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细胞与微核形成率的影响

来源 :环境与职业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95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长期慢性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液与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检查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和淋巴细胞微核率(MN).[结果] 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与出血倾向,外周血WBC、Hb、Pt下降人数分别占10.1%、13%和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苯接触组微核率2.6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长期慢性接触苯作业可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并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1996年和1998年X射线诊断照射的年频率水平.[方法]频率调查分三个层次进行,即面上普查、分层抽样调查和个别典型调查.[结果]上海市1996年和1998年X射线诊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东北隅长江入海口,是上海正在崛起的工业重区之一。全区工厂企业989家,有粉尘危害的工厂达357家,接尘工人约16878人。1956~1999年间累计检出尘肺病人341例,其中累
随着我国企业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工业企业中一些苦、脏、累、险等职业危害严重的工种和岗位大量使用非固定工(包括临时工、外包工、季节顶替工、农民轮换工
为了规范卫生监督员的管理,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使卫生监督员管理工作走向信息化管理,我们于2000年研制开发了一套"公共卫生监督员计算机管理系统".[1]本文将介绍该系统在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肺活检在尘肺诊断中价值。方法:对128例接尘者作经支气管肺活检及病理上对纤维化、粉尘沉着作检测。结果:尘肺待诊病例与病理确诊相关达83.9%,有助于鉴别诊断,有助
[目的]探讨一级预防消除尘肺的效果。[方法]通过原浙江东风莹石集团1965~1996年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后,对莹石混合性粉尘浓度达标下的209例接尘工人进行30年的前瞻性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液传代培养。根据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分
苯在工业上的应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自从十九世纪末苯毒性所致的血液毒性首次报道以来,有关苯造血系统毒性等问题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研究,1982年,Delore等第一次发表
中国劳动卫生、职业医学是我国公共卫生、预防医学领域中研究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在2001年里,不仅为适应我国深化改革与经济腾飞需求而大为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畴,而且在利用当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结果手术融合率95.5%,无神经损伤、断钉、退钉发生。结论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