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握中学语文朗读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我们首先解读新《语文课程标准》朗读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朗读提出如下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说明: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对朗读也作了具体的要求。
一、赏析式朗读
充分地发挥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美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是新课程标准应有之意,而朗读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然而,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在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中,真正喜欢语文课本的学生只有三个人,大约占两个班总人数的百分之三点五。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有言: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面对现实与新课标的这种尖锐的矛盾,笔者主要是这样做的:由老师规定学生这一节朗读课所要读的篇目,笔者的做法一般是老师选出一个单元的课文,然后让学生认真朗读,同时老师还要布置学生一些作业。 作业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全体学生自由朗读结束后,将自己对每篇文章感受比较深的地方写在老师发给的作业纸上,并要上交,当然老师要作必要的引导。另一种是直接进行赏析式朗读。也就是学生读了老师规定的文章以后,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读给全班的学生听。这种做法更多地用于篇幅比较短的文章,特别是诗歌类的课文。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让学生将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领略欣赏一番,因为课本上所有的文章不仅学生自己要认真地朗读;而且当别的同学朗读的时候,他又可以进一步的领略、感受、学习。这就避免学生只知讲读课文而不知自读课文的尴尬局面,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的应有的作用。
二、诗歌朗诵会
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诗歌入手。”显然,要想让学生真正形成玩味语言文学魅力的能力,我们必须以赏析诗歌作为切入点,而朗读就显得尤为关键。当然,首先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笔者主要是这样做的:首先老师发纸给学生,要求学生选择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一至两首,然后由课代表收上来检查,看彼此有没有重复的,有重复的要重新摘抄,然后再将学生摘抄的诗发到各自的手中,要求学生自己在老师规定的朗读时间之前将其背诵。正式的朗诵会是在朗读课铃声一响就开始,当然,在开始之前老师要向学生讲解朗诵的技巧以及朗诵时注意的事项。除了老师自己要作必要的示范外,更多要请朗诵好的学生先上来朗诵,从而激发其他学生产生成功的欲望。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有效的落实在新课标中“听说读写”中“读”这一环节。同时,学生通过自己认真地准备,积极地参与,最终让其在身体力行地学习语文中真正体会到朗读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并进一步激发他在学习语文方面的更大兴趣,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演讲式朗读
演讲式朗读分为即兴式和准备式两种。即兴演讲,可以是开学第一节朗读课上富有个性的介绍是围绕上一周校园内外的各种逸闻趣事进行演讲……演讲时一般按组依次进行。演讲结束后老师对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具体的点评,以期下一次取得更大的进步。准备式演讲,主要在演讲之前由老师规定一个话题,这些话题主要围绕能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现代人素质等方面设计的。当然老师要求学生自己作文,自己修改,老师只规定字数,并从演讲的角度强调应该注意的地方。当然有一个原则是必须要强调的就是:你的作文稿就是演讲稿。正式演讲比赛开始之前,老师不仅要选出主要评委进行打分,而且任何一个参加演讲者不管是看稿演讲还是脱稿演讲都要有饱满的热情。这种做法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在公众面前说话的胆量和能力得到训练,为未来应付各种纷繁复杂的生活做了应有的准备;另一方面学生能自觉注意到作文中应该注意的许多方面,这可能比老师的纯粹的说教更能激发学生对作文艺术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读式朗读
许多时候,笔者为了提高语文朗读课的质量,直接将阅读训练书籍或试卷上的华美的阅读文章拿出来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一般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读了以后老师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第一感受和认识,一个学生的畅所欲言,往往能引起许多同学的滔滔不绝。老师再边读边讲,当然讲的内容是随着老师读的内容在进行,根据自己对文章的领悟和认识,结合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特别是作文的现状,瞄准中考目标,进行赏析性讲解。当然内容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能是作者的地道娴熟的语言,可能是作者的精美绝伦的构思,可能是拟题的妙处,可能是作者认识生活的能力……当然这种边读边讲指向的还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最终的目的还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驾驭作文的水平,甚至是做人方面的修养。这样真正地发挥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示范性的经典美文的应有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出现了水涨船高的局面。
五、赛场式朗读
我们知道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被各学科的学习任务分解掉了,作为从进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的语文,我们并不能也不应该占用学生在校的一些宝贵的空余时间。然而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而真正将这种积累落实到实处,确实是非常难的事情。老师必须通过笔头默写的形式量化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此,在朗读课上笔者经常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背默的内容,并且笔者还要在当堂的朗读课上进行检查。默写结束后,由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规范互批,最后按照错误由少到多的顺序收上默写本,默写最差的几个同学的本子要交还本人,并且让他们自己在默写本上写清楚应该如何自“罚”。这样的朗读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好时间,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甚至还培养了一些学生的自学习惯,因为他要想在朗读课上默写得好,必须自觉地提前做准备。显然,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将培养学生自学的品性。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它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另外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不应把朗读当成可有可无的一种能力训练,如果你重视朗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提高语文能力。
