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经验基础之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呢?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摸索探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巧设生活情境导课,使数学“生活化”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以“生活情景”导入,让数学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他们学习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与探索中去。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主动地参与进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既动手动脑,又思考问题锻炼思维。如在讲解“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时,我点名一位同学起立,让他的前、后、左、右四位同学面向这位同学去观察他:“你都看见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位同学的不同部位呢?”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轻松说出: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从不同的方向去看这位同学,因此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出了本节知识点。有了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感到很有趣,因此,学习起本节知识来不费吹灰之力。
二、例题内容生活化,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切感悟数学知识,充分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引起他们极大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两个数的公倍数”时,我通过设计“春节到了,同学们用长3dm、宽2dm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这个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的问题引入,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学生加倍的认真,这个生活化的例题使本节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
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创设了“美丽的图案”的情境活动:我们搬到新校舍后,校园缺少绿化。现在想用36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帮忙,画出你设计的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同时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创造性思维被激活。有的设计成圆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是“日”形……。一个个都很努力,很投入,在纸上画图,认真的演算,调动一切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请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再安排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精选生活化的练习,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联系并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探索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图形美”学完之后,结合课本图片中优美的通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得出的优美图案,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请你设计一款剪纸,要求有一定意义,可以向家长请教,但必须自己动手,并用一句话表达你的剪纸的含义。学生拿到这个题目后,很动脑筋,有的查找资料,有的向老人请教,然后买纸,找工具,研究所剪花型,动手剪、刻,忙的不亦乐乎。来到学校后,我们又组织了学生之间的评比,并挑选有代表性的进行奖励。这个题目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中国古老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一举两得。
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要促使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喜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问题情景、例题、练习题,让其中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实践和体验实际生活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会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巧设生活情境导课,使数学“生活化”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以“生活情景”导入,让数学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他们学习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与探索中去。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主动地参与进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既动手动脑,又思考问题锻炼思维。如在讲解“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时,我点名一位同学起立,让他的前、后、左、右四位同学面向这位同学去观察他:“你都看见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位同学的不同部位呢?”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轻松说出: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从不同的方向去看这位同学,因此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出了本节知识点。有了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感到很有趣,因此,学习起本节知识来不费吹灰之力。
二、例题内容生活化,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切感悟数学知识,充分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引起他们极大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两个数的公倍数”时,我通过设计“春节到了,同学们用长3dm、宽2dm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这个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的问题引入,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学生加倍的认真,这个生活化的例题使本节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
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创设了“美丽的图案”的情境活动:我们搬到新校舍后,校园缺少绿化。现在想用36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帮忙,画出你设计的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同时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创造性思维被激活。有的设计成圆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是“日”形……。一个个都很努力,很投入,在纸上画图,认真的演算,调动一切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请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再安排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精选生活化的练习,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联系并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探索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图形美”学完之后,结合课本图片中优美的通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得出的优美图案,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请你设计一款剪纸,要求有一定意义,可以向家长请教,但必须自己动手,并用一句话表达你的剪纸的含义。学生拿到这个题目后,很动脑筋,有的查找资料,有的向老人请教,然后买纸,找工具,研究所剪花型,动手剪、刻,忙的不亦乐乎。来到学校后,我们又组织了学生之间的评比,并挑选有代表性的进行奖励。这个题目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中国古老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一举两得。
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要促使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喜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问题情景、例题、练习题,让其中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实践和体验实际生活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会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