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麻理惠:上了《时代》的整理女王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前,作家村上春树在散文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中写道:“抽屉里塞满了折叠整齐卷好的干净内裤,不正是人生中小而确切的幸福之一吗,我这么认为。”这篇文章的篇名叫“小确幸”。30年后,一个教人将抽屉里塞满折叠整齐卷好的干净衣物的日本女性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入选《时代》2015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和她一起入选的另一名日本人则是村上春树。
  近藤麻理惠的职业是整理咨询顾问,简单地说就是教人如何将房间和家整理干净简洁。一项看起来并不高大上的工作,却在年轻的近藤手中发展为一项近乎风靡亚洲和西方的整理收纳魔法,被英国媒体称为“日本整理女王”。她的成功确实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怦然心动”的整理法则
  把家务做到极致也能成为大师,这是近藤麻理惠的人生经验写照。今年32岁的近藤麻理惠从5岁开始就着迷于妈妈订阅的家居和时尚生活类杂志,从小就对烹饪、清洁、整理、洗衣、缝纫等家务活很感兴趣,19岁还在读大二时就开始从事家务整理咨询,就连毕业论文《从性别角度看做整理》也与之有关。
  近藤的工作主要分为到家服务和整理收纳课程培训。到家服务是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家居整理指导,通常一个家庭需3—5天完成整理,每天工作5小时。今年年初,英国作家汉娜·贝茨就邀请近藤到家里指导整理收纳,她把这段经历写成报道发表在英国《每日邮报》上。此外近藤还成立了整理收纳培训学校和相关协会,不仅教学生改善自家环境,还为立志投身整理行业的学员提供专业培训。她的整理收纳课程不仅针对居家女性,也针对企业经营者,据说谷歌总部也邀请她去做演讲。
  2010年,近藤推出自己的第一本书籍《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其整理观念很快风靡日本,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短剧,由日剧女王仲间由纪恵出演整理师。2013年该书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相继出版,次年在美国发行,如今已被译成30多种语言文字,全球热卖超过500万册。在美国,该书卖出了约150万册,被亚马逊评为2014年必读书籍之一。2016年1月,近藤最新著作《怦然心动:图文并茂的收纳整理艺术》在美国和英国上市,市场反响依然火爆。
  在Instagram社交媒体上,粉丝们直呼“近藤拯救了我的生活”,纷纷晒出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房间对比照片,并自创了“Kondoed”来形容“近藤式”房间,用“Kondoing”来形容她的整理艺术。热情的粉丝们自称是Konverts,该词是“Kondo”(“近藤”姓氏)和“convert”(皈依者)的结合体。有粉丝还坚持每天写日记,来记录使用近藤整理法后每天的生活和变化。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到底有何魔法呢?近藤麻理惠整理法则的关键字是“怦然心动”(“Spark Joy”),即整理时该选择“要留下的东西”,不应该去选择“要丢掉的东西”,而一件东西该不该留下,取决于当下它是否让你“怦然心动”。十年来近藤见证客户清理杂物超过100万件,需要28000个大垃圾袋装下,最高纪录是一位客户扔掉了200袋东西及十多件大型物品。据说搬家时她的先生只带着4个纸箱住进新屋。
  在谈到具体的整理法则时,近藤主张愚公移山式的分期收拾整理法注定失败,应该一次性地整理所有东西,并提出了分类集中处理法,即把同类的东西全都集中在一起后再做出判断处理。她列出了物品整理顺序,应先整理收纳衣服,其次才是书籍、文件、杂物,最后才是最难取舍的纪念品。
  近藤创新了许多独特的收纳法,比如运用“便当”美学的抽屉收纳法,将衣服叠成一个简单光滑且能站立起来的长方形,将其分门别类竖着放进抽屉或收纳盒里;在悬挂衣服时应按照从重到轻、从长到短、从左至右的顺序。她提倡利用家里现有的东西来收纳,鞋盒和其他包装盒都应好好利用起来。
  近藤法则背后的日本文化
  通过整理收纳,近藤衍生出一套从整理改变人生的理念。在她看来,整理房间是“检视自己过往”的好时机,在整理的过程中人会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什么比较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什么对自己比较重要什么比较不重要,那些无关紧要的、次要的、不够重要的物品都被丢掉,杂念也随之摒除。她认为整理并不是人生的目的,真正的人生始于整理之后,住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中,人的自我感知会有所提高,不仅改变生活方式,也能带来精神和工作上的转变。
  近藤的整理收纳理念与近年来日本兴起的另一种整理理念“断舍离”有异曲同工之妙。“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炼出来的:“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山下英子说整理物品其实是整理自己,把埋没的自己挖掘出来,给人生做减法。有人评论,“断舍离”更像是一种修行心态,而近藤的理念则更女性化且更具指导性。
  整理收纳文化在日本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日本,由于家庭空间拥挤逼仄,人们必须依靠条理分明的整顿和定期丢弃维持生活秩序。日本企业从很早开始就推行5S现场管理法: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种管理方法强调把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不必要的东西要尽快处理掉。
  近藤承认自己的工作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日本宗教神道教。神道教倡导朴素美学,认为整理和清洁是一种养性修心的过程。“尽量减少身边的物品,用怦然心动来选择所需东西,听起来有点像禅宗。”近藤透露,她从小就喜欢逛神社,大学期间还担任过神社少女。
