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领域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中课程结构的调整被认为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经过改革后的我国高中新的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浅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体系构建的特点:模块化、主题性;多元化、层次性;结构化、建构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23-01
一、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的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并采用学分制。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高中会考只考察必修课程内容。
从内容的深广度看,必修模块的课程内容相对宽广浅显;选修模块的课程内容更具有专题性,有一定的深度,符合学生数学专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以往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基础内容增加了向量、算法以及概率统计等内容。以往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用抽象的公式去讲解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极具困难性。但现在内容标准介绍了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
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认识发展。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建议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人手,认识整体图形,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抽象出有关概念,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性质与判定。事实上,相关研究表明,对个体的认识是先从对整体的认识开始的。教师应该如何看内容标准,应该从怎样的教育科学研究视角看内容标准,应该更加关注内容标准中的哪些内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面向全国范围,对数学科目教育中某个学段或某个具体模块中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带有一种规划性质。课程标准界定的内容条目,是由模块中的主题来阐释的。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这种组织和呈现方式,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规定了具体数学知识的价值取向。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表明了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价值是什么?每个具体知识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内容主题的认识发展,而主题的认识构建又是为了体现课程模块的核心功能。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要关注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层次性”和“建构性”。课程内容线索包括了核心的知识与技能,核心的科学过程方法与数学思想,以及体现与社会生产生活结合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体现了多元化。
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一些知识不仅在必修中有基本要求,在选修中还有深入发展的要求。核心知识在整个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建构性”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课程内容的情景化,二是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师认为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他们习惯于用过去的体系来衡量新的体系。实践表明,这种系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教育教学价值和功能,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后普遍认同和支持这种体系结构。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解析
内容的基础性。教师看到内容标准后形成一种认识,认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基础性有所降低,甚至削弱了基础性。
新课程削弱了基础性,会导致全体学生数学水平降低。例如内容多,容量大,课时量不够;习题难,学生做不了;课程结构变化大,要求的教学资源多,排课困难;对于《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难于把握;对于评价特别是高考心里没底。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必修模块的课程内容属于基础性的,但肯定不是基础性的全部,也未必是基础性的保证。例如,对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类比,或者从一维到多维的推广;可以是带着任务的实验操作;也可以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等。总之,高中数学课程应当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由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规划未来人生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初步选择以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为学生提供选择的内容和发展的空间。
三、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特点
1、新课程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它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2、真理是永远不变的,无论是老课程还是新课程在对待数学史上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是永远适用的。3、新课程数学更注重科学方法的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只局限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4、新课程数学重视探究式学习,通过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5、新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真正学好数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仕东,郑长龙,李德才.美国高中理科课程设置顺序调整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08)
[2]李艳琴.我国普通高中设置数学选修课程的认识与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
[3]林文柱.浅谈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问题的处理[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6.
[4]张永超.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适用性和科学性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62-64.
[5]邹少兰.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现状调查[D].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
[6]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调研组,车丽娜,李德林,李妮娜,王婷.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建议——基于山东省实验区的调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7]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5)
[8]熊梅,常新.当今一些发达国家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特点的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1994(06)
作者简介:甘茸谊(1993-),女,汉族,四川乐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23-01
一、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的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并采用学分制。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高中会考只考察必修课程内容。
从内容的深广度看,必修模块的课程内容相对宽广浅显;选修模块的课程内容更具有专题性,有一定的深度,符合学生数学专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以往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基础内容增加了向量、算法以及概率统计等内容。以往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用抽象的公式去讲解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极具困难性。但现在内容标准介绍了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
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认识发展。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建议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人手,认识整体图形,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抽象出有关概念,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性质与判定。事实上,相关研究表明,对个体的认识是先从对整体的认识开始的。教师应该如何看内容标准,应该从怎样的教育科学研究视角看内容标准,应该更加关注内容标准中的哪些内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面向全国范围,对数学科目教育中某个学段或某个具体模块中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带有一种规划性质。课程标准界定的内容条目,是由模块中的主题来阐释的。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这种组织和呈现方式,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规定了具体数学知识的价值取向。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表明了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价值是什么?每个具体知识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内容主题的认识发展,而主题的认识构建又是为了体现课程模块的核心功能。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要关注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层次性”和“建构性”。课程内容线索包括了核心的知识与技能,核心的科学过程方法与数学思想,以及体现与社会生产生活结合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体现了多元化。
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一些知识不仅在必修中有基本要求,在选修中还有深入发展的要求。核心知识在整个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建构性”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课程内容的情景化,二是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师认为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他们习惯于用过去的体系来衡量新的体系。实践表明,这种系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教育教学价值和功能,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后普遍认同和支持这种体系结构。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解析
内容的基础性。教师看到内容标准后形成一种认识,认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基础性有所降低,甚至削弱了基础性。
新课程削弱了基础性,会导致全体学生数学水平降低。例如内容多,容量大,课时量不够;习题难,学生做不了;课程结构变化大,要求的教学资源多,排课困难;对于《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难于把握;对于评价特别是高考心里没底。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必修模块的课程内容属于基础性的,但肯定不是基础性的全部,也未必是基础性的保证。例如,对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类比,或者从一维到多维的推广;可以是带着任务的实验操作;也可以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等。总之,高中数学课程应当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由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规划未来人生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初步选择以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为学生提供选择的内容和发展的空间。
三、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特点
1、新课程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它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2、真理是永远不变的,无论是老课程还是新课程在对待数学史上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是永远适用的。3、新课程数学更注重科学方法的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只局限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4、新课程数学重视探究式学习,通过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5、新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真正学好数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仕东,郑长龙,李德才.美国高中理科课程设置顺序调整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08)
[2]李艳琴.我国普通高中设置数学选修课程的认识与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
[3]林文柱.浅谈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问题的处理[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6.
[4]张永超.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适用性和科学性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62-64.
[5]邹少兰.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现状调查[D].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
[6]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调研组,车丽娜,李德林,李妮娜,王婷.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建议——基于山东省实验区的调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7]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5)
[8]熊梅,常新.当今一些发达国家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特点的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1994(06)
作者简介:甘茸谊(1993-),女,汉族,四川乐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