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分析配网自动化中的线损的原因,在分析在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可行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对于及时预警问题的节点也能够很好的满足,以期对于今后的城乡农电的改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 线损 信息化 效益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071-02
1 引言
影响电网公司经营效益的黑洞之一就是配电网的线损问题,为了更好解决上述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得以不断提高配网管理水平显得尤为必要,配电网建设的故障可以通过信息手段而实时探知,还能配合无功补偿和线路改造等手段而进行降低线损的工作。
2 产生线损的几种情况
配电网多年运行中逐渐累积的配电网线损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配电网络随着城市建筑而不断的呈现出扩展的趋势,无功补偿的不足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是因为明显不足的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以及还能造成电网网络较为混乱且薄弱的情况。
(2)对于投运时间长的老城区的配电网来说,其陈旧落后的部分装备,往往引起导线截面偏小、供电半径大和绝缘水平低等问题。供电半径过长和大距离线路在部分建设的农村电网中十分常见,这也是容易起因线损的原因。
(3)当存在不合格的计量装置产品、轮换电能表的超期问题、以及还有就是互感器二次回路接触不良等等问题,这些可以概括为计量装置的误差或误接线问题所引起的相关的线损问题。
(4)人为的线损主要包括配电网存在错抄、漏抄和窃电的情况。
前三点可以通过相关的无功补偿和线路改造来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率的目的,但是问题节点主要表现在准确分析出低电压、变压器过载、功率因数低、以及三相不平衡等问题。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使得上述第四点所在的问题能够很容易发现。所以,这也是提高电网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必须应该做好线损分析工作。
3 线损分析的设计
3.1 线损的信息采集设计
实现公变侧电能信息采集则是公用配电变压器综合监测终端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公变采集终端,在这个终端中能够完成采集电能量数据功能,同时,还具有监测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运行状态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远程管理和传输所采集到的数据。另外,通过GPRS通信方式进行采集的终端系统,还具有相应的无功补偿、集成计量和台区电压考核等功能,电能信息利用公变采集终端进行采集,其主要的信息包括以下把几个方面:(1)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的电量数据;(2)负荷数据主要是指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最大需量、功率最大/最小值等;(3)开关状态、终端运行工况和电能表运行工况等相关的工况数据;(4)电能表示数的抄表数据;(5)功率因素、频率、谐波、电压等方面的电能质量数据;(6)电能表异常信息也表现较多,比如是指掉电、断相以及失压现象的出现;(7)变压器异常信息主要表现在比较多,诸多相关的三相不平衡度问题、过电压过负荷问题、低电压问题,还有相关的温度异常等方面内容。
电能信息自动采集要想在售电侧公用变压器中完成,应该采用安装公变采集终端,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如何保证采集中的准确以及及时的特性问题。所以,对于无功补偿控制功能来说,可以通过公变采集终端来实现,同时连接智能综合配变箱,可以实现下述内容:
(1)为了更好满足相关的输出性能要求,即实现相关的9路电容器组投切控制信号,终端内部集成相关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集成在终端内部,使得输出至少9路电容器组投切控制信号。电容器的实际投切状态可以通过终端从状态量输入接口而进行监测。为了更好保护电容器,电压断相以及过电压的情况出现状态下,应该投入的电容器就被配变终端进行切除的相关操作。电容器只有在恢复设置范围内才能够让正常投切的功能恢复。电容器累计投入时间和次数能够在终端中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容器累计补偿的无功电能相关计算就变得十分容易处理;另外,判断采集电容器及投切设备的状态也成为可能。
(2)智能综合配变箱的作用就是满足终端数据实时传送给无功补偿装置的要求,这些数据主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无功补偿需要的交流电气量数据,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来说,为了满足闭环控制的要求,读取无功补偿装置的工作需要进行一定的参数设置。
进一步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是通过提高减低损耗和功率因数得以实现,也就是能够使得配电设备的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使得电网的电压质量有所改善,上述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实现相关的配网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同时,设备降低供电线损的有效方法则是无功补偿。
3.2 关于线损软件统设计的思考
通过定义线损统计的考核单元,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应该严格考虑好拓扑关系以及管理单位。考核单元的供电量和售电量的计算则是在获取供电量和售电量的基础上,根据配电网络的拓扑关系和用电客户的供电电源进行,同时,还应该考虑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的台区、线路的变更调整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对于对考核单元供电量和售电量的调整。
