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未来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bin_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底行船,晚清《点石斋画报》

此刻与彼时


  北京大学校内,纪念“五四”的一个论坛活动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前一个月便已经举行。早上8点,会场已无可坐之处。甚至在只能看到直播画面的教室里,连地面都要坐满人。北大教授陈平原走上台去,自如地主持,他在这所大学里不知谈论过多少次“五四”。
  此场景让我想起梁启超在1902年所写的《新中国未来记》,书中设想60年后的中国,举行了万国博览会。“各国大学生来集者不下数万人。处处有演说坛,日日开讲论会。”梁启超在小说中特别提到其中一所学校。“单表内中一个团体,却是我国京师大学校文学科内之史学部。因欲将我中国历史的特质发表出来,一则激励本国人民的爱国心,一则令外国人都知道我黄帝子孙变迁发达之迹,因此在博览会中央占了一个大大讲座,公举博士三十余人分类演讲。”各种讲座中,最吸引人的是孔子第72代后人孔弘道的演讲。“二月初一日,正是第一次讲演,那日听众男男女女买定入场券来听者,足有二万人。内中却有一千多系外国人,英、美、德、法、俄、日、菲律宾、印度各国人都有。”各国听众都懂中国话,“因闻得我国第一硕儒演说,如何不来敬听?”
  场面如此之浩大,“夏志清甚至将其与《法华经》开篇佛祖说法的场景相比。”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在《晚清小说新论:被压抑的现代性》里写到了这一幕。而此时,2019年3月底的北大,王德威在陈平原的介绍下出场。我看到身旁一位因起得太早趴卧桌子的北大学生翻将起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直到王德威讲完。
  作为研究晚清的专著,《被压抑的现代性》中文版导论的标题叫作“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王德威当年试图藉此重理晚清文学文化的脉络,并挖掘“被压抑的”现代性线索。他整理了狭邪、公案、谴责、科幻四种小说类型,视之为现代情感、正义、价值、知识论述的先声。他认为在西学涌进之前,晚清作家想象、思辨“现代”的努力不容抹煞。这也给他招来非议——认为他太不看重“五四”。在“五四100周年”来临前,他干脆写了一篇文章叫《没有五四,何来晚清?》。
  “五四100年之后,文学对我们仍然有意义的话,我们所面临的文学风景是什么?”王德威站在台上自我反问道。
  “五四运动以1917年胡适、陈独秀等所号召的‘文学革命’为肇始点。由文学所承载的批判性及创造力,成为启动、支撑革命想象和实践最重要的资源。汉娜·阿伦特曾有名言:革命的意义无他,即在于引发人同此心、共创新猷的感染力。这一革命性的感染力见诸五四,就是文学。”王德威认为这里所谓“文学”,不再仅限于学院规划的纸上文章,或文学史所罗列的大师经典,而是“一种应答并改变世界的方法,一种石破天惊的活力,一种无中生有的发明。”
  八年前的一次采访,我曾问王德威:“文学区别于政治和历史的本质是什么?”王德威回答,文学追根究底的基本问题是去引起虚构性。“我们是做虚构性的,而且把它当一个问题来做,我们把虚构的问题嫁接到历史的经验和现实里面,投射未来跟过去。”彼时,他在举例时马上提到的一个作家是刘慈欣。
  八年前,科幻作家刘慈欣还不像今天一般为大众所知。 此时,在北大的讲台上,王德威没有讲大家已经熟知的刘慈欣,他讲到了中国当代另一位科幻作家韩松。他演讲的题目就叫《鲁迅,韩松,与未完成的文学革命:“悬想”与“神思”》。
  “韩松在当代科幻新浪潮中被认为是对鲁迅最有自觉的继承,他的作品往往有意识地回应鲁迅的一些主题。”这是卫斯理学院东亚系副教授宋明炜的观点。“《医院》三部曲(韩松作品)也犹如一部《狂人日记》式的作品,贯穿着韩松关于疾病和社会、现实与真相、医学与文学的思考。”
  1918年5月,《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2018年5月,韩松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亡灵》。韩松的“医院”三部曲得以完成。这中间,100年已经过去。

