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实践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在建立专项数据库的基础上,尝试利用直观的数据和图示,从识字量、词语使用两个方面对朝鲜族小学生写话投稿作品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以解释其在课外阅读中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话;数理统计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适当增加阅读量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1]。从朝鲜族学生习得第二语言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发展语言、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最重要的保障。本文中,笔者在建立专项数据库(47万字,包括1200多篇学生写话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数据调查和图示表征来展现和总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取得的成果。
一、促进识字量大幅增加
课外阅读是促进识字教学、巩固识字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2]。阅读促进识字量的增加有两方面具体表现:一是“认识”了更多汉字,这主要通过阅读反映出来;二是“会写”更多汉字,这主要通过写话表现出来[3]。下面,笔者将整理后的写话投稿作品进行汉字梳理分析,以了解通过课外阅读增加识字量的具体实证数据。
(一)字量、字种统计
笔者整理的字据库共计473983字,其中出现字种数为3463个。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实际安排的汉字数为2500个,其中要求掌握的为2000个。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写话作品中,有至少963个字属于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认识或掌握的。当然,其中包含了一些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用字,许多字可能是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在社会或家庭环境中识字)习得的,也有一些是教师进行的具体指导或修改。但可以肯定的是,朝鲜族小学生在写话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识字量的增加,主要与阅读课外书籍所取得的学习迁移呈正相关。
我们统计了写话作品中出现的字频在10次以上的汉字,具体如表1所示。
在写话作品中,这2092个字的覆盖率达到98.97%,已经超过了教科书要求掌握的汉字数(2000个)。可以说,学生如果能够达到汉语教科书要求的汉字量标准,那么在写话方面基本不会遇到不会写的字。如果按每篇写话平均400字计算,接近99%的覆盖率表明,平均每篇写话中仅有4个字不属于教科书要求掌握的范畴,即属于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掌握的汉字。以上数据一方面表明,汉语教科书中安排的识字量是符合和基本满足朝鲜族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另一方面表明,学生在写话过程中实际上会运用更多汉字,同时还有通过其他方式习得汉字的需求和潜能。
(二)语义分析
对一定数量的汉字进行语义分析能够反映学生主要的认识需求和认知特点。下面,笔者通过与教科书汉字表的比较,找出学生在写话中使用的教科书之外的频率最高的一部分汉字,以发现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自主习得汉字的语义分布规律和语用特点。
笔者整理了频序在2092位以内的课外习得汉字共200个,删除了其中的地名用字和人名用字,最终得出教科书外使用频率最高的189个汉字。
在这些汉字中,频次最高的是“姥”字,排在所有汉字的195位,出现达510次;“姨、滋、圾、垃、蹈、务、绍、昨、叨”9个字也排进了前1000位,出现了59~200次不等。这些都属于学生写话(课外的)高频字。这些汉字按语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衣食住行:圾、垃、务、昨、蜡、糖、裤、烛、馅、炒、扇、抹、皂、拌、澡、筷、腐、兜、沸、椒、垫、啡、咖、蔬、丸、销、诞、耕。
(2)写景状物:玲、勃、咪、叽、渣、缤、宠、炫、茸、豚、栩、棕、虹、伶、菊、殿、煌、俐、澈、绒、崩、呈、焕、沥、珑、绚。
(3)性格心理:忌、佩、铭、怜、谎、惹、惭、革、措、憾、勉、惠、衷、妒、恭、疚、霉、懈、稚、惧、寞、崇、嫉。
(4)拟声感叹:哇、嘿、哦、唉、怦、哼、呐、嘻、嗡、吱、嘎、咕、咦、嘀。
(5)家庭生活:叨、屁、唠、馨、摩、孝、婚、寿、汤、煎、卧、凌、沫、尿。
(6)学校生活:辅、荣、炬、刊、伐、捐、返、罚、践、弥、谆、宿、怡。
(7)人物外貌:绍、炯、拳、樱、拇、帅、吁、梳、嘟、乞、丐、涨、庞。
(8)称谓指代、感官感觉、身体动作、娱乐活动等(略)。
(9)动物植物、引用古文、名词术语等(略)。
按字数多少进行排列,衣食住行、写景状物、性格心理、拟声感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人物外貌排在前几位,说明这些语义内容属于学生写话的主要话题,多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此外,称谓指代、感官感覺、身体动作、娱乐活动等属于表现学生“自我意识”的内容,从比例上看,总共占了被统计汉字的74.1%。由此可见,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识字需要和潜力仍比较大,而且主要集中在与学生生活联系较密切的领域,体现了学生较强的自我意识。
(三)小结