根据考核单元的供电量和售电,可以较为容易计算出考核单元的线损率。实际线路线损率与计划指标值的差异值是在获取考核单元计划指标的基础上计算而得。为了更好达到最佳降损,应该把实际线损和理论线损相互结合。根据理论线损分析,可以进行相关的潮流计算与等值电阻的结合计算,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而进行修正调整,满足线损统计理论值的获取需求。
与在线实时数据相比,人工采集的数据往往具有成本低和投资少的特点;在特定算法或者数学模型的要求下,分析导入的特定采集数据,能够很清楚分析线损问题的成因以及相关用户定位等问题,有助于在实际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帮助确定用户所属的台区或馈线,一般具有准确度较高的较好效果。
4 线损对策思考
4.1 应进一步理清线损基础管理信息
为了更好确认相关关系,具体包括线路与用电客户、台区与用电客户的关系,应该建立或更新、维护变电站、线路、台区基础管理信息。为了能够达到减少管理线损,应该对于各层次管理进行相关的一定程度的统计计算。
4.2 重点对于“三高”台变改造
为减少窃电损失,应该用电异常用户进行现场检查,这就需要实现线损异常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进行电台变智能管理系统的线损分析,改造高电量、高损耗、高故障的台变,从而使得“节能减排”成为可能。
4.3 采用先进电能采集设备
为了更好地减低供电企业管理上的人力成本,利用的信息数据的采集设备先进化,能够满足一方面线损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节约。
4.4 进一步提高配网设备的利用率
分析向负荷传送功率中的开关和导线、以及相应的变压器等等供配电设备,可以发现,相关的功率储备功能都能增加,原油供电设备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在同样有功功率下造成负荷电流减少,通过上述措施,就能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在功率因数的提高的情况下,原网络已呈现出过载情况,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就可能满足系统不致于过载运行的要求,使得原有设备的潜力得以发挥;对于设计阶段的新建企业来说来说,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降低能变压器容量而使得投资费用减少。因此,在使用无功补偿以后进行相关分析,能有效一定定程度上减少初次投资费用,还使得运行后的基本电费有所减少。
5 结束语
为了更好进行信息化的线损管理。满足节约电能的社会需要,实现设备和管理的降损,实现采集终端无功补偿的信息化发展,一方面能够大力推进线损管理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线损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董旭柱,黄邵远,陈柔伊,等.陈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8).
[2] 管霖,邱生敏.配电网规划网架的线损理论评估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7).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 线损 信息化 效益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071-02
1 引言
影响电网公司经营效益的黑洞之一就是配电网的线损问题,为了更好解决上述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得以不断提高配网管理水平显得尤为必要,配电网建设的故障可以通过信息手段而实时探知,还能配合无功补偿和线路改造等手段而进行降低线损的工作。
2 产生线损的几种情况
配电网多年运行中逐渐累积的配电网线损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配电网络随着城市建筑而不断的呈现出扩展的趋势,无功补偿的不足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是因为明显不足的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以及还能造成电网网络较为混乱且薄弱的情况。
(2)对于投运时间长的老城区的配电网来说,其陈旧落后的部分装备,往往引起导线截面偏小、供电半径大和绝缘水平低等问题。供电半径过长和大距离线路在部分建设的农村电网中十分常见,这也是容易起因线损的原因。
(3)当存在不合格的计量装置产品、轮换电能表的超期问题、以及还有就是互感器二次回路接触不良等等问题,这些可以概括为计量装置的误差或误接线问题所引起的相关的线损问题。
(4)人为的线损主要包括配电网存在错抄、漏抄和窃电的情况。
前三点可以通过相关的无功补偿和线路改造来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率的目的,但是问题节点主要表现在准确分析出低电压、变压器过载、功率因数低、以及三相不平衡等问题。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使得上述第四点所在的问题能够很容易发现。所以,这也是提高电网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必须应该做好线损分析工作。
3 线损分析的设计
3.1 线损的信息采集设计
实现公变侧电能信息采集则是公用配电变压器综合监测终端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公变采集终端,在这个终端中能够完成采集电能量数据功能,同时,还具有监测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运行状态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远程管理和传输所采集到的数据。另外,通过GPRS通信方式进行采集的终端系统,还具有相应的无功补偿、集成计量和台区电压考核等功能,电能信息利用公变采集终端进行采集,其主要的信息包括以下把几个方面:(1)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的电量数据;(2)负荷数据主要是指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最大需量、功率最大/最小值等;(3)开关状态、终端运行工况和电能表运行工况等相关的工况数据;(4)电能表示数的抄表数据;(5)功率因素、频率、谐波、电压等方面的电能质量数据;(6)电能表异常信息也表现较多,比如是指掉电、断相以及失压现象的出现;(7)变压器异常信息主要表现在比较多,诸多相关的三相不平衡度问题、过电压过负荷问题、低电压问题,还有相关的温度异常等方面内容。