流浪与殖民


  2019年春节,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电影已经在院线上映,两个多月之后,票房超过了40亿人民币。《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地球濒临末日,地球人带着地球驶离太阳系,去往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系。这是科幻在此时代跃上大众观赏平台耀眼的一幕,不免让人想起清末科学小说所经历过的热闹情形。100年前的回声,其势也大。
  荒江钓叟撰写的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于1904年至1905年间,在《绣像小说》连载。如同清末许多连载小说成了“烂尾工程”,此小说连载之中忽然就没了下文。小说之名虽然直指月球及更广大的宇宙,可是,小说“烂尾”之时,主要情节仍然停留在“地球之上”,或者说“地球上空”。因为是在《绣像小说》连载,小说插画众多,有意思的是,这些插画上满是热气球。“热气球”是清末人对于现代科技的符号化印象,仿佛宇宙飞船和太空站之于当下。
荒江釣叟《月球殖民地小说》

  《月球殖民地小说》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李安武与其日本朋友藤田玉太郎,乘坐玉太郎的空中舰艇四处漫游,为的是帮助龙孟华寻找其离散妻儿。历经艰险,终得龙孟华的儿子龙必大下落——他正在月球留学。龙必大乘着宇宙飞船回归地球,家人得以团聚。
  坐在宇宙飞船中的藤田玉太郎,看着苍茫宇宙、静穆月球,内心的活动是: “单照着小小月球看起,已文明到这般田地,倘若过了几年,到我们地球上开起殖民的地方,只怕这红、黄、黑、白、棕的五大种,另要遭一番大劫了。月球尚且这样,若是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和那些天王星、海王星,到处都有人物,到处的文明种类强似我们千倍万倍,甚至加到无算的倍数,渐渐地又和我们交通,这便怎处?”北海道大学教授武田雅哉研究晚清科学小说多年,他觉得藤田玉太郎这位日本老乡,或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对“太阳系规模的政治学”感到苦恼之人物。   王德威则认为,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中展示的是,彼时中国虽大,已非容身之地。有志之士希冀乘气球一样的宇宙飞船奔向月球,月球彼时被认为是地球之外规避乱世的最近场所。