通过以上统计研究,我们发现,课外阅读对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数量上看,朝鲜族小学生仍有至少200个字的识字需要和潜力,但这种数量上的需要又存在和实际掌握程度之间的矛盾;从汉字语义分布来看,表现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学生联系密切的语义占大部分,涉及文化、科学领域的比较少,这显示出学生阅读面较窄、程度不深的问题。
二、词语使用更加丰富灵活
识字量和阅读量的增加对学生积累词语有极大的促进作用[4]。
(一)词频统计及其覆盖率
经过统计,朝鲜族小学生写话投稿作品中词语量为31万多个,词种数为17156个,不同频率段的覆盖率如表2所示。
*注:在这里用频率序号指代该频序以内的词语,即“1000”表示频率最高的1~1000个词语,“2000”表示频率最高的1~2000个词语,以此类推。
**注:“覆盖率”是指相应频序以内所有词语占全部词语的比重,例如,频率最高的1~1000个词语×每个词语的出现次数/总词语量×100%=这1000个词语的覆盖率。 统计显示,要达到99%以上的词语覆盖率,学生至少需要掌握14366个常用词语。
朝鲜族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的常用词语数量为5500个左右。这一数量体现在写话作品覆盖率上为92.69%。如果将听说、阅读方面的用词综合进行统计,恐怕这个覆盖率要更低。
下面,笔者引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的统计(见表3)与表2进行比较。
通過表2与表3的比较可知,对小学生写话投稿作品词语及其覆盖率的统计与20世纪80年代北京语言学院的调查统计结果是基本相符的,都反映出词语数量与覆盖率相关性方面的主要特点,即掌握4000个词语仅能覆盖所调查语料的90%左右,要达到99%以上的覆盖率,至少需要掌握14000个词语。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应掌握词语数量的标准。
(二)原因分析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实际安排了6458个词语,单就这个数量来看,可以达到写话94.38%的覆盖率。然而将两个词语表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写话作品中实际使用的教科书词语仅有5230个,覆盖率仅为77.70%。覆盖率如此之低是因为小学汉语教科书要求掌握的词语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安排许多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即小学生在写话中实际使用的词语与教科书中实际安排的词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具体词种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在写话时为了减小这种差距,学生需要尽其所知、所能,包括模仿、引用等,而学生所知、所能的前提是大量阅读[5]。没有课外阅读的积累,学生在写话实践中弥补这一不足将是非常困难的。
(三)小结
由此可见,为了达到写话用词丰富灵活的目的,只满足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数量远远不够。教科书实际安排的词语虽然能在数量上减小这种差距,但因受选文局限,具体词种的安排是无法完全适合的。因此,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或掌握的词语数量要远远大于课堂所得。这种自学活动虽然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但最终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上[6]。
通过对朝鲜族小学生写话投稿作品的分析,课外阅读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拓展200个字以上的识字空间;第二,学生写话用词是极为丰富的,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或掌握的词语量远远大于课堂所得,表现在数量上,可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3倍左右。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外阅读在增加识字量的同时,对已学汉字的巩固程度是不确定的;第二,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到的词语与课堂上所学的词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具体词种上都有很大差别,教科书选词优化工作将会非常艰巨。要解决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应比较充分,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拓展课外阅读渠道、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等等。总之,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无外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一总体原则,只要基本满足不同阶段的相应要求,相信朝鲜族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实现语言、思维、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将会极大推动整个汉语学科乃至朝鲜族基础教育的稳健、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黄雨华.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调查与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44.
全明实.吉林省朝鲜族小学课外阅读现状、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0):69-72.
涂险兰.读书对于写作者的意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1):30.
