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中医杂志》办刊特色研究

来源 :中医文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上海《中医杂志》,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期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本文从办刊宗旨、栏目内容、出版发行等方面分析该刊特点.《中医杂志》在应对西学东渐挑战的同时,亦留下了大量学术精华,尤其是其蕴含的中医发展观等思想,值得我们探索和借鉴.
其他文献
国内中医界大抵认为,陆渊雷先生的“中医科学化”思想是中西汇通医派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陆渊雷师承于恽铁樵先生.本文通过考据文献还原了两位大家的人生遇合及其不同的思想起点,揭示了他们之间虽有师生之礼而无师徒之实,虽都选择了中医变革,却走出了不同的思想路径的特殊人生关系.我们在解开有关他们师徒关系的历史疑云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厘清“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思想起源、基本内涵、学术归宿、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以及完整地诠释陆渊雷“中医科学化”思想及其体系提供参考.
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心病药物进行统计,发现用于治疗心病的药物共计63味,所涉及病名及主治多样,分类以上品和中品为主,毒性以无毒为主,四气以平性为主,五味以为苦、甘为主.《神农本草经》治疗心病药物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及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利用数据库配合人工筛选,获得针灸治疗瘟疫的古代文献91条和现代文献168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针灸治疗本病,除取病变部位的穴位外,还当注意选取末端部、关节部和病变局部穴,临床可采用刺血、针刺、艾灸、刮痧、按摩、外敷,以及拔罐、穴位注射、电针、仪器、梅花针、微针系统等疗法.同时还比较了古今治疗瘟疫的异同.
(续上期)rn中医药人才培养rn中医药传承发展事业,人才是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党和国家经过了一系列探索,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以高等中医药医学教育为主,以各类进修班、进修学校、研究班、学习班为重要支撑,同时坚持发挥传统经典师带徒培养模式的作用,为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文从《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中四部病都由惊恐所致展开讨论,着重对吐脓和惊恐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文章先从相关概念介绍惊恐,再列举情志活动对人体影响的几个方面,并于后文论述有关脓形成的病因和产生吐的病机,最后结合历代注家对本条文的错简、移热、借主定宾等五个论述的基础上,提出“火生惊脓,气逆而吐”“惊恐令郁,痞坚化脓”二种解释,以求更好地理解仲景原条文之意.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以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及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以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彭培初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本虚标实,病位在肾,以肾阳虚为本,三焦壅滞、痰瘀内停为标,治疗上巧用大热药物,以温通之法贯彻疾病始终,自拟温通痰瘀方,温阳化浊、疏通三焦,并随症加减,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Ⅰ~Ⅲ期症状,对Ⅳ~Ⅴ期患者,可延缓其疾病进展.
陈霞波教授结合《黄帝内经》气化学说理论,从三焦气化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尿路感染,提出真气不足,三焦气化失司,感受湿毒外邪是其病机关键.其本在于真气不足,气机不利,其标在于湿毒外邪.治疗上运用小柴胡汤加减以疏利三焦水道,恢复气机升降,疗效显著,并辅以验案加以佐证.
陈旦平医师紧抓经间期出血之期,阴阳转化之际,肾阴不足,阳气内动,血溢冲任脉外的病机特点,创制育肾固经汤,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临床效果甚佳.
张伯臾,海派中医丁氏内科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老在晚年重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擅长从脾胃入手论治心系疾病,根据辨证予以健脾行气和胃、消导通腑、逐饮化痰、温补脾胃之法治疗心系疾病,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张老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经验进行理论溯源,并选取心悸、胸痹两个经典案例来论证张老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治疗特色.无论从中医角度还是西医角度,心脏与脾胃之间存在生理和病理的关联,对于脾胃功能失常所致的心系疾病,可通过调节脾胃来改善心脏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微循环等,起到治疗心系疾病的效果.
徐寒松教授认为,在糖尿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脾虚是关键,肾虚为根本.他在临床诊疗中重视扶正益气、健脾益肾、固本利尿治疗该病,尤善运用黄芪配伍,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