  每次整理房间之前,近藤都会祈祷默念以示跟房子打招呼,主张在丢掉一件东西之前要对其说“谢谢”。近藤认为日式生活哲学的精华体现在对物品的珍视上,对物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物品像对待人一样温柔。这种说法与神道教的“万物有灵”观念密不可分。   在当年《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新书提案会上,日本的出版商们大多并不看好近藤,但SUNMARK出版社的编辑高桥友宽一眼就看中了这个菜鸟作家,觉得这个“一谈到整理整个人就散发光彩”的女孩一定会红。高桥的预感是正确的,近藤很快就成为热门的电视嘉宾。在互联网的助攻下,新书销售势头良好。就在近藤的新书推出不久,日本发生了“3·11”大地震。许多分析认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真正走红是赶上了这个特殊时期,海啸和地震促使人们直视周遭财物的真正价值,筛选出哪些才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而近藤的书临危受命,成为最佳指南。
  但日本摄影记者、出版人都筑响一对这样的观点持怀疑态度。都筑花十余年时间拍摄了许多为奢侈品以及其他物品癫狂的日本人照片,在狭小的公寓中,这些收集癖被自己收集的衣服、领带、围巾、首饰、手袋和鞋子所包围。都筑把他的摄影对象称作“幸福的牺牲品”。都筑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分析称:“在我看来,我们日本在过去十年进入了一个廉价的、只注重功能的、没有个性的商品时代。优衣库、无印良品以及其他这类品牌已经成长为巨无霸企业,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这类商品。它们是不错,但你不需要真正热爱。当你的优衣库T恤已经破了个洞或是你已经长胖了,你肯定不会留下它们,穿了这一季就可以放心扔掉。我认为这种趋势助长了近藤的成功远远超过3·11大地震带来的影响。”当近藤在推崇极简的整理收纳理念时,都筑却反向行之,他最近正在创作一系列以“T恤,不要扔掉”为主题的文章。
  欧美人也有整理的烦恼
  随着近藤著作在西方出版发行,近藤的整理收纳法则在欧美国家得到追捧。虽然近藤的工作看起来更贴近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传统,日本家庭和西方家庭之间也存在不小差异,但近藤认为欧美人和亚洲人在整理上的困惑基本上是一样的。今年1月,她在巴黎的演讲就有6000名观众到场,是她近年来所有演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华尔街日报》评论称,《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之所以风靡一时,关键在于美国经济景气状况回升,大量人口从郊外向市中心回流,这本书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反映出时代精神的转换,因而特别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据《纽约客》统计,美国各个地区的慈善物品捐赠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仅在纽约地区,2015年初已累计有1.1亿美元的慈善实物捐助,比上年同期增加22%。这种情形与经济相对复苏有关,人们纷纷购置新物品,而如何处理旧物品就成为人们头疼的问题。
  当然也有人吐槽,近藤的书之所以在美国卖得那么好,是因为美国人都有大房子,可和欧洲人相比却又如此不擅长整理。还有人提出一种观点,由于美国人的生存空间宽敞而兼容并包,他们需要一些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和不同维度的定期刺激,来让生活重新焕发生机。
  《产经新闻》则认为,带着怦然心动与感恩的心情去整理,对于美国读者来说是一种既新鲜又神秘的生活创意。近藤也表示,美国读者将她的整理法当成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积极地加以仿效。
  《洛杉矶时报》最近撰文称,有调查显示女性承担了比男性更多的家务劳动,美国女性平均每周要花费两个多小时做家务,因而近藤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女性,近藤式的家也成为一种女性现象。文章称,近藤整理法则让女性忘记了整理是件苦差事,通过欣然接受它来找到释放途径。
  提姆·哈福德是《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也是《卧底经济学》的作者,全家都是近藤的粉丝。他曾撰文称赞近藤麻理惠不仅是整理收纳大师,更是天生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近藤至少揭示了3个连他自己都忘了的经济学原理:忘记了人人都有维持事物现状的倾向;忘记了收益递减效应;忘记了机会成本。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近藤的整理法则。加拿大作家索菲·帕帕马科表示她很享受自己精心策划的混乱,吐槽近藤看起来就像是生活在艺术画廊、候车室甚至陵墓里。《金融时报》副主编露西·凯拉韦2014年冬天曾买下10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送给朋友作为圣诞礼物,随后一半的人给她传来了他们整理一新的抽屉照片,一半的人则回复称只保留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的观点是“一派胡言”。如今随着近藤的新书上市,凯拉韦并不怎么看好,认为近藤已被整理法则冲昏了头脑。因为近藤曾骄傲地宣称,她已经扔掉了音响,因为耳机可以替代,她还扔掉了一个花瓶,因为它没有带来心动的感觉。凯拉韦认为近藤已经成为一个狂热分子,这很危险。
住着大房子的欧美人也有整理的烦恼
其他文献
病了,在家不分日夜躺了一天。昨晚牙疼、鼻塞、头昏、乏力,一齐找上来,带着明显的热伤风,我早早吃了药,7点就躺下了。  我的爱人小所说,我回岛20多天,食物不再像国内全是农药添加剂,身体里的抗生素也快排清了,所以有病吃药,剂量不用太多。我没听他的,可一吃药总是出奇的困。  早上不愿起来,小所端着杯子,让我喝诺丽果汁,又出去买了澳大利亚牛肉饼,给我找食欲。说起这牛肉饼,真是太恶心了,那么多的肉酱馅,油