张凯.汉语构词基本字的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01):43-52.
杨依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20(26):40.
王红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话;数理统计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适当增加阅读量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1]。从朝鲜族学生习得第二语言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发展语言、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最重要的保障。本文中,笔者在建立专项数据库(47万字,包括1200多篇学生写话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数据调查和图示表征来展现和总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取得的成果。
一、促进识字量大幅增加
课外阅读是促进识字教学、巩固识字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2]。阅读促进识字量的增加有两方面具体表现:一是“认识”了更多汉字,这主要通过阅读反映出来;二是“会写”更多汉字,这主要通过写话表现出来[3]。下面,笔者将整理后的写话投稿作品进行汉字梳理分析,以了解通过课外阅读增加识字量的具体实证数据。
(一)字量、字种统计
笔者整理的字据库共计473983字,其中出现字种数为3463个。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实际安排的汉字数为2500个,其中要求掌握的为2000个。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写话作品中,有至少963个字属于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认识或掌握的。当然,其中包含了一些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用字,许多字可能是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在社会或家庭环境中识字)习得的,也有一些是教师进行的具体指导或修改。但可以肯定的是,朝鲜族小学生在写话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识字量的增加,主要与阅读课外书籍所取得的学习迁移呈正相关。
我们统计了写话作品中出现的字频在10次以上的汉字,具体如表1所示。
在写话作品中,这2092个字的覆盖率达到98.97%,已经超过了教科书要求掌握的汉字数(2000个)。可以说,学生如果能够达到汉语教科书要求的汉字量标准,那么在写话方面基本不会遇到不会写的字。如果按每篇写话平均400字计算,接近99%的覆盖率表明,平均每篇写话中仅有4个字不属于教科书要求掌握的范畴,即属于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掌握的汉字。以上数据一方面表明,汉语教科书中安排的识字量是符合和基本满足朝鲜族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另一方面表明,学生在写话过程中实际上会运用更多汉字,同时还有通过其他方式习得汉字的需求和潜能。
(二)语义分析
对一定数量的汉字进行语义分析能够反映学生主要的认识需求和认知特点。下面,笔者通过与教科书汉字表的比较,找出学生在写话中使用的教科书之外的频率最高的一部分汉字,以发现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自主习得汉字的语义分布规律和语用特点。
笔者整理了频序在2092位以内的课外习得汉字共200个,删除了其中的地名用字和人名用字,最终得出教科书外使用频率最高的189个汉字。
在这些汉字中,频次最高的是“姥”字,排在所有汉字的195位,出现达510次;“姨、滋、圾、垃、蹈、务、绍、昨、叨”9个字也排进了前1000位,出现了59~200次不等。这些都属于学生写话(课外的)高频字。这些汉字按语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衣食住行:圾、垃、务、昨、蜡、糖、裤、烛、馅、炒、扇、抹、皂、拌、澡、筷、腐、兜、沸、椒、垫、啡、咖、蔬、丸、销、诞、耕。
(2)写景状物:玲、勃、咪、叽、渣、缤、宠、炫、茸、豚、栩、棕、虹、伶、菊、殿、煌、俐、澈、绒、崩、呈、焕、沥、珑、绚。
(3)性格心理:忌、佩、铭、怜、谎、惹、惭、革、措、憾、勉、惠、衷、妒、恭、疚、霉、懈、稚、惧、寞、崇、嫉。
(4)拟声感叹:哇、嘿、哦、唉、怦、哼、呐、嘻、嗡、吱、嘎、咕、咦、嘀。
(5)家庭生活:叨、屁、唠、馨、摩、孝、婚、寿、汤、煎、卧、凌、沫、尿。
(6)学校生活:辅、荣、炬、刊、伐、捐、返、罚、践、弥、谆、宿、怡。
(7)人物外貌:绍、炯、拳、樱、拇、帅、吁、梳、嘟、乞、丐、涨、庞。
(8)称谓指代、感官感觉、身体动作、娱乐活动等(略)。
(9)动物植物、引用古文、名词术语等(略)。
按字数多少进行排列,衣食住行、写景状物、性格心理、拟声感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人物外貌排在前几位,说明这些语义内容属于学生写话的主要话题,多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此外,称谓指代、感官感覺、身体动作、娱乐活动等属于表现学生“自我意识”的内容,从比例上看,总共占了被统计汉字的74.1%。由此可见,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识字需要和潜力仍比较大,而且主要集中在与学生生活联系较密切的领域,体现了学生较强的自我意识。
(三)小结
通过以上统计研究,我们发现,课外阅读对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数量上看,朝鲜族小学生仍有至少200个字的识字需要和潜力,但这种数量上的需要又存在和实际掌握程度之间的矛盾;从汉字语义分布来看,表现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学生联系密切的语义占大部分,涉及文化、科学领域的比较少,这显示出学生阅读面较窄、程度不深的问题。
