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计算机通识课程微课视频制作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MOOCs时代,SPOCs、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多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方兴未艾,为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微课的特性与这些新型学习方式精巧契合,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自由化的需求。微视频是微课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制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微课的实施效果。该文从微课视频的三种应用环节及四种制作方式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最适合计算机通识课的微视频制作方法——合成交互法,并以《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条件查询”为例,详细阐述了设计流程及使用Camtasia Studio和PowerPoint软件制作实现的主要步骤。在实际教学中将基于该方法制作的微视频投放于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络学堂的微课,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与好评。
  关键词:计算机通识课;微课;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097-03
  Research on theMicro-LectureVideo Production of Computer General Courses from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HOU Shua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s: During the post-MOOCs period, a variety of novel learning methods are in the ascendant, such as SPOCs, Flipped Classroom and Blending Learning,which are putting forward new opportunities and requirements for both educators and learn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lecture fit for these new learning methods exactly, and meet the personal and free learning needs of the learners. Micro video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micro-lecture, so the quality of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it will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micro-lecture directly. In this paper, three kinds of application situations and four kinds of production methods of micro-lecture video are studied from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nd the Synthetic-interaction Methodis determined as the most suitable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micro-lecture video of the computer general courses. “Query with conditions” in “Access 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 is set as an example to detail the design process and production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is method using Camtasia Studio and PowerPoint software for micro-lecture video.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hese micro videos produced based on that method have been applied to micro-lectures through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Black Board network platform, and obtained general welcome and praise of students.
  Key words: computer general course; micro-lecture; micro video
  1 引言
  Web2.0時代,互联网技术的创造性使用给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学习的定义和方式正在被改写。《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未来学习”将突破地域、时间、内容的限制,以学习者为本,尊重每一位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和个性化需求。近些年兴起的MOOCs在线学习形式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学习视野。随着后MOOCs时代到来,SPOCs、翻转课堂进一步受到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的高度关注,将在线学习的便利性与传统教学的直达性融合,体现了混合式教学的理念[1]。微课,以其短小聚焦、灵活自由的特性精巧契合了这些新型学习方式的特点,让学习者可以利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聚焦一个个小知识点的学习,也方便进行网络传输、查阅和存储。微课内容的主要载体——微课视频,简称微视频,是微课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计算机通识课的各门课程,设计制作精美的微视频是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的必备前提。
