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丰富结合域1A和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和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NEK2)在原发性肝癌(PLC)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79例PLC组织标本、38例肝硬化组织标本和22例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ARID1A和NEK2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ARID1A和NEK2与P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ARIDIA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与P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36%(19/22)、55.26%(21/38)、27.85%(22/79),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5、24.433、8.296,P<0.05);NEK2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与P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2/22)、34.21%(13/38)、73.42%(58/79),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29.527、16.532,P<0.05)。ARIDIA表达水平与PLC肿瘤大小、TNM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 stage,TNM stage)和血管浸润明显相关(χ2=5.039、6.769、5.277,P<0.05),NEK2表达水平与PLC血管浸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4349、6.5142,P<0.05)。

结论

ARID1A在PLC组织中表达下调,NEK2在PLC组织中表达上调,ARID1A和NEK2表达可能与P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检测ARID1A和NEK2有助于评估PLC患者病情。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了1例通过促排卵后自然妊娠的孕妇,孕17周B超发现单胎妊娠,部分胎盘呈蜂窝样改变,孕期严密监测至孕38周剖宫产获得足月新生儿。综合临床表现,借助B超、生化检查、组织病理、免疫组化以及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子技术精确诊断,最终确诊为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随访4.5年,母儿均未见明显异常。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联合组、rTMS组和FES组,每组患者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低频rMRI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FE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
目的探讨壮骨活血汤对骨性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分成模型组、壮骨活血汤低剂量组[75 mg/(kg·d)]、壮骨活血汤中剂量组[150 mg/(kg·d)]、壮骨活血汤高剂量组[300 mg/(kg·d)]和塞来昔布组[40 mg/(kg·d)],选择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每组大鼠均为12只。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
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of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CAKUT)是产前超声检查中常见的先天性缺陷。本文综述了胎儿时期的肾脏发育、CAKUT的发病机制,以及胎儿环境对CAKUT的影响。CAKUT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从一过性肾积水到双侧肾重度发育不全等,是儿童时期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遗传因素和胎儿环境异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OMT)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tDCS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tDCS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tDCS及TOMT治疗,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3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
采用血管塞联合可解脱弹簧圈及覆膜支架对a+Ⅱ型复杂内漏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一次性处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多个内漏通道,栓塞材料合理选择及置入顺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安全性。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97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及调控Wnt3a基因靶点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病毒载体质粒pLVTHM、元件质粒PsPAXZ和pMDZ.G 3个质粒共同组成慢病毒包装系统。重组质粒pGL3-WNT3a-wt 3’端非编码区(3’UTR)/pGL3-WNT3a-mut 3’UTR与miR-497共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检测处理组与对照组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验证Wnt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率低,诊治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于血管外科或普通外科医生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和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发布了关于肠系膜缺血疾病和慢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指南。本文将两个协会指南及最新研究数据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对急慢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诊治作一综合论述。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是急性肠系膜缺血(AMI)中的一种类型,约占AMI的10%,是较为罕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所以临床上对AMVT的认知尚有不足。AMVT非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也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难度。现就AMVT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后及并发症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等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困难。延迟治疗将严重影响患儿预后。临床上通常根据围产期高危因素、生后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对可疑EOS患儿尽早启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目前对EOS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的评估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导致大量非败血症患儿接受了抗生素治疗。然而生后早期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近期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