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对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深入探索。本文试图从激发学生潜能、开设新的课程及转化创业梦想等三个方面,进一步激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关键词 热情 课程 实践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也有一些大学生成为创业成功的范例。但总的来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尚处于半睡半醒状态。据中国青年报“2012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期待分析报告”所揭示,在被调查的2012届高职高专、本科、硕士毕业生中,计划继续深造的比例分别为7%、18%、4%,计划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4%、3%、2%。调查还反映,学历越高的本届毕业生,毕业后准备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越高。可见,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还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如何点燃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创业之路,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1 激发创业潜能,挖掘个人潜质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等待开发的金矿,蕴藏量无穷,价值无比。世界第一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Anthony. Robbins)本来是一名贫穷潦倒的小伙子。他26岁时仍然住在仅有1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洗碗也只能在浴缸里洗,生活一团糟。他人际关系恶劣,前途十分暗淡。然而,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潜能之后,生活便开始大为改观,随之成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如今,他是一位白手起家、事业成功的亿万富翁,是当今最成功的世界级潜能开发专家。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将有助于燃起创业热情,开拓出创业道路。
(1)引导学生,为自己确定正确的目标。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富有激情与活力,充满了无限能量,如果找到正确方向,将会点燃自己的创业热情,加强大创业成功的可能。大学生在确定目标过程中,有的很顺利,有的会感到迷茫,这就需要教授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寻求与其匹配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对以后的创业才会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例如,学生对于某一项目的爱好达到痴迷的程度。他在教授的鼓励下为此不懈努力,最后必将取得可喜成绩;而有的学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又无法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学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深入学习,到某一阶段还会出现找不到感觉,而学习效果不佳。倘若此时,有了教授的指导,找到适合他发展的目标,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倘若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出全面的目标规划,那就会锦上添花了。
(2)调整心态,自我激励。要想真正发挥创业潜能,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其他可能的帮助外,更需要有敢于尝试与创新的勇气。尤其是,应让自我激励成为习惯,就会壮大拼搏的胆量。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说: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其能力只能发挥20%~30%;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关于自我激励的哈佛发现)诚然,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或挫折,甚至会陷入低谷,这时就更需要调整心态,学会自我激励了。正如被其主人遗弃在井里的驴子,当主人决定放弃它而打算将井填满土时,井里的驴子却将落在身上的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泥土的上面,这样驴子踩在脚下的土越来越高,驴子也便升到了井口,然后就快步地跑开了。这就是自我激励的结果啊。大学生在创业中的每一次失败,他们都应把它看做是创业历程中的垫脚石,只要锲而不舍必将越积越多,将其踩在脚下,即使落到更深的井里,最终他们也能安然解脱。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不怨天尤人,用积极的态度实施自我激励,使自己勇气倍增,充满自信,随之便会激发出个人更大的潜能了。
2 开设新颖的创业课程
早在2010年,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①2012年教育部又在网站上公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条例,其中将创业基础课程规定为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指出“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②创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再次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点燃大学生创业热情的一剂强心剂。
(1)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各高校精品创业课程,引入最前沿的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创业课程改革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目前国内外各高校都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其中不乏精品。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体系是分层次化的:第一层次进行的是创业知识和技能的“通识”教育。其采用渗透式教学和课程设计,打破专业限制,将创业教育渗透到相关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第二层是在MBA阶段,以实践导向为主。③并注重专业和跨学科知识的结合,强化学生的创业技能。与美国的类似,澳大利亚创业教育课程则分为专业型、普及型、培训型三类。它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设置还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以江苏省为例,已有85%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20%的高校自编了创业教育教材或辅助教材。④我国虽然在课程设置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未形成课程体系,仍需大力开发。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国内高校将会齐心协力积极吸取国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精华,共同开发针对性强、符合自己特色的、高质量的创业课程体系。
(2)教学模式需要多样化。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教学。显然,创业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不同于一般常规课程的教学。根据创业素质培养过程的特殊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护士和医疗创新学院和该校的设计学院以及胡戈·达温斯人类通信学院合作开设了医疗硕士学位。课程方式除了集中学习、浸泡式研讨,还采用语音课程、论坛讨论等网上形式进行,还有网络课程教授、软件管理系统工具参与其中。⑤澳大利亚创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创业教学实践化理念。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通过分组讨论、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形式展开,组织学生模拟案例中的角色而进行虚拟创业,及时处理模拟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并使学生掌握创业的技巧和能力。⑥ 3 创业梦想向创业实践的转变
