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的主题及其显著特征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就须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又须从课堂教学做起。
  关键词:激发;培养;指导;评价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的主题及其显著特征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新时期的人才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就必须跳出以前教学生的习惯思维筐架,去独立思考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须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又必须从课堂教学上做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以形成良好的创新动机,引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而传统教育中如教师的“权威”等,会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开端。在课堂内,我们首先应营造民主平等、充分信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兴趣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从而让学生发生疑问产生好奇心理。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为了让学生产生创新欲望,设疑又是教学中必要的一种激励手段,设疑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催化剂。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实际,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富有启发性、创造性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一定困惑,处在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地。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众所周知,创新人才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出现,往往是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作为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一种宽松感、新奇感和成功感,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创新精神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居里夫人说过:“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面对挫折,要有恒心、有毅力、有执着追求的勇气,勇于创新的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這体现了新时期教育提倡的“学生本位”的基本理念。“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见疑生“奇”,因疑激“趣”,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创新成功的快乐、在失败中体验成功。
  三、引导变通,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从这句话中,让我体会到平常所说的教书应该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技能,同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独立的学习本领。
  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平常意识、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因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变通性。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多向的甚至逆向的思维,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看到创新的成果,体验创新之乐,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创新欲望。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和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四、联系实际,善于评价学生的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创造的快乐。”
  评价是一种艺术,不良的评价会使学生害怕批评、失分等,而不感尝试新的方法解答问题;而良好的评价,会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以达到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评价学生的创新。因为评价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是增进友谊的润滑剂。同时,良好的评价还是愉悦学生心智的清泉,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倍感创新之乐,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创新,敢于创新。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前列的创新人才。只有这样,一个民族才能在世界密林中站稳脚跟。那么,这一切都只有靠我们的教育创新。因此,课堂教学不等同于单纯的教教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打开学生的视野。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努力设计赋予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能让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得以保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课改精神。
其他文献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自觉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是需要多种因素相互促进才能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本文旨结合对案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合作;有效;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不是独立存在的学习形式,是诸多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一种形式,如何理解“合作”,如何运用“合作”,
期刊
一、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我们以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文中基础知识的教学,把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注重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注重课文写作方法的学习。每一课书都要在三课时左右完成教学任务。自从参加了语文主题学习教研后,教学任务量大大增加了,教学时间却没有改变。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时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教材内容,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来完成配套教学丛书的内容。开始我很不放心,不敢大胆放手去
期刊
摘 要: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演进,教学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教学课堂归还给学生已经成为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在课程安排上也显得至关重要,以前的传统教学背景下,教师一直主宰着教学课堂,学生在课程中发挥的作用只是一个旁观者,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调动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时下,新课程改革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学校近几年开设了选修课,一直进行着集体备课,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但是很少有学校或老师重视每上完一堂课后进行总结、反思。这就是本文我要阐述的教学观点--课后感,所谓的“课后感”是指教师上完一堂课后对这一节课的得失成败,特别是亮点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它对于当前的教学虽然有点马后炮的味道,但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
期刊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一、运用多媒体动画,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
期刊
摘 要:面对部分幼儿园游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教师對游戏教学意义认识不深入的现状,提出了游戏可以协助教师达到育人教学目标的观点。那么如何提高游戏教学效果呢?使其发挥育人的功效?故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育人功能;游戏运用;分析  爱玩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而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应该参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去设置游戏内容与规则,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因地制宜是游
期刊
摘 要:随文仿说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说结合的好形式。只要学生从读中悟出说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提高,同时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同步提高。  关键词:随文仿说;串词成文;仿写  课堂随文仿说以其“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倍受教师的青睐。孩子们经历了从“读进去”到“说出来”的实践过程,就能更好地把握住仿说的真正内涵,避免了因“仿”而“套”的毛病,这就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中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数学知识逐渐变得抽象,需要教师更为仔细的进行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实施,我国中学生的数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素质教育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掌握书本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只有全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教育;数学学习;现状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中学生处于对事物形
期刊
摘 要: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英语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英语翻译,因此英语翻译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英语成绩。许多同学没有掌握英语翻译的方法,致使卷面失分的情况出现,成绩一落千丈,对此我们应该寻找英语翻译的有效技巧,提升我们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英语翻译;方法;技巧  英语翻译是我们进行英语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英语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做到信、达、雅,要达到这
期刊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听到舒缓的音乐,就会觉得心情平静、放松;当听到曲调悲伤的歌曲或乐曲,心情也会随之渐渐暗淡、沉重下来;当听到欢快、喜庆乐曲的时候,又会很兴奋、激动,很想随音乐一起起舞。这说明音乐是一种影响人们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是通过流动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它能调动听者的情绪,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往往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大小上,而没有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