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方略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411102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的宏观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课程标准逐步推行,学校与教师将成为课程、教材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校长应当考虑管理系统的革新,因为管理在学校整体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将“管理”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以优化,将对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产生巨大而深刻的促进作用。如何加强效能化的学校管理工作,应该是一个学校管理者始终追求的目标。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管理正在走向“校本化”,学校自身的地位与功能将日益凸现出来。
  政府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也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教育,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所有这一切说明。以校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鲜明特点。现实已经向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每所学校都要在把握教育发展宏观背景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学校自身的实际,整体构建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机制,将“校本化”的思想落实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从而真正将学校建设成为改革的阵地,创新的舞台。
  
  (二)学校管理正在走向“民主化”,学校管理中的权利、义务、责任将不再是校长个人的“专利”。
  :、
  学校管理正在走向“民主化”出现下面三个特征:
  1.重心下移。校长将管理重心下移,让学校的部门负责人、科组长、年级组长分担管理职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参与管理活动,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更有利于推进改革。搞好工作。重心下移势必带来学校管理者的分权。校长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合理分权,确定管理权限,形成管理网络,从而形成职务管理的格局。
  2.关注成就。管理的目的不在于控制,而是强调突破与创新,因此,学校管理应有新的价值取向,重视教学流程管理,将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考核等,制订出具体的要求,定期考评。其基本思想是:不追求过程的整齐划一,更关注工作的成就与突破。
  3.群体共享。把“管”与“被管”的单向隶属关系转变为群体互动、合作共享的新型关系,这是现代管理的一次突破。在彼得·对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领导者新角色”作了重新定位,领导者是设计师,领导者是仆人,领导者是教师。学校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那就要淡化官与民的界限,强化共同学习、共同创新的意识。
  
  (三)学校管理正在走向“学习化”,“团体学习”已成为学校管理的新方式。
  学校创设良好的环境,倡导学习研究,将被动应付各种事务转变为主动试验、积极应对,在教育改革中有所发展与建树。校长与教师一起,平等地参与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要变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在民主的氛围中,共同探索教育改革之路。增强学校管理中的“对话”意识。充分开掘教职员工的创造潜能,通过交流与对话,发挥“集体的智商”的创造力。校长改变学校以单一的行政组织系统为主的组织形态,在改革过程中重建新团队。这种团队可以是民间的、自愿组合而成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大家为研究一个共同的课题而临时组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对话”将逐步成为学校管理的常用方式,集体约定将成为学校运作的基本模式。增强学校管理的“增值”功能。“增值”的关键在于创造。校长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高度重视师生的创造火花,不断加以聚合,形成一种创新文化;在导向机制、运作机制与评估机制等方面为师生的创造营造环境,提供条件。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序的学校管理系统,保持学校管理运作的“平台”不断提升的态势。
  
  学校管理效能化的标志
  
  (一)学校环境方面
  1.硬件规划:空间规划人本化;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设施设备安全化。
  2.资源规划:公平正义的资源分配;充足的校舍设备;物力整合应用;行政管理、教学手段信息化。
  
  (二)行政运作方面
  1.行政效能:及时的资源服务;制度化的行政措施;公平的资源分配。
  2.行政运作:务实的行政作为;明确的校务政策。
  3.领导特质:民主式的领导;关怀与倡导并行;明快的正确选择;公平的奖惩。
  4.行政策略:服务型领导;合作学习型组织;协调双向沟通、分享式决策。
  
  (三)课程教学方面
  1.课程规划:学校本位课程的进行;教师本位课程的倡导;社会整体营造的结合。
  2.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四)教师专业方面
  1.教师进修:充足的进修途径;充分的进修时间;强烈的进修意愿;学习型的组织。
  2.专业表现:专业理论、专门的学科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自信。
  
  (五)学生表现方面
  1.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分组学习、自我导向学习。
  2.学习成果:有丰富的知识学习、能进行创意思考、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正确的生活哲学。
  
