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老司机”,上海“老男孩”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网上有一段爆红视频:一个男子对着马路对面某茶铺冗长的队伍、麻木的人群,带着唱腔、中气十足地高声断喝:“排排排,排三个钟头就为了杯奶茶,侬觉得侬的人生荒废了吗?”
  这段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迅速发酵,许多人不仅完全赞同喊话男子的观点,而且对这种大胆而戏谑的“街头喊话”行为赞赏有加,这么喊一嗓子,提神醒脑,过目不忘,极具创意和震撼力。
  批判现实也带着“玩”的意味,这就是这些年在上海流行音乐圈里“白相”得风生水起的“王厂长”的典型风格。
  “王厂长”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怪名字,就算是艺名,“厂长”与“歌手”好像也实在有点莫名违和。其实这是王昊的自嘲,“荡”“住”“吃”“唱”,这是他人生最失意時的生活状态,也是那些同样有着音乐梦想而一时找不到方向的同行者的写照,由于这四个字在上海话中的发音与“搪瓷七厂”完全相同,王昊就这样给自己和同好们找到了“单位”和“组织”,并且自封为“厂长”。
  从唱酒吧到开酒吧
  泰康路的二八八酒吧,成就了“王厂长”在上海滩流行音乐圈江湖地位,它也成了流行乐坛新人歌手的“摇篮”。现在大名鼎鼎的平安、霍尊、常石磊……当年都曾是二八八的驻唱歌手。如今他们各自在歌坛有了发展,赢得了地位,但依然都还记情于“王厂长”和二八八这个家,他们还常常会回二八八,共聚一堂,重温当年。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是二八八开业十三周年。当晚八点到次日凌晨两点的生日音乐趴,有两支驻场乐团、三十位各个时期新老二八八音乐人团队或歌手轮番用音乐来表达祝福。王厂长在微博中写道:这是一个能记录进上海流行音乐史的夜晚!
  王昊至今还清晰记得十三年前,二八八泰康路起源店开张的前夜,激动得睡不着的他连夜在网上写了篇《我怀孕了,是个酒吧》,记录下当时踌躇满志要做一个小小的属于他和他的音乐朋友们的舞台的愿望。
  而今,王昊的这个愿望完美地实现了,在泰康路上,你可以看到一个承载着许多音乐人梦想和记忆的酒吧,它就像个老朋友一样停靠在那儿,开心了不开心了,你都可以进去听听歌说说话。他笑称:“只有成功了,才能被更多的人认可。上海还有很多默默努力的音乐人,他们或许无法被更多人看到,或许也遭遇到了不公平,我希望通过我的坚持与努力,让他们看到希望,并帮助他们将理想变成可能。”
  在酒吧驻唱一直是王厂长的爱好,让身边的音乐人能养活自己是他想做的事。十三年前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酒吧的老板,因为没钱,就用“技术入股”的方式,通过一些人脉,召集音乐人过来驻唱,带人带设备与对方合伙经营。然而酒吧开张的头两年,地方小,知名度低,最惨的时候台上的人多过台下的人。但王昊坚持住了,除了在泰康路上将版图逐步扩大,二八八还在香港中环扎了根。当然,王昊也就告别了赶场子的生活,只在自己的酒吧唱。
  王昊把有着相同酒吧驻唱经历、大器晚成的黄小琥视为偶像:“一个四十不惑的女人,不靠相貌姿色,不靠绯闻,仅凭着成熟而有爆发力的声线就打动了我们,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汏脚水”成名,“音乐烩”爆满
  “王厂长”七岁学钢琴,十一岁学小号,十四岁自学写谱,十五岁获得了“卡西欧家庭演唱大奖赛”冠军,二十一岁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二〇〇一年,王昊和另外两个兄弟在酒吧唱爵士,被台湾音乐人相中,签约当时颇有实力的一家唱片公司。签约后一年,公司也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王昊曾和陶喆一起创作R&B作品,在李宗盛上海的工作室写歌,还参与了胡彦斌、郭凌霞个人专辑的制作。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年,因为严苛的经纪合约,王昊与经纪人发生了摩擦,经纪人一气之下拂袖而去,不再经营他们任何的演艺活动,但早已签下的长达八年的经纪合约并没有废除,“我们不能参加活动,不能出唱片,不能以个人名字写歌,一旦违约赔偿高达六百万元。”