科学与文学


  《月球殖民地小说》太容易让人想到鲁迅所翻译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鲁迅在《月界旅行》的译序中表述了翻译之意: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而后殖民星球,旅行月界,虽贩夫稚子,必然夷然视之,习不为诧。……琼孙之“福地”,弥尔之“乐园”,遍觅尘球,竟成幻想;冥冥黄族,可以兴矣。
  鲁迅翻译《月界旅行》是在1903年,在他去日本留学一年之后。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鲁迅开始翻译小说,大概是受到了梁启超的影响。此前一年,梁启超用“饮冰”之名在《新小说》第一号上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大力推崇传递“维新”思想的“新小说”。“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鲁迅则说,科学小说可“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两人的句式都几乎一样。
  鲁迅是那个时代较早接受自然科学教育之人,又深爱文学,结合科学与文学的科学小说自然便很快吸引了他。“我们曾在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上,看到了《福尔摩斯包探案》的变幻,又在《新小说》上,看见了焦士威奴(Jules Verne,即儒勒·凡尔纳)所做的号称科学小说的《海底旅行》之类的新奇。”这是鲁迅后来的回忆。
  在1903至1906年间,鲁迅翻译了《月界旅行》《地底旅行》《造人术》等多部科学小说。宋明炜特别提到了这些年来越发为学者重视的鲁迅所译科学小说——《造人术》。“这篇小说的翻译过程曲折离奇,原作是一位美国女作家的小说,鲁迅根据一个不完整的日译本翻译,其中日译本没有翻译的部分,包含了两个重要的鲁迅主题:吃人、救救孩子。没有证据表明,鲁迅看过原作的后半部分,虽然更完整的日文译本在《狂人日记》发表前七年即出版了。这可能只是一个不应该过度诠释的巧合。”
  宋明炜更关心的一个可能的问题是:作为科学小说家的鲁迅,和作为写实文学家的鲁迅有何种关联?后者完全取代了前者吗?“学者们常说,民国之后,科学小说消隐,写实文学兴起。这是一种便利的文学史论述。但《狂人日记》不是一篇便利的文本。科学小说的消隐,也终于变成一个文学史上的难题。提倡赛先生的年代,科学小说却失去了读者的青睐。直到中国文学经历过许多次运动,20世纪末,中国科幻小说再次经历创世纪,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回到一百多年前,当时众多名家加入了科学小说的译介或创作。蔡元培翻译了《妖怪学讲义》。这本书名酷毙了的讲义更多的是为了追寻“科学”。张东荪曾说:“中国之有西洋哲学,由来已久,然从今天来看,至少可算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用蔡元培先生所翻译的井上圆了的妖怪学为代表。”
  作为新锐翻译家和作家,蔡元培在1904年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新年梦》。在他的小说里,存有一处理想国,没有姓名的人民以编号互称。交通网络发达,语言统一,拼音文字得以普及。国家的藩篱被打破,人类做到了互助互爱,战争终结。人类的共同目标变成了征服自然。“更要排驭空气,到星球上去殖民,这才是地球上人类竞争心的归宿呢。”月球始终没有被忘记,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描述对象。
梁啟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一民先生——《新年梦》里九十多岁的主角,在元旦做了一个梦,梦中钟声响起,一民先生梦呓般喃喃道:“恭喜!恭喜!新年了,到新世界了!”
  北大教授夏晓虹认为,与同时代的守旧派将西方物质文明视为“奇技淫巧”、对其充满了排斥和厌恶不太一样,晚清科学小说中所传达出的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积极的、欣喜的。“对于科学的威力,创作者们在敬畏之余还心怀羡慕,这一点与西方科学小说如《弗兰肯斯坦》中对科学的恐惧和怀疑态度也有明显的区别。”
  陈平原发现,对于“科学”的迷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当时之人的是非观。《点石斋画报》刊登过一幅漫画——《气球破敌》,气球上配备大炮,“则水陆之兵可以废。”20世纪初科学小说中的“飞车”,基本上是杀人武器。“作家极力渲染配有大炮或毒气弹的‘飞车’如何威力无穷,而极少反省其大规模杀人是否合法与合理。”小说家动辄利用“飞车”上的新式武器,毁灭整座城市。唯一对科学发明被用来大规模杀人表示反感的是吴趼人的《新石头记》。《新石头记》中,贾宝玉所游览的“文明境界”,也有飞车队、潜水艇等战争武器,但他对“氯气炮”这种残忍的杀人工具深恶痛绝,理由是:此等“残忍之事”,不配存在于“文明世界”。

过去与未来


  在当时的许多小说中,“未来”、“新世界”是以实体存在的。王德威称之为——未来完成时叙述。“这种叙述方式让作者不去处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而直接假设未来已经发生了的事。”
  此类小说最有代表性的还是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夏晓虹发现,《新中国未来记》的开篇结构与日本作家末广铁肠所著《雪中梅》颇为相似。《雪中梅》的开头,两位老者交口称赞国会150周年庆典时的强盛国力,然后倒叙当年的历史,“想起一百年前,人家都说我们是亚细亚洲里头最弱最贫的国。”
  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新小说》创办于日本横滨,与日本1889年和1896年两度创刊的杂志同名。日本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新中国未来记》的形式同样是模仿而来,整部小说就像一篇发表政见的超长演讲词。梁启超要求小说中的人物应该担起启蒙者的角色,讲一个好故事倒在其次。小说只是形式的外壳。这仍然是日本明治时代之风。政治家犬养毅曾对梁启超说:“日本维新以来,文明普及之法有三:一曰学校,二曰报纸,三曰演说。”
新样气球,晚清《点石斋画报》