  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方略
  
  (一)“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有机结合
  1.在人的管理方面
  构成管理系统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最为复杂,特别是学校的被管理者是知识群众聚集结构,其个体的主体意识更为鲜明强烈,加之学校工作自身固有的特殊性,使学校系统的管理行为显得更加高深莫测,错综复杂,其难度可想而知。在一段时间里,不少学校采用了泰勒的管理模式,使得刚性过强,忽视了人的因素,一度陷于“没有人的组织”的死胡同。人们往往习惯于走极端。随着刚性管理的挫败,很多人又全盘否定了泰勒模式,走进了以杜威为代表的民主人际关系的管理体系,这一体系过分追求人际关系的平衡,单一侧重人情因素,弹性过强,刚性全无,又使部属成员步入“没有组织的人”的误区。我校在管理实践中,注意把刚性与弹性有机结合,通过“双性”管理,力图达到刚柔并举、刚柔相济的管理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根据教师劳动成果群体性、劳动方式个体性的特点,在对人的管理上,采取个体优化与群体优化并行,以群体优化带动个体优化的方式方法。
  (2)根据教师显性劳动与隐性劳动时空形式并存的特点,在劳动纪律的管理上,采取严格与灵活相结合的方式方法。
  (3)根据教师工作政绩校内效果周期较短,社会效果周期较长的特点,在教师政绩的考核上,既注重各种教学成绩评价的统计结果,又注重教师在教书育人整体工程中的教育思想、导向力度以及对学生成长影响的估计。
  (4)根据教师自尊、社会荣誉和成就感强的特点,不仅对教师工作政绩有严格的刚性要求,而且积极鼓励其自学、进修、深造。
  2.在“评价”方面
  构成学校管理系统的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依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这些要素,在此种条件下是以 这种方式联系在一起,在另一种场合,则可能是以另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因素有时能发生作用,有时则不发生作用。因此,人们对于各种不断变化着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要想百分之百的正确和符合规律也是不可能的。相反,对客观对象的评价存有偏差和疏漏则是必然的绝对的。学校管理者要做到不因为分析认识上的缺陷而影响对客观对象的评价与判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结合”: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科学管理学说——“量化管理”,其中分数、数字、计算即“三大构件”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很强的刚性。在科学管理盛行时期将统计技术量表以及成本核算程序等,列入学校是很自然的。就目前来看,一定程度上还被应用着,特别是我国学校管理仍然在为效率而奋斗,这样不少学校不但在采用,甚至在不断加大力度,把这种管理方式作为典型经验来介绍和交流。但是,一切事物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作为量化管理来说,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在量化管理中,就要遇到一次量化和二次三次以至多次量化的问题。比如,学生成绩、入学率、巩固率、优秀率、及格率,可直接计算,这是硬指标,可用一次量化。另一类,如,学生品德素质、心理因素等软指标,必须通过二次三次乃至多次量化才能转换为数字表示,中间的转换,势必造成不同程度的失真,这就很难真正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对于这一类事物就需要定性分析。所以刚性很强的量化管理和弹性较强的定性分析,恰到好处的结合,才是学校管理的新思维和新出路。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校系统的管理者,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如果仅仅依据终结性评价就一锤定音的话,不仅不合情理,而且有违科学。道理有两点:一是较好的过程。不能绝对保证最优效果。一个系统的总体效应,不是由系统的优势环节所决定,也不是由各环节的平均能力所决定,而是由个别的薄弱环节所决定。如果只重收获,不问耕耘,一旦管理行为的全过程中遇到一个或几个薄弱环节或薄弱点,就可能产生“瓶颈”效应,影响到管理目标的达成度。因此,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须重视过程管理,使刚性较强的终结性评价与弹性较强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二是有最佳的过程。才会有最优效果。影响管理行为的因素很多,从哲学的角度讲,一是必然因素,二是偶然因素。偶然性变动因素在管理行为中随时、随地、随机地出现。对于这类因素,尽管我们不可能知道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发生,但是我们能够预料它一定能发生。如果在过程管理中,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并随着变化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决策和计划,从而使系统的优势环节、优势点永远保持优势,而薄弱环节、薄弱点向优势方面转化,这样就能使系统的管理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确保目标的理想达成度。
  (3)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相结合。
  我们在教工的管理上实行个体优化和群体优化相结合的“双性”管理。怎样才能形成过程中的优化呢?这里有一个激励、制约的导向机制问题,这一机制就是刚性较强的个体评价和弹性较强的群体评价实行最佳结合。如果过分强调个体优化的重要,由于竞争机制的导向,那么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文人相轻、知识保守等弊端,形不成拳头握不成团,到头来也终将造成“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局面。如果注重群体建设,以群体评价为导向,就会使个体形成强烈的合作氛围,形成年龄、能力、知识的互补性,并使“竞争中的合作”变成““合作中的竞争”,出现1 1>2的效应。
  3.在规章制度管理方面
  学校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既有规范性又有严格性,在制度面前,人人都要认真遵守、执行。这就形成了很强的刚性管理。这样的管理行为对于规范教工的行为,严肃学校的法纪,创设稳定的环境,形成有序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应当看到,以规章制约调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管理行为,而最佳的、全面的管理行为应该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兼,相得益彰。特别是对于知识含量较高的学校管理系统更是如此。这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者F·杜拉克在其名著《有效的管理》一书中所说:“知识工作者,是不能加以严密监督的,也不能给以详细指导的,我们只能加以协助而已。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引导自己,引导自己朝向绩效和贡献。”他的论断,尽管强调的动态含量过多,但说明学校管理系统中必须有动态机制,不然的话就会管死。在规章制度的管理中要有“死”有。‘活”,该“活”的一定要“活”起来,而且要“活”的恰当有度,该“死”的一定要“死”,要做到“咬住不松口,抓住不撒手”。
  4.在目标管理方面
  在充分论证后形成的总体管理目标,一般情况下是一定要实现的,不实现就要受到惩罚,这是刚性的一面。由于偶然因素的作用,导致管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随之而来的是预测预见具有不可靠性的特点,因而在预测与预见的基础上的决策与规划目标会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因而,在管理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多留一手。在管理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能有相应的措施予以调整。必须坚持这样一条原则: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
  