  被迫“隐姓埋名”,无奈只能做“幕后英雄”。于是才华出众的“王厂长”被许多广告人相中,在那些陪伴一代人长大的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音乐中,从麦当劳24小时营业的月亮叔叔,到“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再到“开心时刻的必胜客”,都有他的配唱。
  十多年的淬炼让“王厂长”抛却浮躁,沉下心来做音乐。一首《汰脚水么烧》让他在网上一夜爆红,成为一首当时传唱率极高的网络歌曲。他也因目睹上海一场重大火灾,有感而发创作了歌曲《上海一家人》,感人肺腑,走红网络,成为无数网友寄放伤心灵魂的所在。卢湾区拆并后,他又创作了《卢湾恋曲》。
  二〇一一年在兰心大戏院的《我们就这样长大》个人演唱会,更令他一举成名,让媒体惊呼“上海老男孩”横空出世。一个从没有发过唱片的歌手,在上海连开了八场演唱会,意想不到的是,演唱会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他就是“搪瓷七厂”的“王厂长”王昊。这次演出是王昊由网络、酒吧走向剧场公演的第一步,他感慨地说:“为了这一天,我准备了十六年。”
  《青春永久·永久青春——“我们就这样长大”白相音乐烩》最大的特色,就是再现了许多年代的物件、老照片和上海人独有的生活方式,开启了现场观众集体回忆和怀旧的大门。“王厂长”告诉记者,“白相”是一种音乐形式,是我的音乐品牌,我要把十六年来对音乐的理解全部做出来。这次的卖点就是“上海”和“怀旧”,要让七〇后、八〇后来一次集体的大怀旧,让观众笑中有泪、乐中有爱。
  白相音乐脱口秀
  二〇一二年,王昊在“音乐烩”后又开辟新战场,与导演何念以及怪才编剧宁财神合作,为《女人一定要有钱吗》剧本创作了近二十首歌曲和全部演出的音乐,并担任此剧音乐总监。从这年冬天开始,连演一百二十场,创造了上海原创话剧及歌唱剧演出市场的纪录,王昊由此又跨入了音乐剧创作的殿堂。也正是因为这场音乐剧,让他与何念导演成为事业上的好搭档。
  八〇后导演何念在国内话剧市场具有超群的影响力与口碑,被媒体称作“票房蜜糖”。而在何念眼中,王昊不仅是音乐鬼才,还有着很强的舞台表现力。两人的合作,开创了国内前所未有的一种全新“音乐脱口秀”模式。他们的音乐脱口秀,场场爆满,三个小时的演出,台上与台下一起笑,一起流泪,一起思考。   在之前的近十年里,王昊几乎体验过所有与音乐相关的身份,他告诉记者,从早期R&B、爵士乐,到后来做摇滚、做流行,他经历的音乐“工种”颇丰,曾经做过歌手、乐手、乐评人、音乐老师、声乐老师、酒吧歌手、专业录音师、录音师伴唱,还有词曲作者。也正因为这些丰富的经历,让王昊有能力为沪上首部原创音乐剧倾注更多元的音乐要素。
  上海的“脱口秀”有深厚传统,前有周立波创立的“海派清口”,后有王自健的《今晚八〇后》,还有收视长红的《金星秀》。電视脱口秀节目的大受欢迎,也带动了剧场脱口秀的演出市场。然而,上海的观众们向来见多识广眼界高,这对剧场脱口秀的制作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推陈出新,不出新点子,似乎已经难以取悦观众。
  当音乐遇上脱口秀,会激起怎样的火花?前年岁末,音乐人“王厂长”联合何念旗下品牌“念剧场”推出了全新的“音乐脱口秀”《一个上海男小囡戳心戳肺的音乐创业路》,连演6场,为观众带来了温馨、欢笑又有回味的演出。这种表演形式,集合了音乐与语言艺术,综合了音乐会与剧场表演形式,按照美式脱口秀舞台美学与灯光标准打造,细节处又不失上海特色,整个舞台令人耳目一新。
  “王厂长”的现场秀一直是上海演出舞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多年的酒吧驻唱经历,现场演唱一直是他的看家绝活。从热血摇滚到抒情R&B,从复古老歌到最新欧美金曲,从模仿翻唱到个性原创,“王厂长”演来驾轻就熟。他不带偶像包袱,却天生自带笑点,可以将嬉笑怒骂与音乐融于一体,将笑点、“嗨点”贯穿整场演出之中。
  从“我们就这样长大了”到“单身情人节”,王厂长开创了“白相音乐”的独特品牌。在上海人眼中,“白相”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白相音乐,融合了唱、谈、跳、演和互动,将音乐以多元化的方式“玩”出来,排开传统演唱会的被动和距离感,让台下观众一起“白相”互动。
  执着音乐的“老司机”
