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政治主观题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它具有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等特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考查学生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学科知识的能力,是我们备考复习和教学的难点,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其解题技巧和规律。笔者立足于教学实践,结合教学情境,仔细研究教学问题,得出启发性结论,并总结出做好主观题的“四步走”战略。现以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政治41题为例,简单阐述之。
原题呈现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认真审好设问,分清属于什么类型
主观题的答题要受到设问规定的限制,所以审准设问是答好题的基础和关键,多一份精心的审设问,能有效地提高答案准确率,因为只有知道问什么才能给出最恰当的答案,答从问来,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审设问意是明确设问指向,克服一看试题就答题的马虎作风,从学生做题实践来看,不舍得花时间在审设问上,仅顾着多写答案,结果写得多,得分少。所以要突破思维惯性,重视审题,尤其要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审题习惯,在设问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这样的答案才更加切题。如果没看清设问要求,理解上差之毫厘便会导致答案谬以千里。
其次,要特别注意问法中的限制词,明确其考查的知识范围,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41题第二问,是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中的“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字眼,答题前一定要审准、审透。
此外还要注意抓好问法中的关键词或者敏感词,它们极富浓缩型,是文段或者设问的骨架,是正确把握材料和问题指向的钥匙。在41题第一问中,其关键词就是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因此做好此题要用发散思维,联想到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最后,要明确设问方式,判断出是什么类型的主观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哪个角度来要求的。一般而言主观题有以下类型:依据类型、为什么类型、意义类型、怎么办类型、启示类型、认识类型、评析类型、图表类型、体现类型等等。41题第一问是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属于怎么办类型。41题第二问是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属于依据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答题套路,不要乱花渐欲迷人眼,照抄照搬,考生要熟练掌握主观题中不同类型的答题思路。
仔细阅读情境材料,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
根据问法的要求与指向,在考场上能拯救学生的就是材料,材料中往往隐含着答题的方向。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注意材料里的标点符号。一般说来一个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务必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材料,绝不能一目十行、粗枝大叶。此外,还要让学生善于根据设问概括材料的问题实质、中心思想和价值意义等,推敲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构建答题思路。
尽管情景材料和设问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设问所要求的内容一定与所学教材知识紧密相关,要冷静、审慎思考自己掌握的哪些原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务必要求学生把握好教材基础知识,不能漏掉知识点,而且要灵活运用涉及的知识点,善于从材料中提取与教材相关的知识。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最终的答案,总能从书本和材料中找到,有时甚至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稍加提炼和修饰就成了答案。
组织答案时可以先形成答案提纲,理出答案布局的层次,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组织答案,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切忌答题的随意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行为,还要反对观点材料两张皮现象。如41题第二问是:“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应该想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联想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点,等等。
答题规范、合理安排时间
做主观题需要扎实的知识功底,需要对教材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最忌讳点少面窄。必须要分好要点,做到序号标准前后一致,注重条理清楚,注重美观性,层次分明,内容简练。还要分好段落,增强层次感,切忌一段文字包罗万象,答案堆砌,让阅卷人自己去寻找得分点。具体说来规范化的答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答题要点求“多”不求“深”。政治题是以要点得分的,只要把要点表述清楚基本分就可以拿到,没有必要将每—个要点都解释得过于详细,甚至把细节都写上。这样一来不会多得分,二来还会浪费宝贵的答题时间,实属得不偿失。
⑵希望阅卷老师能给自己高分,给老师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因为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书写而不是答案,看到工整的书写,心情舒畅,马上会相应给出一个大致分数(其中就包含良好的“印象分”),然后仔细阅读,调整分数。
⑶“第一印象”要注意:①字迹端正,杜绝连笔现象,合理安排字体间的大小、间距和字迹的清晰程度;②卷面整洁,层次分明。③修改合乎规范,禁止胡乱涂改。④答案简洁,正确使用学科术语。
(4)主观题答题的非智力因素。①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现象。②字数适中,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力,产生厌倦情绪。③组织答案时提倡打草稿,确保答案与设问的内在逻辑通顺,以便不断完善要点。
41题这两问参考答案中都出现分号,就表示了分好要点。答题过程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防止出现前松后紧现象,避免在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耗时太多,导致简单的题目因时间不足,无法完成,出现空题情况。
学会扣题,做到画龙点睛
部分同学做题时,忽视答案与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要么文不对题,答非所问,要么即使问题答对了也缺乏与问法之间的关联。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仔细、深刻地体会几道这样的典型试题,或者结合传统经典题目,进行专题专项训练。例如:41题参考答案中:……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就是明显的扣题,这样可以保持答案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且呼应题目。