  梁启超原本计划写作三部曲来想象中国的可能性。除了《新中国未来记》之外,另外两本是《旧中国未来记》和《新桃源》(又名《海外新中国》)。《旧中国未来记》“叙述不变之中国,写其将来惨状”。《新桃源》描述的则是一群被流放的华人,如何于两百年前在一个岛上建立了“第一等文明国”,并帮助内地志士完成了维新伟业。
  从“改良群治”可以看到梁启超主张的“小说界革命”的中心之意。这些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产生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
  陈平原说他的许多治学理念与历史学者张灏相近。他们乐于从1898年开始谈起。“新小说的诞生必须从1898年讲起。”
  “戊戌之前,梁启超虽也在《变法通议·论幼学》、《蒙学报演义报合叙》中谈及小说的作用,但只是以之作为幼学教育的工具,与后来的推为‘文学之最上乘’大有区别。”陈平原说,“实际上,在有可能施展雄才大略的年代,康、梁等维新志士都以政治活动为中心,而不屑于吟诗作文。康有为以‘士知诗文而不通中外’为当今大弊;梁启超称‘词章乃娱魂调性之具,偶一为之可也;若以为业,则玩物丧志,与声色之累无异’;谭嗣同则表示要尽弃全部‘旧学之诗’,因‘天发杀机,龙蛇起陆,犹不自惩,而为此无用之呻吟,抑何靡与?’关键在于文学确实‘无用’——无补于国计民生,于益于救亡图存。尽管康、梁、谭等人均为诗文名家,却都为了政治而自觉抛弃文学词章。这在戊戌以前几年的中国思想文化界,颇有代表性。”
  在王德威看来,晚清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进化论,相信事物可以直线的方式推衍,朝着单一自明的结果前进。“严复及其同侪所提倡的进化论、康有为关于大同社会的文献,以及孙逸仙激进的革命思想,尽管意识形态的坐标有别,却都提供了一个线性的、前进式的时间观,与传统的循环时间观颇有不同。”在最新的时间观里,未来以某种进化的形态开始出现,人们对未来可能抵达的目的地充满兴趣。

文人与士人


  这些纷繁的晚清科幻奇谭之中,王德威觉得《新法螺先生谭》的创作水准达到了当时同类作品的顶点。
  《新法螺先生谭》来源于日本作者岩谷小波翻译的毕尔格小说《法螺先生》,讲的是西豪森男爵的冒险故事。日文版《法螺先生》传到中国之后,被一位年轻的女士看到。她请懂日文的丈夫读给她听。这位丈夫在为妻子阅读的同时,也迷上了其中的故事。他把此书推荐给在“小说林社”做主编的友人。友人阅罢,甚喜,邀请他做此书翻译,而自己则动笔书写中国版的“法螺先生”。译稿和书稿最后合为一册。1905年,小说林社出版了《新法螺先生谭》。译者是包天笑,作者是徐念慈(笔名东海觉我)。
鲁迅,1933年于上海

