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臭氧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Jav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夷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地理环境复杂,气候资源丰富,也是东亚季风影响敏感区。为科学认识清洁区域的臭氧分布特征及污染的天气学成因,也为进一步开展臭氧污染预警预报和科学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利用2015—2019年武夷山市逐小时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SPSS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近年来武夷山市臭氧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武夷山市臭氧的年评价值(MDA8-90)由110μg·m−3增长至133μg·m−3
其他文献
由于训练飞行具有流量大、空域有限、机组成员复杂、飞行员操作水平及熟练度各异、飞机性能有限和低空飞行气象因素复杂等特点,运行风险远高于航班运行。随着民航运输总量的提升,全行业完成的通航生产类飞行与培训类飞行小时数不断增长,同场航空器单位小时更高的运输量意味着其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近几年航空事故及事故征候致因因素集中在机械故障、人为因素、恐怖主义威胁、气象条件、安全管理不到位和低空飞行技术受限等方面。采用有效的策略对当前运行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通航所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进行汇总,结合中飞院多
研究间伐强度对华南地区人工林下套种阔叶树种生长的影响,为华南地区人工林营林措施和生态功能恢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东莞大岭山林场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种间伐强度处理(0、30%和60%,编号为M1、M2和M3),间伐后均匀套种乡土阔叶树种,以不间伐不套种纯林为对照。改造10 a后,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与套种改造模式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套种模式改造10 a后,3种改造模式均显著促进群落乔木层的物种数(22—26种),林分灌木层物种
野生动物家域与生境利用是种群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属树栖灵长类,其分类地位以及种群结构都具有明显的自身特征,是森林物种的典型代表之一。利用家域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四川省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数量约250只的川金丝猴群的家域和生境利用的季节性差异,以及不同利用强度的家域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川金丝猴群家域与生境利用的季节性变化明显,(1)家域面积上,冬季的家域面积最小,仅为4.94 km2,而春季家域面积开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生态位对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响应,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以围封不刈割(CK)为对照,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留茬2、5、8 cm)处理,于2020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进行野外取样,测定群落中所有出现物种的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并分析了群落中物种的重要值及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表明,草地群落中共出现6科11属13种植物,不同处理下群落优势物种均为大针茅、糙隐子草、羊草和知母。留茬8
为探讨温度变化后土壤微生物中真菌的变化情况,利用野外模拟增温小室(OTC)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0—15 cm和15—30 cm土层进行增温,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成对的通用引物gITS-7F和4R对土壤真菌2区进行测序,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真菌多样性对温度的响应,同时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指标以及环境三参数对土壤真菌的影响。研究表明,(1)真菌群落稀释性曲线发现物种的丰富度(observed species):Ma(0—15 cm不增温)&g
为探明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长期覆膜保墒措施对苹果细根形态、构型、解剖性状、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以18 a(长富2号/山定子)为试材,采用土壤剖面法系统调查清耕(CK)、覆膜2 a(2Y)、覆膜4 a(4Y)、覆膜6 a(6Y)根系空间分布,并对细根生物量、根长、表面积、分支数、导管直径、导管数量等进行测定,对根系水力特征指标进行计算,同时对表层土壤(0—20 cm)、亚表层土壤(20—40 cm)的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土壤质地、压实密度等进行测定、分析,探索不同覆膜年限细根生长分布、解剖结构、水力输导能力
长期高速率的氮(N)沉降将大量的活性N输入到陆地生态系统,使得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酸化问题日益严重。酸化导致的土壤中交换性铝(Al)的增加直接威胁着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安全。为探索长期不同N沉降情形下竹林土壤Al组分的响应,于2007年10月在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中建立模拟N沉降样地,分别设置对照(CK,N0 g·m~(-2)·a~(-1))、低N(LN,N 5 g·m
为了探明高寒土壤原核微生物在不同生境中群落结构差异,该研究选择了环青海湖地区牧场、农田、山地和草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16S rR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的方法,比较4种不同土壤生境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差异,以及原核生物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人为干扰会引起土壤矿化,有机养分含量降低,同时影响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土壤中原核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着土壤生境的不同而变化,在细菌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土壤中真菌含量状况是评价土壤肥力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根系的活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对于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土壤质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昭通是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0×104 hm2以上;荞麦和赤小豆也是该市的重要作物,在当地种植面积较大;马铃薯连作和这3种作物之间的轮作在生产上时有发生。为揭示这3种作物不同轮作方式对其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7年和2018年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将3种作物按照不同组合和顺序轮作2年
为了解天然林的群落特征及其相关性,提升天然林的管理及生态防护功能,以大兴安岭扎兰屯天然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高度、胸径、冠幅、盖度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结构特征,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1)3个群落中落叶松林的乔木层树高、胸径和灌木层的地径、盖度均最高,草本层特征差异不显著(P>0.05)。(2)落叶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