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资源库建设与运用研究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根据学校要求,我们课题组向湖南省电化教育馆呈报了现代技术课题《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资源库建设与运用研究》申请·评审书。继后省州电教馆领导专家多次来校,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进行了巡视、指导,对我校信息技术工作落到实处给予了肯定,也为我校今后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校长欣然同意。2012年7月,接到本课题立项(课题立项号:HNETR1454)通知书,我们立即开始研究工作,2012年10月顺利开题论证。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实践,现将课题实践与研究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很有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Internet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化的校园环境在众多学校得到了普级。然而很大一部分学校在软件持续建设,人员技能培训上花费很少,结果是许多学校有网无库,有库无货、而有货都派不上用场,网络功能难于发挥,造成设备的浪费与闲置,不能发挥其真正的应该发挥的效能。外界资源只能作为参考,真正要为自已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就必须依靠本校教师将外面的资源内化,为我所用。
  现代素质教育已发展到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今天,已把有效的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突显其重要地位。不同环境,不同区域,不同社区的学校差异的存在,使用建设资源库也存在差异,在实施新课过程,就必将某些具有隐性课程资源经过加工并付诸实施,使其进入课程的过程。
  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校园的今天,教育信息与教学资料与文字资料多元整合的超文本“网上交流”,网上查询已成现实,学校有必要对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诸多问题加以分析与解决,因此,构建校本优质资源库显得尤为必要,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多学科教研平台(WEB)系统,利用网络优势。因此,校本资源库的构建与运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它还能为本校乃至本地区教师提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平台,从而提高新课程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能构建具有本校或本地区富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库及运作模式,成果能优化校本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应用模式,解决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信息获取难、处理难、应用难等问题。
  二、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界定
  1.本课题所说的校本资源库建设:指学校教育教学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在配置、逻辑设计、实际应用上的规划。具体指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
  2.本课题所说的WEB服务:是一种可以用来解决跨网络应用集成问题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为实现“软件作为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而“软件作为服务”实质上是一种提供软件服务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在网络上暴露可编程接口,并通过这此接口来共享站点开放出来的功能。
  3.校本资源整合、应用:对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根据学校资源库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需求对利于教学的资源重新配置,寻求校本资源配置与教学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和应用模式。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以“建好、用好、管好”为指导思想,采取“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充性和安全保密性”的技术方针,配置两个资源区,即外网资源和内网资源;2.构建较为完善的校本优质资源库,并对开发和收集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提高校本资源的利用率;3.生成开发校本资源与应用校本资源的有效谋略对策。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实现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的规律,策略和方法,运用于新课程教学实践,便其有效地运用校本资源库进行教育教学,其研究内容有:一是信息化硬软件配备模式研究:1.校园信息化硬软件的优化配备;2.校园信息化环境的有效管理探索。二是信息化资源的积累研究:1.利用网络下载教学资料。组织骨干教师浏览并下载国内外各大教育网站的有用的资料,为教育教学服务;2.鼓励教师积极自制教学课件,定期组织教学课件设计大比武,并收集优秀课件;3.购置优质收费教育资源网使用权,扩大教师自主学习途径。三是人力资源建设的研究:1.培训教师软件(课件)制作能力,扩大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使全体教师都能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2.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3.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保证教师能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四是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研究:1.发挥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教师备课、授课方式的改革;2.开发《学科教研网》,让学科组自主收集学科优秀的电子教案、课件、试卷等资料,通过两年半时间的积累,形成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共享资源库。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思考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其主要方法为:
  1.文献学习法:学习与本研究课题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为本课题服务;2.调查法:了解教师对研究的理解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课堂参与状况,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需求变化,研究制作与使用以便学生在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全面进步校本资源;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是利用校本资源库在教学中和对教学的研究,为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开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4.研讨法:针对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信息意识B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效果提高C模式与变式。
  (五)预期成果
  通过建立有效的校本资源库管理平台,合理管理教学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取得以下预期成果:1.建立专用外网资源库FTP服务器平台;2.开发专用学科资源库教学服务器(WEB)平台;3.集成校本优质软件;4.撰写有关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论文;5.探索校本资源建设(教师制作课件)的有效途径及办法;6.形成校本资源管理应用的有效对策;7.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三、我们研究的实践
  (一)预计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课题预计研究周期为2年半,即:2011年12月至1014年6月
  A/研究过程
  1.组织全课题成员学习校本信息库建设有关的理论;2.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奠定基础;3.加快校本资源库建设,添置校园资源库硬件设备,为开展现代化教育提供资源环境;4.引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学科资源,制作开发软件(课件),积存优质软件。A 鼓励教师原创 B 拿来主义的策略 C 整合已有的资源;5.运用“资源库”开展教学,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效果,师生共同受益;6.科学总结评估与报告会。
  B/实施步骤: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5月)研究阶段:探索应用对策。结题阶段:。