(1)国内高校的探索。以江苏大学为例,它始终高度重视帮助大学生将创业梦想转变为创业实践的工作,全方位地搭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创业实验平台以及创业孵化平台,深入地实施“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创业素质提升培训、创业项目培育、创业融资渠道拓展、创业政策接洽落实”等校地融合式的全方位创业举措,建设孵化基地“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50余家创业团队,精心培育50余个创业项目(其中10余个已经成功进入市场运作)。该校创业实践成果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镇江市创业实验基地”。为了扶持更多学生创业,今年,学校继续遴选(第七批)优质学生创业项目而让其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为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各地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创业组织,如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这一俱乐部整合各界优秀青年企业家帮助大学生创业,同时也整合政府部门力量和各类市场主体力量帮助他们创业,并引导创业大学生永葆创业活力。为拉近大学与社会的距离,俱乐部实施“导师带徒”机制,让杭州企业的创业导师与大学生徒弟成功“结对”。大学生创业不再是纸上谈兵。2009年,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成立以来,积极发展会员。迄今,这一组织已有109人成功创业;他们累计解决了3124人就业;有46名青年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并与95名创业大学生“结对”。⑦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已逐渐变为现实。
(2)国外高校的经验。澳大利亚、美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澳大利亚著名的“约翰海涅创业大赛”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大学生创业赛事之一,为各高校展示自身的创业教育成果提供了重要平台。该项目由澳大利亚政府、高校、非盈利性组织及企业共同实施,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⑧美国著名商业计划大赛(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也称创业计划大赛),自1983年始,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奥斯汀分校的两位工商管理学硕士(MBA)创办。从此,美国的许多高校开始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每年都有5-6家新的企业从这项竞赛中诞生。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的一项统计显示,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个公司,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⑨除了创业计划大赛,国外还组织创业俱乐部、举办交流会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经营和交流的平台。美国百森商学院设立“创立人之日”活动,当天把全球有影响力的“创业家”邀请到学校同学生座谈,并成立了“创业家”协会。⑩这些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提供有效的实务指导并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4 塑造创业品格、培养创业能力
激励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并不是一定迫使他们创业,而是要唤醒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塑造其创业品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推行创业教育以来始终强调“能力取向”。什么是能力呢?能力是一种心理特性,属于心理学概念,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一种必备的心理条件。从心理学角度讲,创业者的成功取决于认知机能系统与非认知心理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有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及情商在個体活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关注的任务之一。
(1)积极进行心理关注。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它包括动力、毅力、承担风险的能力、组织能力、自信、说服能力、诚实、好胜心、适应能力、理解能力、自律、远见及计划性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创业的基础。对于创业者来说,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面临多种角色——投资者、管理者、会计师、工程师或社交家。这些都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而才能应付。大学教授应对学生心理给予积极关注,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并锻炼创业品格。对于不准备创业的学生而言,也应当牢记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因为它们在将来的就业当中也会发挥很大作用。
(2)将能力培养渗透到创业教育的每个环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加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每个环节,将能力培养长期渗透到方方面面。从课程设置到创业实践、从心理教育到精神提升,把创业精神、创业品格培养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阶段,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宣扬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热情是支撑生命的元素,是完成一切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动力。毫无疑问,创业教育也需要更强的热情。高校创业教育任重道远。然而,谁都相信,激发学生潜能、开设新颖课程、转化创业梦想等三方面的工作,必将在点燃学生的创业热情中起到积极作用。
今日的大学生是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十八大”报告已提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承载着“富民强国”的历史使命,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共同的期待,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庄严使命。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EB/OL].(2010-12-16). http://cy.ncss.org.cn/cyzc/256267.shtml.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教高厅[2012]4号[EB/OL]. (2012-08-01).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208/ 140455.html.
③ 转引自:李丽芳.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评析[J].高教探索,2012(4):59.
④ 胡金波.创业教育在江苏——在“2009江苏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4-9.
⑤ Kauffman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EB/OL].http://www.kauffman.org/research-and-policy/entrepreneurship-in-american-higher-education.aspx.
⑥ 罗涤等. 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2012(2):175.
⑦ 蔡奇.托起人生梦想 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EB/OL].2009-07-07.http://www.hangzhou.gov.cn/main/zwdt/bzbd/mfmq/T291254.shtml
⑧ The organization of John Hein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The John Hein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EB/OL]. (2011-8-24). http://www.johnheinechallenge.org/.
⑨ 邓汉慧等.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3.
⑩ 转引自:邓汉慧等.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3.
参考文献
[1] [加]埃里克·A·莫尔斯等.创业学案例.周颖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7.
