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月在古镇开茶楼,茶楼是父亲买下的。阿月的父亲喜欢去茶楼喝茶,泡一壶好茶,清茶的香气就在身边缭绕,听周围的人谈古论今,说东道西,其乐无穷。
  茶楼是两层的小楼,木格子窗户,旧木桌子,旧木凳子,还有旧竹子藤椅。阿月负责送茶,客人一落座,阿月轻轻地走过去,手提一个冒着白色烟雾的长嘴铜壶,缓缓将开水倒入放好茶叶的白瓷杯里,动作轻柔,行云流水般。茶叶在三起三落間,沉入杯底,未饮,清香飘出,不知不觉间让客人沉醉了。
  这天茶楼里来了一位穿军装的年轻人,年轻人一脸沉郁的表情,他竟要了一杯苦丁茶,苦丁茶,闻着香,喝下去苦。年轻人啜几口茶,皱了一下眉头,望着窗外的风景像是在思索什么。阿月问年轻人,你不怕这茶苦吗?年轻人说,喝着苦,回味是甘的,涩后而爽,其实苦丁茶最耐品。阿月说,你是军人吧。她的眼神里满是羡慕。年轻人说,我们部队离你们这古镇很近,他还说自己叫陈墨。
  阿月问,你什么时候退伍?陈墨说还有四年。阿月一脸的惊奇,你当兵怎么这么长时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陈墨说,我是志愿军。陈墨细细品着茶,听周围人谈论着什么,表情看上去很落寞。陈墨结账的时候,阿月礼貌性地说:欢迎下次再来茶楼。
  陈墨后来经常来茶楼,他依然点那种微苦的苦丁茶,阿月想说,你可以点别的茶,话到嘴边,还是没有说,因为点了不喜欢的茶就等于浪费钱。有的客人喜欢找阿月聊天,阿月就做出虔诚的表情,听他们谈自己的过往经历,她是没有多少故事可以交换,但是客人们能找到一双倾听的耳朵,已经很满足了。有时客人说到伤心处,那眼神望着阿月好像是在望着老朋友,也许这也是茶楼生意一直很好的缘故吧。
  有一天,阿月送给陈墨一杯茶,她微笑着说,你该换一种口味了,你品一品有没有一种温柔的味道。陈墨把白瓷杯放在鼻前,闻着很香,细细品味,确实有阿月说的温柔的味道,他不由喜欢上这味道。
  有一天,陈墨在阿月面前谈起了自己的初恋,这深埋在心底的无法向人诉说的往事,一触即痛。他说认识初恋女孩时,女孩在河边锻炼身体,女孩因为身体不好而休学,胃疼,有时疼得身体像刺猬一样蜷缩在一起。一次女孩正跑着步,胃疼突然发作,额头都是冷汗,他紧张地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一只手扶着她,女孩靠在一棵树上,脸上表情因疼痛而扭曲,却反倒安慰他,过去这一阵就好了,她的脸色变得煞白。
  后来,他陪着女孩去锻炼,有一次他因家里有事,几天没能去。清晨,河边飘着淡淡的薄雾,女孩一见到他就满脸焦灼地说,我以为你发生什么事了呢。他轻轻牵起女孩的手,紧张的手心都是汗。女孩身体恢复好后,又去读书。以后同他见面,不知怎的,两人总是争吵,吵着吵着女孩就掉下了眼泪,他总是抱住女孩说自己不好,女孩便破涕为笑。在他参军一年后,女孩却提出了分手,这让他的心说不出的疼痛,他把自己改成志愿军,为的是不再回到那个伤心的城市。陈墨问阿月你见过大海吗?阿月说我没离开过小镇。陈墨说我凑假期带你去看海吧。阿月摇摇头说,你带回几张照片让我看看就可以了。陈墨说,我曾经有一天来到大海面前,面对辽阔的大海,我感到自己真的很渺小,那些人间的苦痛也就算不了什么。陈墨还说,阿月你真的打算一辈子不离开小镇,像小龙女不离开古墓一样吗?阿月的眼神突然变得像茶一样悠悠,什么也没说。
  一个星期后,陈墨再来茶楼,茶楼忽然关门了,关的莫名其妙。陈墨心里是那样空落,他发觉自己很牵挂那个笑容安静,身上散发着淡淡的茶般清香的阿月,阿月去了哪里呢?