  2 微课与微视频
  微课的英文Micro-Lecture一词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胡铁生首次将“微课”概念引入国内,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从这个概念能够看出,微课是一个简短教学活动的完整过程,微视频作为微课最主要的呈现形式和内容载体,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微课的质量。微视频是为整个微课服务的,需围绕着微课的主题选取合适的制作方法。   2.1 微视频的应用环节
  在現代基于微课的学习环境下,微视频更加强调便捷性和复用性,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及个性化需求提供帮助。微视频可以应用在微课的多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于不同环节的微视频侧重点应不同。
  课前:放于课前的微视频主要用于预习,搭配教师提供的预习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识点,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授之以渔。课前的微视频最好能徐徐引入举例浅出,无需太难太全,符合人们初学新知识点的节奏。
  课中: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部分内容采用微视频,一来可以增加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学习者能够根据个性需求调整视频播放速度,对于已知内容可以快进播放,而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多次重复播放。课中的微视频强调细细讲解逐步深入,引领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
  课后:置于课后的微视频帮助学习者强化巩固知识,对学习内容查漏补缺。这个环节的微视频可以扩展学习者的眼界,增加一些更加有难度的实际应用案例,抓住有余力的学生热情继续深层学习。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3个层次的微视频,再辅佐以其他资源,能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明确,并且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斩获。
  2.2 微视频的设计制作
  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具有四个突出的特点:短、小、精、悍。短——视频长度短;小——微课选题主题小;精——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因此,微视频的设计需要从容量小巧、画面精美、深刻震撼3个角度重点着墨。
  微视频的制作方法多样,现阶段可归纳为课堂实录式、课件翻拍式、操作录屏式和合成交互式4类,其各自特点及不足的比较如表1所示。
  课堂实录式:将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授课过程完整摄录下来,经过后期剪辑加工,选取精华部分并配上字幕形成视频。采用课堂实录式方法制作的微视频现场还原度高,令学习者感到亲切,尤其适合于仪器实验类、操作直播类的课程,如档案修复、生物实验、户外体育等。但是,由于现场摄录时会将环境中的无关人员、物品也一并录入,易造成学习者的注意力分散。
  课件翻拍式: 将具有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元素的PPT课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动画顺序及时间间隔,直接转换为视频文件。采用课件翻拍式方法制作微视频是最直接简单的方式,界面聚焦,没有多余的因素干扰,逻辑条理明晰,只需使用2013及以上的高版本Office即可一步完成转换,适合理论性强或者赏析类课程,如思政课、影视欣赏等。但是,翻拍课件易造成沉闷之感,不如课堂实录式直观,缺少互动交流。因此,想要达到良好预期,对于PPT的品质要求会比较高,尤其要具备精彩的版面设计和动画效果来打破单调。
  操作录屏式:使用录屏软件和麦克风,将电脑屏幕或者反馈到电脑屏幕上的操作以及同期音效录制下来,再通过后期剪辑形成视频。采用操作录屏式方法制作的微视频融合了黑板板书和屏幕操作的实时性,能让学习者更专注于教师的操作或者推导过程,步骤清晰,标记自然,适合于数学、计算机软件等课程。这种方法应用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是萨尔曼·可汗开发的教学视频。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ShowMe、SnagIt、屏幕录像专家等。由于专注于屏幕操作,对于理论点的展示相对较弱,不利于学习者的深入思考。
  合成交互式:集取以上各种方式的优点,采用多种方式将课件、屏幕及讲授者的影像声音有机合为一体,再添加适当的交互环节而制作的富媒体视频。这样的微视频扬长避短,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介,通过交互点设置的问题能够让学习者及时获得学习反馈,适合于所有课程。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良好的脚本设计,谨防媒体突变,否则会导致学习者的感官混乱。
  3计算机通识课的微视频制作
  计算机通识课多以计算机操作为主,但也有理论的凝练升华,我们经过各种方法的尝试和筛选,确定采用合成交互式方法更适合制作该类课程的微视频。下面以《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条件查询”知识点为例,介绍微视频的制作过程。
  3.1 精确内容聚焦
  微视频知识元划分力求精确。划分粒度过大易造成微视频过长,学习者不便聚焦;粒度过小又会导致知识元过多,易让学习者感到压力。对知识元进行模块化处理,建立知识元底层框架,梳理上下前后知识元的联系。
  例如,在《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查询”一章,“条件查询”可以作为单独的知识元对其模块化。条件查询内容的深度广度张弛空间大,在课前的微视频可采用简单的单条件查询案例,在课中的微视频可加深难度复杂得多条件案例,在课后的微视频则注重广度介绍一些成熟产品的条件查询实现。“条件查询”与前一章的知识元“表数据筛选”有比较关联,也是后续章节其他类型查询、窗体、报表的基础,因此可将有关内容合理嵌入本知识元。
  3.2精细流程设计
