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要增强其语言能力,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为达此目的,笔者在长期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五法。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 教学 方法
Also discuss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five steps” the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Wang Bin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request must expand student’s aspect of knowledge in the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but must strengthen its verbal skill, soothing, the development individuality, to reach this goal,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reading education five law in the long-term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在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却起步艰难,农村学生基础薄弱,阅读面狭窄,视野不宽,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而且为个性化的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化知识为能力呢?笔者在长期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1.激趣而读,学中生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并巩固知识。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学孟郊《游子吟》一诗时,我要求学生改写,同学们迅速写到:“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瞄准了针眼。一针,又一针,一针,又一针……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针、长长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饱经风霜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了我的身上,把扣子一颗颗地扣好,就像打点一颗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我知道,我是一根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根春天里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这堂课同学们兴趣浓厚,气氛活跃。
2.变“满堂灌输”为“多元开放”
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已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去引导、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开放多元的思维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于是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从孔乙己的结局来看,他的人生是悲哀的,小说就是要表现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的人生悲剧,以达到控诉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目的;有的补充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有的说,孔乙己本身根本没意识到他已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他思想保守,毫无觉悟,像这样的人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有的说,从当时的一般民众的角度来看,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太冷漠了,对别人的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挖苦取笑,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世态的炎凉,作者要批判的是这些麻木、无聊的看客……我则站在一旁倾听,并适时肯定了学生的理解,对本文主题的多重认识作出说明,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可以得到不同的体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我想,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3.“合作探究”→析重难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受阅读知识和生活体验等的限制,肯定存在许多疑难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对于这些疑难问题,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加以解决。探讨遵循的原则是:一要有探讨的价值;二要能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我在教《范进中举》时,我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问,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①从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②从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③从重点人物(范进、胡屠户)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分小组加以讨论。每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要求每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多角度解读课文,力争做到对课文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自主阅读的延伸。讨论中,教师除了科学地设置问题外,应重在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感悟课文,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要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置讨论问题的能力。
4.“授之以渔”→语感体验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渔”,这远比教给其某一正确答案更有价值,而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只是“授之以鱼”,“鱼”能充一时之饥,而“渔”能饱食终生。那么,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了呢?叶老早有精辟的论述:“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 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老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所谓精读就是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朱喜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巧妙。”不仅要熟读,而且要背诵。熟读、精思、背诵,这就是精读。略读,是指以较快的速度粗略阅读,以获得对读物大体印象或有关信息。略读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快中求知,以撮其要点为目的。如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①如粗读、泛读、跳读等。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都离不开浏览。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即随手翻开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本文集,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或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5.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在西方教育中,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才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叶圣陶先生在许多文章中都谈到了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性。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尽管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素质,但不从事持续的阅读实践,那么其相应的能力和习惯是不会得到发展的。因此,关键是要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在阅读的实践中历练。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在教《灰姑娘的时钟》时介绍他们看《安徒生童话》、教学《范进中举》时指导他们看《儒林外史》,教学《白杨礼赞》时向他们推荐《子夜》……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字词,品味优美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阅读习惯里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主编.《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大出版社,2006年11月
[2] 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3]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年第5期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 教学 方法
Also discuss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five steps” the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Wang Bin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request must expand student’s aspect of knowledge in the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but must strengthen its verbal skill, soothing, the development individuality, to reach this goal,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reading education five law in the long-term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在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却起步艰难,农村学生基础薄弱,阅读面狭窄,视野不宽,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而且为个性化的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化知识为能力呢?笔者在长期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1.激趣而读,学中生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并巩固知识。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学孟郊《游子吟》一诗时,我要求学生改写,同学们迅速写到:“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瞄准了针眼。一针,又一针,一针,又一针……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针、长长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饱经风霜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了我的身上,把扣子一颗颗地扣好,就像打点一颗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我知道,我是一根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根春天里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这堂课同学们兴趣浓厚,气氛活跃。
2.变“满堂灌输”为“多元开放”
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已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去引导、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开放多元的思维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于是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从孔乙己的结局来看,他的人生是悲哀的,小说就是要表现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的人生悲剧,以达到控诉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目的;有的补充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有的说,孔乙己本身根本没意识到他已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他思想保守,毫无觉悟,像这样的人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有的说,从当时的一般民众的角度来看,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太冷漠了,对别人的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挖苦取笑,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世态的炎凉,作者要批判的是这些麻木、无聊的看客……我则站在一旁倾听,并适时肯定了学生的理解,对本文主题的多重认识作出说明,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可以得到不同的体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我想,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3.“合作探究”→析重难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受阅读知识和生活体验等的限制,肯定存在许多疑难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对于这些疑难问题,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加以解决。探讨遵循的原则是:一要有探讨的价值;二要能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我在教《范进中举》时,我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问,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①从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②从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③从重点人物(范进、胡屠户)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分小组加以讨论。每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要求每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多角度解读课文,力争做到对课文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自主阅读的延伸。讨论中,教师除了科学地设置问题外,应重在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感悟课文,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要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置讨论问题的能力。
4.“授之以渔”→语感体验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渔”,这远比教给其某一正确答案更有价值,而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只是“授之以鱼”,“鱼”能充一时之饥,而“渔”能饱食终生。那么,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了呢?叶老早有精辟的论述:“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 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老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所谓精读就是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朱喜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巧妙。”不仅要熟读,而且要背诵。熟读、精思、背诵,这就是精读。略读,是指以较快的速度粗略阅读,以获得对读物大体印象或有关信息。略读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快中求知,以撮其要点为目的。如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①如粗读、泛读、跳读等。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都离不开浏览。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即随手翻开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本文集,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或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5.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在西方教育中,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才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叶圣陶先生在许多文章中都谈到了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性。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尽管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素质,但不从事持续的阅读实践,那么其相应的能力和习惯是不会得到发展的。因此,关键是要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在阅读的实践中历练。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在教《灰姑娘的时钟》时介绍他们看《安徒生童话》、教学《范进中举》时指导他们看《儒林外史》,教学《白杨礼赞》时向他们推荐《子夜》……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字词,品味优美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阅读习惯里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主编.《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大出版社,2006年11月
[2] 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3]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