  (二)“常规性管理”与“非常规性管理”的思维与运作
  “正合奇胜,奇正相生”,这里所说的“正”,通俗而言,即指“常规”,“奇”指“非常规”,“奇”“正”关系的实质就是“常规”与“非常规”的辩证关系。一个精于此道的管理者,若能娴熟地掌握“正”,即指导工作的一般规律的常规管理,并能灵活运用“奇”,即指导工作的特殊规律的非常规管理,而且凡事尊重客观,讲究实际,善抓时机,集中力量,乘势而行,那么就可以达到“合”“胜”“相生”的管理效果。
  明智的校长要开创一代严谨求实的治学校风,就必须在“正”上即常规管理上狠下工夫。然而,一味追求“正”,只在“常规”上做文章,却难以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一支主体意识强烈、锐意开拓进取的骨干分子组成的教师群体。学校的教工特别是教师,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为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自尊心强,思想敏感,习惯于以理服人从而不服权势,喜欢自由支配自己。对如此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师,一定的常规管理是必不可缺的。但同时也决不可缺少“非常规”的指导。我们的做法一是正确对待教育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师。这类教师,很富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能力。对这类人物不要管得太严,不然的话就会把人管“死”。
  坚持全面发展,不搞平均发展。教育目标的统一性,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办学育人的基本规格要求。它要求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等,此乃“正合”者也。然而人的全面发展,不 等于平均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环境和影响,不同的遗传素质和教育条件,因此,每一个学生自然也会形成不同的兴趣、个性和资质等。如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去教育所有的学生,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发展,进而也会限制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鼓励教师在贯彻全面发展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别具慧眼不拘一格育人才,在时间、空间和精力上确保特殊资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教师跳出“常规”教学、思维模式的老框框,敢为人先,敢于探索,以“非常规”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因材施教,此乃“奇胜”所在。在学校管理中,还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的关系;处理好课堂主渠道与校内外多种渠道的关系;处理好常规教学手段与电化教学的手段的关系。为落实高中学段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特长,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夯实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三)必要的非理性管理
  “非理性”,是指主观精神世界中与理性相对的范畴,是理性思维所不能理解的,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主要包括意志、本能、直觉、无意识的力量。人际间的摩擦、碰撞、调节、竞争、合作,很多也属于非理性问题。
  非理性主义理论认为,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当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育,从而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
  纵观当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我们就会发现,现在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只重视学校管理中的理性因素,只相信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将理性作为学校的全部本质属性,进而人为地漠视非理性及其非理性教育,因而学校管理的效能也大打折扣。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人的因素,非理性因素在发挥作用。
  学校管理的实践表明,学校管理仅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等也并非就能提高管理效率。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被“物化”的现象也日趋严重,限制、阻碍甚至破坏了人际的正常交往、沟通和理解,人的主体价值被忽视了,人际的亲情、友好互助的平等合作精神被淡化了,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很有必要和有责任改变这种“物化”现象,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对学校管理重新定位,寻求管理上的突破。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进行管理,形成学校的管理文化是学校管理的新发展。学校的管理文化包括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因素,其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学校管理文化揭示了学校管理中最隐蔽最深层的因素,反映了学校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对于增强学校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建立起学校的管理文化,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就只能在一种较低的层次徘徊。
  因此,在学校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非理性管理的最高层次。
  
