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都说,一到夏天大多数人都会“无病三分虚”,炎炎夏日不仅会让我们心烦意乱,吃不下、睡不香,更会因为过度消耗让我们身体疲乏。面对这难熬的夏日,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依然精神饱满,神清气爽呢?
丽丽最怕过夏天,稍微动一动就会大汗淋漓,而且总是觉得气不够使,燥热的天气好像把她的脾气也给点着了。晚上总是心烦意乱睡不踏实,白天没精打采的也懒得吃什么,时间长了身体真是受不了。
解读——夏天尤重于养心阴和补气
盛夏气候炎热,湿度大,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出汗多,消耗大,伤津耗气则使人的脏气容易出现偏盛偏衰,《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天为火季,心为火脏,心火应于夏热,故火气通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中医说“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 (《类经·脏象类》),也就是说“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虚则脏腑功能衰退。盛夏气候炎热,湿度大,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出汗多,消耗大,气随津脱,伤津耗气则使人的脏气容易出现偏盛偏衰。气虚之人常感到倦怠无力、语言低微,懒言少动,动则气短或气喘、呼吸少气、饮食不香、消化不良,多汗自汗,脉搏虚弱无力。
盛夏口头禅1:“别惹我,烦着呢!”
烈日当头,知了在树梢上没完没了地嘶叫,而你还得背着资料去给领导汇签,路越走越漫长,背包越来越沉重,你的情绪也越来越坏。这时候的你,就好像一个吹得过满的气球,一碰就要炸。
典型症状:心烦气躁
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用阴水安阳火。动属阳,静属阴,心静能安心火,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嘛。
消暑大法:降降心火
★工作2小时左右要稍适休息,可取坐位或仰卧,闭目、握拳、呼吸。呼气时握紧拳头,以无名指压迫劳宫穴,吸气时手及全身放松。使呼吸渐深渐长,做21或36次即可达到心率减慢,烦躁减轻,疏缓心情的效果。
★日为阳,夜为阴,日系心火,夜系肾水,水可制火。利用夜间的睡眠能最有效的降低心火,也是最好最聪明的“气补”方法。
盛夏口头禅2:“汗多得衣服能拧出水来了。”
天气太热,稍微动动就要一身汗,可是没办法,上下班还是要挤公车。到了家,衣服已经被汗湿透了。
典型症状:大汗淋漓
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阴液耗损则容易伤脏腑之气,引起内脏器官的不调。盛夏季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消暑大法:补养阴液
★出汗过多,补水的时候里面最好加一点盐,或者选择运动型饮料。
★平时多吃蔬菜,最值得推荐的是瓜类,含水分在95%以上,可补充夏季体液的消耗。
★选择富含矿物质钾的饮食,钾有利于降低高血压,保护血管。
盛夏口头禅3:“没力气啊,呼吸都觉得不畅。”
天气一热就坐在屋里不想动,也懒得说话,好像气不够用似的,动静大了就直喘。
典型症状:倦怠犯困,有气无力
中医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二脏协调才能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正常。夏时心火当令,人多心火过旺而肾气不足,摄纳无力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呼吸困难等。尤其是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经常能够看到大眼袋。夏季多吃苦易助心火,而伐克肺金,为了防止肺气受伤,故宜多食对肺有益的辛味食品(因“辛入肺”),以补肺气。
消暑大法:滋补肺肾
★白色入肺经,以麦冬、百合、莲藕、银耳煮羹,可养肺阴、除口干、止干咳、平心火。
★阿胶及动物血,心脏之类,动植物中红色似心形的果实,都有养心阴补心血的功能。海带、紫菜、海藻,青口等黑色海产煮汤,也有益于心肾。
★鸭子常年戏水,老鸭肉性更偏凉,以老鸭,花旗参、枸杞子、当归、莲子等炖汤,也是夏季安心神、补气血之首选。
★《黄帝内经》指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所以苦味食物还可补气固肾。
盛夏口头禅4:“没胃口,不想吃。”
苦夏苦夏,第一苦便是没有胃口。往常味美色香的丰盛饭菜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吸引力,好像胃里总有消化不下去的东西,而且很容易拉肚子。
典型婕状:纳食不香 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夏日多饮,败坏脾胃,所以常常会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这时应该注意清淡饮食,不要过多贪凉水冷饮。
消暑大法:调理脾胃
★别一直躲在屋子里不动,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才能不衰。
★温凉适当,别过分贪凉。生冷食物是寒性食物,寒与湿互结,就会使脾围胃耗,导致泄泻、腹痛发生。该出汗时要出汗,不要过度使用空调使寒气加深。
★食用清淡之品,有助于开胃增食。如果过度食用肥甘腻补之物,则容易呆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
★中医认为,苦味入心经,常食苦味的蔬菜,如苦瓜,苦菜、莴笋、芥菜、仙人掌、芹菜等,可以入心经而降泄心火,既能泄暑热,又可燥湿邪,健脾利胃而恢复脾胃纳运的功能。
重点推荐
盛夏好吃生姜
生姜的吃法很多,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
☆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可有兴奋排汗降温、缓解疲劳、治疗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
☆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以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作用。
☆夏天,人们好贪凉,而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说夏季人“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所以,贪凉很不利于体内湿寒的发散,适当吃姜可以温里暖胃,发散寒气。夏季是散发的季节,主生长,散发好了,生长好了,秋冬才有收藏。
注意:生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
1 不要去皮。有些人吃生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生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生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2 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3 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但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生姜汁可治疗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4 不要吃烂了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错误的。
5 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可以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编辑 黎丹正
丽丽最怕过夏天,稍微动一动就会大汗淋漓,而且总是觉得气不够使,燥热的天气好像把她的脾气也给点着了。晚上总是心烦意乱睡不踏实,白天没精打采的也懒得吃什么,时间长了身体真是受不了。
解读——夏天尤重于养心阴和补气
盛夏气候炎热,湿度大,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出汗多,消耗大,伤津耗气则使人的脏气容易出现偏盛偏衰,《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天为火季,心为火脏,心火应于夏热,故火气通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中医说“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 (《类经·脏象类》),也就是说“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虚则脏腑功能衰退。盛夏气候炎热,湿度大,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出汗多,消耗大,气随津脱,伤津耗气则使人的脏气容易出现偏盛偏衰。气虚之人常感到倦怠无力、语言低微,懒言少动,动则气短或气喘、呼吸少气、饮食不香、消化不良,多汗自汗,脉搏虚弱无力。
盛夏口头禅1:“别惹我,烦着呢!”