  (二)务实的实践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校本信息库建设的理论,拟定实施方案。2.培训教师,搭建教师网络空间;3.对周边学校校本资源库建设与运用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4.优化资源库环境,搭建“校本资源库建设”“高速公路”。5.开发校本资源,丰富校本资源库。 6.搭建载体,运用"资源库”教学,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摸索中,我们的做法是:A/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纳入学校几常规管理之中。B/搭建活动载体。1.积极参与主管部门举办的信息技术研讨活动。2.配合本校其他相关涉及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组,相互交流,相互支撑研究。
  四、真切的收获
  (一)学校建起了5T容量的教学资源库。(二)集成了自创的校本资源。(三)撰写了一批有理论水平的专业论文。(四)探求了建设、运用校本资源库的方法与途径。
  五、我们的体会
  在研究中,面对现实,认识信息技术建设资源运用资源的意义,联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我们感慨甚多。
  1.努力转变观念,才能有效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变革。2.大胆实践,努力创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3.领导参与是抓好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和运用的关键;4.全员参与是抓好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和运用的基础;5.搭建载体是抓好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和运用的好办法。
  六、下段研究路线及目标
  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在资源库理论与建设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度,“积件组合平台”的研究还缺乏统一的思路,对已有资源的整合没有质的进展,对资源评价缺乏细致的探讨,教师的应用培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中如何凸现校本特色更需深化。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课题组深化研究的议题及研究路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资源库建设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一定能够解决商业教学资源的多种不足问题,从而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资源资源库,满足全校师生教育教学的需要,特别解决目前新课程下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全面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为湘西州基础教育资源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示范和操作模式。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其他文献
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与国际上其它一些国家的中学数学教学比较,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数学计算、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显著特点,因而我国中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比较实,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较高。然而,改革开放也使我国数学教育界看到了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些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
期刊
一、集体备课低效现象的描述  现象一:出现了机械“拼凑式备课”,没有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的巨大效应。  极个别教研组(相当于其他学校的备课组,下同。)只是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组长,由组长将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权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却忽视了集体研讨与心灵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效能,在集
期刊
前言:作为一名对语言领域教学有浓厚兴趣的新教师,笔者得到了园内教研组的充分信任、重视,独立设计并组织了《大班语言活动:蜘蛛先生要搬家》,在组织、反思、研讨、调整、实践这样三轮教研中,笔者对于如何组织文学组品欣赏活动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与感悟,对“绘本教学与文学作品活动的区别”、“如何分析文学作品教育价值”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实践,特记录此实录与同行们共享,并以此促进自我在语言教育领域的
期刊
【关键词】 教学语言 幼儿教师  教育学家王曼卿曾经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道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就像蜜糖一样,可以牢牢的黏住孩子的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就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对于语言发展迅速的3—6岁幼儿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
期刊
车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特别是男孩,口袋里总是带着一两部车子,随时可以看见他们小小的身影蹲在地上专心地玩着车子。报纸上的汽车、马路上跑的大巴士、工作中的挖土机、水泥搅拌车等也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除了车子的造型吸引孩子外,车子的声音也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说警车来了,他们嘴里会跟着发出“咿呜咿呜”的声音;如果说是火车来了,拉长音的“呜——呜——”声就来了。  因此,我们选择了生活中常见又
期刊
【关键词】知识流转 途径  一、前言  “沟通和合作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基础、手段和媒介。”沟通和合作、对话和互动是构建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不是单向的构成,而是在教学情境中经由师生沟通与互动而产生意义的构建与交流。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课堂中的互动和沟通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中的沟通与互动技巧,能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干预,从而构建有意义的教学过程。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写“鸡、物”等字。  2、能熟练、有节奏地诵读拍手歌,感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3、在学习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准确流利地朗读拍手歌。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主—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法等。  四、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
期刊
我在农村小学做班主任二十多年,常常遇到、听到棘手的教育教学问题。  “**同学天天在学校打人,他的父亲病死了,母亲外出打工,监护他的爷爷一直庇护他,我的办法都用尽了,不知怎么办才好。”“我教的这个班级上课时没几个举手发言的,准备好的课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我都心灰意冷了。”“**同学才读一年级,我只是批评他的作业不好,他竟然把那张作业纸撕碎,并且还吞进肚里。这样的学生太可怕了,大家说该怎么办啊?”“
期刊
在言语内容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我们认为言语内容先于言语形式而存在,一定的内容就决定他的适合的形式,言语形式仅是为表达言语内容而服务的。语文教学常注意文本的言语内容上,教师常常将语文课本中的言语作品从句意、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剖析,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忽视学生的思考的能力,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不见提高,那么如何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
期刊
一、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有了初步的评价和欣赏。但是对于专业的欣赏眼光的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都有待提高,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大量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这几科,我们对建设艺术进行分类欣赏,尽量多的介绍一些优秀案例实例,开阔大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