  在此小说里,月球已经不是中国太空移民的终点站。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法螺先生,独自前往太空探险,他的目的地是更遥远的宇宙。王德威认为这个未竟的尝试是“晚清科幻奇谭最迷人的时刻之一”。
  “小说中的法螺先生是个深具科学思辨精神、立志打破传统习俗的学者。”王德威认为,法螺先生不欲“局局于诸家之说”,成为“一学界之奴”。他经年苦思突破现有之知识僵局,日夜冥想至为复杂深奥的问题,终致“脑筋絮乱,忘其所以”。受神秘力量驱驰,他奔上36万尺之高山,偶适“诸星球所处之各吸力”的交点。在极速狂风之中,法螺先生的肉体与灵魂也被震荡分家,从此展开灵与肉的冒险。
  法螺先生的灵魂在经历了地心之旅后,练就了“不可思议之发光原动力”,他自身发出的光比太阳的光还要强劲。他的灵魂飞遍全世界,便是强大的光芒照耀全世界。途经欧美,民众热情,科学家震惊,他成为明星。可是,经过中国时,情状大为不同。中国的老百姓正在午休当中,没人要关心这个会发光的不明飞行物。那些醒来之人更关心的是怎么吸上几口手边的大烟,进入他们认为的飘渺太虚之境。法螺先生为此感慨,要唤醒民众,不仅要发光,还要发声。
  “这不仅仅是一位半吊子科学家的探险狂想,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对家国危机的戏剧化呈现。我们可以说,法螺先生体现了晚清士人常显现的两种原型:浮士德式僭越既定人生经验、知识的渴望,以及普罗米修斯式为全人类的福利不惜自我牺牲的激情。”王德威说,“法螺先生光彩夺目的灵魂飞越欧洲与中国的旅程,显现灵魂与肉体、黑暗与光明、进步与倒退、此世与彼世等等意象。尽管这些意象于中、西文学传统中并无新意,但放在晚清的语境中,仍形成了不同的格局。对物理学与形而上学的混合参照,凸显了当时文人将科学与道德等同起来的愿望——正如严复与谭嗣同的文章所表明的那样。这一愿望不久就会成为五四文学的动力。”
  陈平原研究了提倡科学小说的《新小说》杂志之后,发现其中故意将“哲理”与“科学”并列,梁启超希望“以科学上最精确之学理,与哲学上最高尚之思想合而为一”。“这预示了中国科学小说的发展方向。没有纯粹的求知欲望,有的只是如何利用‘科學’,达到某种或高尚或不高尚的政治目的。”
  1891年,李提摩太开始译介的美国政治小说《回头看纪略》(又译《百年一觉》)中,毕拉宓(Edward Bellamy)想象了2000年的美国。此书对晚清知识人士影响颇深。20世纪初的许多科学小说家,已经不满足于讲述“求知”或“探险”的故事,他们在“未来”和“科学”上,展示的是对现实的理解和思考。
王德威 图/本刊记者 卫毅