  微视频的结构设计,需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要素有序编排。首先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设计微视频的逻辑结构层次,然后再根据案例操作需求设计物理资源的聚合。同时思考用哪些富媒体资源表现视频的各个层次,形成有机整体。例如,“条件查询”微视频的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设计步骤1:知识元逻辑结构的展开(图1的实线部分)。围绕知识元主题,先通过“微问题”导入让学习者了解条件查询的应用背景,然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炼“微任务”,随后进入问题的解决过程“微操作”,再对操作“微总结”凝练理论点,最后布置“微实验”巩固提高。
  设计步骤2:物理资源聚合及富媒体分配(图1的虚线部分)。在“微问题”、“微操作”和“微实验”环节都需要数据库案例资源的支持,为之选取适宜的素材、案例等“微资源”。“微操作”部分采用操作录屏方式,以便学习者掌握软件操作的问题实现过程。其他部分完全可以用PPT的文字、图像、动画等元素表现,然后对PPT翻拍得到对应视频。过渡环节可以视情况决定讲授者是否出境。
  3.3 精美视频制作
  Camtasia Studio是美国TeehSmith公司出品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该软件具备屏幕声音同期录制、视频剪辑合成等功能,简便易学,深受微课制作者的欢迎[3]。它还能以插件形式嵌入到PowerPoint软件中轻松实现PPT课件的翻录,因此,非常符合计算机通识课微视频的制作要求。图2是使用Camtasia Studio和PowerPoint软件录制合成的“条件查询”微视频截图,制作流程归纳为以下7个步骤。
  制作好的微视频通过学校的网络学堂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后,应用在翻转课堂实验班,广受学生的欢迎。与传统教学相比,采用微视频学习的学生学习效率更加高效,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认真,并且就微视频效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形成了正向教学反馈。
  4 总结
  微课的兴起是教育教学信息化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新景观,而微课的制作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4]。微视频是微课的关键环节,对知识元精确聚焦、对流程精细设计以及视频的精良制作过程都将直接影响微课质量。通过对微视频制作方法比较研究,确定计算机通识课采用合成交互式方法最合适,根据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应用,对微视频适当微调达到效果更佳。采用了微视频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促进高校计算机通识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尹合栋.“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 现代教育教学, 2015(11):53-59.
  [2] 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 (4): 36-42.
  [3] 王大慧. Camtasia Studio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14(6): 31-33.
  [4] 蔡旻君.“影子教学”应用于微课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教育教学, 2015(11): 32-38.
其他文献
以木灵藓科21属33种植物为内类群,以缩叶藓科(Ptycomitriaceae)、虎尾藓科(Hedwi giaceae)、树生藓科(Erpodiaceae)、蕨藓科(Pterobryaceae)、平藓科(Neckeriaceae)、蔓藓科(Mete-oriace
动物——以鲜活生命的形式跻身于地球村。以生存伙伴的角色与人类并存,有了它们,天地便多了平衡与和谐。自然便多了生机与色彩,世界便多了生动与趣味。本单元收集的一组叙写动物
错误是学习中所不可避免的,错题管理也就成为学习者学习管理中至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为保证错题管理促进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在网络学习平台中为学习者构建一个有效的错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首次报道在广东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存在,
摘要:COM Component(COM组件)技术是开发软件组件的方法,是微软公司为了解决软件复用,缩短软件开发时间而开发的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对COM组件的接口、COM组件的实现以及与普通DLL的区别进行了探究,以COM组件开发为研究视角,对COM组件开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实例说明具体的开发步骤,并对COM组件在PHP上的调用方法做了具体示例。  关键词:COM;组件对象模型;接口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边陲,东邻福建省寿宁县,南接福建省政和县,西挨福建省松溪县,北靠本省龙泉市、景宁县。竹产业经济在庆元举足轻重,已成为庆元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干旱是指在无灌溉条件下长期无雨,空气干燥,土壤和大气供水不足导致作物和牧草受害的现象。干旱是本市发生最频繁,影响最重的气象灾害。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所影响,本市降水
将8-羟基喹啉锌(ZnQ2)和8-羟基喹啉铝(A1Q)的发光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出ZnQ2作为掺杂发光层主体材料,与荧光染料罗丹明B(RhB)共掺杂,采用真空热蒸镀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掺杂不同
芦苇是造纸工业原料.茎秆含50%左右的纤维,纤维质量好.优于其它草木纤维植物。利用芦苇造纸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都有深远意义。每用1t芦苇造纸,相当于用2m^3木材
摘要: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受到了计算机教学工作者的欢迎与喜爱,现已被广泛运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进行简单的描述,了解其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优势以及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借此平台,与各位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