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独秀林不老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fongfong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7日上午,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数百位工作人员、专家、各方面负责人,以及闻讯专程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冒着凛冽的寒风,聚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为长江水利委员会原主任、水利部顾问林一山同志送别。
  灵堂里,哀乐低回。林一山同志安卧在鲜红的党旗下,周围摆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亲朋好友、亲属们送的花圈。其中有副挽联格外醒目,联上写着“一山独秀林不老 大江浩荡水长流”,它是林一山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真实的写照。
  我怀着悲痛的心情,跟随人们默默地走进灵堂,凝视着毛主席封的这位“长江王” 安详的遗容,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我的这位儿女亲家的音容笑貌,和他那非凡的、传奇般的人生历程。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与林一山同志相识。因他的幼子林健与我的小女儿林都平相爱并结为连理,我与林一山成为姻亲,过往甚密。因为他比我年长许多,渐渐地听说了他的许多故事,便不由得对他产生了敬意。
  1911年林一山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上世纪30年代初在济南上中学时,便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1935年进入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曾任北平师大地下党中心支部书记,组织并参与了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
  “七七事变”后,他担任了北平学生大军训地下党的总支书记。受山东省委指派,于同年9月前往胶东组织领导抗日武装起义,历任胶东特委党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特委书记和胶东区游击司令员。1942年,面对日军的铁壁合围,他按照八路军总部和山东军区的命令,积极组织反扫荡斗争,粉碎了日寇围剿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图谋。
  解放战争时期,林一山先后任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辽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辽宁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以及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林一山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兼党组书记、国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兼党委书记,以及水利部顾问等职,他是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林一山戎马倥偬前半生,投身到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后,刻苦钻研,深入实践。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更不愧是一代水利泰斗。
  在林一山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有许多刻骨铭心的岁月,尤其使他引以为豪的是,建国初期,他有幸直接聆听毛主席关于治水的教诲,有幸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规划和治理大江大河。
  在林一山家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幅照片。在这张悬挂了半个多世纪的照片上,毛主席和林一山面对面地站在“长江”舰的甲板上,毛主席微笑着、神情专注地听他讲述治理长江的汇报。
  谈起这幅照片,林一山回忆说:“从1953年到1958年的6年当中,除去中央南宁会议毛主席点名要我和李锐同志列席、向会议谈三峡问题外,他特别召见我共有6次。在数以百计的省部级干部中,获此殊荣者实在不多,为什么?原因就是毛主席特别关注长江的建设,尤其是三峡工程更为关注,因此接连垂询。”
  “长江”舰上纵论高峡出平湖、南水北调……
  1953年2月19日,林一山接到中南局通知,要他跟随毛主席外出并汇报工作。为了随行方便,他被安排住在毛主席下榻的汉口“杨森花园”内。这里原是四川大军阀杨森的别墅,园内环境优美,警卫森严。
  这是林一山第一次陪同毛主席外出,他的心情不免紧张、兴奋。这天,他备齐了一切必要的资料,与毛主席一行数人乘几辆小汽车向江边驶去。毛主席在长江边下车后,步行穿过宽阔的江滩,遥望大江,似乎显得格外浩瀚。
  登上“长江”舰后,刚刚起锚,毛主席就派人把林一山找来。林一山匆匆带上一本《申报》地图,来到毛主席的卧舱里。原来,毛主席早已在等候他了。这天,毛主席身穿绿色的军呢大衣,头戴军帽,脖子上随意系着一条方格围巾,红光满面,看上去不像年已六旬的人。见面后,他紧紧握着林一山的手,让他靠近自己坐下,说:“过去你见过我吗?”
  “见过几次,那是西安事变放走蒋介石以后,1937年春天,中央召开党代表会议,我是白区代表,到了延安。主席曾参加过我们的小组会,我还问过许多问题”。
  “真对不起,你认识我,我不认识你。”毛主席说。
  “你这本地图是从哪儿弄来的?”毛主席指着林一山手中的地图说。
  “是在东北打仗时从汉奸那里弄到的。”林一山说。
  “这本地图还是不错的,长征开始时我路过湖南、广东边界时也弄到过一本,后来打仗、行军时经常用它,长征时它帮了我不少忙。”毛主席说。
  这时,毛主席注意到了林一山的右手,关切地问道:“你的手是打仗时受伤的吧?”
