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致病基因动态突变位点三核苷酸重复变异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动态突变位点检测中的技术问题,并分析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utosomal dominant cerebellar ataxias,ADCA)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1,2,3,6,7亚型的致病基因动态突变位点三核苷酸重复数的分布范围,以期为今后标准化ADCA基因检测技术及中国人群制定相关基因动态突变量化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以263个ADCA家系的先证者及261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为对象,应用荧光PCR-毛细管电泳及DNA测序技术进行上述SCA致病基因内动态突变位点基因分型,统计分析不同对照下各基因动态突变位点毛细管电泳检测重复数与DNA测序结果的差异,以及各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特点及重复次数分布范围.结果 以DNA测序所确定的重复次数为标准,SCA各致病基因动态突变位点的PCR产物在毛细管电泳中,迁移率均大于GC含量相对均衡的分子量内标片段,其中SCA2、6、7亚型基因位点尤为明显.以各基因已知CAG重复数片段为外标计算受检标本CAG重复数,可将误差缩小至±1个拷贝.在各基因CAG正常重复范围内,PCR产物毛细管电泳迁移率主要与CAG拷贝数相关,而与CAG拷贝数变异所致PCR产物GC含量变化的关系不明显.在263个ADCA家系中,发现SCA1家系6个(2.28%),SCA2家系8个(3.04%),SCA3家系81个(30.80%),未发现SCA6和SCA7家系.排除上述突变基因后,正常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变异范围在SCA1为17~36次,杂合率为76.1%,SCA2为13~30次,杂合率为17.7%,SCA3为14~39次,杂合率为74.4%,SCA6为6~16次,杂合率为72.1%,SCA7为6~13次,杂合率为41.3%.突变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变化范围在SCA1为49~56次,SCA2为36~41次,SCA3为59~81次.未发现单一位点纯合突变或两位点双重杂合突变患者.结论 通过设置有限数量的已知拷贝数对照,进行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检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SCA致病基因动态突变位点CAG重复次数.本研究结果支持中国人群中SCA3致病基因突变是导致ADCA的最常见病因.SCA1,2,3,6,7亚型致病基因正常与突变的CAG重复数资料可为中国人ADCA动态突变量化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例1 男,27岁,表型正常,其妻孕50天自然流产1次.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核型为46,XY,t(2;12)(2qter→2p14::12q24→12qter;12pter→12q24::2p14→2pter),拒绝家系调查。
期刊
患者女,10岁,因"发现身材矮小"就诊.患者孕39周出生,出生体重2500 g,身长47 cm,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及时,平素食欲尚可.智力正常,无外伤及手术史。
期刊
医学的终级目的是防病治病和增进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医学遗传学是从事遗传病和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研究和预防治疗的学科,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属性。创刊伊始,本刊在报道我国医学遗传学研究成果同时,即十分关注与临床遗传学服务有关的内容。近年来,更增加了“临床遗传学论著”、“临床细胞遗传学”等栏目,包括诊断方法和标准、遗传咨询、遗传病的治疗等等。
期刊
对象与方法 1993年2月至2009年3月在荣成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咨询患者,曾有流产、死产、畸胎史、新生儿死亡史的夫妇及生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男性无精、少精不育;原发闭经、性腺发育不全;原因不明智力低下、先天畸形患者。共1881例。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及G显带,对每例患者计数30个核型,分析5个,对异常者加倍计数分析。
母血中胎儿游离DNA的发现为单基因遗传病的无创产前诊断提供了新途径.过去10年来,相继发展了多种技术(实时荧光PCR技术、焦磷酸解激活的聚合反应技术、质谱技术、数码PCR技术)用于母血胎儿游离DNA的检测,推动了单基因遗传病无创产前诊断研究的发展.现将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存在优缺点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对单基因遗传病无创产前诊断的发展有所帮助。
患者女,18岁,身高1.45m,体重37kg。因原发闭经就诊。查体:智力正常、手指细长,后发际不低、面部多痣,阴毛、腋毛缺如,外阴幼女型。超声:始基子宫,卵巢未探及。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增高,雌二醇降低、催乳素、孕酮、黄体生成素及睾酮均在正常范围。
患者 女,30岁,感乏力、下肢轻度浮肿1月,于2008年10月14日来院就诊.查体:中度贫血貌,神智清、精神差,心肺听诊正常;腹部膨隆,肝肋下可触及,脾大平脐;浅表淋巴结肿大。
期刊
目的 研究1个先天性厚甲症Ⅱ型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该家系的详细临床资料,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KRT17热点突变区,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该家系患者、正常成员和10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KRT17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在该家系患者KRT17基因的第1外显子上发现了1个错义突变(296 T→C),导致KRT17的1A区亮氨酸由脯氨酸替代(L99P),而家系中正常成员
例1 男,8岁,系第3孕第2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史.出生体重2.2 kg,哭声柔弱似猫叫,当时吃奶差,呕吐,以后渐正常.生后1岁不会行走,不会讲话。
期刊
先证者(Ⅲ3)男,34岁.因"言语不清1年,行走不稳半年"于2008年7月入院.患者于2007年7月出现声音变小,声音稍含混,同时有小腿夜间"抽筋",持续约1 min自行停止,"抽筋"后感肢体疼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