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李大钊研究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大钊研究是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自李大钊就义不久,各界就实质性地开始了对李大钊生平、思想和贡献的研究.近百年来,国内外李大钊研究取得重要成就,出版了李大钊传记、文集、全集、年谱等标志性成果,发表了大量研究著述.面向未来,新时代李大钊研究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政治性研究与思想性研究的新融合、价值性研究与关系性研究的新开拓、单向度研究与多维度研究的新交叉、问题式研究与命题式研究的新结合、经辨式研究与史辨式研究的新整理、传统性研究与现代化研究的新协作.新时代李大钊研究应从中共党史大视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大进程、社会主义发展史大探索以及海外研究大关系角度,加强李大钊政治思想、建党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海外李大钊研究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关系领域的研究.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街居体系负担过重、社区议事和自主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改进社区治理需要在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构建混合形态的共同治理新格局.社区共治既要推进社区赋权,构建议事、互惠和规约机制,也要发挥协调引领的作用,依靠组织嵌入、社会动员和冲突解决机制,提升意见整合和问题解决能力.与行政秩序、市场秩序、自治秩序相比,共治秩序更具包容性,它将更广泛的行动主体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基于有限政府的职能定位,构建社区议事平台,在多元主体之间增进沟通、协商和谈判,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在百年奋斗中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勇担历史重任的精神品格.百年来,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党始终坚持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在重大历史关头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总结党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
淮南书局重刻《十三经注疏》是经何绍基提议,在曾国藩、方浚颐的支持下,以何绍基、莫友芝为中心,汇集淮南书局编校士人群体共同展开的工程.自同治十年春筹备校刻,至光绪四年刊成《毛诗注疏》一种而罢,淮南书局重刻《十三经注疏》未竟而殇,其直接原因是书局人事变故所致,更深层原因则在于同光年间学术风气的转变.淮南书局重刻《十三经注疏》作为偶发性挫折事件,为考察晚清经学与学术衍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从中既能看到晚清经学的延续与学者的固守,也真切映照出经学渐趋衰落的时代变迁.
所谓陶渊明忠于东晋、愤恨刘宋新政权的论断意见,是宋人汤汉在《陶靖节先生诗注》一书中率先明确提出的,其影响至今不衰.这一陶诗“忠愤”说虽然多少有一点根据,但被严重地扩大化了,不符合陶渊明的实际,是不恰当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汤汉此书在著录异文、提供注释和分析方面,都有相当的贡献.宋刻本汤氏《诗注》亦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
唐诗作为唐代文化的瑰宝,既是时代精神的彰显,也是六朝思想的传承与光大.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代表,其人格精神对于唐代诗人的影响至深,他们身上呈现出来的放诞、散淡的行为方式以及诗酒精神,感染了唐诗作者的思想与书写方式.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创作群体与竹林七贤在精神上的共鸣,说明任何一种文学艺术形态都离不开对于前代的继承与发展.
加强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助力海洋强国软实力提升,是新时代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和平友好、和谐兼容、关怀国家命运等特征构成当代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色.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增强国际海洋话语权、统筹海洋文化发展、培养全民海洋文化共识等维度进行构建.
每一个时代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都具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由生产方式规定的特有社会性质.现实的个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为能动地改变自然(及生命负熵)、塑形和构序社会负熵的能动性主体前提,既是过去社会历史构序和塑形的结果,也是新一代社会历史塑形和构序的前提.人的意识现象及其语言活动所对应的不是物的本有自然属性,而是对物质生产与再生产中人对自然能动的历史性用在性关系和主体际社会关系的反映.
明代自嘉靖朝开始,兴起了编纂女性诗文集的热潮,《彤管遗编》是其中刊行较早、影响颇大的一种,惜学界对其研究尚不充分.本文首先对编者郦琥的生平进行了细致查考,勾稽出他求学、交游、著述、仕宦等方面的学行与事迹.进而探究《彤管遗编》的版本刊刻情况,明确存世三种版本的源流关系,揭示其中作伪的情况.本文还将该书置于明代编纂女性诗文集的谱系中,考述其取材来源和编次特色.
对非法收集和滥用人脸信息者课以侵权责任是规范人脸识别和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进路.人脸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其与自然人肖像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人脸信息虽然敏感却并不私密,因而不能被隐私所涵盖.人脸识别的侵权保护势必应借助个人信息的保护路径,在适用一般侵权法规则的同时考虑其特殊性.在判断侵权行为及其违法性时,应区分照片的收集和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单纯对于照片的收集不构成侵权行为,但是若对照片中的个人生物特征进行测量,那么即便照片是他人自行公开的或者合法公开的,亦不能认为满足知情同意条件而具有阻却违法性.我国应放宽
人工智能的兴起将带来一系列的民商事法律问题.以人为主体的人力与以人工智能为主体的算法高度融合,从而使得生活要素数据化、互联化、智能化,以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为己任的国际私法所涉及的领域也随之延伸.以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其与生俱来的算法歧视倾向以及算法崩溃隐患又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侵权纠纷.人工智能侵权与传统侵权相比,侵权主体更为模糊,归责原则也更为复杂,其特征决定了人工智能侵权的发生地、结果地以及与该案具有实质联系地的数量可能众多,影响范围更广.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国际私法传统划分的“范围”带来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