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型髓内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应用锁定型肱骨近端髓内针治疗两部分外科颈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7岁.最终随访时拍摄肩关节X线片以评价愈合情况,并应用可视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简易肩关节测验(SST)问卷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22例患者骨折均在术后8周内初步愈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感染、肱骨头坏死以及任何与内固定物有关的并发症.术后患肢主动前屈上举平均为147.8°,主动体侧外旋平均为45.5°,主动内旋平均达T10水平.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平均为1.5.平均ASES评分为81.2,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4,UCLA评分为29.9,SST评分为9.5.18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估为优或良,4例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估为差.结论 闭合复位、锁定型肱骨近端髓内针固定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外科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在假体设计、固定和假体周围感染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自身防御机制、层流手术室等预防措施使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尽管如此,假体周围感染仍然是导致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失败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心理以及经济上的负担.临床上,对于诊断假体周围感染尚无完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检查手段。
期刊
病例1,男性,26岁,因乏力、腹胀4年,间断出现意识障碍2年,进行性行走困难半年于2004年3月4日入院.查体:腹部外形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5指,移动性浊音(+)。
期刊
肩胛骨骨折较为少见,多由高动能损伤所致,患者多为全身多发伤.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可出现外展无力、肩峰下疼痛等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肩胛骨骨折患者81例,对其中27例行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脑干出血发病急、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外科直接手术清除血肿非常困难,是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我们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穿刺引流脑干血肿,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为脑干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期刊
目的 探讨适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大隐静脉(SV)桥平均流量参考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26例行OPCABG患者进行术中SV桥平均流量的研究.术中常规使用SV与靶血管(除前降支外)吻合,吻合口为1个以上时采用序贯吻合,于全部吻合口吻合完毕、血流动学稳定的情况下,用即时血流测量仪(TTFM)直接测量并记录SV桥血流各项参数.平均流量确定标准:血流波形良好,以舒张期血流为主
患者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9、42和48岁.发病部位:右颈外静脉1例,左颈外静脉2例.病程1~7个月.患者颈部为质软无痛性包块,最大长径6 cm,最大宽径2 cm.在大声说话、屏气及平卧时明显,站立、平静呼吸时缩小或消失(图1).以上临床症状结合平卧时沿颈外静脉走形出现蓝紫色条状包块,加之局部无震颤、搏动及血管杂音即可以初步诊断.彩超于屏气和平静呼吸时分别检测可以明确诊断。
期刊
期刊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应用腔内隔绝术或称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其特有并发症内漏到目前还无法完全避免.内漏按其发生机制被分为Ⅰ~Ⅳ型,从发生时间来分又可分为原发性内漏和继发性内漏[1].我们将通过介绍几个病例的处理,对EV
期刊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复发率低、恢复快,是目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主流术式.手术时钉合固定植入的网片、防止网片移位被认为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操作,但机械钉合可导致神经损伤、腹股沟区顽固性神经性疼痛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对此,我们在总结本中心150余例[1]TEP手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免钉合、网片交叠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成功进行了22例,取得了满意的近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高位胆管损伤是指损伤部位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若术中未发现或发现后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根据高位胆管损伤吻合操作极其困难,修复后易出现胆漏、胆管狭窄等特点,我院尝试采用不需直接吻合受损胆管的Kasai术式联合大网膜袖套法[1]对19例高位胆管损伤病例进行了修复,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