一天与永远


  王德威的演讲总是文辞华丽,观点独特,叙事有物,立论有据,能精准地打动人心。陈平原说,王德威的演讲给学文学的人争了大大一口气。王德威则说,100年后,我们奉五四之名所向往的众声喧哗是否实现?抑或我们不得不退向晚清,重新想象鲁迅所召唤的“真的恶声”?
  “《被压抑的现代性》出版已逾20年。许多未必完备的论点已有后之来者的补强,而曾经被视为末流的晚清现象,居然引领当代风潮。21世纪以来科幻小说的勃兴甚至引起全球注意。而历史当然是不重演的。将过去与现在或任何时间点做出连接比较,划定意义,本身就是创造历史的行动。”王德威说。
  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是否能承载被压抑的现代性?在王德威看来,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改变人心。如果穿越时空,他或许可以与汉娜·阿伦特产生共鸣。阿伦特强调叙述——说故事——是构成社会群体意义的根本动力。
  陈平原的博士论文是在1987年完成的。彼时,他就特别强调“晚清”和“五四”的关系。“两代人是同构的。”陈平原说,“比起强调‘五四’来,我重‘晚清’,比起重‘晚清’来,我会强调‘五四’。我始终认为他们完成了同一个进程。”
  “虽然我写过关于‘五四’那一天的论文,”陈平原说,“但大的视野不应该集中在‘五四’那一个时段。这样你才能看得出整个大的演进进程,讨论的问题也会更为丰富。”
  陈平原的治学似乎在冷热之间切换。当大家对晚清科学小说少有论述之时,他报以巨大的热情。此时,当大家似乎都愿意谈上几句“科幻”时,他却保持了自己的距离。他并没有看《流浪地球》。“就是因为太火了,我也不看了。”但这可是那位把“晚清科学小说中的飞行器”当成论文来写的陈平原。他在北大二院的办公室里说这段话时,这栋楼里的许多个厅室正在展开关于“五四”的各方面的探讨,屋外讲话声此起彼伏。
  陈平原说他特别喜欢鲁迅的一句话:“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科学小说是把科学和人情作为纵横、经纬搭建起来的这种小说。所以,科学小说,强调的是科学,不是幻想;今天的科学小说其实强调的是幻想。”
  “晚清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对于文学形态的追求,而后又不那么热闹地存在了将近百年呢?”我问陈平原。
  “哪个地方缺什么就要什么。对于晚清的人来说,可能你都没想到,他们最重视的,一个是政治小说,可以发议论;第二是侦探小说,这种刺激的小说类型让他们觉得很惊讶;还有就是科学小说,它可以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在那之前,以科学幻想为基点所作的小说,传统中国是没有的。”陈平原说,“到了后来,当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多了,他们发现这些类型小说并不是第一流的小说,他们就从文学价值的角度去关心别的小说了。”
  对于“科学小说”的思考,到了新世纪,越发深入。此时“科学小说”已成“科幻小说”。许多作家,比如韩松,在科幻小说类型上的创作,表现得更多的是鲁迅的文学传统,而不是鲁迅当年所译介的“科学小说”的传统。
  宋明炜在纪念“五四100周年”的文章《回到未来:五四与科幻》的结尾深情地写道:
  1918年4月,在补树书屋写作《狂人日记》的鲁迅,他写的是一篇无可名状的小说,异象幻觉重重叠叠,透露出的真实情景惊心动魄。这篇小说引起的革命,成为五四的重要面向。此后,鲁迅等了整整一年,写作《孔乙己》,中国写实文学的都可以模仿的范本出现,但此時《狂人日记》文本中密密麻麻不可见的黑暗,已经充斥在刚刚诞生的中国现代文学中了。
  在北大“五四100周年”论坛上,王德威的演讲最后落在了韩松在2018年5月完成的《医院》上:
  我们想到《医院》三部曲的开端。亘古永夜的太空里,三名僧人驾驶“孔雀明王”号太空船航向火星,他们寻找佛陀,看见医院。经过多少劫毁,三部曲的结尾,火星医院出现一位女性,她来探究真相,陷入迷阵。她最后的希望系于救援濒死的儿子——救救孩子。但真相可能就是幻相。“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曾如此默想。辗转其间,文学作者一如既往,他们知道那是一场未完的,永远不完的,文学革命。
  (主要参考资料:《晚清小说新论:被压抑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飞翔吧!大清帝国——近代中国的幻想科学》《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五四@100》等)
  编辑
其他文献
3月10日,意大利罗马,行人戴口罩出行  近日,意大利新冠疫情出现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中国之外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由于疫情迅速传播,意大利政府宣布一系列管制措施,包括封锁城市甚至全国。然而这些强制措施暂时并未奏效,意大利的医疗资源正在急剧消耗中。意大利作为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在疫情面前却并未获得来自盟友的有效支援。这也是欧盟自创立以来,继英国脱欧之后面临的又一次严重政治危机。  为什么意大利一直