  (四)注重教师心理疏导
  心理活动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内在因素,是造就人才的心理基础,它在人才成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但作为学校领导层,则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指学生,对教师也很有必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中学里,对于学生来说。,每个教师都是心理保健医生和心理辅导员。学生心理素质能否健康发展与教师心理素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许多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欲予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师必先心理健康”。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应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当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会由于自身的心理失衡或缺乏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做出因有损学生心理而影响工作的举动。
  当今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教育改革深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多元化的交融与冲突,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少家长对子女教育缺乏科学育人的态度和方法,社会对升学率过高期待和注视,使一些教师心目中尚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模式。面对现实,教师这个特殊群体承受着极其繁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在认识上、情感上、人格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静态分析来看,教师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有的教师有自卑感,看不起自己的职业,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不相信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人;有的教师太守旧,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而保守,对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不容易接受,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不多了,其实都与时代脱了节,引起一些学生的不满;有的教师存在情绪不稳定,碰到工作上的困难或挫折就焦虑、急躁、缺乏耐心,甚至产生了恐惧、偏执等心理障碍。
  联合国专家预测:“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象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和深刻的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近来,我校以战略的眼光,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疏导,以动态的观点,引导他们自强、自知、自爱、自尊、自操,从而提高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管理效能,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意识“注意密切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欢悦的心理环境”“注重心理疏导,提高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注重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发挥管理者人格的激励作用”。加强教师的心理疏导,消除教师心理压力,保持教师心理平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三维移动热源,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钛合金激光焊接产生很大的纵向残余应力,而横向残余应力
通过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2195铝锂合金冷轧薄板的各向异性随时效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在150℃时效条件下,峰值时效前,随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的各向异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DTA)等方法研究了高能球磨及热处理对新型合金LaNi 5-41%Mg(质量分数)的组织形貌、结构变化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
着重探讨了某液压泵延寿中所遇到的滑靴失效问题,结合实验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研究了滑靴静压支承机理,根据Navier-Stocks公式对滑靴靴底的两种设计计算方法所得的
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校训,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凡具有自己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内容精辟、含义深刻的校训,否则,这所学校就缺乏了自己的精
对近年来关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归纳出三类主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细观结构力学模型研究、数值仿真研究.实验研究集中于测试各种编织参
对厚钢板的激光弯曲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钢板激光弯曲成形的三维非线性瞬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材料热物性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与温度的相关性.计算了钢
在学校,即使经过深入调查和民主程序,校长做出的决策,在执行中也可能会遇到教职工“唱反调”。教职工“唱反调”,不能笼统说就是跟校长过不去,就会阻碍学校的发展。校长既要鼓励教职工讲真话,允许教职工“唱反调”,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回应。    决策失误的,予以纠正    校长在决策前,都要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摸清学校内外的真实情况和师生动态。校长对教职工“唱反调”的情况不能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
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与相应的Ni基高温合金数据库,从热力学角度通过计算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得到GH586合金可能析出的平衡相,并预测化学成分对析出相的影响,分析各相
稀土开采是造成江西省龙南县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稀土开采工艺的改变,使产生水土流失的方式发生变化.稀土开采工艺由池浸法改为原地浸矿法,表面上减少了水土流失,但随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