二、词语使用更加丰富灵活
识字量和阅读量的增加对学生积累词语有极大的促进作用[4]。
(一)词频统计及其覆盖率
经过统计,朝鲜族小学生写话投稿作品中词语量为31万多个,词种数为17156个,不同频率段的覆盖率如表2所示。
*注:在这里用频率序号指代该频序以内的词语,即“1000”表示频率最高的1~1000个词语,“2000”表示频率最高的1~2000个词语,以此类推。
**注:“覆盖率”是指相应频序以内所有词语占全部词语的比重,例如,频率最高的1~1000个词语×每个词语的出现次数/总词语量×100%=这1000个词语的覆盖率。 统计显示,要达到99%以上的词语覆盖率,学生至少需要掌握14366个常用词语。
朝鲜族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的常用词语数量为5500个左右。这一数量体现在写话作品覆盖率上为92.69%。如果将听说、阅读方面的用词综合进行统计,恐怕这个覆盖率要更低。
下面,笔者引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的统计(见表3)与表2进行比较。
通過表2与表3的比较可知,对小学生写话投稿作品词语及其覆盖率的统计与20世纪80年代北京语言学院的调查统计结果是基本相符的,都反映出词语数量与覆盖率相关性方面的主要特点,即掌握4000个词语仅能覆盖所调查语料的90%左右,要达到99%以上的覆盖率,至少需要掌握14000个词语。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应掌握词语数量的标准。
(二)原因分析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实际安排了6458个词语,单就这个数量来看,可以达到写话94.38%的覆盖率。然而将两个词语表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写话作品中实际使用的教科书词语仅有5230个,覆盖率仅为77.70%。覆盖率如此之低是因为小学汉语教科书要求掌握的词语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安排许多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即小学生在写话中实际使用的词语与教科书中实际安排的词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具体词种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在写话时为了减小这种差距,学生需要尽其所知、所能,包括模仿、引用等,而学生所知、所能的前提是大量阅读[5]。没有课外阅读的积累,学生在写话实践中弥补这一不足将是非常困难的。
(三)小结
由此可见,为了达到写话用词丰富灵活的目的,只满足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数量远远不够。教科书实际安排的词语虽然能在数量上减小这种差距,但因受选文局限,具体词种的安排是无法完全适合的。因此,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或掌握的词语数量要远远大于课堂所得。这种自学活动虽然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但最终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上[6]。
通过对朝鲜族小学生写话投稿作品的分析,课外阅读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拓展200个字以上的识字空间;第二,学生写话用词是极为丰富的,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或掌握的词语量远远大于课堂所得,表现在数量上,可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3倍左右。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外阅读在增加识字量的同时,对已学汉字的巩固程度是不确定的;第二,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到的词语与课堂上所学的词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具体词种上都有很大差别,教科书选词优化工作将会非常艰巨。要解决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应比较充分,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拓展课外阅读渠道、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等等。总之,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无外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一总体原则,只要基本满足不同阶段的相应要求,相信朝鲜族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实现语言、思维、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将会极大推动整个汉语学科乃至朝鲜族基础教育的稳健、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黄雨华.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调查与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44.
全明实.吉林省朝鲜族小学课外阅读现状、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0):69-72.
涂险兰.读书对于写作者的意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1):30.
张凯.汉语构词基本字的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01):43-52.
杨依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20(26):40.
王红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