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追星族”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瀚星空,神秘而幽远的茫茫宇宙,勾起人们浪漫的幻想:小行星是否会撞击地球?外星人存在吗?真的有UFO吗?这些来自星空的谜题总是在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
  近年来,我国一个个子瘦高,长着一头卷发的天文专家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为大家解释各种天文现象。
  他带领好奇的人们逐渐走近科学而真实的宇宙空间。他,就是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图1)。
  
  


  (1)“追星族”朱进
  
  陈黎(北师大天文系主任):我们觉得他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
  齐锐(《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社长):他的眼神真好,我们拿一幅图,大家一块来找哪个是可疑的小行星,他看到七八个了,我们只能看到两三个。
  李冰(北京天文馆展览办负责人):他喜欢收集地图,还喜欢收集歌本。有一次去兴隆,一路唱着歌。
  在朋友和同事的眼里,朱进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他白天上班,晚上观测。
  他是一个只要在黑夜出门就会习惯性仰望星空的疯狂的天文爱好者。
  朱进(北京天文馆馆长):天文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它有很多事我们不知道,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心。
  2007年11月28日上午9点 ,北京天文馆配合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升空而举办的嫦娥探月专题展览开幕,朱进主持了开幕式。
  这次精心设计的展览吸引了不少观众,朱进兴致勃勃地给大家作详细的讲解。然而,参观者们并不知道,神采奕奕的朱进昨晚一夜未眠,几个小时前他还在北京郊区进行观测。
  但那并不是作为天文馆馆长的工作,夜幕下的朱进更像是一个天文爱好者。
  无论白天的工作多么繁忙,只要天气好,朱进就会到观测环境好的地点进行室外观测(图2)。
  
  


  (2) 室外观测是朱进的习惯
  
  王广祝(北京天文馆副馆长):夜间观测,他可以一宿在外边。野外有时候是很冷的,时间长了冻得很难受。但他从来都觉得没什么,心里特别愉快。
  李冰:他所有的兴奋点都指向星空,所有的兴趣可能都指向观测,那个给他带来了乐趣。
  只要和朱进谈起室外观测,他总会滔滔不绝地和你聊上半天,就像一个孩子谈起他最喜欢的游戏。
  他的观测和拍摄装备精良,满满地摆在办公室的地上,好像准备随时出发。
  无数次夜晚观测星空,朱进感受到了常人无法体验的快乐和惊喜。
  朱进:有一次我在山上值班,有几个天文业余爱好者,我陪他们去参观。冬天,在雪地上走,一个绿色的流星,它的光亮照下来,把我们人影照在雪地上。
  白天是繁忙于各项事务的天文馆馆长,夜晚是享受室外观测乐趣的天文爱好者。朱进的双重生活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双重乐趣。
  朱进出生于1965年,4岁时跟一起下放干校的父母到河南,在农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直到上初三才回到北京。
  朱进:至少中小学阶段基本上是玩过来的,上大学后,稍微努力了一些,但是我觉得还是玩的时候比较多。
  1981年,朱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在大学里,他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黎(北师大天文系主任):朱进非常活跃,是一个特别自信的孩子(图3)。
  
  


  (3)大学时代的朱进是个深受同学欢迎的活跃分子(前排右一为朱进)
  
  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朱进顺利地考进了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完成了6年的硕士和博士的学习。
  河北兴隆,在群山环抱的山丘上伫立着一些外形奇特的建筑,这里是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博士毕业后,朱进在这里工作了8年。他常常一上山就呆上十天半个月。山里的夜晚格外寂静,这正是朱进忙碌工作的时刻。这里交通不便,通讯落后,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但朱进对这样的工作却乐在其中。
  朱进:每个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乐趣。
  就在这片天空下,朱进带领的小行星项目组共发现2736颗小行星,其中已经有1157颗小行星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也正是在兴隆,一个偶然的事件把朱进从一个冷静的天文学家变成了一个狂热的天文爱好者。
  1998年11月,狮子座流星雨是自1966年之后近30年中最大的一次流星雨,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观测狂潮。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工作的朱进接手了一个和丹麦流星协会合作的项目,负责在中国观测和记录流星雨的数据。
  流星爆发,纷纷划过天际的壮观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朱进。流星用它特有的方式展示了星空的雄浑神秘之美,也让朱进把目光更多地从电脑屏幕前转向了浩瀚的星空。
  朱进:观测的时候,你完全不知道可能会看到什么。比如说下一个流星有多亮?速度有多快?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方向?有没有余迹?这些都是很难预料的,所以它会给你带来一些很不一样的感觉(图4)。
  
