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啃老族”、“校漂族”、“手机族”等现象,其就业率低,对学校依赖性强,社会融入感差,均体现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薄弱。为了进一步研究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因素,本文对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理论概述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当前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的现实表现及成因,论述了培养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社会适应 能力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意义在于助力学生成长与成才,职业院校学生是社会生产的主力军,如果其社会适应能力偏弱,就业、发展、职业规划均会受到较大影响。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社会发展诉求,人才竞争激烈程度、乃至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任务,有必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效果。
  (一)文献综述
  河南工程学院陈自龙教师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调节其社会关系,及学生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认为学生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关于学习、心理、工作、人际交往等层面的社会不适应问题。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董开莎教师在《不同社会支持类型的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的研究》中,采取了数据统计法,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社会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对改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观点。相关研究均已证实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教育措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才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二)研究目的
  虽然相关文献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剖析较为精准,但理论较多实践较少。而且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调查研究分析并不全面,对在校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分层并不健全。本研究针对上述类似问题提出了全新的分析层面,力求更为系统、健全、有针对性地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状况,分析问题根源,结合实际情况,对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加以论述。总结出针对性更强的教育措施,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社会适应关系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最早在《经济学人》中提出“社会适应”一词。其主要观点认为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构建,在团体与团体之间,或者文化与文化之间这种关系始终存在,且彼此互相调整与适应,直到双方达到相互满意的心理预期之后,才能够表现出适应状态。并表现为顺应、自制、遵从、服从、同化等具体的适应方式。1855年,其心理学著作《心理学原理》问世之后,进一步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架构。
  (二)心理防御机制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将社会适应能力界定为:个体在生活中习得的某些应付挫折的反应方式。这种适应能力与心理防御机制相互对冲,心理防御机制越强,其个体社会适应能力越弱。那么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减轻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消解心理矛盾,削弱心理焦虑,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防御机制的解释是: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用以防止为社会规范所限制的不能接受或不能直接表达的本能冲动,并使“自我”与“超我”和外界现实协调起来。当学生在社会适应过程中,不断倾向于自我,则较难融入适合,以自我为中心也正是当前高职学生的普遍通病,需要加以克服和引导,方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自我改变动机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 евич Толстой)曾经提到,“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想改变自己。”职业院校学生适应社会的本质动机是获取更高的职业发展空间,对于职位、薪酬、待遇的要求一旦较高,且无法满足其物质需求,才会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弱化。如果学生无法改变周遭工作环境,那么就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达到适应社会的能力。基于此,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正确审视自身的价值,主动的适应社会发展也是最为关键的教育方向。
  三.當前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的现实表现
  (一)就业率低,啃老族多
  随职业教育普及,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工作岗位有限,不能顺利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如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为薄弱,家里没人脉或资金支持学生创业或安排工作,家长又十分溺爱孩子,才会形成“啃老族”这一社会现象。这一部分学生多数在实习阶段便无法融入职业生活,对于学生角色到企业职工的身份转化产生了心理防御机制,企业规范与标准成为学生抵触的边界,进而选择了逃离工作岗位,沦为“啃老族”。
  (二)依赖性强,校漂族多
  目前在高职院校出现了一类特殊学生群体,这些学生虽然已经毕业脱离了学生身份,却在学校附近租房,并未完全脱离学生时期的生活习惯。依然在学校食堂吃饭、去操场锻炼、去图书馆自习。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并定义为“校漂族”,其虽然已完成学业,却没有踏入社会就业,仍然滞留学校或周边,或继续考研,或等待就业机会。“校漂族”现象可以视为大多数未就业学生的无奈选择,但也是一种对于学校环境依赖性较强的客观表现。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弱化现象,是这一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融入感差,手机族多
  虽然“啃老族”与“校漂族”均为无法融入社会的学生群体,但已经融入社会,从事生产生活的学生也并未真正适应社会,其适应能力较为薄弱的现象体现在“手机族”这一特殊群体。这一部分学生并非无法融入社会,而是即便融入了社会群体却并未脱离网络虚拟环境。无论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其大部分时间都被智能手机所占据,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职业发展。这部分学生对于周边社会环境或工作环境漠不关心,沉浸于自己的主观世界,更加关注网络人气、排名等等无关紧要的虚拟环境,以至于社会融入感薄弱,间接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的弱化。
  四.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解析
  (一)提升就业率的必然路径
  就业率的提升并非高职院校的硬性指标,而是社会期待的发展诉求。学生适应能力薄弱,无法融入职业发展,成为当前普遍就业率低的关键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薄弱问题,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对于薪酬、待遇等短期利益的关注度过高,很难真正考量未来职业发展的收获。因此,学生并无法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无法对自身的职业价值进行客观定位。只有真正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助力于高职院校普遍就业率的上升,消解“啃老族”社会现象的弊端。
