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9年11月下旬的香港艺术品秋拍市场上,出现了明末清初著名寿山石雕刻名家杨玉璇的寿山冻石华严三大士像(图1),经过激烈竞拍,最后以759万港元的高价成交。杨玉璇一直被视为古代寿山石雕刻十分重要的代表,有着“绝代神雕”的美誉,曾传于康熙年间供奉内廷。而近年来在市场上能够被确认为杨玉璇真品的雕刻件,成交价都在数百万元,珍品价格更是超过千万元。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杨玉璇及其在市场上的重要拍品。
● 绝代神雕 皇室赏识
杨玉璇,又名玉璿、璇、璿、玑等。传说明朝崇祯年间生于漳浦,后长居寿山石产地福州。据《漳浦县志》(清康熙光绪校注本)记载:“杨玉璇,善雕寿山石,凡人物、鸟兽、器皿,俱极精巧,当事争延致之。又能以寸许琥珀作玲珑准提,毫发毕现,见者惊奇,载周亮工《闽小纪》。”清初福建按察使周亮工喜好印钮艺术,推杨玉璇为钮工第一,其《印人》说:“海内工此技者,惟漳海杨玉璇……玉璇年七十余矣,此技空终属鹤千耳。”明代崇祯年间的著名文人高兆在《观石录》中将杨玉璇与唐宋名家韩幹、戴嵩等人并称,说他的雕刻“磅礴尽致,出色绘事。”清代浙江名士毛奇龄在他的《后观石录》中赞杨玉璇对俏色的利用之妙如陈老莲画叶,且“嵌缀玲珑,真鬼工也”。可见杨玉璇的雕艺在当时的文人圈子中已受到充分的肯定。此外,在民间还广泛流传杨玉璇曾被朝廷召为御匠的说法,虽然时至今日仍然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世的清宫旧藏其甚多寿山石雕罗汉像作品来判断,至少说明杨玉璇的作品曾进贡于朝廷,他的艺术成就在当时的影响之大,显然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从目前传世的杨玉璇作品来看,其对寿山石雕刻技艺的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杨玉璇融会前人技艺,创造出“由匠入儒”的艺术风格,同时提升了寿山石雕“行刀如筆”的独特技艺。其刀法古朴、苍劲、老辣,人物形象近乎写实,尤其注重神韵的刻画,并且敢于打破常规,别开生面,将寿山石雕刻技艺推向新的艺术巅峰,成为后人高山仰止的一座丰碑。
● 傲视群雄 流芳后世
杨玉璇的寿山石雕作品,历来在全球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被视为“神一般的存在”。这些年来,市场上所出现的公认的杨玉璇雕刻作品凤毛麟角,很多时候甚至一整年都难以出现一件,所以,一旦有真品现身,无疑都是藏家争夺的对象。
在此,让我们来看看历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过的那些杨玉璇的铭心佳构。
中国嘉德2010年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拍的杨玉璇田黄冻达摩面壁像,最终以超过起拍价将近6倍的1568万元成交(图2)。这件仅高6.3厘米的石雕像,材美工良,田黄冻石色泽介于金黄、橘红间,脂润莹朗,宝光璀璨。达摩的形象为隆眉高鼻,络腮胡须及卷发,刻意强调“胡貌梵相”的特征考据。达摩神情宁静祥和,凸显了面壁九年,实现“成就佛道”的愿望;弯眉垂目,意在静心观禅,似已进入摒思绝虑、“无我境界”的传神写照。衣饰的工法精绝,衣纹随身姿起伏,形成交综优美的圆弧线;在袈裟衣领处以刀针细钩精致的花锦纹样,并镶嵌明珠为缀饰,反映了雕刻作者的高深造诣。
杨玉璇刻寿山田黄石兽钮方章(图3),尺寸为3×3×5.7厘米,成交价690万元,出现于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的“华郦馆藏国石臻品”专场。作者在平台上圆雕一古兽,雄浑威猛,前肢挺立,后肢坐卧,侧首回望,双目圆瞪,眉髯抖擞,背脊似麒麟,毛发与长尾相连,垂于身侧,与兽首呼应。古兽造型雄健,肌肉线条苍劲有力,毛发以开丝手法雕饰,眉毛、须髯、兽尾,形态逼真,或飘逸或耷垂,丝丝缕缕,密而不乱,灵动自然。
保利拍卖则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成功拍出了杨玉璇的两件作品——降龙罗汉(图4)与卧狮罗汉(图5),成交价分别是425.6万元和368万元。降龙罗汉像为寿山月洋上洞所产红花芙蓉石所制,造型写实传神、气韵生动,典型的胡貌梵相,半跏跌坐姿,身着僧衣,内衣袒露,面相丰满、额头高突,冷眼低垂若有所思,以娴熟流畅的刀法,将一代高僧修行入定之“无我境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于细部处理更为精美绝伦,若衣褶、衣摆及领口,皆以剔地阳刻浮雕缠枝莲纹饰,虽薄如片纸却极具立体感,可谓极工尽致不遗余力。卧狮罗汉则右手握如意,手肘称置于小狮身上,左手持佛珠,扶膝半跏而坐。神情肃穆俨然,却不失和蔼可亲,仿佛正对着小狮说法。小狮乖巧伏踞蹲卧在罗汉身旁,正仰首与罗汉相视,神态面容生动,栩栩如生。
杨玉璇的精彩拍品当然不止上述这四件,但通过杨玉璇的作品,我们能够进行更多的思考(图6-图11)。作为资源稀缺性的收藏品,寿山石的资源属性往往被过多地提及,而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单纯只强调资源性是不够的。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收藏者也逐渐形成了客观独立的审美和收藏标准,市场也从投资导向型转到收藏导向性,寿山石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势必被更多挖掘。这一点,从杨玉璇等历代名家经典作品受到追捧也可见一斑。可以预期,未来市场上,只有那些具有工艺价值和美学内涵的藏品,符合藏家的审美标准,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 绝代神雕 皇室赏识
