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在教育中应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精神 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 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74-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是创新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例如:在教学两个量比差应用题“篮球比排球多几个”这一问题,让学生从多个面,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例如: (1)排球比篮球少几个? (2)篮球和排球相差几个?(3) 篮球再少几个就与排球一样多? (4)排球再多几个就与篮球一样多?这些问题虽然实质是一样,但由于问的角度不同,回答时语言组织就不一样,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二、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和谐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去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及时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使其不断获得学习预期和尊重需要的满足,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其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
  2、展开合作互动,创设创新环境。
  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对问题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的态度和意愿,形成创新的氛围。
  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激发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动脑想想,多动手做一做,多给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胆大外向的学生,往往急于发表不同的看法,而胆小内向的学生却只在心中做这件事。当内向的学生有勇气举起手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他们参与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甚至提出与多数人不同的方法。好的课堂环境是靠教师认真营造和设计的,教师一个小小的鼓励与安慰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使他们终身受益。 例如,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后,按常规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有这么一道题: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0、()、()。我先让学生们写在书上,然后交流。不一会儿工夫,学生们都举起了手:(8)、(9)、10、(11)、(12)。“还有别的方法吗?”平时喜欢动脑筋的生1站起来:“老师,这道题还可以这样做:(12)、(11)、10、(9)、(8)。”“真聪明,这个小朋友还想到了倒着来填。”我表扬了这个学生。这时,一位平时不太举手的生2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我带着怀疑的眼神打断了他的话。“是的,你们听我把话说完!”生2大声地争辩。于是,我说:“好!你把你的填法说给大家听听。”“(6)、(8)、10、(12)、(14),因为这些都是双数。”“哦,原来他想到了填双数,真棒!”我带头为他鼓掌,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受到这个学生的启发,生3也举起了小手:“老师,我也想出了另一种填法,(0)、(5)、10、(15)、(20),因为这些都是5个5个地数的。”我马上请别的学生来评价:“哦,他是用数数的方法填的,你们说这种想法对不对?”教室里又是一片掌声。
  四、优化评价,提高创新能力
  “主动参与”是活动教育的核心,在活动教育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通过创造多种评价机制和形式,促使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对同学有更深层的了解,密切与同学的关系,感到自己在集体及同学中存在的价值。评价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式进行,而应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我多边互动、多向交流中进行,即评价活动态度、过程,也评价结果。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往往盲目地迷信教师,从不怀疑教师的权威性,许多学生不敢越教师所思、所言、所为之雷池,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同时有利于平等、民主、和谐活动氛围的创设。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活动课中不应强求学生一致,而应承认差别。在数学活动课的评价中不宜用一种外在标准去衡量学生表现水平的高低或先后排列的次序,而应该从每个个体意识、态度、习惯是否有进步,潜能是否得到挖掘,是否有积极的变化,不管学生现在各种行为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只要有进取的态度和行动,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在于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和喜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得到充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云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周口日报;2010年
  [2]王玲,刘卫明;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N];商洛日报;2010年
  [3]孙素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盘锦日报;2010年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卵巢癌细胞的浸润性。方法:采用膜浸润培养系统(Membrane Inva-sion Culture System,MICS)及重建基底膜模式(Reconstruction of Basement Membrane)定量研究卵巢癌细胞
山苍子,樟科术姜子属,落叶小乔木。树高速8—10米,喜光。萌芽力强,叶互生。全缘,羽状脉。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簇生,呈总状排列的复花序,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皮灰褐色,所有器官均具有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5-01  初中数学中,代数的重要部分就是函数,函数学不学得好,直接关系学生升学考试的成绩。因此,在初中代数的教学中,函数部分的教学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函数本身对于初中生来讲也难学。作为教学者,函数的教学成了初中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课题。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引入,标志着
【摘 要】 小学是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独特有趣的课堂学习,构建有活力,充满趣味性的现代化课堂。小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景,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高效
11月14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森林贸易网络(中国)(GFTN—China)组织的“GFTN—China2008年会暨培训”在上海圆满闭幕。到会嘉宾涵盖了国内外资深专家,包括全球森林贸易网络(GFT
听力教学以学习与习得的理论为依据,采用双向教学法,即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与语言习得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中,首要的是德育。而进行德育教育,空洞乏味的宣讲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很重要的身教之外,还需要各个学科的渗透教育。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许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浪费了。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  首先,语文教材的内容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如爱国方面的《黄河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那磅礴的气势,那雄浑的气概,还用教师去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策略设计的因素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人类的认知规律下,还应当包括课堂教学软件的种类及作用等因素。
高校保卫工作的性质决定其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作用、保障作用、管理作用、导向作用和警示作用五个方面,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规范日常管理,广泛
【摘要】近几年来,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许多一线教师希望尝试制作微课辅助教学,但大多数老师对如何制作质量较高的微课存在困扰。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时期的奠基阶段,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学习的效果,本文将针对“微课”教学的相关内容,对其在中小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 微课设计 分期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