18年前,缅甸男孩Kalu 出生于卡伦大象营里一个世代繁衍的家庭。与此同时,大象Pho出生在附近几英里远的丛林里。8岁时,Pho被捕获,从那时起,他们就像兄弟一样一起长大。Kalu会给Pho喂食,和它聊天,温柔地抚摸它。洗完澡后,他们一起在河边休息  缅甸是东南亚野生大象的最大栖息地,但专家警告,由于偷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买卖,这些大象很可能会在十年内灭绝。  一直以来,缅甸都是大象的偷猎天堂,除
周日上午8时,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在上集体队列滑冰课位于北京东五环的小狼滑冰场,教练用挑杆帮助一名孩子做空中旋转训练  周日,上午8时,位于北京北四环的冰场里准时响起了悠扬的歌声,来自清华附小的小学生滑冰队开始了一个半小时的集中滑冰训练。小朋友手牵手两人一组,在教练的指导下,在冰面上练习滑冰技巧。场馆里除了教练的叫喊声,就是冰鞋的冰刀与冰面接触摩擦的“沙沙”声。  10岁的孙杭是清华附小五年级学生,她
人们死后会去哪里?美国科幻剧《上载新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项:2033年,人们在濒死之时有了两个选项,可以顺应自然死亡,从而进入宗教所说的天堂;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一切上载到云端,入住到一个电子编码的新“天堂”。  自新一代推销者给商品赋予包括女性主义在内的各种符号以来,人们便不再容易抵抗消费的诱惑:你要独立美丽,你要买口红;你要敬业端庄,你要买衣服鞋子;你要孝顺懂事,你要买更多东西——似乎只有去世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外部博物馆的前厅有一扇巨型彩绘玻璃,印着一系列黄金时代伟大艺术家的肖像,图为雕刻家莱顿与画家伦勃朗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不如巴黎卢浮宫盛名在外,也不如柏林博物馆岛丰富多样,却也自成一派,逛起来充实又愉悦。  我去的时候,恰逢镇馆之宝“夜巡”正在做修复分析,作品被遮住了一半,并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一台巨大的MA-XRF扫描仪正在进行毫米级别的扫描。包
科摩罗最后一位苏丹的宫殿遗址  在被拽进2021年的前一周,我来到了科摩罗群岛(主要由大岛、莫岛、昂岛和马岛四个岛屿组成),于平安夜傍晚,和成百上千个失业或无业的年轻人在首都莫罗尼的海滩上漫无目的地坐坐站站,喝着汽水,在远处灯塔照常在6点半亮起时击掌庆祝;同渔民们一起出海,大汗淋漓一无所获,却意外瞥见了船边一群经过的海豚;看渔民的孩子们光着脚踢一下午球,在辛冽的过云暴雨中,他们欢呼着撩起上衣,向天
图/本刊记者 梁辰  2020年3月,国际奥委会发布声明,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时间推迟至2020年以后,但最迟不会晚于2021年夏天。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1940和1944年的奥运会曾被直接取消,东京奥运是现代奥运百年史上第一届宣布推迟的奥运会。  2020年12月以来,日本疫情持续恶化,确诊病例数连创新高。尽管日本首相菅义伟多次强调,日本政府举办东京奥运会的决心不变,但疫情的紧张局势给东京奥
3月18日,印度孟买,人们用口罩或手帕护住口鼻出行  常驻印度的陈兆峰搭上了赴印的末班机。3月22日凌晨,他从柬埔寨飞抵南印的海港城市金奈。当天,印度停飞了所有国际航班。  11天前,持工作签的中国护照入境窗口被短暂打开。陈兆峰早就在柬埔寨隔离等待时机,拿到核酸检测报告后,他成了为数不多春节后返印的“幸运儿”。  但等待他的,除了意料中的14天隔离,还有突如其来的漫长封城。  早期被调侃为“新冠抗
插图/陈志彤捐卵  2021年6月30日,曾婉取了23个卵,捐了6个。  B超检查时,医生发现她基础卵泡有17个。结果取了23个,成为试管中的“大户”。  那段时间她正在看一个辅助生殖纪录片《奇妙的蛋生》。第一集里,女孩欣欣因为染色体异常遭遇婚姻危机,需要供卵才能生育。尽管国家允许赠卵,但只限于做试管的女性,由她们将多余的卵子无偿捐献给别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多一个卵多一分概率,做试管的
好奇心打开了人类本源魔盒。  白晓海点开手机上那个白底彩字的图标,里面躺着一份关于他的基因检测报告。报告的第一项是“祖源”,可以告知他的民族血统,也意味着窥见祖先的繁衍、迁徙和发展史。此前他对自己的祖源没有任何了解,并且很难了解。他看到在男性特有的家族溯源那一项中写着“你可能是赵匡胤家族的后裔或同宗”。  “自己生得有点晚了。”白晓海想。  他花一个多小时看完了报告中所有基因信息,内向、能喝酒、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