杨玉璇,又名玉璿、璇、璿、玑等。传说明朝崇祯年间生于漳浦,后长居寿山石产地福州。据《漳浦县志》(清康熙光绪校注本)记载:“杨玉璇,善雕寿山石,凡人物、鸟兽、器皿,俱极精巧,当事争延致之。又能以寸许琥珀作玲珑准提,毫发毕现,见者惊奇,载周亮工《闽小纪》。”清初福建按察使周亮工喜好印钮艺术,推杨玉璇为钮工第一,其《印人》说:“海内工此技者,惟漳海杨玉璇……玉璇年七十余矣,此技空终属鹤千耳。”明代崇祯年间的著名文人高兆在《观石录》中将杨玉璇与唐宋名家韩幹、戴嵩等人并称,说他的雕刻“磅礴尽致,出色绘事。”清代浙江名士毛奇龄在他的《后观石录》中赞杨玉璇对俏色的利用之妙如陈老莲画叶,且“嵌缀玲珑,真鬼工也”。可见杨玉璇的雕艺在当时的文人圈子中已受到充分的肯定。此外,在民间还广泛流传杨玉璇曾被朝廷召为御匠的说法,虽然时至今日仍然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世的清宫旧藏其甚多寿山石雕罗汉像作品来判断,至少说明杨玉璇的作品曾进贡于朝廷,他的艺术成就在当时的影响之大,显然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从目前传世的杨玉璇作品来看,其对寿山石雕刻技艺的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杨玉璇融会前人技艺,创造出“由匠入儒”的艺术风格,同时提升了寿山石雕“行刀如筆”的独特技艺。其刀法古朴、苍劲、老辣,人物形象近乎写实,尤其注重神韵的刻画,并且敢于打破常规,别开生面,将寿山石雕刻技艺推向新的艺术巅峰,成为后人高山仰止的一座丰碑。
● 傲视群雄 流芳后世
杨玉璇的寿山石雕作品,历来在全球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被视为“神一般的存在”。这些年来,市场上所出现的公认的杨玉璇雕刻作品凤毛麟角,很多时候甚至一整年都难以出现一件,所以,一旦有真品现身,无疑都是藏家争夺的对象。
在此,让我们来看看历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过的那些杨玉璇的铭心佳构。
中国嘉德2010年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拍的杨玉璇田黄冻达摩面壁像,最终以超过起拍价将近6倍的1568万元成交(图2)。这件仅高6.3厘米的石雕像,材美工良,田黄冻石色泽介于金黄、橘红间,脂润莹朗,宝光璀璨。达摩的形象为隆眉高鼻,络腮胡须及卷发,刻意强调“胡貌梵相”的特征考据。达摩神情宁静祥和,凸显了面壁九年,实现“成就佛道”的愿望;弯眉垂目,意在静心观禅,似已进入摒思绝虑、“无我境界”的传神写照。衣饰的工法精绝,衣纹随身姿起伏,形成交综优美的圆弧线;在袈裟衣领处以刀针细钩精致的花锦纹样,并镶嵌明珠为缀饰,反映了雕刻作者的高深造诣。
杨玉璇刻寿山田黄石兽钮方章(图3),尺寸为3×3×5.7厘米,成交价690万元,出现于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的“华郦馆藏国石臻品”专场。作者在平台上圆雕一古兽,雄浑威猛,前肢挺立,后肢坐卧,侧首回望,双目圆瞪,眉髯抖擞,背脊似麒麟,毛发与长尾相连,垂于身侧,与兽首呼应。古兽造型雄健,肌肉线条苍劲有力,毛发以开丝手法雕饰,眉毛、须髯、兽尾,形态逼真,或飘逸或耷垂,丝丝缕缕,密而不乱,灵动自然。
保利拍卖则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成功拍出了杨玉璇的两件作品——降龙罗汉(图4)与卧狮罗汉(图5),成交价分别是425.6万元和368万元。降龙罗汉像为寿山月洋上洞所产红花芙蓉石所制,造型写实传神、气韵生动,典型的胡貌梵相,半跏跌坐姿,身着僧衣,内衣袒露,面相丰满、额头高突,冷眼低垂若有所思,以娴熟流畅的刀法,将一代高僧修行入定之“无我境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于细部处理更为精美绝伦,若衣褶、衣摆及领口,皆以剔地阳刻浮雕缠枝莲纹饰,虽薄如片纸却极具立体感,可谓极工尽致不遗余力。卧狮罗汉则右手握如意,手肘称置于小狮身上,左手持佛珠,扶膝半跏而坐。神情肃穆俨然,却不失和蔼可亲,仿佛正对着小狮说法。小狮乖巧伏踞蹲卧在罗汉身旁,正仰首与罗汉相视,神态面容生动,栩栩如生。
杨玉璇的精彩拍品当然不止上述这四件,但通过杨玉璇的作品,我们能够进行更多的思考(图6-图11)。作为资源稀缺性的收藏品,寿山石的资源属性往往被过多地提及,而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单纯只强调资源性是不够的。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收藏者也逐渐形成了客观独立的审美和收藏标准,市场也从投资导向型转到收藏导向性,寿山石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势必被更多挖掘。这一点,从杨玉璇等历代名家经典作品受到追捧也可见一斑。可以预期,未来市场上,只有那些具有工艺价值和美学内涵的藏品,符合藏家的审美标准,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