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对绘画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然而现实中许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却因为家长的急功近利、求成心切,教师辅导方法的参差不一,致使学生小小年纪,在无任何知识、心理、生理储备的情况下,或过早地被规矩束缚,承受过重的负担,抑制了学生天真烂漫、想象丰富的天性,或缺少基础训练和正确的引导,对其放任自流,任其糊乱涂抹,导致学生学习后劲不足。只有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不同情况进行指导,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之道。
[关键词]小学美术;阶段性教学;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78-02
[作者简介]吴娅丽(1975—),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教师。
人的发展有阶段性,绘画的发展也同样具有阶段性。可是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却不理想,这不利于学生绘画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小学美术教学“拾阶而上”,关注学生成长的认知和发展的阶段性,合理地引导和训练,必定能对学生生成美术相关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第一阶:还低年级以自由
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非常喜欢画画,虽然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都处于萌芽状态,左右肢发展不平衡,但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却丝毫未减。他们兴趣高、有热情、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管自己画得好坏与否都很自信。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还他们以身心自由,这样才能使其兴趣和想象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童言启童智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如果教师一直保持同一种说话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久而久之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如果教师把自己融入到他们当中去,把自己扮作他们中的一员,为他们构建一个童化的情境,则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如在《大鱼和小鱼》一课中,课文以小鱼离奇的历险故事、鱼爸爸和鱼宝宝之间温馨的故事为题材,创作出具有童真童趣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神气的大公鸡》一课中,学生一边诵读“大公鸡真神气,红红鸡冠花花衣,尖尖嘴巴喔喔啼,跳上篱笆催早起”的句子,一边画出大公鸡的形象,手脑并用,轻松记住了公鸡的画法。
(二)大胆表见解
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但往往被大人预设的条条框框束缚,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说的空间和自由,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维度并丰富教学资源。如在《拼拼搭搭》一课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基本图形任意组合的美,笔者展示了法国画家赫尔平的《风景》,事前学生并不知道这幅画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也不知道作品的名字,先让他们猜猜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并为它起个名字。学生的兴趣被这种有趣的提问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是积木,什么形状都有,就叫它积木世界。”“这是地毯,颜色很鲜艳,就叫它美丽的地毯。”“这里有好多房子,叫它林中小屋。”之后再继续向学生提问:“圆圆的像什么?那长长的又像什么?三角形离我们好像很远,因为它很小,它又像什么?”经过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夯实基础,还最初的表现自由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基础形状和颜色的训练十分重要。如在《七彩生活》《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等课中,可运用画画、贴贴、添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造型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从学生最易掌握的题材入手,如教学《太阳月亮你们好》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基础因素,使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能够慢慢借助画面表达他们难以表达的概念,使模糊的形象明晰起来。
(四)自由展示,增强自信
宽松的课堂才能助推学生智慧的波澜,在美术课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展示,从形状到色彩、从构思到独特之处,虽然学生的词汇量不甚丰富,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越说越好,越来越“专业”“规范”。这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于美的认识领悟能力,提高了其欣赏和评价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无需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美术的态度。了解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我们就会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美术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阶:跨中年级之迷茫