一、赏析式朗读
充分地发挥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美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是新课程标准应有之意,而朗读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然而,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在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中,真正喜欢语文课本的学生只有三个人,大约占两个班总人数的百分之三点五。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有言: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面对现实与新课标的这种尖锐的矛盾,笔者主要是这样做的:由老师规定学生这一节朗读课所要读的篇目,笔者的做法一般是老师选出一个单元的课文,然后让学生认真朗读,同时老师还要布置学生一些作业。 作业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全体学生自由朗读结束后,将自己对每篇文章感受比较深的地方写在老师发给的作业纸上,并要上交,当然老师要作必要的引导。另一种是直接进行赏析式朗读。也就是学生读了老师规定的文章以后,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读给全班的学生听。这种做法更多地用于篇幅比较短的文章,特别是诗歌类的课文。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让学生将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领略欣赏一番,因为课本上所有的文章不仅学生自己要认真地朗读;而且当别的同学朗读的时候,他又可以进一步的领略、感受、学习。这就避免学生只知讲读课文而不知自读课文的尴尬局面,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的应有的作用。
二、诗歌朗诵会
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诗歌入手。”显然,要想让学生真正形成玩味语言文学魅力的能力,我们必须以赏析诗歌作为切入点,而朗读就显得尤为关键。当然,首先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笔者主要是这样做的:首先老师发纸给学生,要求学生选择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一至两首,然后由课代表收上来检查,看彼此有没有重复的,有重复的要重新摘抄,然后再将学生摘抄的诗发到各自的手中,要求学生自己在老师规定的朗读时间之前将其背诵。正式的朗诵会是在朗读课铃声一响就开始,当然,在开始之前老师要向学生讲解朗诵的技巧以及朗诵时注意的事项。除了老师自己要作必要的示范外,更多要请朗诵好的学生先上来朗诵,从而激发其他学生产生成功的欲望。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有效的落实在新课标中“听说读写”中“读”这一环节。同时,学生通过自己认真地准备,积极地参与,最终让其在身体力行地学习语文中真正体会到朗读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并进一步激发他在学习语文方面的更大兴趣,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演讲式朗读
演讲式朗读分为即兴式和准备式两种。即兴演讲,可以是开学第一节朗读课上富有个性的介绍是围绕上一周校园内外的各种逸闻趣事进行演讲……演讲时一般按组依次进行。演讲结束后老师对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具体的点评,以期下一次取得更大的进步。准备式演讲,主要在演讲之前由老师规定一个话题,这些话题主要围绕能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现代人素质等方面设计的。当然老师要求学生自己作文,自己修改,老师只规定字数,并从演讲的角度强调应该注意的地方。当然有一个原则是必须要强调的就是:你的作文稿就是演讲稿。正式演讲比赛开始之前,老师不仅要选出主要评委进行打分,而且任何一个参加演讲者不管是看稿演讲还是脱稿演讲都要有饱满的热情。这种做法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在公众面前说话的胆量和能力得到训练,为未来应付各种纷繁复杂的生活做了应有的准备;另一方面学生能自觉注意到作文中应该注意的许多方面,这可能比老师的纯粹的说教更能激发学生对作文艺术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读式朗读
许多时候,笔者为了提高语文朗读课的质量,直接将阅读训练书籍或试卷上的华美的阅读文章拿出来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一般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读了以后老师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第一感受和认识,一个学生的畅所欲言,往往能引起许多同学的滔滔不绝。老师再边读边讲,当然讲的内容是随着老师读的内容在进行,根据自己对文章的领悟和认识,结合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特别是作文的现状,瞄准中考目标,进行赏析性讲解。当然内容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能是作者的地道娴熟的语言,可能是作者的精美绝伦的构思,可能是拟题的妙处,可能是作者认识生活的能力……当然这种边读边讲指向的还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最终的目的还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驾驭作文的水平,甚至是做人方面的修养。这样真正地发挥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示范性的经典美文的应有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出现了水涨船高的局面。
五、赛场式朗读
我们知道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被各学科的学习任务分解掉了,作为从进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的语文,我们并不能也不应该占用学生在校的一些宝贵的空余时间。然而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而真正将这种积累落实到实处,确实是非常难的事情。老师必须通过笔头默写的形式量化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此,在朗读课上笔者经常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背默的内容,并且笔者还要在当堂的朗读课上进行检查。默写结束后,由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规范互批,最后按照错误由少到多的顺序收上默写本,默写最差的几个同学的本子要交还本人,并且让他们自己在默写本上写清楚应该如何自“罚”。这样的朗读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好时间,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甚至还培养了一些学生的自学习惯,因为他要想在朗读课上默写得好,必须自觉地提前做准备。显然,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将培养学生自学的品性。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它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另外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不应把朗读当成可有可无的一种能力训练,如果你重视朗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