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则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趋势。“智慧校园”以数据处理中心与信息标准化为基础,设计并构建“基础设施”、“支撑平台”、“业务应用”三个模块,以完成管理系统、教学系统、科研系统的平台整合,提高校园服务水平。本文力图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以内蒙古某高校为例,研究其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智慧校园;总体设计;对策建议
一、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以内蒙古某高校为例
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相继颁布,提出了“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等新的发展高校教育理念,“智慧校园”建设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趋势。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资源、校园生活和校园管理进行充分融合。
(一)各类应用
1.信息课堂
网络促进信息相互交流,也给教学带来改革春风,现在可以利用网络中的云平台实现课堂翻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使得知识的传授可以在课前完成。学生借助终端设备,利用教师上传在云平台上的微课、课堂录像等,自主学习。知识的内化也可以在课上完成,老师借助系统内数据,快速评估和分析学习情况,弥补缺漏。课后,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信息课堂复习巩固,教师则可轻松实现因材施教。
2.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是集学校管理、平安短信、基于学校全覆盖网的、多功能合一的射频胸卡,实现账户信息、学校管理、校内消费支付功能相结合的多功能应用系统。其主要应用如下:
消费:如餐厅就餐收费与传统卡片使用方式一致,该卡还可用于校内自动售货机的消费支付,通过密码保障交易安全。
洗浴:用一卡通可实现合理准确的计流量收量。
图书馆通道:传统的人工登记被通道机替代通过刷卡,完成身份识别,通过刷卡和藏书的条形码,完成借阅登记和归还登记,以及超期收费等。
机房上机:用一卡通完成上机的登录和记录,配合其他应用,完成机房上机管理。
门禁管理:学生进出校园时,射频感应一卡通,识别身份,监控设备自动跟拍照片,同时上传数据信息,形成轨迹数据。
校内定位管理:校园内实现射频微波全覆盖,实时上传学生轨迹数据,系统预设报警权限,一旦出现违法轨迹信息,报警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值班人员手机上。
3.掌上校园
掌上校园平台是将各个应用系统集成到手机应用,实现多功能的高度融合,统一平台信息。如将请假、健康情况报送、校内论坛、考试报名等集合起来,有利于高校实现信息化服务管理、移动化服务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1.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由于统一规划和管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部门间的应用形成了互相独立的局面,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现象。同时,系统间的数据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无法资源共享,服务的对象局限于本部门的用户,不能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和应用服务,各系统之间不能够互联互通,造成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2.信息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校园卡应用领域不广泛,不能囊括学生在校的基本日常生活,如用水需要再办水卡、洗衣卡等,其次,一卡通携带不便、易丢失、易受损。目前校园卡的载体主要为银行卡,但是银行卡存在着携带不便、IC芯片易受损、易消磁等缺点。信息化服务功能单一、范围不广,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亟需加强。比如在线学习平台、移动校园、决策支持等系统建设还是还有待提高。
3.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目前智慧校园建设团队,虽然有利用专用的网络软件和建立防火墙来保护数据,但从总体上来说,缺乏一个专业的信息保护队伍,因此系统的完整性以及配套服务都不是特别理想,导致智慧校园监控系统的完善程度较低,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优化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智慧校园领导体系建设
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领导机制,提升整体工作的有效性。作为高校的领导者,需要重视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大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引进各类型的大数据技术和软件,使得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及时更新智慧校园信息化系统
首先高校需要考虑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队伍建设的需求,从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角度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其次要注重和高校的发展需求进行适应对原有的落后功能进行淘汰,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队伍人员和其他人员在该系统使用过程当中的诉求,借助大数据工具进行处理好分析,指导功能方面的更新。在系统更新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整个系统后期的可操作性,有的系统在建设之后就不能够完成相应的改动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每进行一次功能的更改,都要花费一次钱的现象。 因此在整个系统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把可持续性的理念放在首要的位置里面,确保整个系统能够随时进行调整。
(三)构建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
多个层次的密码,通过这样的模式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再者,在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一种双路由的设置模式,使得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有着比较理想的恢复能力,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启动这个方面的功能,并且完整的做好核心数据的加密和备份。
参考文献
[1]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5+131.
[2]王永光.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9):4-8.