  一个月后陈墨见到了阿月,阿月面容憔悴,一下瘦了许多。阿月说,我父亲去世了,父亲走得很急,像是另一个世界等不及了。陈墨说,茶楼还开吗?阿月停了很久,说,开,我是依靠茶楼生存的。
  一个下雨的清晨,陈墨竟接到初恋女友的电话,说来看他,陈墨想女友怎么辗转找到部队的电话?陈墨惊喜地对阿月说,初恋女友要来看他了,陈墨已经习惯了有事就对阿月说,她好似他的树洞。阿月说这是好事,好事,女孩可能念及你的好,重续旧情。但眼神里却都是落寞。
  陈墨的初恋女友果然来了,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几位同学,他们是来古镇旅游的,顺便看看陈墨,这让陈墨很是失望。女友参加工作了,穿戴很时尚,这让一身肥大军装的陈墨很是自卑。陈墨在餐馆里请他们吃了一顿饭,又带他们参观了自己简陋的营房。陈墨把这些都对阿月说了,阿月静静地安慰伤感的陈墨,陈墨一杯接一杯地喝茶,似乎要把自己喝醉。阿月说,陈墨,你真好,不喝酒,男人心情不好时总爱喝酒。陈墨说,喝酒容易上瘾,上瘾的东西不容易戒掉,还是不接触为好。阿月笑了,淡淡的笑容像茶香。
  陈墨忽然对阿月说,阿月你嫁给我吧。阿月脸一下子红了,阿月说我想想,我想想。
  阿月一直没有回答陈墨,她担心自己仅是陈墨初恋女友的替身,她知道陈墨爱上茶,是因为内心的孤独,她知道他们之间隔着一段距离,在八十年代,城市和小镇间有着很长很长的距离。陈墨数不清的光阴都给了茶楼,他不知自己是爱上茶,还是爱上像茶一样清雅的阿月。阿月身上总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柔和的目光,恰到好处的微笑,不紧不慢的言语,赏心悦目的衣衫,像一棵宁静行走的茶树,这是陈墨青春记忆里无法抹去的风景。
  陈墨后来被调往几百里外的部队,因为首长缺一位司机,陈墨所在的连队又恰好是汽车连,汽车连的兵驾驶技术都是很好的。陈墨未来得及向阿月告别就走了,这一走就是二十年的光阴。多年之后,阿月去城里开了茶楼,这是阿月怎么也没有想到的,这时的阿月眼角已有细细的鱼尾纹,她早已有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丈夫也是退伍军人。有一天阿月看到一个中年客人在窗前慢慢地喝茶,中年人看上去有些面熟,她想起来了,是像曾经的陈墨。阿月写了一个纸条让侍者送去,纸条上写着:先生,您是陈墨吗?您还记得阿月吗?阿月远远地看到那位客人看到纸条后,眼神在愣愣地四处寻找,眼里蓄着泪花。
  曾经的岁月就那么呼啦啦地过去了,已是中年的阿月和陈墨再见时,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古筝《渔舟唱晚》在茶楼里低低回放,有一种禅的意境,陈墨说自己也有了家,妻子很像阿月,连笑容都像,陈墨再说下去,阿月的眼泪就要流下来了。陈墨依然喜欢去茶楼喝茶,隔了二十年,陈墨依然喜欢对着阿月叙说,说过去的生活,说孩子,说现在的工作,他们之间的情愫像悠悠的茶香,淡淡地弥散在各自的生命里。
其他文献
总的来说,要破除对现实的“虚伪”表现,重建新的主体,并在一种真正有想象力的文学世界里开创新的可能性,对于中国的当下写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因此,要在当下重建一种新的文学,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作家们应该处理辩证发展着的当下性。对当下中国写作来说,“当下”是一个反复的时刻还是一个全新的时刻?这构成了一个问题。在最近一些作家的写作中,有一种对于现代文学的“反复”现象。比如小说家蒋
期刊
星期五的白色泡沬  星期五,将脏衣服放进了洗衣机  便听见了滚桶的声音。在里面,白色的泡沫  人类发明的洗涤剂的泡沫,正洗干净  衣服的领口,这个部位靠头颈  靠近支撑点。就像善恶支撑了躯体  它仰起垂下,朝左右环顾  洗衣机在滚动,人类发明了诸多的泡沫  发明了机器人、手机、电话号码  洗衣机在滚动,白色的泡沫  挟裹着我们衣服上的泥浆  挟裹着黑色的星期五,噢,泡沫  整个下午四点半钟的时间 
期刊
几天前,在微信上看有人写徐岳老师的文章里,提到我们公社的宋建福当年曾向他推荐过几个文学青年,其中有我的表哥江晓河。徐岳老师曾是另一个公社中学的语文老师,酷爱文学,业余时间全用在创作上,成就越来越大,先是从中学到县文化馆,再到省城。宋建福向他推荐文学青年时,他已是省里文学杂志的主编了。  宋建福当时是我们公社的书记,中等个头,身形微胖,大背头梳得一丝不苟,与他身份相称的是满脸严肃,见谁都一副公事公办