  


  (4)朱进观测录制的流星雨资料
  
  专业天文学家的工作并不需要长时间地观看星空,他们常常是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和其他仪器设备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与此不同的是,天文爱好者最爱做的就是仰起头来在无云的夜里,用肉眼或者望远镜仔细地在广袤的夜空中观察和搜寻星星。
  朱进工作的兴隆观测站也是业余天文爱好者经常前去观测的地方,朱进在那里认识了很多业余“追星族。”但当他这个专业天文工作者要参加业余爱好者们的观测活动时,一开始却碰了一个大钉子。
  寇文(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你不能加入这个组织,因为我们是业余的,你是专业的。你应该当我们的老师,或者是客人。但他一再坚持,一定要加入。最后大家在业余观测方面一块玩起来了。
  可能连朱进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专业天文研究者参与业余天文爱好者的活动,其实已经开始在做科普工作了。
  寇文:由于他参与进来,对我们的发展很有好处。原来我们自发的,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他有意识地把一些有价值的观测任务交给我们,或者带着我们一起去做,无形中把我们的业余观测水平提高了。
  1999年5月的一天。朱进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工业大学附中的信,写信的是一个刚上初二的学生。
  孟奂(学生):1999年初,我在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参加了学校的天文小组。当时我们发现在几个特定的日期,有一个天体从太阳日面上划过去。
  朱进:他当时感觉这件事比较奇怪,会不会是一颗小行星从日面上划过去了?
  孟奂:当时朱进老师是北京天文馆小行星方面的研究员,所以就慕名给他写信求教。
  朱进:我看了信以后 直觉这东西大概不会是小行星。但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当时我就给他回了一封信,说我要去他们学校看看,看看他当时是怎么观测到这个情况的。
  孟奂:朱老师第一次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觉得他特别随和,平易近人(图5)。
  
  


  (5)得到朱进帮助的孟奂,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朱进发现孟奂是一个痴迷于天文,并且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孩子。他让孟奂参加自己的研究项目,让他在工作中学习。短短几年的时间,孟奂已经从一个业余的小天文爱好者成长为具有国际眼光的天文研究者,他的研究和发现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孟奂这个名字也被国际上命名一颗由他发现的小行星。
  2003年,孟奂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学习。
  2002年,朱进担任北京天文馆馆长。这个痴迷天文学、爱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天文学家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他在中国率先提出和策划举办了全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科普和选拔人才;连续三年举办全国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让天文爱好者相互交流经验;对全国唯一一份天文杂志《天文爱好者》进行大胆改革,生动的彩页吸引了更多的读者;2007年10月推出“金秋揽月”活动,让天文科普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很多人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巨大而清晰的月球表面。
  然而在有些地方,天文科普离普通人的生活还是有些遥远。
  朱进:这是一个免费的公益活动,有的地区的人们觉得你们来这儿是不是卖望远镜的,一直在问是不是收费?
  朱进认为天文科普的重点是青少年,他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孩子们普及天文知识。每当朱进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他自己也变得像一个大孩子。
  齐锐:晚上看星星时,他跟那些孩子们一起一首一首地唱歌,唱一个晚上,跟孩子们打成一片。
  陈黎(北师大天文系系主任):我觉得他有一颗童心,他对科普很热情,所以跟这些孩子们在一块的时候,他如鱼得水。
  朱进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有一天在全国的中学普及天文课。他认为天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一个人尊重事实和敢于质疑的品格(图6)。
  
  