烈日当头,知了在树梢上没完没了地嘶叫,而你还得背着资料去给领导汇签,路越走越漫长,背包越来越沉重,你的情绪也越来越坏。这时候的你,就好像一个吹得过满的气球,一碰就要炸。
典型症状:心烦气躁
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用阴水安阳火。动属阳,静属阴,心静能安心火,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嘛。
消暑大法:降降心火
★工作2小时左右要稍适休息,可取坐位或仰卧,闭目、握拳、呼吸。呼气时握紧拳头,以无名指压迫劳宫穴,吸气时手及全身放松。使呼吸渐深渐长,做21或36次即可达到心率减慢,烦躁减轻,疏缓心情的效果。
★日为阳,夜为阴,日系心火,夜系肾水,水可制火。利用夜间的睡眠能最有效的降低心火,也是最好最聪明的“气补”方法。
盛夏口头禅2:“汗多得衣服能拧出水来了。”
天气太热,稍微动动就要一身汗,可是没办法,上下班还是要挤公车。到了家,衣服已经被汗湿透了。
典型症状:大汗淋漓
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阴液耗损则容易伤脏腑之气,引起内脏器官的不调。盛夏季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消暑大法:补养阴液
★出汗过多,补水的时候里面最好加一点盐,或者选择运动型饮料。
★平时多吃蔬菜,最值得推荐的是瓜类,含水分在95%以上,可补充夏季体液的消耗。
★选择富含矿物质钾的饮食,钾有利于降低高血压,保护血管。
盛夏口头禅3:“没力气啊,呼吸都觉得不畅。”
天气一热就坐在屋里不想动,也懒得说话,好像气不够用似的,动静大了就直喘。
典型症状:倦怠犯困,有气无力
中医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二脏协调才能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正常。夏时心火当令,人多心火过旺而肾气不足,摄纳无力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呼吸困难等。尤其是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经常能够看到大眼袋。夏季多吃苦易助心火,而伐克肺金,为了防止肺气受伤,故宜多食对肺有益的辛味食品(因“辛入肺”),以补肺气。
消暑大法:滋补肺肾
★白色入肺经,以麦冬、百合、莲藕、银耳煮羹,可养肺阴、除口干、止干咳、平心火。
★阿胶及动物血,心脏之类,动植物中红色似心形的果实,都有养心阴补心血的功能。海带、紫菜、海藻,青口等黑色海产煮汤,也有益于心肾。
★鸭子常年戏水,老鸭肉性更偏凉,以老鸭,花旗参、枸杞子、当归、莲子等炖汤,也是夏季安心神、补气血之首选。
★《黄帝内经》指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所以苦味食物还可补气固肾。
盛夏口头禅4:“没胃口,不想吃。”
苦夏苦夏,第一苦便是没有胃口。往常味美色香的丰盛饭菜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吸引力,好像胃里总有消化不下去的东西,而且很容易拉肚子。
典型婕状:纳食不香 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夏日多饮,败坏脾胃,所以常常会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这时应该注意清淡饮食,不要过多贪凉水冷饮。
消暑大法:调理脾胃
★别一直躲在屋子里不动,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才能不衰。
★温凉适当,别过分贪凉。生冷食物是寒性食物,寒与湿互结,就会使脾围胃耗,导致泄泻、腹痛发生。该出汗时要出汗,不要过度使用空调使寒气加深。
★食用清淡之品,有助于开胃增食。如果过度食用肥甘腻补之物,则容易呆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
★中医认为,苦味入心经,常食苦味的蔬菜,如苦瓜,苦菜、莴笋、芥菜、仙人掌、芹菜等,可以入心经而降泄心火,既能泄暑热,又可燥湿邪,健脾利胃而恢复脾胃纳运的功能。
重点推荐
盛夏好吃生姜
生姜的吃法很多,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
☆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可有兴奋排汗降温、缓解疲劳、治疗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
☆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以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作用。
☆夏天,人们好贪凉,而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说夏季人“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所以,贪凉很不利于体内湿寒的发散,适当吃姜可以温里暖胃,发散寒气。夏季是散发的季节,主生长,散发好了,生长好了,秋冬才有收藏。
注意:生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
1 不要去皮。有些人吃生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生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生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2 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3 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但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生姜汁可治疗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4 不要吃烂了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错误的。
5 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可以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编辑 黎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