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心脏病中的“狠角色”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孙福成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介入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节委员会委员、中华保健学会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及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对复杂性冠脉介入治疗,特别是老年复杂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及操作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特需门诊)

受访专家

艾虎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肿瘤心脏病学学组委员。参与国家级、部级、局级科研课题近10项。主要从事冠心病及高血压、心力衰竭、血脂异常的诊治工作,尤其擅长冠心病及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冠心病如果合并一种慢性疾病,就会变为一种最为棘手的冠心病,会造成多支血管病变,每支血管上还会伴随弥漫性的病变。这种棘手的冠心病如果没有得到妥当的治疗,或者仅单纯地治疗冠心病,极有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反复发作,还有可能提高猝死发生的概率。
  这种疾病仿佛死神的利爪游走在患者身边,不知什么时候,患者就可能被抓进死神的口袋。这种可怕的慢性病就是糖尿病,当它合并冠心病一起发生时,情况会十分危险,这种糖尿病性心脏病就是我们俗称的“糖心病”。

当冠心病遇上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从治疗上来说,只要能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或稍高于正常范围,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当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时,更多的病理改变会悄然发生,首先是更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其次是心肌细胞的损伤,以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破坏,甚至还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有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近年来的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出普通患者6倍,再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约为40%,患者的预期寿命为同龄人的2/3。
  在相关数据之中,有两个“70%”十分值得关注: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7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血糖升高。可见,糖尿病和心脏病是一对“协同作案的凶手”。
  专家与我们分享了一个真实的病例。许先生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值为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值高达12~15毫摩尔/升。2011年一次旅游时,他出现了冒虚汗、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2天后许先生回到北京,做了心电图检查,医生发现他冠状动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堵塞严重,便即刻进行急诊手术,给许先生放置了2根支架。此后许先生每年按期复查,谁知4年后查出又有一根血管发生堵塞,医生又给他安装了第3根支架。好景不长,2019年底复查时许先生的心脏大血管又出现了血行不畅通的情况,医生又给他安装了第4根支架。
  专家介绍,许先生的血糖水平一直控制得不好,餐前餐后波动较大,再加上他还有吸烟、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血管的基础情况本身就非常糟糕,如果他继续不管控血糖,不戒烟,不注意控制血压,那么心脏血管的堵塞迟早还会发生。


血糖控制的目标


  对于“糖心病”患者来说,将血糖值完全控制在3~6.1毫摩尔/升的正常范围内,是一件十分困难而且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将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才是安全的呢?
  专家告诉我们,对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遵循“5678原则”,即空腹血糖值低于5.6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值低于7.8毫摩尔/升。但血糖的控制标准并不绝对,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和不同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其血糖控制目标会宽泛一些。
  以不同年龄段的人为例,50~79岁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值应控制在4.4~7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控制在5~10毫摩尔/升,睡前和夜间的血糖值应控制在4.4~10毫摩尔/升;对于大于79岁的老年人群来说,空腹血糖值的控制目标为6~8毫摩爾/升,餐后2小时血糖值的控制目标为8~10毫摩尔/升,睡前和夜间血糖值的控制目标为6~10毫摩尔/升。
  而对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血糖的目标水平又有所不同,由于这些疾病会加重原有糖尿病的症状,一般建议空腹血糖值控制在8~1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值控制在10~12毫摩尔/升。



  此外,还有一部分特殊的高危人群,比如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或偏瘫患者,这类患者一般将空腹血糖值控制在1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值控制在不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范围内即可,一般不超过16.7毫摩尔/升。

早期识别“糖心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糖尿病的危害就在于高血糖对各种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的长期慢性损害。所以早期识别、尽早治疗依旧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之一。那么我们该如何早期识别“糖心病”呢?以下三个信号我们要提高警惕。   1.安静状态下心率加快
  休息时心动过速是“糖心病”常见的早期表现。凡休息状态下心率大于90次/分钟者,应考虑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可能。
  2.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他们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会发生病变,特别是交感神经会受到损害,这就会导致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以维持正常的血壓水平。患者从卧位变成立位时,收缩压会下降大于30毫米汞柱,舒张压会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
  3.无痛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受损,对疼痛的敏感性会降低,因此在心肌梗死发作时,可能感觉不到胸前区的压榨感和疼痛感。不过无痛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完全没有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憋气、眼花、恶心、呕吐、乏力等“信号”。


