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南渡之殇的记忆与追寻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zh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航,未卜的旅程
  1949年1月27日,从上海起航的“太平轮”,是年关前最后一班前往台湾的渡轮,原本有效船票為508张,但由于时局吃紧,加上春节将至,故而造成严重超员超售。根据上海档案馆提供的资料,中联企业登记的旅客名单报载为562人,实则上船人数已经过千。其中特等舱50人,二等舱160人。由于当时一票难求,乘客中不乏各界名人精英,以及南京政府军政人员,包括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的父亲李浩民、音乐家吴伯超、海南岛受降代表王毅将军、台湾首座清真寺创立者常子春妻小亲人共11人、山西籍“国大代表”邱仰浚、南京政府总统府机要室主任毛庆祥的两个儿子、蒋经国留俄的好友俞季虞、中央银行首批派台公务人员30余人等。
  “太平轮”原为“二战”中美军所用“大湖”型运输货船,1920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马尼托沃克船厂下水,载重量2050吨。“二战”后当作废钢铁出售给中国轮船招商局,后由太平船坞公司买下,1948年7月以每月7000美元的价格租给中联公司,并改装为客轮,载重量2489.05吨,航行于上海和基隆港口之间。当时往来沪台之间的定期客轮,除了中联的太平、安联、华联等轮船,还有中兴公司的中兴、景兴,海鹰轮船公司的海鹰、海马等等。
  内战末期,随着大量难民、军政人员举家赴台,所有船票都不再是票面价,必须用黄金直接换购船票,当时一张前往台湾的客轮船票,公价是金圆券150万元,黑市价格则已经被炒到300万。到了1949年1月,一张“太平轮”的船票实价已经高达5000万元,而且往往是有价无市,需要特殊关系方可得到。谭端回忆说,自己采访的一位来台老兵,一路辗转南下,颠沛流离,身上仅有银元数块,金条一根,他说,就在饭铺吃一顿便饭的工夫,金圆券都会贬值,所以身上这一点硬通货,是保命的唯一依靠,银元花完了。金条就一片一片用银楼的刀子分切成片,一钱一钱卖出,换成银元或者金圆券,最后大半根,变成了一张船票。
  当日,原预计14点出海的“太平轮”,因故延至16点20分才从上海十六铺码头缓缓驶出,后世档案曾有疑问,是否有船员或军政人员乘乱渔利,在开船之际夹带私货,但证据始终无法确凿。由于内战战火已经蔓延至江浙沪一带,南京政府宣布夜间海面实施宵禁,原则上禁止夜间行船,淞沪警备司令部曾函上海市政府公用局等单位,要求戒严期间绝对禁止开航。然而各轮船航运公司事实上对此充耳不闻,航班往来频密,为了避免被炮火所伤,各航班大多采取灯火管制,迅速驶离黄浦江航道后,进入东海再南下基隆。
  在“太平轮”上,除了上千名乘客,还载有中央银行秘书处等单位的重要卷宗、文卷及账册231箱,业务局账册525箱,上海各金融机构的保险册、信用状、报表及工商企业生产和经营往来数据共1317箱,另有中国国民党党史资料180箱,许多台北迪化街订购的南北杂货,还有大约600吨(一说450吨)钢条,加上《东南日报》整套印刷器材、白纸等大约百吨,“太平轮”的船身已经被严重超载的货物与乘客压得微微倾斜。
  永不抵达的目的地
  开船之日,正是农历小年夜,根据生还的“太平轮”船员厨工张顺开回忆,船出吴淞口后,海象极佳,无风,无雨,也无雾,黄浦江当时全面实行宵禁,延迟出航的“太平轮”开足马力,终于及时驶出江湾,进入暮色沉沉的舟山海域。“太平轮”当时所选择航道,历经半洋山、白节山与三星山,后世一些史家多指称此航线航道狭窄曲折,礁石众多,是一条危险的“捷径”,但实际上,此条航道一路上有半阳山、白节山与三星山灯塔指引,无外海风浪波涛之险,是中小型轮班往来沪台之间的理想航道。
  大约在23点30分,在船上以酒饭庆祝佳节的宾客已多就寝,进入梦乡,“太平轮”亦抵达舟山群岛附近。此时,另一艘载着2700吨煤炭与木材从基隆开往上海的“建元轮”也正在同一海域,驶向上海。“建元轮”隶属益祥轮船公司,拥有者为“无锡面粉大王”荣氏家族中的第三代掌门人,荣宗敬的长子荣鸿元。也许是因为佳节将至,且船只即将抵达沪港,“建元轮”负责瞭望的三副,不等二副前来交班,就擅自离开驾驶舱岗位前往盥洗室。而在“太平轮”这边,也巧合性地发生了同样的疏失,在两艘轮船以急速相互逼近的时刻,没有船员在第一时刻发出警告或者做出应变。23点45分,“太平轮”以每小时10海里的航速,将总重超过5000吨的船体,重重地切入了“建元轮”的船腹,深夜的海面瞬间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轰然巨响。5分钟后,体积较小、作为被撞者的“建元轮”便迅速沉没,其船员74人中,有30人得以侥幸逃生,登上了“太平轮”。
  许多“太平轮”上的乘客,虽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所震惊,但很少有人知道,更大的灾祸即将降临。在“太平轮”与“建元轮”相撞不久,巡航于附近海域的招商局“盛京轮”曾发电询问“太平轮”是否需要援助,然而此时过于乐观的船长却发出了“All OK”的回电,从而轻易断送了避免一场惨剧的最后机会。