这年头,对某些国家和某些政客而言,说话靠谱都算是高要求。  比如说,4月7日,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称,考虑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为,参加在俄胜利日举行的阅兵式将被乌方视为对俄罗斯侵略行为的声援,将对乌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这番言论不由让人想起美国前总统布什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要么站在我们这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那边。这样的话听起来相当霸气,不过前提是没有人愿意公开与恐怖分子站在
《华尔街之狼》帮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收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看完电影的人都想知道,真实的“华尔街之狼”乔丹·贝尔福特是怎样一个人。  金融恶棍  2013年,澳大利亚曾有一堂关于“销售和说服”的课程,学费高达5000美元。授课人就是臭名昭著的贝尔福特本尊。  在维基百科上,有关这个中年人的介绍,第一个评价就是:极具煽动性。你可以说他是华尔街的金融骗子,欺骗无辜投资者为他永不满足的贪欲买单。  那是
近日以来,随着伊拉克政府军攻入“伊斯兰国”占据的最大城市摩苏尔市区以及叙利亚政府军再度夺占古城帕尔米拉,中东地区的战争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尽管长期以来中东地区的武装冲突被认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对抗另一群乌合之众。但在最近一系列的战斗中,自杀性汽车炸弹再次作为一款威胁巨大的武器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施洋外交与军事观察者  一般人所认识的汽车炸弹,大多是以汽车为主体,通过在汽车上堆放爆炸物和引爆装置的武器
《生活在别处》是米兰·昆德拉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同为来自东欧的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和昆德拉有着几乎相同的“生活在别处”的经历:前者来自波兰,后者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先后都在巴黎避难。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得不向巴黎的朋友们解释自己国家的现状和历史,以及与红色苏联的关系。1987年,波兰作家米沃什  事实也常常令人嗟叹。这些国家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似乎从来都不是自己命运和边界的主人。这是当时的东欧—
妻子对现代化房屋过敏 丈夫为其筑泥屋  英国夫妇阿兰和凯特住在一栋由树干、泥土及稻草打造的泥房子里,它位于英国德文郡附近的山谷。凯特之前在出租公寓生活时总是生病,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来明确的病因。丈夫阿兰辞掉工程师的工作,提议搬家到山谷里。他们花了近兩个月时间建起这栋房子,并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农场生活,凯特对“现代生活过敏”的症状也无药自愈。如今夫妻俩在泥房子已经生活了一年半,但北德文郡议会认为他们违
1983年12月,约翰·托马斯·乔格拉斯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这个家庭有着参军入伍的光荣传统。他的祖父约翰·乔格拉斯上校在二战中受过两次伤,并曾供职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父亲蒂莫西·乔格拉斯在美军服役三年,之后接受空军委员会任命,供职于一家医学院。  蒂莫西2001年以上校军衔退役,之后在北达拉斯一家乳腺影像诊所做放射科医生。蒂莫西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妻子玛莎也跟他一样。这个个子不高、一头黑发的女人有一
阿尔伯特·古铁雷斯·基龙被称为“尼加拉瓜的隐士”、“石头人”或“山的雕塑家”,33岁时决定要在大自然的包围中度过一生,创作出一幅他小时候做梦看到的史诗般的石头艺术品。在蒂西埃斯特安祖拉自然公园,阿尔伯特每天花大约3个小时凿刻。过去40年里,他成功地把一面90米长的悬崖峭壁变成了不拘一格的雕塑作品。岩石上雕刻着大象、猎豹等动物,还有埃斯特利教堂、纽约的双子塔(即9·11襲击中倒塌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如果一个国家突然涌入大量游客,该国的经济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冰岛的情况很有参考意义,大量的游客给冰岛的城市、环境甚至食品供应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蓝湖边,一个女孩挖起一大团黏稠的白泥,舀到朋友手中,很快白泥从手中溜回到水里,她们玩得不亦乐乎。这里有好几十个游客,都泡在温暖的海水中。11月下旬,当地的气温已降至0摄氏度,但这个湖却热气腾腾。通往更衣室出口处的电子温度计上显示此处温度达
正如美国总统竞选“金钱政治”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美国航空公司如今也按照富裕程度对客户进行等级分明的细分。除了顶级富人、一般富人、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航空公司日前对底层穷人推出了“定制服务”。  “基础经济舱”  一直以来,航空公司的市场策略是重金投入利润丰厚的一等舱和商务舱,同时降低其他舱的舒适度。为什么它们现在改变策略了?因为这些公司发现,即使是经济舱也存在细分、再细分的空间。一开始是豪华经济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