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中重度骨痛的Ⅲ期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_yan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 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 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 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均未出现血肌酐值升高.结论 4 mg唑来膦酸单剂量治疗中国人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在缓解骨痛和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方面与帕米膦酸二钠同样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和总结新型可伸缩的自膨式支架(LEO)在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性能和初步应用体会.方法 应用LEO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0例(其中1例患者4个动脉
目的 探讨99Tcm-联肼尼克酰胺(HYNIC)-膜联蛋白V(Annexin V)显像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价值.方法 5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通过免疫损伤血管和12周高脂饮食制备成AS模型(
目的 对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进行宿主动物汉坦病毒分离,研究分离株的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幼龄长爪沙鼠接种和Vero-E6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汉坦病毒分离,用直接免疫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不同复位术式后黄斑下积液发生情况。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手术治疗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的新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6例(67只眼)。按复位术式分为玻
目的 研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向神经干细胞样细胞(hucNSC)、神经细胞(Nc)诱导分化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的hUCMSC,用
目的: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唐山市协和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
目的 观察胶原蛋白-硫酸肝素生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 以冷冻干燥法制备胶原蛋白-硫酸肝素生物支架,将支架埋植入大鼠体内,观察大鼠炎症、肝肾功能
介绍了玉米苗期干腐病的症状和病原菌,分析了玉米苗期干腐病发生原因,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菌种子,搞好种子消毒,清洁田园,推广育苗定向移栽技术,加强
目的 探讨16层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临床证实的颌面部骨折的16层CT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GE AW4.2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结果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与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之间的关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