进入小学三四年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绘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个时候他们十分注重自己所表现的形象是否逼真,非常注意使用方式、技法,此阶段如果教师予以过多的指导则混乱了学生的表现方式,背离了教学初衷,导致学生可能出现“邯郸学步”的情况。不少学生在看到自己作业的缺点时想修改,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眼高手低的现象会不断出现,同时,其兴趣也会慢慢减弱,技巧、创造力、兴趣的矛盾冲突,使中年级的学生步入“迷茫”阶段。在这个阶段,笔者鼓励学生多进行临摹练习,向大师借方法,也可以向同龄人借灵光,在临摹中找寻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一)在临摹中提高
临摹是绘画的基础,学生在临摹中可以练笔、练思维、夯实基本功。可以临摹大师的作品,如教学《画情绪》一课,笔者鼓励学生在欣赏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中感受画家在创作时激昂的情绪、富于节奏的笔触和绘画的意图,并通过临画来深刻地体会这一感受。可以临摹同龄人作品,分析同学的选材、视角、手法的独到,找到进步提高的对接点。
(二)在临摹中创新
提倡适当地添加自己的想象,让学生不总依赖现成的作品,改画、添画、变体画,都会创新原画的风貌,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愿意尝试。
(三)在临摹中享受快乐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真实,教师可多以生活内容为题,如《快乐的一天》《我的好朋友》,促使学生留意生活、观察事物、对比临摹,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皆艺术,让学生通过努力在临摹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第三阶:稳高年级趋成熟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绘画作品开始有了写实倾向,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使其绘画基本上反映出客观物体的真实面貌。他们选择题材具有明确性,范围不断拓宽,放弃童年期常用的小鸟、太阳、小草等简单形象,开始模仿成人的方法作画,追求真实和立体感,能够将所见所闻的事件、物象入画。
(一)美术文化的介入
了解美术作品的绘画背景、方法、过程等相关美术文化,能更有力地促进审美能力及美术修养的提高。在欣赏和学习装饰人物画野兽派马蒂斯的《餐桌前的妇女》和立体派毕加索《梦》时,因为单纯、鲜艳的色调和稚拙的造型,很多学生常把它们当作学生画,这正说明他们对画风、流派的认识是欠缺的,他们并不了解画家们在造型、技巧处理等方面的苦心经营,也不知道画家的文化修养与画作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讲授相关的背景资料,不仅会使学生在绘画知识及技巧上获益,更能体会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治学真谛。
(二)增强方式方法
高年级学生的知识阅历相对丰富,在运用构图、比例、色彩等方面也日渐成熟,写实的眼光和技巧突飞猛进,美术教育要多通过艺术欣赏与创造去影响、感染学生,从而促使小学美术教育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小学生在绘画领域发展的各个阶段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掌握他们各个年龄段的特征,发挥优势,摒弃传统教育的“揠苗助长”和“人为塑造”,因材施教、因人而授,才是提高美育实效的教学之道。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潘簌.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 张奇.学生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小学美术;阶段性教学;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78-02
[作者简介]吴娅丽(1975—),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教师。
人的发展有阶段性,绘画的发展也同样具有阶段性。可是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却不理想,这不利于学生绘画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小学美术教学“拾阶而上”,关注学生成长的认知和发展的阶段性,合理地引导和训练,必定能对学生生成美术相关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第一阶:还低年级以自由
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非常喜欢画画,虽然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都处于萌芽状态,左右肢发展不平衡,但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却丝毫未减。他们兴趣高、有热情、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管自己画得好坏与否都很自信。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还他们以身心自由,这样才能使其兴趣和想象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童言启童智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如果教师一直保持同一种说话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久而久之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如果教师把自己融入到他们当中去,把自己扮作他们中的一员,为他们构建一个童化的情境,则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如在《大鱼和小鱼》一课中,课文以小鱼离奇的历险故事、鱼爸爸和鱼宝宝之间温馨的故事为题材,创作出具有童真童趣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神气的大公鸡》一课中,学生一边诵读“大公鸡真神气,红红鸡冠花花衣,尖尖嘴巴喔喔啼,跳上篱笆催早起”的句子,一边画出大公鸡的形象,手脑并用,轻松记住了公鸡的画法。
(二)大胆表见解