[2] [美]杰佛里·蒂蒙斯等.创业学案例.周伟民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
[3] 刘志阳.创业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
[4] 周卫中等.创业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
关键词 热情 课程 实践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也有一些大学生成为创业成功的范例。但总的来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尚处于半睡半醒状态。据中国青年报“2012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期待分析报告”所揭示,在被调查的2012届高职高专、本科、硕士毕业生中,计划继续深造的比例分别为7%、18%、4%,计划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4%、3%、2%。调查还反映,学历越高的本届毕业生,毕业后准备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越高。可见,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还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如何点燃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创业之路,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1 激发创业潜能,挖掘个人潜质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等待开发的金矿,蕴藏量无穷,价值无比。世界第一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Anthony. Robbins)本来是一名贫穷潦倒的小伙子。他26岁时仍然住在仅有1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洗碗也只能在浴缸里洗,生活一团糟。他人际关系恶劣,前途十分暗淡。然而,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潜能之后,生活便开始大为改观,随之成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如今,他是一位白手起家、事业成功的亿万富翁,是当今最成功的世界级潜能开发专家。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将有助于燃起创业热情,开拓出创业道路。
(1)引导学生,为自己确定正确的目标。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富有激情与活力,充满了无限能量,如果找到正确方向,将会点燃自己的创业热情,加强大创业成功的可能。大学生在确定目标过程中,有的很顺利,有的会感到迷茫,这就需要教授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寻求与其匹配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对以后的创业才会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例如,学生对于某一项目的爱好达到痴迷的程度。他在教授的鼓励下为此不懈努力,最后必将取得可喜成绩;而有的学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又无法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学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深入学习,到某一阶段还会出现找不到感觉,而学习效果不佳。倘若此时,有了教授的指导,找到适合他发展的目标,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倘若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出全面的目标规划,那就会锦上添花了。
(2)调整心态,自我激励。要想真正发挥创业潜能,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其他可能的帮助外,更需要有敢于尝试与创新的勇气。尤其是,应让自我激励成为习惯,就会壮大拼搏的胆量。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说: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其能力只能发挥20%~30%;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关于自我激励的哈佛发现)诚然,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或挫折,甚至会陷入低谷,这时就更需要调整心态,学会自我激励了。正如被其主人遗弃在井里的驴子,当主人决定放弃它而打算将井填满土时,井里的驴子却将落在身上的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泥土的上面,这样驴子踩在脚下的土越来越高,驴子也便升到了井口,然后就快步地跑开了。这就是自我激励的结果啊。大学生在创业中的每一次失败,他们都应把它看做是创业历程中的垫脚石,只要锲而不舍必将越积越多,将其踩在脚下,即使落到更深的井里,最终他们也能安然解脱。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不怨天尤人,用积极的态度实施自我激励,使自己勇气倍增,充满自信,随之便会激发出个人更大的潜能了。
2 开设新颖的创业课程
早在2010年,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①2012年教育部又在网站上公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条例,其中将创业基础课程规定为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指出“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②创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再次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点燃大学生创业热情的一剂强心剂。
(1)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各高校精品创业课程,引入最前沿的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创业课程改革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目前国内外各高校都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其中不乏精品。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体系是分层次化的:第一层次进行的是创业知识和技能的“通识”教育。其采用渗透式教学和课程设计,打破专业限制,将创业教育渗透到相关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第二层是在MBA阶段,以实践导向为主。③并注重专业和跨学科知识的结合,强化学生的创业技能。与美国的类似,澳大利亚创业教育课程则分为专业型、普及型、培训型三类。它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设置还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以江苏省为例,已有85%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20%的高校自编了创业教育教材或辅助教材。④我国虽然在课程设置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未形成课程体系,仍需大力开发。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国内高校将会齐心协力积极吸取国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精华,共同开发针对性强、符合自己特色的、高质量的创业课程体系。
(2)教学模式需要多样化。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教学。显然,创业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不同于一般常规课程的教学。根据创业素质培养过程的特殊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护士和医疗创新学院和该校的设计学院以及胡戈·达温斯人类通信学院合作开设了医疗硕士学位。课程方式除了集中学习、浸泡式研讨,还采用语音课程、论坛讨论等网上形式进行,还有网络课程教授、软件管理系统工具参与其中。⑤澳大利亚创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创业教学实践化理念。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通过分组讨论、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形式展开,组织学生模拟案例中的角色而进行虚拟创业,及时处理模拟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并使学生掌握创业的技巧和能力。⑥ 3 创业梦想向创业实践的转变
