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炼杰:水下拍摄“绝美古村”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现在,杭州淳安人童炼杰依然没法准确说出他为什么喜欢那些机器,为什么喜欢下水,为什么痴迷在千岛湖底拍摄已经沉睡了多年的古村古城。可能和文化有关,可能和镜头里的美有关,可能和他愿意与人分享的性格有关;再或者,是因为与水的缘分,以及进入水中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视角的天分……37岁的杭州男人童炼杰用4年的时间下潜千岛湖700百余次,连续拍摄了大量的水下古村古城的照片和视频,而这些画面大多具有唯一性,美得让人震惊。


  没想过成为摄影师
  如果抛开懵懂无知的幼年和少年念书的十年,童炼杰做的第一件影响一生的事情似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水。2003年去,2005年回。他的身份是消防兵。他说日常的训练出现频次最高的词之一一定就是“水”———比如水的种类,水的比重,还有“水能灭火救人”、“水能毁物伤人”的特性。
  短发、刚毅、正身坐,童炼杰的身上,让人一眼就能看出部队的影子。“千岛湖边出生,水边长大,游水闭气是男生的必须。”他并非什么书香门第,在他之前,家里也没人拍过电影、纪录片,甚至都没摸过相机。和那个年代淳安绝大多数孩子一样,他上学、放学,并在课间帮父母干活,一直到退伍回家,他都不太了解自己真正的爱好,当然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会成为拍摄千岛湖水下古城以及村廓的摄影师。
  从公益救援开始
  童炼杰接触摄影很早,但从业余到专业的转变是从朋友邀请他加入公益水上救援队开始的。童炼杰开始身兼两职,一边是他的网络平台,一边是他的水上水下。那段时间,他变得很忙。
  “只要有险情、需要救援,风里雨里白天夜里都得要走。”他说经常会在救援人物中看到水下古村落建筑的影子,或者是一个构建,或者是一把在水下待了几十年的雕花椅子。“没有见过的人不会明白,不明白看到这些‘老底子’时的感觉———就像心里被人用手指拨动了一下。拨动的次数多了,就有了真正去了解它的冲动。”
  淳安本地有两支公益救援组织,童炼杰曾经都是那里的秘书长。也正是一次次救援的过程,让他看到了太多的遗憾和悲伤离合。童炼杰加入“淳安县千岛湖红十字公益救援队”是后来的事情,他的身份依然是“秘书长”。
  或许是工作的压力和救援队的经历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他渐渐开始接触潜水,接触更为专业的摄影,并迷上了水下拍摄。童炼杰跟记者说,这三者有一个共性:安静、美丽,以及不被打扰。
  拍摄千岛湖的过去
  水下摄影需要一个载体一个对象。好在千岛湖不缺这个,千岛湖的水下除了始建于汉唐的狮城、贺城,还有1300多个古村。童炼杰本身就是救援潜水员(40米以内潜水均可),有潜水服,有高压空气瓶,还有不错的潜水知识,对他来说潜水摄影只需要解决摄影装备和技术。
  “也没有什么事情是无师自通的,朋友、书,都是我的老师。”他说,救援潜水和以拍摄为目的的潜水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救援要速度,拍摄要稳定———很多时候,脚蹼划得稍稍用力,镜头前能看到的除了手電强光就是大面积的泥尘。而陆续添置的水下无人机、水下声呐、单反等拍摄装备到底花了多少钱,他没有做统计,只晓得在去年底全部更新这些设备时花了大概30万元。
  2017年,童炼杰的水下拍摄开始了。他的目标很明确,要拍水下的村庄。那是千岛湖的过去,也是淳安的历史。但水下村庄到底在哪里?古村古城淹没在水下多深的地方?即使知道大体位置和深度,下潜之后又该如何准确找到建筑?童炼杰到处向人打听,到处查找资料,确定首潜目标,在图人结合的基础上利用定位系统进行定位、做好水上标记……晴空万里的这一天终于来临,2017年夏天,他和潜伴坐在一艘小艇上,艇下30米是古许源乡的许家源村。
  不为人知的危险
  第一次千岛湖水下古村的拍摄,童炼杰就遭遇了“命悬一线”,如果再拖延20秒,他可能就回不来了———大部分潜水只针对清澈的海域,很少有专业的训练和资料告诉你,在千岛湖水下拍摄古村要怎样保障自己的安全并获得绝美的镜头。


  这第一次下潜千岛湖拍摄,童炼杰已经准备了半年之久。当时,他跟着潜伴做了设备检查、耳压平衡后从小艇上下水并缓慢下潜。事先童炼杰就清楚,每十米水深就会增加一定程度的水压。“水下约30米深处的拍摄目标约4个大气压的压力,那里常年不见阳光。大概是20分钟的样子,我们就到了地方,很快就看到了那里的古建筑:砖石墙壁、木质楼梯,有些地方还有精美的雕花。”
  第一次在千岛湖水下看到这些场景时,童炼杰真的激动坏了。镜头里的画面比他自己想象中还要美得多。突然,用于呼吸的“二级头”里进水了,水呛进他的气管,并引发剧烈咳嗽。“放弃二级头,那是一种生理和精神上的本能反应,我也试图向同伴呼救……”丢掉二级头就意味着停止呼吸,呼救却没有任何声响———这可是在30米深的水下!