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但往往被大人预设的条条框框束缚,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说的空间和自由,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维度并丰富教学资源。如在《拼拼搭搭》一课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基本图形任意组合的美,笔者展示了法国画家赫尔平的《风景》,事前学生并不知道这幅画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也不知道作品的名字,先让他们猜猜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并为它起个名字。学生的兴趣被这种有趣的提问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是积木,什么形状都有,就叫它积木世界。”“这是地毯,颜色很鲜艳,就叫它美丽的地毯。”“这里有好多房子,叫它林中小屋。”之后再继续向学生提问:“圆圆的像什么?那长长的又像什么?三角形离我们好像很远,因为它很小,它又像什么?”经过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夯实基础,还最初的表现自由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基础形状和颜色的训练十分重要。如在《七彩生活》《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等课中,可运用画画、贴贴、添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造型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从学生最易掌握的题材入手,如教学《太阳月亮你们好》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基础因素,使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能够慢慢借助画面表达他们难以表达的概念,使模糊的形象明晰起来。
(四)自由展示,增强自信
宽松的课堂才能助推学生智慧的波澜,在美术课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展示,从形状到色彩、从构思到独特之处,虽然学生的词汇量不甚丰富,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越说越好,越来越“专业”“规范”。这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于美的认识领悟能力,提高了其欣赏和评价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无需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美术的态度。了解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我们就会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美术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阶:跨中年级之迷茫
进入小学三四年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绘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个时候他们十分注重自己所表现的形象是否逼真,非常注意使用方式、技法,此阶段如果教师予以过多的指导则混乱了学生的表现方式,背离了教学初衷,导致学生可能出现“邯郸学步”的情况。不少学生在看到自己作业的缺点时想修改,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眼高手低的现象会不断出现,同时,其兴趣也会慢慢减弱,技巧、创造力、兴趣的矛盾冲突,使中年级的学生步入“迷茫”阶段。在这个阶段,笔者鼓励学生多进行临摹练习,向大师借方法,也可以向同龄人借灵光,在临摹中找寻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一)在临摹中提高
临摹是绘画的基础,学生在临摹中可以练笔、练思维、夯实基本功。可以临摹大师的作品,如教学《画情绪》一课,笔者鼓励学生在欣赏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中感受画家在创作时激昂的情绪、富于节奏的笔触和绘画的意图,并通过临画来深刻地体会这一感受。可以临摹同龄人作品,分析同学的选材、视角、手法的独到,找到进步提高的对接点。
(二)在临摹中创新
提倡适当地添加自己的想象,让学生不总依赖现成的作品,改画、添画、变体画,都会创新原画的风貌,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愿意尝试。
(三)在临摹中享受快乐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真实,教师可多以生活内容为题,如《快乐的一天》《我的好朋友》,促使学生留意生活、观察事物、对比临摹,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皆艺术,让学生通过努力在临摹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第三阶:稳高年级趋成熟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绘画作品开始有了写实倾向,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使其绘画基本上反映出客观物体的真实面貌。他们选择题材具有明确性,范围不断拓宽,放弃童年期常用的小鸟、太阳、小草等简单形象,开始模仿成人的方法作画,追求真实和立体感,能够将所见所闻的事件、物象入画。
(一)美术文化的介入
了解美术作品的绘画背景、方法、过程等相关美术文化,能更有力地促进审美能力及美术修养的提高。在欣赏和学习装饰人物画野兽派马蒂斯的《餐桌前的妇女》和立体派毕加索《梦》时,因为单纯、鲜艳的色调和稚拙的造型,很多学生常把它们当作学生画,这正说明他们对画风、流派的认识是欠缺的,他们并不了解画家们在造型、技巧处理等方面的苦心经营,也不知道画家的文化修养与画作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讲授相关的背景资料,不仅会使学生在绘画知识及技巧上获益,更能体会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治学真谛。
(二)增强方式方法
高年级学生的知识阅历相对丰富,在运用构图、比例、色彩等方面也日渐成熟,写实的眼光和技巧突飞猛进,美术教育要多通过艺术欣赏与创造去影响、感染学生,从而促使小学美术教育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小学生在绘画领域发展的各个阶段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掌握他们各个年龄段的特征,发挥优势,摒弃传统教育的“揠苗助长”和“人为塑造”,因材施教、因人而授,才是提高美育实效的教学之道。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潘簌.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 张奇.学生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