  “是的,是‘七七’事变后,我在胶东第一次跟日本人作战时受的伤。”林一山答道。
  毛主席问:“你打了多少次仗?”
  林一山想了一下回答说:“较大的战斗有八九十次,小规模的游击战就数不清了。”
  “好,打一打仗有好处,可以减少主观主义。”毛主席说。
  随后,谈话转入正题。毛主席向林一山详细了解了有关长江建设的主要问题。
  毛主席询问了长江洪水的成因、长江流域气象的特点以及暴雨区的分布等。
  林一山打开了随身带来的长江流域图,着重介绍了长江流域的两个暴雨区。他还谈了引起长江洪水灾害的降雨情况。
  “长江流域暴雨最大的强度是多少?”毛主席又问。
  “根据记载,1935年7月间的一次暴雨的降雨中心在湖北五峰县,这次降雨总量达到1500毫米,比两湖地区通常年份一年的雨量还多。这次暴雨造成的灾害使汉江中下游一夜间就淹死了8万余人, 澧水下游死亡4万余人。川西的峨眉山青衣江流域因地形关系,每年的降雨总量都可达到2000毫米以下,所以叫作‘川西天漏’。”林一山说。
  毛主席听了,笑着说:“真了不得!”随即转身对陪同的公安部长说:“罗瑞卿同志,你这高个子有多高啊?”
  “大约一米八几。”罗瑞卿说。
  “长江真能下雨,有的地方的降雨深度,比你罗瑞卿这个子还要高呀!”毛主席又以极大的兴趣向林一山详细询问了长江气象、洪水的成因等。林一山一一做了回答。
  在碧波万里的江面上,“长江”舰破浪前进,毛主席凝视着长江奔腾不息的波涛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这是一个科学问题。”
  接着,他又转过头来对林一山说:“长江的水文资料,你们研究得怎样?”
  林一山听了,暗自思忖道:“毛主席对水利问题如此内行!”他回答说,已经组织力量,整编了长江历年的水文资料。
  个把小时的汇报结束了,林一山正要离开。毛主席说:“你不要走,我请你吃饭!”
  林一山回忆说,毛主席吃饭很简单,只有两菜一汤,除了辣味外,没有什么鲜味。毛主席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说:“我在北京很忙乱,出来后空气新鲜、心情愉快,能自由地了解情况,谈问题。”
  “长江”舰边行边停,沿途毛主席多次下船,到工人、到群众中访谈。
  当云雾缭绕的庐山消失在天边时,毛主席又继续和林一山交谈起来。这次他把话题转到了长江流域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
  林一山简要地向毛主席汇报了关于长江平原防洪工程的规划工作。当汇报到准备修建大大小小的山谷水库时,林一山说:“我们计划兴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来拦蓄洪水,从根本上解除洪水的威胁。同时开发水电,改善航道,发展灌溉,最大限度地进行综合利用。”
  听了林一山的汇报,毛主席凝视着祖国的万里江山图,从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莽莽昆仑,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直到上海、长江口,毛主席在图上划了一个大圆圈,说:“太好了,太好了!”
  沉思片刻,毛主席说:“修这样许多支流水库都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上三峡这个大水库?”
  “从长江致灾洪水的主要来源说,这些水库都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的防洪效益。”林一山回答说。
  “那为什么不把这个总口子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这个三峡水库怎么样?”毛主席指着三峡的东口说。
  毛主席一语道破了林一山酝酿已久而不敢贸然提出的想法,他心想:“毛主席不愧是大战略家,如此准确地掌握了长江的洪水规律与其他水库的相互关系。”他立即兴奋地回答说:“我们很希望能修三峡大坝,但现在还不敢这样想。”
  “都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你不是也这样说了嘛!”毛主席还询问了开发三峡的造价。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又派人来找林一山,说要请他吃饭。这次与上次一样,仍是两菜一汤。还问他有多少工程师。(过后,毛主席回到北京,就找了水利部部长傅作义,谈了他与林一山的这段谈话,要傅作义加强水利方面的技术力量。)
  军舰继续顺流而下,天亮以后,军舰启程驶向南京。毛主席在甲板上与全体水兵合影留念。随后,向林一山等招手说:“你们也来吧,我们合个影!”