  童炼杰在片刻间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他不停回想遇到类似危险下的避险措施:立即停止游动,然后做深呼吸……但是那个时候,二级头吸进来的都是水,童炼杰失去了深呼吸的条件,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先机———最后只剩下一条路:快速升水———这也需要将近一分钟,要么在上升过程中窒息,要么引发极为严重的减压病。
  好在,潜伴及时发现了他的异常,快速游来,童炼杰获救。“正常人在水下的闭气时间大约为60秒,如果潜伴迟20秒,后果不堪设想。”童炼杰说,水下拍摄的最大危险就是发生这些意外,即使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引发恐慌:突发的不可控的焦虑和害怕会导致失去理性的思考和行为发生。造成这种恐慌和危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呼吸过快、装备缺失、流大、能见度低,也比如他第一次遇到的面镜/二级头进水。   震惊朋友圈
  和危险一起伴随的是大量的美景。第一次潜摄就遭遇危险的童炼杰和同伴两个人没有在古许家源村的水下周边继续停留,他们按照阶段性停留、五米水深大停留的步骤,在遇险后20分钟顺利浮出水面。危险已过,童炼杰换来的是一段大约15分钟的视频,这是许家源村淹入水底60年来第一次被他如此完整地用镜头带回岸上———那里建筑完整、雕花精美、天井依旧———所不同的是,窗户上来去的不是风,是水,村子里点缀的不是树,是鱼。
  等视频剪辑制作好,童炼杰发了朋友圈。大家惊叹于他独特视角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叹于古村的沧桑会说话,他于是觉得,一切都值了。童炼杰说,这个“值”是相较于千岛湖水下古建拍摄的“难”来说的。
  从技术上说,要找到水下的古村古建,准确定位很难———水面相差一米,水下相去甚远;部分保存良好的古村落在水下四五十米深处,难度非常高。客观条件上来说,水的能见度很难达到拍摄要求,风大、雨天、游速快都不行;一人下水是大忌,但淳安本地潜伴难找;还有一个就是保护需要,部分区域潜水拍摄需要得到严格的审批……“必须保证一定的清晰度,千岛湖水下真正适合拍摄的时间只有3月至5月,这个时段的水,再深,都是‘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潜摄过程中得到的一张好图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协。
  被误解为“盗宝者”
  潜摄中也发生过好玩的事情:一度有极少村民和网友觉得,童炼杰可能是个水下盗宝分子。“他们说水下探宝的只有两类人,受类似影片影响的看热闹的局外人,还有一些是真正有保护意识的人。”童炼杰说,每遇到别人不理解,他都会耐心解释并对质疑者表达感谢。“他们的初始想法怎么样不重要,至少他们和我一样关心水下的千岛湖。”他说,每一次潜水,他都全程开启摄像机,每一次穿梭也保证不触碰任何一个建筑构件,不捞带任何一样水下的物件上岸。
  從2017年夏天到现在,差不多4年的时间,童炼杰用他的视角记录了很多人不曾见过的水下千岛湖。童炼杰说要感谢第一次的危险,正因为每一个镜头都来之不易,他才能用百分百专注去对待每一次潜摄;也正因为潜摄的专业性,让他觉得把千岛湖水下的美丽通过相机带上来和人分享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每一帧画面带来的文化、历史都让他感到满足———2017年夏至2019年底,他先后下潜将近700次,累积下潜深度超过20000米,拍摄图片约3万幅、视频资料近150小时,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美到窒息。
  与全世界分享
  “只要是政策允许下潜的地方,如果有古村,我都想去,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摄像机带着人们看水下千岛湖的文化。”童炼杰说,他想画一张“千岛湖水下古村地图”,并把部分标志性古建进行原比例3D建模,一方面会让去千岛湖的游客了解得更加直观,另一方面可以为古建研究、复建提供详实数据———目前,他已经基本做好了梓桐镇“胡家祠堂”的3D建模,收集的水下古建资料也在快速增加中———比如前面提到的许源,比如石峡书院,比如古狮城……
  或许,每一个潜水拍摄爱好者都会羡慕童炼杰:他的天生的取景视角,他的天生的地理优势,他的对水下古建和水下文化偏执式的热爱。但童炼杰说,他的就是大家的———只要不是商业用途,有人要图片或者视频,他都会免费地给———毕竟,他的想法只有一个:要把千岛湖的历史文化通过水下古建告诉给世界认识。“知道水下千岛湖之美的人越多,这件事情就会越有意义。”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鲍亚飞通讯员杨舒梦
其他文献
4月27日,北京市254所學校,约4.9万名高三学生重回校园,迎接今年高考。北京十二中校门口挂出醒目横幅标语“馀力勤学,共同防疫,北京十二中欢迎高三师生重归校园”。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正当寒假期间,新的开学时间遥遥无期,学生们开始了居家网上学习。同时,在小区里坚持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在家里学习做家务,练习书法。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井井有条、丰富多彩。  独家报道□孙贺
