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在从“+互联网”向“互联网+”转型,“互联网+”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需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和新需求,充分把握这一重大机遇,真正使“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通过对该课题研究的调查汇总发现,目前学界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当前学界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網络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于2013年最新提出,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它突破了传统互联网的概念,除了具有信息海量化、搜索便利及空间开放的特点外,又融入了移动技术、智能系统、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平台,进入“互联网+”的社会发展新常态,从而实现了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型。
  一、“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研究情况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发现,学界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自2010年以后呈现了井喷式增长,研究所集中的领域分别为高等教育、信息技术、新闻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在以上领域的比例分别为34%、13%和10%,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展开综述。
  国务院于2015年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指导意见》的发布及贯彻实施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教育进入了新业态。随着《指导意见》的颁布,已将“互联网+”运用到具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探索各个学校进行工作的重要模式,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当前学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
  在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国内专家学者们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向高校提出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艰巨的挑战,学者们对如何将“互联网+”这一新模式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不同的创新模式探究。
  在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笔者分析了学者们的研究层次,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效果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内容方面,笔者选取了以下几篇有代表性的著作:
  钱国军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中指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及时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但同时,在研究中也指出网络内容的庞大复杂化,网络一方面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政治教育带来了信息复杂化、虚假性、隐蔽性、误导性等一系列问题。这需要大学生利用好网络平台,同时需要大学生对信息有选择、甄别的能力。
  卢玥也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提出了与钱国军相近的观点,指出“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使学生眼花缭乱,面对大量信息的冲击,学生无暇筛选,逐渐形成大致浏览内容而无法深入分析的思维方式,即他所提出的“浅表化”的思维方式。
  钱国军提出的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提供的教育信息在数量方面的研究,而郑肖玮则从信息的种类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肯定性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中提出,“有效的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为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空间。”“为高校的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渠道,方便快捷的娱乐和消费模式将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李媛媛从每个学员个体的角度出发,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中阐述了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广泛性、灵活性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明确个体价值导向,注重个体个性发展以及长远规划,有针对性地传播思想、观点,以增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杨睿轩在著作《“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也提出了互联网世界内容的充斥性、网民的稳定性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要“加快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完善信息内容,配备专业的网络理论传播团队,宣传解读理论内涵,深化人们对理论的认知,增强实践效果。”
  以上是笔者从文献当中梳理的关于学者们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分别从数量、种类和质量方面研究“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的创新上,同时将此作为解决“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困境的路径。笔者分别从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和教育主客体间的关系三个研究方向进行总结。
  (一)关于教育主体方向的研究
  钱国军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这一著作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网络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能力,不断拓宽知识面,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面对师生之间交流的平等性、互动性和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老师必须调整自己,努力“充电”,才能更好地取得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刘慧《“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指出教育主体要实现“教学研一体化”的生态教学新体系,要摒弃之前教师独自一人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高校中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融互通、共享共建。要运用互联网针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随时展开讨论,进行会议研讨,一起进行专题攻关。   李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肯定了钱国军关于高校教师不但要积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网络通信等现代理论知识,而且要不断更新、重塑自己的内部知识结构,在不断提高地提升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外,同时,也提出了要尊重人性文化——即“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根本的人性文化。”“大学生更注重的是生命的安逸、随性、自由、平等、尊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020)相结合等方式,用大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与大学生平等沟通和交流,了解大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大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大学生的人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终将取得预期成效”。
  (二)关于教育主客体间关系方向的研究
  卢玥交互性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借助于互联网下教育互动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逐渐改变传统单向、一对一的传播模式,转为双向互动的模式,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者,而是伴随着思考和质疑;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使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虚拟网络中参加平等自由的讨论……”这有利于在网络条件下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刘晓慧《“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也提出了“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的观点。一是要建立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平等主体的相互关系,尊重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在要求平等交往的基础上也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才更具有凝聚力。