总之,解答高中政治主观题时千万要少一份盲目与自负,多一份冷静与审慎。因为任何一道科学的主观题都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只要坚持按照上面的“四步走”战略实施,面对任何主观题都能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局)
原题呈现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认真审好设问,分清属于什么类型
主观题的答题要受到设问规定的限制,所以审准设问是答好题的基础和关键,多一份精心的审设问,能有效地提高答案准确率,因为只有知道问什么才能给出最恰当的答案,答从问来,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审设问意是明确设问指向,克服一看试题就答题的马虎作风,从学生做题实践来看,不舍得花时间在审设问上,仅顾着多写答案,结果写得多,得分少。所以要突破思维惯性,重视审题,尤其要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审题习惯,在设问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这样的答案才更加切题。如果没看清设问要求,理解上差之毫厘便会导致答案谬以千里。
其次,要特别注意问法中的限制词,明确其考查的知识范围,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41题第二问,是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中的“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字眼,答题前一定要审准、审透。
此外还要注意抓好问法中的关键词或者敏感词,它们极富浓缩型,是文段或者设问的骨架,是正确把握材料和问题指向的钥匙。在41题第一问中,其关键词就是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因此做好此题要用发散思维,联想到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最后,要明确设问方式,判断出是什么类型的主观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哪个角度来要求的。一般而言主观题有以下类型:依据类型、为什么类型、意义类型、怎么办类型、启示类型、认识类型、评析类型、图表类型、体现类型等等。41题第一问是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属于怎么办类型。41题第二问是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属于依据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答题套路,不要乱花渐欲迷人眼,照抄照搬,考生要熟练掌握主观题中不同类型的答题思路。
仔细阅读情境材料,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
根据问法的要求与指向,在考场上能拯救学生的就是材料,材料中往往隐含着答题的方向。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注意材料里的标点符号。一般说来一个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务必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材料,绝不能一目十行、粗枝大叶。此外,还要让学生善于根据设问概括材料的问题实质、中心思想和价值意义等,推敲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构建答题思路。
尽管情景材料和设问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设问所要求的内容一定与所学教材知识紧密相关,要冷静、审慎思考自己掌握的哪些原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务必要求学生把握好教材基础知识,不能漏掉知识点,而且要灵活运用涉及的知识点,善于从材料中提取与教材相关的知识。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最终的答案,总能从书本和材料中找到,有时甚至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稍加提炼和修饰就成了答案。
组织答案时可以先形成答案提纲,理出答案布局的层次,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组织答案,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切忌答题的随意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行为,还要反对观点材料两张皮现象。如41题第二问是:“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应该想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联想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点,等等。
答题规范、合理安排时间
做主观题需要扎实的知识功底,需要对教材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最忌讳点少面窄。必须要分好要点,做到序号标准前后一致,注重条理清楚,注重美观性,层次分明,内容简练。还要分好段落,增强层次感,切忌一段文字包罗万象,答案堆砌,让阅卷人自己去寻找得分点。具体说来规范化的答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答题要点求“多”不求“深”。政治题是以要点得分的,只要把要点表述清楚基本分就可以拿到,没有必要将每—个要点都解释得过于详细,甚至把细节都写上。这样一来不会多得分,二来还会浪费宝贵的答题时间,实属得不偿失。
⑵希望阅卷老师能给自己高分,给老师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因为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书写而不是答案,看到工整的书写,心情舒畅,马上会相应给出一个大致分数(其中就包含良好的“印象分”),然后仔细阅读,调整分数。
⑶“第一印象”要注意:①字迹端正,杜绝连笔现象,合理安排字体间的大小、间距和字迹的清晰程度;②卷面整洁,层次分明。③修改合乎规范,禁止胡乱涂改。④答案简洁,正确使用学科术语。
(4)主观题答题的非智力因素。①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现象。②字数适中,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力,产生厌倦情绪。③组织答案时提倡打草稿,确保答案与设问的内在逻辑通顺,以便不断完善要点。
41题这两问参考答案中都出现分号,就表示了分好要点。答题过程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防止出现前松后紧现象,避免在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耗时太多,导致简单的题目因时间不足,无法完成,出现空题情况。
学会扣题,做到画龙点睛
部分同学做题时,忽视答案与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要么文不对题,答非所问,要么即使问题答对了也缺乏与问法之间的关联。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仔细、深刻地体会几道这样的典型试题,或者结合传统经典题目,进行专题专项训练。例如:41题参考答案中:……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就是明显的扣题,这样可以保持答案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且呼应题目。
总之,解答高中政治主观题时千万要少一份盲目与自负,多一份冷静与审慎。因为任何一道科学的主观题都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只要坚持按照上面的“四步走”战略实施,面对任何主观题都能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