心血管病变的前沿疗法


  对于老年“糖心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得太严格,容易引发低血糖危机,控制得不到位又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症状,造成新的血管堵塞,这让他们陷入了“两难”。难道真的只能不断地植入支架吗?专家介绍了一种前沿技术,不仅可以疏通血管,还可以让患者植入的支架消失。
  专家向我们介绍,传统的金属支架放入血管中,可将血管堵塞的部位撑开,以达到通畅血流的目的,但缺点就是这种支架长时间固定于血管内,将会和血管长在一起,永久存在,无法取出。同时,这也变相地缩小了血管的内径,如果不继续控制高危因素,植入支架的部位还有再次发生堵塞的风险。
  科技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专家介绍了一种新的支架,它采用的是最新的技术,植入支架3年后,血管将会变得完好如初,造影检查将完全看不出植入支架的痕迹,血管也不容易再次发生堵塞。这种前沿技术其实是改变了支架的材质,用多聚物来代替金属做成支架,这种多聚物材质可以被人体代谢分解掉,分解的时间是3年。也就是说,3年后的血管就会像没放过支架一样,保持原始状态,但通过长达3年的支架支撑,血管发生再堵塞的风险也能明显降低。
  传统的介入支架多年来一直依靠进口,价格较高,对老百姓来说负担较重,但这种可降解支架是由国内公司独立创新研发,为真正的“中国制造”,这项技术不仅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更造福了中国百姓。但专家提醒,是否可安装可降解支架,应遵医嘱,得到专业医生的综合评估。
  (编辑    车    翀)
其他文献
受訪专家  孙天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院长、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常委等。擅长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及关节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张建政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伤残委员会委
期刊
受访专家田从豁  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广安门医院内科副主任、针灸科主任等。在针灸治疗中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注重理、法、方、穴、术,主张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哮喘、中风、荨麻疹、癫痫、不孕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特需门诊)受访专家杨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田从豁教授学术经
期刊
叶志东  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擅长治疗复杂颈动脉狭窄、动脉瘤的治疗、血透通路建立与维护、微创治疗静脉疾病等。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上午  以坚定信念应对充满挑战的医学之路  叶教授直言,自己之所以会选择医学道路,与小时候很多“有趣”的经历脱不开干系。带有东北人特有的直爽,叶教授回忆道:“我的道路可是好玩。主要还是萌芽于小时候医学不发达,看病很困难。”回想起小学的时候,
期刊
受访专家  胡三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创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全科医师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疾病、创伤的治疗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置换等。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在我们身体中有一种组织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越长越多,它的增多会引发一种疾病,从而导致一系
期刊
受访专家薛庆云  北京医院骨科主任、肩关节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骨科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分会骨关节炎工作组副组长、北京骨科学会基础学组主任委员。擅长各种肩关节疾病、老年骨关节及腰椎退行性疾病、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治,特别擅长早期骨关节炎的微创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以及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大家可能想不到,皱纹多也可能与骨折存在
期刊
受访专家王玉英  北京中醫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擅长治疗不孕、停育、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失眠、心悸、不安、烦躁、头痛等心身疾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等。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六下午(国医堂)受访嘉宾徐松子  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班,代表作 《芙蓉镇》《东周列国·战
期刊
姜 泉  硕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擅长风湿类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上午  韩 曼  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医生  传统“三高”大家都十分熟悉,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种指标偏高的状态,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疾病谱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要将注意力从“三高”放到“四高”上来,新增
期刊
受访专家陈兆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八届青年委员、足踝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擅长足内翻,足外翻,平足症,高弓足,足拇内、外翻畸形矫正,足跟痛、胼胝体等各种顽固性疼痛,及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内翻、膝外翻畸形矫正等。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警惕关节的“预警信
期刊
受访专家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国际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肿瘤学组成员、北京内镜学会消化道早癌和内镜病理委员会委员。擅长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肝、胆、胰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四全天  下面呈现的是一张特殊的胃镜片,这张胃镜片的主人是一位31岁的小伙子。当时,他
期刊
受访专家母义明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員、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会长。擅长糖尿病,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疾病及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症)等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疾病。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