  次日,毛主席又和林一山谈了南水北调的问题。
  毛主席问:“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把南方的水借给北方一些?这件事你想过没有?”
  毛主席在地图上指着白龙江问:“白龙江的水能不能引向北方?”
  林一山回答说:“不行。”并说了为什么不行的道理。毛主席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没有继续问。
  随后,毛主席又把手中的铅笔指向嘉陵江干流的西汉水方向,说:“这里行不行?”
  林一山仍回答说不行,并用与白龙江不能引水的同样道理做了说明。
  “汉江行不行?”毛主席问。
  “汉江有可能。”林一山答。
  “为什么?”毛主席问。
  林一山答道:“汉江与黄河、渭河只隔着秦岭平行向东流,越往东地势越低,水量越大,而引水工程的规模反而越小。”
  随后毛主席用铅笔从汉江上游至下游画了许多杠杠,每画一个杠杠都问林一山:“这里行不行?”
  当毛主席指向丹江口一带时,林一山说:“这里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是最好的引水线路。”
  林一山为什么说丹江口一带可能最好呢?因为他们在研究汉江中下游防洪问题时,曾提出过丹江口工程,只是还没有考虑利用这个工程进行南水北调。毛主席的提醒立刻使他想到丹江口工程有可能作为南水北调的一个方案。于是,这次接见不久,他就布置了引汉济黄线路的勘察。
  毛主席听说丹江口一带可能有条件兴建引水工程时高兴地说:“你回去以后,立即派人勘察,一有资料就立刻给我写信。”
  军舰快到南京时,毛主席叮嘱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还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中央分管这项工作的同志,你也暂时别跟他们讲。但是,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船到南京以后,毛主席亲切地握着林一山的手说:“我算是了解了长江、了解了长江的许多知识,学习了水利,谢谢你!”
  京汉路上,毛主席封林一山为“长江王”
  1954年11月的一天晚上,林一山接到通知,要他到汉口车站作工作汇报。上了火车后,他才发现,原来是毛主席的专列。车上除了毛主席还有刘少奇和周总理。简单的问候过后,周总理要林一山汇报三峡工程问题。
  汇报在提到三峡工程建设时,毛主席问林一山:“不靠外国人,我们自己能不能解决?”
  林一山回答说:“如果给一段时间,就是在我们完成丹江口工程后,我们的科研工作已达到世界水平,到那时我们自己可以建设三峡工程。”随后,毛主席又问了他三峡的地质条件等。林一山作了详细回答。天亮后,毛主席通知他到车厢里用早餐。坐下以后,林一山才发现,江青就坐在自己对面。当江青问他是哪个县的人时,毛主席对江青说:“你们是老乡,你还不知道,他是文登县,在半岛的东边;你是诸城,在半岛的西边,相隔很近嘛!”
  党中央这时将治理长江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当时对林一山来说不免有些意外。但是,也是事出必然。1954年洪水的大破坏,荆江分洪工程在危急时刻发挥的作用,以及他接连两次向毛主席的汇报和多次汇报信,对党中央决心根治长江、开发长江,显然都起了一定作用。
  1956年夏天,毛主席发表了著名诗篇《水调歌头·游泳》。不久,毛主席在武昌东湖第三次接见了林一山。
  见面后,毛主席握着林一山的手说:“你这个‘长江王’来了。”
  走进毛主席的房间,李先念已在场。毛主席高兴地对林一山开玩笑说:“你看能不能帮我找个人当主席,我给你当助手,帮你修三峡大坝好不好?”