期刊
1  在老家大院儿南边,有一个土墩,高高的方形台子,泛青而晦暗的壁面上被岁月的风雨烙上了深深浅浅的印痕。依墙而建的一条土梯,被经年风雨冲刷得几乎快要消失了,只剩下半截狭窄、低矮的土台子。从我记事起,就听到家里人和村里人习惯叫这个土墩为“Dong”,近似于现今网络上传的Duang音,就一个字的称呼,很干脆。但后鼻音却压得很重,比如说,这个Dong可救过人呢……去Dong上看看菜长好了吗……Dong上
期刊
一  淮河迤逦而下,流过莲花镇时,已然心平气和,像步入暮年的老人。镇子百十来户人家,为河水所滋养,因莲花而得名。  莲花镇不光有莲花,还生长着数不清的枇杷和杏树。麦子黄,杏子熟。树上挂着的粒粒青杏渐次泛黄之时,海贝来到了莲花镇。  那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我正坐在巷子口的老枇杷树下描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我爸布置的暑假作业,我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写在薄如蝉翼的透明
期刊
我最近有些看不透舍友小丽了。  怎么说呢?她好像突然有钱了。这点,就连“视金钱如粪土”的壕·阿冉,都看出来了。  “IPhoneX?小丽,鸟枪换炮啊!这才上市几天。你才是真正的土豪!土豪!啧啧!”壕·阿冉捏着手里的IPhone7,心有不甘地说。  “这有什么,区区一个手机而已。”小丽淡然一笑,走开了。  壕·阿冉当然不是外国人,阿冉的绰号而已,富二代嘛,土豪嘛。有壕·阿冉这么一个带头大姐,我们宿舍
期刊
我叫中文,一只普通的宠物犬。  我的主人叫艾中华,一位教高中语文的全国特级教师。  教了三十五年语文后,艾中华退休了。退休后,艾中华感觉非常空虚非常无聊非常累。艾中华奇怪地想:教书时因为学生厌恶学语文的普遍情况和对中文退化这一问题社会集体失语的现状,总是觉得自己责任重、压力大。现在退休了,为什么不能无工作一身轻呢?但他想还是教书吧,教学生语文至少不会空虚不会无聊。于是,艾中华又应聘到一家职业学院教
期刊
李前进是独苗,家庭条件在桃花吐就算最好的了。李前进上完高中差五分没考上大学。家里卖了两头猪,叫李前进继续复读一年。一年以后再考,这回差了八分没考上大学。  这就很滑稽了,两头猪非但没有叫李前进前进五分考上大学,还从坡上出溜了一大截倒退了三分。虽然学习上没有前进,但是李前进那年跟同班的同学许腊梅谈了恋爱。也不能说谈了恋爱,俩人也没挑明关系,就是朦胧的情愫。但是在考大学的问题上两个人出奇地默契一致,两
期刊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的开篇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芸芸众生自然会因为各自的情感所系、欲望所得而有不同的体悟。何荣芳小说中的四奶奶生活在高家大屋里,作为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她是破落的传统社会最后的余脉,四奶奶不可动摇的旧时代情绪使其对这个新时代充满排斥与恐慌。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同时又是新时代的阴影,她在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中艰难地继续担当旧式思想的捍卫者,她的拼命挣
期刊
一  宴席终于散了。  是几个在一起几十年的老伙计,为老葛光荣退休攒的一个酒局,席上喝了茅台。老葛舍不得喝,捏着酒盅舔。他们都笑他馊抠,说你喝下去,一口喝下去!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除了警服,就没一身像样的衣裳,你亏不亏嘛!老葛便一仰脖,把满满一盅茅台酒,一口喝干。  盅子小,一盅才六钱。这地方喝酒,时兴“走盅”,一桌子上的酒盅,别管多少,都跟着一个人的盅子走,酒量瓤一瓤的,一趟盅子走下来,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