[6]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4):12-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大学2019年度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校园征信平台的智慧校园建设--以智慧内大为例,项目编号:201910213;
【作者简介】牛文怡(1998- ),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关键词:智慧校园;总体设计;对策建议
一、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以内蒙古某高校为例
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相继颁布,提出了“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等新的发展高校教育理念,“智慧校园”建设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趋势。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资源、校园生活和校园管理进行充分融合。
(一)各类应用
1.信息课堂
网络促进信息相互交流,也给教学带来改革春风,现在可以利用网络中的云平台实现课堂翻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使得知识的传授可以在课前完成。学生借助终端设备,利用教师上传在云平台上的微课、课堂录像等,自主学习。知识的内化也可以在课上完成,老师借助系统内数据,快速评估和分析学习情况,弥补缺漏。课后,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信息课堂复习巩固,教师则可轻松实现因材施教。
2.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是集学校管理、平安短信、基于学校全覆盖网的、多功能合一的射频胸卡,实现账户信息、学校管理、校内消费支付功能相结合的多功能应用系统。其主要应用如下:
消费:如餐厅就餐收费与传统卡片使用方式一致,该卡还可用于校内自动售货机的消费支付,通过密码保障交易安全。
洗浴:用一卡通可实现合理准确的计流量收量。
图书馆通道:传统的人工登记被通道机替代通过刷卡,完成身份识别,通过刷卡和藏书的条形码,完成借阅登记和归还登记,以及超期收费等。
机房上机:用一卡通完成上机的登录和记录,配合其他应用,完成机房上机管理。
门禁管理:学生进出校园时,射频感应一卡通,识别身份,监控设备自动跟拍照片,同时上传数据信息,形成轨迹数据。
校内定位管理:校园内实现射频微波全覆盖,实时上传学生轨迹数据,系统预设报警权限,一旦出现违法轨迹信息,报警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值班人员手机上。
3.掌上校园
掌上校园平台是将各个应用系统集成到手机应用,实现多功能的高度融合,统一平台信息。如将请假、健康情况报送、校内论坛、考试报名等集合起来,有利于高校实现信息化服务管理、移动化服务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1.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由于统一规划和管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部门间的应用形成了互相独立的局面,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现象。同时,系统间的数据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无法资源共享,服务的对象局限于本部门的用户,不能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和应用服务,各系统之间不能够互联互通,造成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2.信息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校园卡应用领域不广泛,不能囊括学生在校的基本日常生活,如用水需要再办水卡、洗衣卡等,其次,一卡通携带不便、易丢失、易受损。目前校园卡的载体主要为银行卡,但是银行卡存在着携带不便、IC芯片易受损、易消磁等缺点。信息化服务功能单一、范围不广,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亟需加强。比如在线学习平台、移动校园、决策支持等系统建设还是还有待提高。
3.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目前智慧校园建设团队,虽然有利用专用的网络软件和建立防火墙来保护数据,但从总体上来说,缺乏一个专业的信息保护队伍,因此系统的完整性以及配套服务都不是特别理想,导致智慧校园监控系统的完善程度较低,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优化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智慧校园领导体系建设
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领导机制,提升整体工作的有效性。作为高校的领导者,需要重视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大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引进各类型的大数据技术和软件,使得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及时更新智慧校园信息化系统
首先高校需要考虑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队伍建设的需求,从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角度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其次要注重和高校的发展需求进行适应对原有的落后功能进行淘汰,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队伍人员和其他人员在该系统使用过程当中的诉求,借助大数据工具进行处理好分析,指导功能方面的更新。在系统更新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整个系统后期的可操作性,有的系统在建设之后就不能够完成相应的改动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每进行一次功能的更改,都要花费一次钱的现象。 因此在整个系统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把可持续性的理念放在首要的位置里面,确保整个系统能够随时进行调整。
(三)构建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
多个层次的密码,通过这样的模式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再者,在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一种双路由的设置模式,使得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有着比较理想的恢复能力,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启动这个方面的功能,并且完整的做好核心数据的加密和备份。
参考文献
[1]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5+131.
[2]王永光.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9):4-8.
[6]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4):12-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大学2019年度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校园征信平台的智慧校园建设--以智慧内大为例,项目编号:201910213;
【作者简介】牛文怡(1998- ),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