期刊
小青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到家中,天已黑了。给自己煮了袋方便面,吃完,又洗了几件衣服,揉着酸疼的手臂,她又想起了希文。  希文和小青是一起进厂的。希文对小青一见钟情,而小青一开始并没有看上希文。希文苦追了小青五年,才终于把小青追到手。中间的过程,就八个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婚后,希文可谓一直将小青当“女神”一样供着。不仅承包了所有家务活,任劳任怨,更隔三差五就会制造一点小浪漫。每年情人节、小
期刊
2020年6月29日,豐台区王佐镇镇领导和村、社区党员干部一起坚守一线,全力保障核酸检测工作。副区长刘永宗带队检查疫情防控和防汛工作。镇党委书记高文娟带病坚持工作,副书记、镇长杨国强统筹协调。广泛调配人员力量,和工作人员一起组织居民有序登记、检测,提示保持1米线距离。小朋友们也表现得非常勇敢,在医护人员与家长的鼓励下,顺利完成检测。检测工作异常辛苦,当天下午还下起了小雨,工作人员们克服困难,坚持完
期刊
全國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可社区防控依然是重中之重。现在,居民已经习惯了进出小区主动出示通行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测量完双方还说一声谢谢。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共同做好防疫工作。  独家专访□本刊记者孙贺田文/摄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单霁翔,作为第一个曾走遍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的院长,能够清楚地说出故宫藏品数量到个位数;在其7年多的任期内,故宫成为一个超级大IP,受到无数观众的热捧。  2019年4月8日,他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渐渐淡出公众视线。一年后,单霁翔出版了新书《我是故宫“看门人”》,首次完整记录自己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点滴。日前,他也开启了一场直播秀,讲述了阅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每个读书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读书故事,
期刊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收官之星”圆满发射,其背后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此次发射任务原定于6月16日上午執行,却在发射前一晚按下了“暂停键”,背后原因是什么?推迟发射的7天里,航天人都做了什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做客《面
期刊
在世界无人设备家族中,空中无人机、地面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风生水起。鲜为人知的是,在浩瀚的海洋和江河之上,中国一名叫彭艳的80后女科学家正领航着无人艇的发展。  怀惴梦想,挑战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  彭艳于1981年出生在山东沂蒙老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但父亲身上那种不畏困难、热爱生活的勇气,给了彭艳强大的精神支撑。2000年,彭艳以优异的成绩被沈阳建筑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录取。四年后,彭艳考上了中国
期刊
她,主演了《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了和平》《祝福》《春满人间》《冬梅》《洒向人间都是爱》……塑造的人物形象,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在她长达70年的艺海生涯中,共主演了26部影片和演出了46部话剧。因其塑造形象之多、戏路之广,曾被赞誉为中国戏剧界“四大名旦”之一和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无论是影坛地位,还是表演艺术成就,她对中国电影、中国话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她,就
期刊
新冠疫情爆發后,不论男女老少,出门都习惯戴上了口罩。口罩好像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和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人们不管是上班、出门办事、公园锻炼,都习惯戴上口罩。如果没戴口罩,就感觉缺了点什么。以前,大多数人们是病了或有雾霾戴一下口罩,现在疫情期间出门,除了别忘带手机钥匙和钱包,也绝对不能忘了戴口罩。  独家报道孙贺田文/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