  (三)关于教育载体的研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所发布的《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到2014 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49亿,全年新增网民共达到3117万人,在手机端也在存在着快速增长的趋势。2014年新增网民的上网设备主要是手机,使用率达到 64.1%,新增网民中学生群体占38.8%。截至到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移动即时通信网民数为5.08亿,其中在网民中占比最高的是学生群体,达到23.8%。这说明移动互联在大学生中占有着主要阵地,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途径。
  郑肖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出现了新型的模式——微载体。微载体即我们所熟悉的微博、微信、微课等形式,指出微载体“具有较强个性化、生活化的特点”,这一新兴形式将学生间的信息更加透明化,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及学校之间的交流。同时,通过这些载体加大了学生与学校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与学生的对话,使学生更加融入学校的各项课程与活动,同时,也缓解了学生的压力,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项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互动,也提升了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宝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补充了郑肖玮关于微载体的观点,提出了“微文化传播”的新概念,在文中指出“对人的教化和引领功能是潜移默化的,为个性化、主动化学习奠定了基础,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自然的互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微文化传播”作为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从而引领学生的主线向微生活转化,以“微文化传播”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深入挖掘“微文化传播”载体价值。
  同时,对平台的利用方面,他提出,要充分利用“微课”“慕课”“手机课堂”“翻转课堂”等平台。“微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补充实体课堂教学的方式,在线上实现课程问题讨论、意见收集、学生对争议问题的看法以及课程活动的投票等等,进而规范高校教学管理,使之更加规范化便捷化。
  刘慧《“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也强调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强调“互联网+”这一网络化教学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借鉴在线课堂的优势,努力探究“慕课”“微课”等大规模在线及微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流行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随机教育,真正实现将知识的教授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而探索出一条真正有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的途径。
  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从已有的相关文献成果来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中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效,大多数学者对其方式及效果其表示肯定,同时为现阶段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及建议。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学界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学者进一步探索。
   通过研究综述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模式的探索三个方面,研究范围不够宽范,主要集中在对学生教学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对其他方面,如开展各项活动及人文关怀方面,所论述的内容较少。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积极应对,才能更好地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效果。
  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的海量性、虚拟性以及互动性强等特点与受教育者即时沟通,同时,也要注重关注受教育者本身的生活实际,达到真正的个性化人性化地教育。真正使“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线上教育与线下有机融合,他们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教育载体的多样化更要求教育者能够使多样的媒介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是传统高校课堂的信息传播无法比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借助“互联网+”打破桎梏,需要我们从不同层面不断地深入、系统地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立足于引导大学生价值导向,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媛媛.“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11
  [2]李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6.2
  [3]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4]卢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7
  [5]张宝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6]刘慧.“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2015.9
  [7]郑肖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教育研究,2016.6
  [8]杨睿轩.“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鸡西大学学报,2016.3
  [9]刘晓慧.“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J].理论建设,2015.6
  [10]刘秀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11]熊龙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2
其他文献
为庆贺全市道路系统节前平安送走旅客486.56万,同比增长9.83%,开创了历史新高,2月3日(大年初一),广州市交通集团领导班子专程来到番禺汽车客运站,向为春运作出卓越贡献的广州市长途汽车
今后,已购买机票的旅客如需退票,只需出具医院的诊断证明书和100元以上的医药缴费单,就能在购票点办理全额退票手续。日前,国内首个旅客因病退票新规出台,即使机票已经部分使用,旅
阐述了施工机械设备更新决策的三种方法:低劣化数值法、耗损效果系数法和动态规划法,说明了每种方法在使用时必须具备的原始资料。前两种方法较简洁、易算,第三种方法较复杂,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于2004年7月10日在中国林科院召开了地板锁扣知识产权小组第4次会议,会议回顾了此前的工作,并重点研讨了"337"形势.面对国外强大的压力,与会企业纷纷表示,将
【摘 要】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不容或缺的成分,因体育运动与生俱来的特性与规律,使得对安全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愈加严苛,也相应促使安全问题成为了小学体育的重中之重。经由推行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以让小学生获知相应安全常识,具有自我救助、保护的素养与能力,能够很大程度地防范、规避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滋生。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小学体育安全现状及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叙述了三种不同级配的骨料在各种风速下的料阻试验的装置和方法,对实测数用回归分析法得出拟合曲线和拟合关系式。从孔隙流的理论结合国外经验公式,经推导和修正后得出一个骨
【摘 要】儿童虽然年龄尚小,眼光简单纯粹,但他们也有一颗爱美之心。他们对美的理解有自己的独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的追求也在逐渐上升。因此,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输关于美的知识,教会他们对于美术的欣赏。学会对美术的欣赏是当代小学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审美、兴趣选择都有着重要影响以及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欣赏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
<正> (13)耐酸试验 ①试件的制作 从各取样胶合板上截取边长75mm的正方形试件各2片。 ②试验方法 把试件水平放好后,表面滴上5%醋酸水溶液,用表(面)玻璃盖6小时后,马上用水清
7月25日下午,南澳大桥主桥中跨正式合龙,标志着施工历时5年的南澳大桥进入后续配套项目建设阶段。据施工方表示,大桥有望今年10月建成通车。南澳大桥是省政府确定的连通广东唯一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基于多元目标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改善教师们的教学行为,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改造教学实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我国教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