  “太平轮”幸存者叶伦明曾向张典婉回忆说,鉴于“太平轮”的船梯狭窄,只容一人上下,于是他便孤身一人下到船舷外水边,把落水的建元轮船员一个一个拉上船来。然而在救助了十余名落水船员后,叶伦明发现大事不妙:船体本身在渐渐沉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他顿时惊觉,“太平轮”也沉船在即。
  发现自己处境危在旦夕后,“太平轮”的船长立刻发出求救讯号,并下令调转航线,驶向距离最近处的小岛,全力抢滩。随着远方群岛轮廓的渐渐清晰,“太平轮”的船体也开始逐渐向右倾斜,堆积在船头甲板部位的钢条,也发出沉重沙哑的摩擦声。就在1月28日凌晨0点30分,船舱深处传来几声爆炸后,“太平轮”向右倾覆,沉入海中。其沉没的海域,位于舟山群岛附近白节山海域(北纬30°25',东经122°),此刻距离陆地只有不到1华里的距离,区区500米,便成为一道生死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漫长距离。
  作为仅有的36名海难幸存者之一的南京政府国防部少校参谋葛克,在获救后口述的回忆中称,沉船之际“余抱长男以及次女,余妻抱幼子于怀中,并挽余之右臂,立于烟筒左侧,紧紧拥抱,精神早已慌张失措,一切只有付诸天命……船首右部已渐下沉,转瞬间砰然一声,忽感一身冷气,知已随旋浪坠下海中。妻儿业已失散,余连喝水数口,乃努力向上挣扎,得浮于水面,获一木箱,乃推向灯塔方向划行……”   少数生还者在海面上苦苦漂流数小时后,救星终于姗姗而来:“东方既白,遥见一巨轮向我方驶来,乃勉力嘶喊求救……及天已明,见一小汽船前来,救吾等登大轮,上船后,即将湿衣脱去,以干布拭身,围以毛毯,送入大锅炉房取暖,继以可可,肉汤饮之。”这艘巨轮,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军舰“部落”级驱逐舰“华伦孟卡号”,其任务原为前往南京协助撤侨,在收到“太平轮”发出的求救讯号后,舰长魏菲尔德·哈灵顿上校当机立断,命令军舰改变航向,前往救援。根据曾担任该舰水手的约翰·西蒙回忆,每一位生还者,浑身都被沉没的“太平轮”污油所覆盖。“华伦孟卡号”总共救起“太平轮”幸存者38人,获救者包括葛克、乔建(青岛警局服务)、胡尚富等33位男性,另有袁家姞(袁世凯孙女,葛克的太太)等5位女性。就在这1949年1月27日的深夜,许多人的命运在阴错阳差之间改变:南京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为了与先期抵台的妻子及爱女吴漪曼相聚,说动了熟识的“太平轮”三副,在最后一刻登上了这艘轮船。而时年只有1岁、后担任香港城市理工大学教授的著名诗人郑培凯,则因为吐奶哭闹,母亲索性将1月27日购得的“太平轮”船票退掉,无意中逃过一劫。
  穿越一甲子的思念
  2011年,张典婉的《太平轮1949》付梓后,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宁静的水中,影响如涟漪般不断扩大。“最明显的就是,越来越多遇难者或者幸存者的家属,愿意出来,打开尘封的记忆之门,把自己当年的故事讲述出来。”在“太平轮”事件众多长期保持缄默的当事人中,大部分是出于难以言说的哀痛,然而有一些,在哀痛中亦掺杂了沉重的原罪感。但在当时风雨飘摇时局中,期待赔偿合理有序解决自然是空中楼阁。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平轮”,是一代人颠沛流离命运的缩影,而每一个“太平轮”事件当事人的经历与遭遇,都是相通的。与张祖芳一样,张典婉自己的熊姓生父与母亲刚刚来到台湾,生母就因难产不幸去世,生父不得不将她过继到了别的人家,所幸养父母待她如同己出。在沉没事件发生前一个月,继母司马秀媛与姨妈司马菊媛亦是仓促离沪,乘坐“太平轮”赴台。对于继母生平的好奇与探寻,也是张典婉追溯“太平轮”事件的起点与原动力。
  在搜寻史料、亲历者的过程中,张典婉和谭端,以及其他“远方协会”的志愿工作人员,都会因太多的负面能量而感到疲惫和彷徨:“太多关于生离死别的故事,一个两个,你还可以承受,几十个累加在一起,你就会时时感到自己在被一种强大的负面情绪所围绕,像一个无边的黑洞,在不断地把你吸下去。”谭端说。
  今日,“太平轮”事件那座不起眼的方尖纪念碑,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基隆东岸码头法国公墓附近的“海军后勤支援指挥部”里。谭端回忆说,由于审批和审查手续烦琐,每年的祭拜活動规模并不大,参与者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在每年1月27日那天,大家在碑前,鞠躬,献花,点蜡烛,有时为逝去的亲人唱一支挽歌。他说,自己和张典婉最大的期望之一,就是能够在海洋的另一端,在轮船沉没点附近的舟山群岛,再为罹难者树立一座大一点的纪念碑:“一个是现实中的终点,一个是理想拟定中的终点,希望他们的魂魄,能够默默地走完这一段命定中的漫长旅程,回归宁静。”
其他文献
遵义市老年大学校长李永贵一行考核评估桐梓县老年大学工作  近日,遵义市老教办主任、老年大学校长李永贵一行到桐梓县考核、评估县老年大学创建省级示范校工作,听取桐梓县老年大学创建省级示范校的汇报,查看了相关资料和短片,并进行了考评和座谈。(桐梓县老年大学 王贤忠)  六盘水市委离退局党委看望生病住院老干部  近日,六盘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局机关党委书记林书华一行4人来到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住
