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高中文言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许多农村中学,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本文总结了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以此解决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高中 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许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教学方法还始终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即教师教法呆板,照本宣科,学生读几遍,然后逐字逐句地翻译一下,让学生抄抄译文。这样学生一节课下来学得被动吃力,教师也劳神费力,根本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气氛压抑,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所谓的“文言文恐惧症”。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满堂灌”的陈旧僵化的封闭式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教和学结合,进而消除学生的“文言文恐惧症”呢?几年来,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启发引导,发现规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找出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并掌握这些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篇课文时,分析“目吴会于云间”中“目”字用法,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鸿门宴》中的“数目项王”,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两句中“目”字后面跟的都是名词,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句子中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的规律。之后,学生便能够举一反三,“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中的“襟”、“湖”,“吾师道也”(《师说》)中的“师”等等。如通过比较分析“雄州雾列,俊采星弛”(《滕王阁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水击三千里”(《逍遥游》)中的“雾、星、日、水”等就可以得出“名词放在动词前非主必状”的规律。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就可以归纳出课文中常见的名词活用规律。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的“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又前而为歌曰”(《荆轲刺秦王》)、“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名词放在‘之、而’前面活用为动词”等。
  通过这种启发、引导、发现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打散布局,激趣导入
  以往文言文教学按部就班,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然后翻译字、词、句,最后分析归纳。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疲劳、厌倦,造成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因此必须打散这种从头到尾的讲析法,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切入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触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顾旧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比如我在教学《鸿门宴》时,先从传说纪晓岚的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敬母亲”导入,然后结合“梳理探究《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的知识,通过让学生齐读“宴会中”部分,并进而让学生讨论分析这篇课文情节的动人之处,最后归纳总结。这样切入教学,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三起三落情节的讲述、讨论、分析、理解,基本上对本文的主要情节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并对今后的记叙文写作起到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三、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深怕学生不懂得翻译或翻译不够准确,所以教学时总是老师逐字逐句地串讲,学生逐字逐句地记词义,记译文,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压抑。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做法,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自己动手,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阅读课文,理解词句含义,具体做法如下:
  1.诵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所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基础。古语亦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积极思维,运用语感来唤醒头脑中对曾经学过的字、词、句、篇等知识的记忆,认识、理解、领悟课文内容。个别不懂的地方借助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
  2.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学生来说,作为例子的应是这篇课文的词语、句子、文化知识等,只有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古文化知识,掌握常用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特点,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为了巩固课内词语的积累,我还经常抄印一些课外的文言语段让学生阅读,检查他们能否用课本上的例子去解决新问题,以达到知识的迁移。
  3.归纳: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为狭窄,加上有些实词、虚词等内容在一篇课文中体现得不够充分,这就需要以某一课文为主,归纳补充其它课文的实例。如《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有四处用到介词“于”(“寡人之于国也”、“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以这课为主让学生归纳梳理介词“于”的四种用法:(1)表示时间、地点,相当于“在、到、从”;(2)表示对象,相当于“对、向、给”;(3)表示比较,相当于“比”;(4)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而君幸于赵王”、“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这几个被动句,让学生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句型:(1)用“于”表示;(2)用“见”表示;(3)用“见……于”表示;(4)用“为……所”表示,如“若属皆且为所虏”;(5)用主动形式表示,如“帝感其诚”。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有彻底打破陈旧的注入式的教学法,启发引导,激发兴趣,大胆地让学生动手,在动手中体味成功的喜悦,才能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文言文的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些误区包括: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注重创新,忽视传统;注重教法,忽视学法;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忽视教师本身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误区    一、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福禄,超高压水射流技术的世界领导者,近日推出了革命性87000psi(1psi≈6.8kPa,下同)极高压水刀。较之传统水刀,具有以下无可比拟的性能及优势。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主体角色的心理为教育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和欣赏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角色 心理角色 角色定位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从心理上转变、在行动上实践。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要转变主体角色的心理为教育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和欣赏学生。  
摘要:海洋文化是一个很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海洋为沿海人民带了很多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同时赋予了他们勇于跨越海洋、改变现状的进取精神。  关键词:海洋文化 逆境奋发 知耻后勇  一、海洋文化的概念  海洋文化,可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一是海洋,二是文化,三是两者的结合。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和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实验并不受重视。许多教师认为做实验费时费力,还不如直接画实验、讲实验、背实验更有效率。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化学实验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我们不能忽视实验的功用,要积极地做实验,让学生有更多亲自操作实验的机会,有更多观察与思考的机会。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习与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可谓琳琅满目.千变万化。本文主要阐述历史课堂教学中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如阅读
【摘要】做高考成语题有八忌:一忌望文生义,二忌张冠李戴,三忌褒贬误用,四忌不合语境,五忌前后矛盾,六忌形近混淆,七忌谦敬颠倒,八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关键词】成语使用成语运用题成语复习    成语的使用,重点是正确理解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成语等。其中不仅有成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