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刘欢对全国观众称三宝是中国音乐剧的教父,三宝本人却谦虚得很,自嘲要以 “二”的执着态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人到中年,这个蒙古族男人反而“偏离”了从前抒情与铺陈的音乐风格与语汇,开始偏重“直给”的粗粝与灼痛。
知名音乐人三宝专访
人物介绍:
三宝,出生于音乐世家,少时学习小提琴、钢琴等多种乐器,与北京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合作演出,1997年后成为自由音乐人。曾经创作过大量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近年来投身音乐剧,创作的《蝶》《金沙》《三毛流浪记》等在中国音乐剧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个“好声音”并不能对中国流行音乐做出什么改变。
我个人对选秀节目并不感兴趣,上次去《中国好声音》当评委,主要是因为和刘欢的私人关系,当然也包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在五棵松开的跨年演唱会是我帮他做指挥和音乐总监,赶上就顺便请我过去帮他把把关,挑一挑,看看哪个更适合在他的演唱会上做嘉宾。
音乐剧这活儿还挺挑人,歌星未必能演。
从我个人来讲,不赞成歌手去当音乐剧的演员。国内一直有个误区,认为歌手只要唱得好就能演音乐剧。但实际上这是两个行当。作为音乐剧,首先它是一个有表演成分的戏,而不是演唱会,如果歌手只是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了,怎么去演绎一个故事,塑造一个角色呢。当然从另一方面非常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行业的生存状态还很差,我是请不起大牌的。
我只是不想再给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垃圾。
我从2005年以后就基本上没写歌了,把精力差不多都放在音乐剧上了,特别是经过2007年那场大病之后,相当于人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我意识到必须抓紧时间,让自己余下的短暂生命更有意义些。
我有一帮“二货”哥们儿。
我重新开始工作之后,计划中的工作效率是一年做一部音乐剧,现在刚写完的就是特别喜欢的一个,由同名电影改编的音乐剧《钢的琴》。搭档关山曾经说,我就像里边的陈桂林,他们就是我的“二货”哥们儿,我“二”他们就陪我一起“二”,我琢磨是这么个事儿,大家陪我这么努力地做音乐剧,其实都是在这件不赚钱的事情上一根筋猛捯饬。
60场全国巡演当然不是噱头。
排练好的新戏要花上3个月的时间,在全国22个城市巡演60场,除了在路上和拆装台的时间,几乎就是一直在演,很辛苦。这个数字背后也并不意味着市场的繁荣或者赚得盆满钵满,实际上有很多困难,是一种推行原创音乐剧的努力。我觉得至少要让大家知道音乐剧是什么东西,知道在那些引进的、改编的国外音乐剧之外,还有我们本土的、原创的作品。
看戏不买票,戏剧会死掉。
音乐剧的市场当然是很残酷的,所以特别希望大家能以实际行动去支持,比如之前有一种方式,我请你去看了一个好的戏,你觉得不错,你再花钱买一张票去请你的朋友看,这样也许慢慢就可以减少“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接下来我想继续呼吁这个行动。
我还没写过给女儿的戏。
去年做的音乐剧《三毛流浪记》虽然主人公是个孩子,但戏本身是给成年人看的;这次的《钢的琴》虽然讲了父女情谊,但更是一部成人戏,男人的戏。它讲的是成人的情感与生活,讲的是男人的力量与脆弱。不过确实我的戏里一般都会有一个孩子的形象,带着一些希望的色彩,可能是跟我有女儿有关吧。我20年前听到罗大佑的一首歌叫《未来的主人翁》,到现在那仍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词:“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不知道若干年后我的女儿长大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若干年后这个世界会怎样,但我希望能做一些让它变得好一点的事情。
知名音乐人三宝专访
人物介绍:
三宝,出生于音乐世家,少时学习小提琴、钢琴等多种乐器,与北京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合作演出,1997年后成为自由音乐人。曾经创作过大量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近年来投身音乐剧,创作的《蝶》《金沙》《三毛流浪记》等在中国音乐剧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个“好声音”并不能对中国流行音乐做出什么改变。
我个人对选秀节目并不感兴趣,上次去《中国好声音》当评委,主要是因为和刘欢的私人关系,当然也包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在五棵松开的跨年演唱会是我帮他做指挥和音乐总监,赶上就顺便请我过去帮他把把关,挑一挑,看看哪个更适合在他的演唱会上做嘉宾。
音乐剧这活儿还挺挑人,歌星未必能演。
从我个人来讲,不赞成歌手去当音乐剧的演员。国内一直有个误区,认为歌手只要唱得好就能演音乐剧。但实际上这是两个行当。作为音乐剧,首先它是一个有表演成分的戏,而不是演唱会,如果歌手只是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了,怎么去演绎一个故事,塑造一个角色呢。当然从另一方面非常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行业的生存状态还很差,我是请不起大牌的。
我只是不想再给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垃圾。
我从2005年以后就基本上没写歌了,把精力差不多都放在音乐剧上了,特别是经过2007年那场大病之后,相当于人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我意识到必须抓紧时间,让自己余下的短暂生命更有意义些。
我有一帮“二货”哥们儿。
我重新开始工作之后,计划中的工作效率是一年做一部音乐剧,现在刚写完的就是特别喜欢的一个,由同名电影改编的音乐剧《钢的琴》。搭档关山曾经说,我就像里边的陈桂林,他们就是我的“二货”哥们儿,我“二”他们就陪我一起“二”,我琢磨是这么个事儿,大家陪我这么努力地做音乐剧,其实都是在这件不赚钱的事情上一根筋猛捯饬。
60场全国巡演当然不是噱头。
排练好的新戏要花上3个月的时间,在全国22个城市巡演60场,除了在路上和拆装台的时间,几乎就是一直在演,很辛苦。这个数字背后也并不意味着市场的繁荣或者赚得盆满钵满,实际上有很多困难,是一种推行原创音乐剧的努力。我觉得至少要让大家知道音乐剧是什么东西,知道在那些引进的、改编的国外音乐剧之外,还有我们本土的、原创的作品。
看戏不买票,戏剧会死掉。
音乐剧的市场当然是很残酷的,所以特别希望大家能以实际行动去支持,比如之前有一种方式,我请你去看了一个好的戏,你觉得不错,你再花钱买一张票去请你的朋友看,这样也许慢慢就可以减少“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接下来我想继续呼吁这个行动。
我还没写过给女儿的戏。
去年做的音乐剧《三毛流浪记》虽然主人公是个孩子,但戏本身是给成年人看的;这次的《钢的琴》虽然讲了父女情谊,但更是一部成人戏,男人的戏。它讲的是成人的情感与生活,讲的是男人的力量与脆弱。不过确实我的戏里一般都会有一个孩子的形象,带着一些希望的色彩,可能是跟我有女儿有关吧。我20年前听到罗大佑的一首歌叫《未来的主人翁》,到现在那仍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词:“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不知道若干年后我的女儿长大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若干年后这个世界会怎样,但我希望能做一些让它变得好一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