  熟悉“王厂长”的人知道,在执着于音乐的同时,他还是一个超级机车迷,地地道道的“老司机”。自二〇一四年以来,他倾其所能和所有,连续创办了两届“魔途生活节”,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汽车、摩托、改装为主题的摇滚音乐节。前不久,王昊还继续跨界“拓荒”,拍摄了反映城市音乐和摩托生活的电影《麻辣厂长》,一展“骑士精神”。
  按照王昊的说法,从三十八年前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在谋划这个音乐节了!理想化的讲法是,他为此筹备了二十年,因为他是从一九九四年开始接触大牌摩托车,也是从一九九四年真正进入音乐圈子。比较准确的说法是,王昊从二〇〇九年开始策划这个音乐节,那一年他在上海做了一个草地音乐节。从那时起,他就自诩为是“玩车的人里边音乐做得最好的人”,也是“音乐人里面车玩得最好的人”。
  作为上海老一辈摩托党,王昊很能分辨新老摩托党的不同之处:“我们那个年代,好车差车都差不多。如果在某个街头碰上两辆摩托党并排等红灯,就会各自把头盔一撩,来上一句:‘哎你车挺漂亮的嘛留个电话好吗?’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说加个微信扫一扫好吧,还要跟对方说哎你等一下啊,然后翻包找出通讯录,掏出支笔在头上敲一下,让对方写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是拷机号码。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弄来辆摩托很不容易,遇到同样喜欢摩托的也不容易,见到了就惺惺相惜相互取暖吧。”
  而现在,玩摩托的孩子基本属于富二代,再贵的车子都买得起。他们不会跟差的摩托车一起玩,更不会跟车主要号码。“所以就变成了这样的情况:两辆车街头相遇,你的车子比他差,他头一昂不想跟你交朋友。你的车子比他好,他就觉得显摆不过你,扭头开走了。”
  虽然玩摩托是项烧钱事,王昊却没因此啃过老:“从读大学开始,我的经济就已经独立了。当时在酒吧驻唱挣的钱基本全部花在了摩托上。”现在,王昊麾下已经有了七辆坐骑,每辆都宠爱有加:“法律规定说老婆不能讨七个,但没有说摩托车不能有七辆吧。”
  为什么要做魔途音乐节?王昊说自己想要做建立游戏规则的人。摩托车与摇滚乐都是自由精神的体现,应该用文化来改变中国人普遍对于摩托以及改装车的看法。他是个做了二十年音乐、玩了二十年摩托的人,他觉自己有将它们结合起来的责任和义务。而他的另一个义务是让“魔途音乐节”活下去,并让它的规模越做越大。
其他文献
今年农历七夕节,上海市虹口区有八对新人格外幸运。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虹口区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协办了一场以“相约七夕,甜爱一生”为主题的“海派”婚庆典礼,新人们在充满传统婚礼氛围的庆典上收获了一份见证他们爱情的高雅而又实用的礼物——由沪上著名书法家们为他们书写的结婚纪念证书。  证书一侧,取自徐志摩诗句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苍劲行书系上海书协名誉主席、书法大家周慧珺先生的墨宝;正文
期刊
这个盛夏季节,东方卫视中心大型活动导演团队在哈萨克斯坦收获了一枚枚丰硕的“世博”果实——2017年6月29日至7月6日,在中国贸促会和上海市文广局指导下,这支集合了上海广播电视台全台之力的铁军秉承“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核心理念,先后圆满完成本届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及上海周的4台系列演出任务,赢得了来自两国高层领导、专业媒体及当地观众的齐齐点赞——“开园以来最精彩的节目!”  哪怕近十天超强负
期刊
2013年,电影表演艺术家唐国强和刘子枫在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中分饰毛泽东与齐白石,呈现了两位湖湘巨子的交往在史上留下的一段佳话;四年之后,志趣相投、醉心书画的唐国强与刘子枫再次谱写了一段君子之交的佳话。  9月5日,“海上电影论坛”之“痴戏醉墨——刘子枫专场”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沪上知名表演艺术家、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刘子枫,携手演员唐国强、赵静,评论家毛时安、荣广润,著名书