  (二)消解依赖性的必然要求
  学生对于校园生活的依赖性较强,无法适应社会身份的转换,表现出了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的现象,才会出现“校漂族”这一特殊群体。随时间推移,校园生活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并无助益,这种依赖性也并不会淡化。那么更加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恶性循环。如果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则会导致学生长期依赖于校园生活的舒适环境,不断丧失就业能力,严重影响其融入社会的本质意愿和思想动机。因此,必须解决学生对于学校的依赖性,方能支持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不断磨炼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学生身份与职业身份的主观认同,增强其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增强融入感的必然选择
  在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中,影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较多,且尤为复杂。学生社会融入感差,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且同时存在辈群体效应。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需要从社会普遍现象着手,深入调查学生在学习适应能力、人际适应能力、角色适应能力、职业选择适应能力、生活自理适应能力、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等七个维度中开展。从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社会融入动机,以便寻找到影响学生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在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上客观反向,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方能解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的问题,为助力于学生心理成长且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薄弱并非个体现象,“啃老族”、“校漂族”、“手机族”等现象的出现,已经证实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的关键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需要更为深层次的调查影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为后续研究奠定数据参考。只有克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薄弱环节及因素,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辈等诸多关联因素中寻找到契合度更高的突破口,才能消解学生对于学校的依赖性,转化为融入社会的主动性,支持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强化,真正融入社会及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自龙.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4):74-76.
  [2]董开莎.不同社会支持类型的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48-1249.
  [3]龚洁.重视和加强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5,(15):124-124
  [4]鄂玲.大学生社会适应及其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吴城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编制及“团队合作学习”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基金项目:JWDY-20183025 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曹娜
  (作者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家有婴儿,家长最怕宝宝生病,特别是慢性隐蔽性疾病。婴儿患病后自己不会表达,只能靠大人偶然发现,结果往往会耽误治疗。因此,家长经常对宝宝进行系统的家庭体检很有必要。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有助于保障婴儿健康,及时发现问题。  1 每天看吃、玩,每月看体重、身高  家长应随时观察注意婴儿的吃和玩。一般健康的婴儿饿了就会哭,奶头人口马上不哭,吃奶时吸得很快,未吃饱仍继续哭。如果婴儿对吃没兴趣,吃而不咽,拒
期刊
很多老人都有膝盖疼的毛病,因此各种膝关节保养方法也在老人中广为流传,比如没事的时候揉揉膝盖.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这个动作不仅无助于缓解疼痛,还会加重软骨的损伤.
期刊
期刊
本文结合实际,通过分析移动金融的特点,分别从法律保障、信息保密、技术控制、外包控制等角度提出移动金融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有效地防控措施。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充分发挥课堂的优势,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要使学生课堂上有学习的兴趣及要提高其学习的能力,就必须要学生在课堂上
摘要:在硬岩巷道掘进过程中,中深孔爆破和光面爆破是两种主要的掘进爆破形式与方法,也是硬岩爆破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爆破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两种爆破方式的相关情况,并对如何提高爆破效率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所以通过优化施工组织、优化爆破参数、优化支护参数、降低喷浆厚度,可确保充分发挥大断面水平岩巷快速施工装备的优势。  关键词:巷道掘进;中深孔爆破;光面爆破;硬岩巷道  掘进和支护技
准妈妈们都知道,孕期要定期做B超检查,可对于B超到底查些啥,却不是很清楚。还有不少准妈妈会提出疑虑,比如做那么多次B超,会不会增加宝宝畸形的发生?四维B超是不是比二维、三维B超更好一些?  疑问1:怀孕前三个月可以做B超吗?  孕期的前三个月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反复做B超检查。建议可在孕50天左右做一次超声检查,主要是为了判断准妈妈是否怀了双胞胎或多胞胎,以及判断孕周。此外,
期刊
血小板减少症指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低限(即<100×109/升)。因血小板与人体出凝血情况密切相关,故当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时可以引起皮肤黏膜出血,如皮肤出血斑点及紫癜、鼻出血、牙龈渗血;严重者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危重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药物、肿瘤、先天性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且发病率逐年增多。日常调护对于血小板减少
期刊
输液港作为一种先进的输液工具在美国使用已逾20年,在我院使用也有3年。作为我院最先使用输液港且使用频率最高的科室,2013年全年我治疗中心植入输液港共593例,其中末端开口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与民用企业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其中有一项就是党务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党务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也是国有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追求利润的环境下,党务工作被很多企业所忽视,其中不乏国有企业。失去了党务工作,也就失去了政治保障,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这对企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国有企业要认准形势,尤其是认准党务工作的重要性,要在企业发展中不断提高企业党务工作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