期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院长宫志刚认为,老年人受骗是个老话题,老年人是社会上主要的受骗对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年纪越大就越倾向于相信别人  随着年纪增大,老年人的知识、信息结构明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中很多复杂的现象知之不多,知觉反应迟钝,轻信花言巧语,加之与社会接触较少,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对花样日益翻新的骗术不易识别,易被歪门邪说所迷惑,便往往成为犯罪分子诈骗的目标。  物质、健康需
期刊
我国古代的退休年龄,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都是70岁。到了清代,才改为60岁。《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这里的“致仕”,就是如今退休的意思。唐初名儒孔颖达疏曰:“七十曰老,在家则传家事于子孫,在官致所掌职事于君,退还田里也。”意思是说,人到70岁就老了,在家应把家事传给子孙,在朝应把职位还给皇帝,以让贤者。(刘绍义)
期刊
人们对羊的感情,其实是复杂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羊是软弱、胆小、受欺的代名词,最常说的是“替罪羊”。  “替罪羊”一说是怎么来的?据《孟子·梁惠王上》所记,有这么一种说法,有一次,梁惠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牛從堂前过去。梁惠王看见了,便问牵这牛做什么,被告知“将以衅钟”。  在殷商时期,有用奴隶献祭的恶俗即所谓“人祭”,这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中有大量发现。在当年,特别是殷人的敌人——以羊为图腾的羌人,被
期刊
“老年漂”,顾名思义就是:老了,还在漂泊。泛指那些人到晚年、离开故土来大城市与子女长期同住的老人。相比较年轻流动人口,“老年漂”絕不是个案现象,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年轻人的漂泊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老年人的漂泊却是为照顾下一代。俗话说“故土难舍”,那“老年漂”是在享清福还是活受罪呢?各有各的看法吧。
期刊
作为一个老报人和副部级退休干部,亲身经历改革“潮起潮落”的周瑞金给自己的定位是“痛苦的清醒者”。他坚守着自己作为一个老共产党人的底线和规矩,但他认为,发表不同意见,也是一种忠诚。  面对现实,周瑞金也会有无力感,但从不悲观。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是好的,历史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合力。  人生的悲喜剧  1991年春节前,周瑞金在一位上海市委领导家里,看到邓小平在上海发表的讲话材料,这便激发了他撰写评论
期刊
再就业不稀奇,可从养老院里走出了满头华发的上班族就不常见了。在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就有30多位这样的老年“上班族”。他们有的办老年餐桌,将心比心服务老哥哥姐姐;有的开展心理疏导,跟同龄人推心置腹……他们热心公益,当为老服务志愿者,不给报酬,而是用服务换积分,用積分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他们不是冲着钱,而是想着能够老有所为。
期刊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會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付“年”,比如守岁、燃放
期刊
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郊外一幢不起眼的农场里,一间摇摇欲坠的板房、一个简陋的洗衣间、一口清澈的水井,院子里站着一只三条腿的狗,唯一与当地普通农户不同的是,两个警察在门外看守。  这个农场里住着乌拉圭现任总统——79岁的穆希卡。这位以生活俭朴闻名的总统,上任以来就拒绝搬进总统府,坚持住在农场。  他被称为世界上最穷的总统,甚至住的农场也是他夫人所有,他最值钱的東西是一辆产于1987年的只值1000多美
期刊
高子华,这个名字是爷爷给你取的。  为什么叫“子华”呢?“子”的意思是“有学问、有德行的人”,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学问,安身立命之本,德行,做人做事之根。这个“子”字,寓意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所有爱你的人对你身心健康成长的厚望。“华”是我们高氏家族字辈的排序,到你这一代就是“华字辈”,你是高氏先祖150年前从祖籍浙江绍兴迁黔的第七代传人。  我的小孙儿,既然上天把你送到了高家,负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