  (6)朱进和小天文爱好者交流
  
  朱进:中小学教育,我觉得不用去强调或者灌输很多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让小孩保持本来的好奇心。
  黄松峪中学坐落在北京市平谷区的群山中,现在是北京天文馆的试点教育单位,这里的孩子可以选择参加专门开设的天文兴趣小组。天文专家会定期来给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授课,朱进常常在周末开两个多小时的车赶来授课。
  朱进:可能半个学期以后,这个天文班就变成这个年级最好的班了,你会发现,这种天文教育会促进孩子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3年来,黄松峪中学天文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已经在国内外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山里孩子们的未来,将因为这个天文兴趣班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现在,朱进正酝酿着更多的科普活动计划。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爱上星空,爱上天文。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在繁星满天的苍穹下,朱进相信自己会永远保持对星空充满的好奇心。
其他文献
以人文精神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是中国以往家具的设计原则。那么,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上,究竟使用怎样的椅子,其中又有怎样传奇的故事呢?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俗话讲,站如松,坐如钟。中国人讲究坐姿,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  大家先看看皇帝的宝座,它是一个床形。为什么是一个床形呢?我们知道,古时候中国人待客的中心是睡觉的地方,床就成为一个地位最高的家具。宝座是给皇帝坐的,它的形
期刊
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    在汉代,山西汾水南岸有一个叫汾阴的地方(今属山西万荣县),汉武帝时发现了宝鼎。鼎是国家重器,汉武帝专门在这里建一座后土祠,作为国家祠堂来祭祀土地神,并5次到汾阴祭祀(图1)。      (1)汾阴后土祠几毁几建,今存建筑系清同治九年重建,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帝经常去的这个地方当然很重要,也很
期刊
1945年1月30日,冬日的太阳刚刚露面。在德国境内的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被囚禁得麻木了的人们从睡梦里醒来,准备例行集合。然而,无法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监狱大门洞开,德国士兵如同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过了好一会儿,面面相觑的他们终于明白:德军撤退了。  人们发疯般地冲进监狱的物资仓库,为饥饿太久的肚子寻找食物。混乱中,一个19岁的中国姑娘抢到了一块黄油,随着人群逃离纳粹集中营。  这个中国姑娘名
期刊
投掷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标枪、铁饼、铅球、链球都是奥运会最资深的“招牌项目”。如果有人问,在所有体育竞赛里,哪种运动和投掷最相近。我们的回答是,跳跃!无论从运动形态还是力学机制上看,投掷和跳跃一样,都是斜抛物运动,都需要经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投掷中“跳跃”的是器械而不是人,而跳跃运动中,“投掷”出去的是人而不是器械。  与人体高度相若的标枪原本是冷兵器中
期刊
汶川地震过去了。每一次灾难过后,痛定思痛,我们要总结经验,要总结教训。汶川地震又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呢,面对着一一幕幕悲惨的场景,很多人可能都在想,我们有天气预报,为什么就不能有个地震预报呢?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的蓝色星球。地球上有水、空气和阳光,为所有生命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但是有时地球也会发出痛苦的震颤,使我们原本温暖的家园,变成地球子民灾难的炼狱(图
期刊
寄居在孔庙的北京历史文物,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将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了;然而首都博物馆新馆的建设随着工程的快速进展,建设者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  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杜迪阳设计的青铜椭圆桶,那个赢得喝彩的创意在施工过程中却遇到了空前的麻烦和挑战。  施工方几乎所有的技术骨干都被调到了这个施工现场,每绑扎一根钢筋都要进行精确计算。这个椭圆形的斜桶,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来讲最大的难度就是每一层钢筋绑扎后
期刊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现代奥运会的百年华诞。男子百米竞赛中,金牌得主贝利以9.84秒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比起100年前雅典奥运会的百米记录12秒,相当于把当时的冠军汤姆.伯克拉下20多米!田径作为奥运会的主体项目,百年来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原因除了技术动作的日益合理,跑鞋、运动服的不断改进,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便是跑道的巨大变革。和当年的前辈们相比,今天运动员的双脚已经踏在完全不同的地面上了。
期刊
1.珠穆朗玛峰是西藏最高的山峰,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山峰。千百年来,它沐浴着美丽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屹立在地球的最高点,吸引着众多高山探险家前来挑战。    1921年,人类首次开始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第一支英国珠峰探险队,在队长赫瓦特·布瑞的带领下,从中国西藏一侧对登顶路线进行了侦察。他们用了3个星期的时间,才勉强登到了海拔7007米珠峰北坳的稍下方,这次的登山宣告失败了。  1922年,由英国陆军少
期刊
龙门石窟精美绝伦的雕刻让国际文物贩子心驰神往,来自龙门石窟的《皇帝礼佛图》竟成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中国国宝是怎样流出国门的呢?    2005年10月22日,一场盛大的文物交接仪式在洛阳龙门石窟的礼佛台举行,流失海外80载的7件国宝级龙门石窟佛雕终于回归龙门。  这只是龙门被盗文物中极少的部分。  从20世纪初到1949年,龙门石窟惨遭盗凿长达半个世纪,龙门现存窟龛2300多
期刊
我们的行星——地球,这是一个神奇的千变万化的世界,充满着各种自然奇观。但是地球本身还有比自然景观更奇特的东西。那就是大自然的力量:火山、大气、海洋......  火山,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一直在改变着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球的生命起源。在地球面临最大危机的时候是火山拯救了地球,它们甚至和生命相互依存,给地球生物提供了适宜生存的环境。  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是地球上最偏僻最炎热的地方之一。火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