电能信息自动采集要想在售电侧公用变压器中完成,应该采用安装公变采集终端,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如何保证采集中的准确以及及时的特性问题。所以,对于无功补偿控制功能来说,可以通过公变采集终端来实现,同时连接智能综合配变箱,可以实现下述内容:
(1)为了更好满足相关的输出性能要求,即实现相关的9路电容器组投切控制信号,终端内部集成相关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集成在终端内部,使得输出至少9路电容器组投切控制信号。电容器的实际投切状态可以通过终端从状态量输入接口而进行监测。为了更好保护电容器,电压断相以及过电压的情况出现状态下,应该投入的电容器就被配变终端进行切除的相关操作。电容器只有在恢复设置范围内才能够让正常投切的功能恢复。电容器累计投入时间和次数能够在终端中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容器累计补偿的无功电能相关计算就变得十分容易处理;另外,判断采集电容器及投切设备的状态也成为可能。
(2)智能综合配变箱的作用就是满足终端数据实时传送给无功补偿装置的要求,这些数据主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无功补偿需要的交流电气量数据,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来说,为了满足闭环控制的要求,读取无功补偿装置的工作需要进行一定的参数设置。
进一步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是通过提高减低损耗和功率因数得以实现,也就是能够使得配电设备的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使得电网的电压质量有所改善,上述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实现相关的配网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同时,设备降低供电线损的有效方法则是无功补偿。
3.2 关于线损软件统设计的思考
通过定义线损统计的考核单元,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应该严格考虑好拓扑关系以及管理单位。考核单元的供电量和售电量的计算则是在获取供电量和售电量的基础上,根据配电网络的拓扑关系和用电客户的供电电源进行,同时,还应该考虑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的台区、线路的变更调整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对于对考核单元供电量和售电量的调整。
根据考核单元的供电量和售电,可以较为容易计算出考核单元的线损率。实际线路线损率与计划指标值的差异值是在获取考核单元计划指标的基础上计算而得。为了更好达到最佳降损,应该把实际线损和理论线损相互结合。根据理论线损分析,可以进行相关的潮流计算与等值电阻的结合计算,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而进行修正调整,满足线损统计理论值的获取需求。
与在线实时数据相比,人工采集的数据往往具有成本低和投资少的特点;在特定算法或者数学模型的要求下,分析导入的特定采集数据,能够很清楚分析线损问题的成因以及相关用户定位等问题,有助于在实际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帮助确定用户所属的台区或馈线,一般具有准确度较高的较好效果。
4 线损对策思考
4.1 应进一步理清线损基础管理信息
为了更好确认相关关系,具体包括线路与用电客户、台区与用电客户的关系,应该建立或更新、维护变电站、线路、台区基础管理信息。为了能够达到减少管理线损,应该对于各层次管理进行相关的一定程度的统计计算。
4.2 重点对于“三高”台变改造
为减少窃电损失,应该用电异常用户进行现场检查,这就需要实现线损异常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进行电台变智能管理系统的线损分析,改造高电量、高损耗、高故障的台变,从而使得“节能减排”成为可能。
4.3 采用先进电能采集设备
为了更好地减低供电企业管理上的人力成本,利用的信息数据的采集设备先进化,能够满足一方面线损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节约。
4.4 进一步提高配网设备的利用率
分析向负荷传送功率中的开关和导线、以及相应的变压器等等供配电设备,可以发现,相关的功率储备功能都能增加,原油供电设备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在同样有功功率下造成负荷电流减少,通过上述措施,就能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在功率因数的提高的情况下,原网络已呈现出过载情况,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就可能满足系统不致于过载运行的要求,使得原有设备的潜力得以发挥;对于设计阶段的新建企业来说来说,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降低能变压器容量而使得投资费用减少。因此,在使用无功补偿以后进行相关分析,能有效一定定程度上减少初次投资费用,还使得运行后的基本电费有所减少。
5 结束语
为了更好进行信息化的线损管理。满足节约电能的社会需要,实现设备和管理的降损,实现采集终端无功补偿的信息化发展,一方面能够大力推进线损管理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线损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董旭柱,黄邵远,陈柔伊,等.陈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8).
[2] 管霖,邱生敏.配电网规划网架的线损理论评估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