  “这个大坝长我都想当噢!”李先念诙谐地说。
  这次接见,毛主席向林一山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党中央决定修建三峡大坝。”
  1958年1月,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南宁会议。会前,毛主席派飞机把林一山接到南宁。会上,讨论了三峡工程的造价问题。毛主席见他坚持50亿元的造价,说:“那好吧,就算你说的这个造价,少装机,先把大坝修起来防洪。”
  这年夏天,毛主席在武昌东湖主持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再次听取了林一山的汇报。毛主席这次主要问了他关于三峡水库的寿命问题。
  1958年9月11日拂晓,林一山接到通知,要他去武昌东湖向毛主席汇报工作。这天,毛主席在会议室里单独接见了他,主要向他了解了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这次接见,毛主席与他谈了半个小时,约他陪同游长江。在奔腾不息的大江上,毛主席健臂划行,甚是壮观。
  当晚,毛主席约请他和王任重到汉口的老通城吃晚饭。席间,毛主席指着几个孩子问林一山说:“是你的孩子吧?”
  “是的。”林一山答。
  毛主席对自己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只顾自己吃,也不管管孩子们。”
  这次接见过后,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发了消息。从此以后,毛主席便把长江的事交给了周总理。
  为治水,鞠躬尽瘁
  新中国成立初期,适逢长江发生大洪水,林一山亲眼目睹了长江、汉水破堤溃垸的惨状,深深感到长江洪水灾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认识到长江水利事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从此以后,他毅然投身到治理长江的大业中。1950年2月,他组建起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积极研究探索中国水利发展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开发问题。广泛收集基础资料,迅速掌握了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基本特性。
  毛主席的多次接见,给了林一山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他组织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历时3年,编制了以防洪为重点、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体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个规划是正确的。人们说,他是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首倡者和重要奠基人。另外,他还促成了一大批工程的建成。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三峡工程的兴建,1958年,他组织建设了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这项工程不仅是汉江的重要防洪工程,也是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
  1972年,葛洲坝工程建设面临很大困难。当时,林一山正患癌症(眼色素瘤)住院治疗。他不顾个人安危,临危受命,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担任了国务院葛洲坝工程技术负责人。根据医生诊断,他的右眼需要摘除,他边工作边治病,鼓励医生说:“你们大胆地挖吧,我瞎了一只眼睛,能把葛洲坝修起来;两只眼睛全瞎了,我闭着眼睛,照样把葛洲坝修起来!”
  在他的领导下,历尽艰辛,终于把这项濒临失败的工程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优质工程。
  林一山为南水北调也倾注了大量心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带领长江委选好了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华北、直达京津的引水路线,就是现在正在建设的中线调水工程。他还多次深入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区,寻找一条从西南向西北调水的线路,并提出了西部调水方案。
  早在1953年,林一山就提出了水库移民工程的新理念。在双目失明的艰难情况下,先后完成了《林一山治水文选》、《葛洲坝工程的决策》、《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高峡出平湖》、《林一山论治水兴国》、《河流辩证法与冲积平原河流治理》等著作,成为一代水利理论大家。
  年复一年,为了解决水库使用寿命、三峡、南水北调等“天字号”的大难题,他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长城内外,遍览了祖国的大江大河。
  林一山逝世的噩耗传到大江两岸时,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朋友非常悲痛,用“沉乌落月水停流,痛失英豪泪载舟”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人们吟道:“大禹传人难忘林一山,西陵石壁永镌长江王。”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本应成为社会骄子的“女博士”群体在媒介的符号学建构和过度阐释下成了一个为世人边缘的“神话”场域。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理论、巴特的“神话”理论和桑塔格的“过度阐释”理论证明了媒介以符码为工具异化“女博士”群体,并在整个社会偏向的驱使下成为边缘化“女博士”群体的幕后推手。解构媒体强加的“神话”场域,校正社会对于“女博士”群体的狭隘偏见,不仅依赖于媒介的修正,更需要“女博士”群体主体意识的觉醒。  