(1)国内高校的探索。以江苏大学为例,它始终高度重视帮助大学生将创业梦想转变为创业实践的工作,全方位地搭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创业实验平台以及创业孵化平台,深入地实施“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创业素质提升培训、创业项目培育、创业融资渠道拓展、创业政策接洽落实”等校地融合式的全方位创业举措,建设孵化基地“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50余家创业团队,精心培育50余个创业项目(其中10余个已经成功进入市场运作)。该校创业实践成果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镇江市创业实验基地”。为了扶持更多学生创业,今年,学校继续遴选(第七批)优质学生创业项目而让其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为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各地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创业组织,如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这一俱乐部整合各界优秀青年企业家帮助大学生创业,同时也整合政府部门力量和各类市场主体力量帮助他们创业,并引导创业大学生永葆创业活力。为拉近大学与社会的距离,俱乐部实施“导师带徒”机制,让杭州企业的创业导师与大学生徒弟成功“结对”。大学生创业不再是纸上谈兵。2009年,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成立以来,积极发展会员。迄今,这一组织已有109人成功创业;他们累计解决了3124人就业;有46名青年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并与95名创业大学生“结对”。⑦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已逐渐变为现实。
(2)国外高校的经验。澳大利亚、美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澳大利亚著名的“约翰海涅创业大赛”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大学生创业赛事之一,为各高校展示自身的创业教育成果提供了重要平台。该项目由澳大利亚政府、高校、非盈利性组织及企业共同实施,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⑧美国著名商业计划大赛(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也称创业计划大赛),自1983年始,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奥斯汀分校的两位工商管理学硕士(MBA)创办。从此,美国的许多高校开始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每年都有5-6家新的企业从这项竞赛中诞生。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的一项统计显示,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个公司,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⑨除了创业计划大赛,国外还组织创业俱乐部、举办交流会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经营和交流的平台。美国百森商学院设立“创立人之日”活动,当天把全球有影响力的“创业家”邀请到学校同学生座谈,并成立了“创业家”协会。⑩这些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提供有效的实务指导并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4 塑造创业品格、培养创业能力
激励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并不是一定迫使他们创业,而是要唤醒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塑造其创业品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推行创业教育以来始终强调“能力取向”。什么是能力呢?能力是一种心理特性,属于心理学概念,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一种必备的心理条件。从心理学角度讲,创业者的成功取决于认知机能系统与非认知心理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有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及情商在個体活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关注的任务之一。
(1)积极进行心理关注。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它包括动力、毅力、承担风险的能力、组织能力、自信、说服能力、诚实、好胜心、适应能力、理解能力、自律、远见及计划性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创业的基础。对于创业者来说,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面临多种角色——投资者、管理者、会计师、工程师或社交家。这些都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而才能应付。大学教授应对学生心理给予积极关注,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并锻炼创业品格。对于不准备创业的学生而言,也应当牢记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因为它们在将来的就业当中也会发挥很大作用。
(2)将能力培养渗透到创业教育的每个环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加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每个环节,将能力培养长期渗透到方方面面。从课程设置到创业实践、从心理教育到精神提升,把创业精神、创业品格培养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阶段,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宣扬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热情是支撑生命的元素,是完成一切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动力。毫无疑问,创业教育也需要更强的热情。高校创业教育任重道远。然而,谁都相信,激发学生潜能、开设新颖课程、转化创业梦想等三方面的工作,必将在点燃学生的创业热情中起到积极作用。
今日的大学生是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十八大”报告已提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承载着“富民强国”的历史使命,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共同的期待,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庄严使命。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EB/OL].(2010-12-16). http://cy.ncss.org.cn/cyzc/256267.shtml.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教高厅[2012]4号[EB/OL]. (2012-08-01).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208/ 140455.html.
③ 转引自:李丽芳.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评析[J].高教探索,2012(4):59.
④ 胡金波.创业教育在江苏——在“2009江苏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4-9.
⑤ Kauffman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EB/OL].http://www.kauffman.org/research-and-policy/entrepreneurship-in-american-higher-education.aspx.
⑥ 罗涤等. 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2012(2):175.
⑦ 蔡奇.托起人生梦想 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EB/OL].2009-07-07.http://www.hangzhou.gov.cn/main/zwdt/bzbd/mfmq/T291254.shtml
⑧ The organization of John Hein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The John Hein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EB/OL]. (2011-8-24). http://www.johnheinechallenge.org/.
⑨ 邓汉慧等.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3.
⑩ 转引自:邓汉慧等.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3.
参考文献
[1] [加]埃里克·A·莫尔斯等.创业学案例.周颖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7.
[2] [美]杰佛里·蒂蒙斯等.创业学案例.周伟民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
[3] 刘志阳.创业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
[4] 周卫中等.创业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