期刊
为更好地展示喜迎十九大的良好精神风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家、摄影爱好者为敬老院老人公益拍摄肖像照活动,开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摄影作品征集,用镜头将老人的幸福和笑容定格。日前,市摄协主办的《阿拉爸妈——千幅照片敬老人》大型公益惠民摄影活动开拍仪式在普陀区、嘉定区、崇明区、金山区的多个养老院同时启动。活动由上海市摄协所有团体会员单位承办,康乐福全国养老连锁机构协办,上海市
期刊
我总以为,能够牢牢占据人们心灵、能够深深激发人们对生活进行思考的作品,才算是艺术作品。而一部高质量的作品,却并不因为某个人认为有道理,就必然是艺术的,并且它和票房也没有太紧密的关系。  《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结束,演员走了,观众却走不出来了。  这个简单而哀婉的故事,那些平淡而充满张力的表演,教人从头到尾喘不上气来。喘不上气来而挣扎着、喘着,被影片透出的冰冷寒气冻得彻骨,同时不可救药地时刻为片中
期刊
岁月无情,我们这批电影专科学校的同学都入古稀之年,聚会时常提起老师丁辰。今年是他百岁诞辰,同学们嘱我写篇纪念文章,理由是我与老师合作过两部电影,又写过老师的传记。当我拿起搁置已久的笔,脑海里率先蹦出个“倔”字,我们当面尊称他“丁老”,私下里却爱称“倔老头”。  学艺时的“倔”  丁辰出生于苏州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由于性格内向,不喜言辞,就把兴趣投入琴棋书画中,弹琴不需与人交流,下
期刊
这是一篇“解剖样本”的文章。讲的是,除了国营文艺大团在国营剧场用一场场“上档次演出”满足观众的文化生活外,在更大的文化空间内,怎么用“多样化演出”满足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其实也是在检视一座城市的民间文化活力。看一座城市的“文艺夜生活”,不单要看一座城市里美轮美奂的大剧场,还要看丰富多彩的小剧场——它们是城市的文化细胞,用细枝末节展示都市的魅力。那么是谁在“填补文艺空白”呢?这
期刊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支持的“说唱中国梦喜迎十九大”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此次展演的42个优秀曲艺节目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等19个省(区市),节目形式涉及相声、快板、评书、评话、独脚戏、山东快书等26个曲艺形式,汇聚了姜昆、刘兰芳、田连元、李金斗等200多位曲艺名家和新秀,连续4天奉献了4场精彩的曲艺专场
期刊
1998年5月18日,我国新华社《每日电讯》发表整版文章,题为《文化大师素描》,重点介绍了巴金、贺绿汀、王元化、谢晋、杜宣和夏振亚等六位文化大师,其中这个末尾的夏振亚原来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科教电影导演,一下子进入名人之列,可见其声誉之隆,地位之高。随后,中央电视台以《中国影坛奇才——夏振亚》为题,全面介绍了这位集电影、文学、书画“三绝”于一身的“三栖艺术家”,更是引起广大观众的注意。一个不易为人们
期刊
当红演员、新锐导演、电影评论家、节目主持人、杂志专栏作者,归根结底,斋藤工的“关键词”始终还是电影。  “是电影将日本和中国联系在一起”  和中国人一样,日本人也讲究数字的意义。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今年举办到了第20届,旨在促进电影文化的交流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周也迎来了它的第12回,这一切,有意无意的,都让中日之间这场发生在2017年初夏的以电影为名的相聚显得特殊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