数据,如雷达图、柱状图等,反馈呈现给各方,宏观上呈现整个专业学生质量哪些方面达标、哪些方面欠佳,中观上看出各年级各班级之间问题出现在哪些指标、差距多大,微观上从学生指标画像中看到哪些方面将有待强化提升等。学校教诊改工作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展开,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制度完善、师资队伍优化、校企深度融合,各责任部门、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学生依据问题点有的放矢持续进行改进、完善与提高。同时反馈给多元利益共同体中的政府、企业与家长,让他们及时关注并参与学校的教诊改,明确机电专业学生各阶段在怎样培养、具体达到怎样的程度、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等,这种反馈改进机制的建立用于衡量达成质量标准“四度”,即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教学质量有效度、学生与企业满意度。反馈改进不仅涉及校企等各有关部门、人员,整个“PDCA”循环体系也通过发现问题进行适度调整,如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哪些内容做科学调整、指标体系哪些指标再完善,质量评价系统如何更智能,数据反馈机制怎样更健全。然后再不断进行“PDCA”循环,最终实现培养质量标准的“四度”,输出高质量合格人才。
  四、体会与反思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中职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构建机电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PDCA”循环体系,能监测与评价中职校培养的人才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推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精准实现供需平衡。
  同时在循环体系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注重问题改进。进一步推进人才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注重信息处理与问题改进,对学生评价结果不佳的关键指标施行建档督办,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推动人才质量在相应指标上持续有效改进和稳步提升。二是加大产教融合力度。结合如皋地方加工制造业的经济特色,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内企业的联系,培养人才的过程真正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质量管理目标流程,实现供需平衡可持续发展。三是深化质量保障建设。施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循环体系以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虽已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应完善整体人才工作联动运行机制,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区域企业等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质量建设,进一步配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让利益相关方真正关心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学校发展。
  责任编辑:陈钱允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道习题反复讲解但学生却反复出错的情况.是什么导致学生反复出错?应该如何利用这道习题?这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分析,充分挖掘习题资源,锻炼学生思维.  【关键词】习题资源;思维;课堂  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发展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利用习题课堂启迪学生思维.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习题和相关配套练习内容丰富,不仅包含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深入挖掘地方乡土文化的渗透价值,让德育突破校园的时空局限,走进学生日常生活,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福建莆田港里村妈祖小学凭借对本地独具特色的妈祖信俗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铺垫型问题情境、认知冲突型情境、操作型问题情境等不同情境方式应用在其中,通过不同方式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重点科目.通过教师教学工作的落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
摘要:依据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医疗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和反馈信息,客观分析毕业生的现实就业状况,对影响就业质量的若干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1 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方案和职教领域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提出有效破解目前就业困境的对策思路,为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全面优化实习方案、扩宽就业渠道等提供指导意见和改进方案。  关键词:高职医电;就业质量;应对思路;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
【摘要】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普遍应用,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和改变.在高校教学方面,应用互联网技术改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即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开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针对其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从而促进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中,教师要养成针对学生概念理解中的易错点开发拓展课内容的意识和习惯。“周长”教学后,学生容易将“周长”与“面积”概念相混淆。拓展课《抽牌游戏》的开发,能帮助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幼儿园教师已经树立了一定的课程资源意识,能从生活中主动寻找课程资源,但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园本教研中,可以从明晰课程资源的本源、探寻课程资源的由来、用资源链接课程、资源在课程中的演绎四个维度,引导教师开发并利用适宜的课程资源,有效促成幼儿园课程建设系统、生动、优质地发展。  关键词:课程资源;幼儿经验;课程开发;课程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有助于拓展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视角、增强国际社会对"美丽中国"的科学认识、彰显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具材料的创新应用为抓手,适度融入全科教学的理念,去尝试探寻数学拓展课内容开发的新路径。《测量地图上的面积》就是以测量某机场面积的现
摘要:本文以科研人员为主体的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时代党组织建设创新重要性分析及科研人员党组织党建创新共性及个性问题研究,探索通过“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党建方式,激发党员“双引领”作用有效发挥,提升党组织管理水平,为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愈加精准化、长效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党建创新;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与管理;高校;科研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