期刊
2010年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启动,中国电视产业被推向了风口浪尖,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各种电视节目热闹喧嚣,给电视界带来了诸多思考的空间。本文通过梳理2010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重要会议综述等文献,试图整合中国电视业界及学界对电视实践的各种论述,以期描绘出2010年度中国电视研究总体状况的脉络图景。主要内容围绕电视理论研究、电视节目研究、电视产业和策略研究等重要方面。  电视理论
期刊
教辅类报刊受众广泛,影响巨大,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培养新一代四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新媒体下的教辅类报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思路,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除了要“强化宗旨意识,精编细校稿件”(见本刊2011年第6期(上半月)《强化宗旨意识 精编细校稿件——试论教辅类报刊编辑的基本功》)外,还必须在作者队伍建设和品牌栏目经营上下工夫。  建立高效作者队伍  无论纸质媒体还
期刊
2007年9月10日~30日,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在中国举行,这一重大体育赛事成了媒体的一场盛宴,利用这一报道机会不仅可吸引受众、创造商机,更可当作2008北京奥运报道的一次热身。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如何展示体育魅力、颂扬体育精神、娱乐大众,同时又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冠军至上、以成败论英雄等负面因素,是目前新闻工作者所关注的。  本文以《体坛周报》为例,研究其在这期间是如何进行重大体育新闻报道的。这是因
期刊
2007年末,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出台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被新增为国家法定节日,届时各放假1天,至此全民放假的7个节日中,传统节日占了4个。这一举措可以说是近些年来由不断追寻失落的年味而引发的捍卫春节乃至捍卫传统节日的结果。而对失落年味的追寻,实际上是人们传统文化身份认同意识的回归。  如今的春节可谓是越来越热闹了,节日商品应有尽有,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可是人们却
期刊
刘家超,自1990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 数十年如一日昼采夜写,呕心沥血,勤于笔耕,情凝笔端,激扬文字。据不完全统计,他已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3000多篇新闻作品,曾多次受到商丘市委宣传部和睢县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连续8年被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  佳绩固然令人喜悦,但他为此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恐怕只有他这个新闻“排头兵”才能够深切体会个中滋味。刘家超酷爱新闻事业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他说,新
期刊
摘要:职场真人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电视节目,它包含了游戏节目、影视剧、纪录片及其他相关节目等多种要素,而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游戏化的特征。这种特点可以为受众带来较为轻松但却极为真实的生存竞争体验。本文对职场真人秀节目中生存竞争呈现的方法,以及对生存竞争的游戏化特征等做了分析。  关键词:职场 真人秀 游戏化 生存竞争    职场真人秀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发展,《赢在中国》作为国内大型职场类电视真人
期刊
4月8日,专程从北京赶回洛阳参加《洛阳日报》创刊60周年的人民日报记者部原副主任、著名记者纪希晨,应家乡伊川县委宣传部邀请,在县内举行了一场生动的新闻讲座。  1922年出生,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纪希晨,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从战地记者到1982年离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战了40多个春秋。1982年离休后又创办了《中国老年》杂志和《中国老年报》,到2001年,纪希晨在
期刊
为了达到吸引关注的目的,广告用语往往标新立异,出乎常规,打破人们传统的思维定式。而当新奇的广告用语布满了周遭的空气之时,人们的招架之力丧失殆尽,从而成就了广告的话语霸权。而在这话语霸权背后,我们可以解读出更多的文化意蕴。    广告显性霸权    广告显性霸权是指广告对控制对象的信息接收和行为选择上的一种强迫,这种广告霸权是外在的,是通过观察就可以感受到的。它包括广告信息对受众感官的冲击、广告宣传
期刊
写在前面的话    突如其来的灾难,把汶川推到世人面前。钢筋水泥缝隙里,惊恐的眼神、求助的双手、带血的遗憾,令人刻骨铭心;幼小的面容、冰冻的希望、满地的肢体,江河呜咽,举国同悲。然而,天灾无情人有情,5月13日17:30,在大河报副总编辑焦书晖的办公室酝酿的广告人赈灾募捐活动,迅速放大到社会各界的赈灾募捐,在报社主要领导大力支持以及各新闻部门的积极参与实施下,5月14日上午10:30活动正式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