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性别关系之不同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性别关系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出各自的社会状况,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文章从各自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找出不同点,并从各自文化中人们对性别关系的态度来加以分析,最后简要说明这些不同所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两性关系;文化起源;分析
  【中图分类号】 Q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16-02
  “社会性别”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指的是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两性差异和行为特征的理解。这一概念为历史分析的一个基本范畴以及表示社会“文化构造”的一种方式。中国和西方在各自悠久的文化传统中都有对性别关系的认识,两者存在着不同。
  一、差异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关系与政治结合在一起,而西方文化中的性别关系是和宗教结合在一起。孟子称“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张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男女两性存在差别。“舜臣尧,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左氏《文公十八年传》)这里对作为父亲和母亲的男女各自的行为做出了规范。后世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宣扬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礼,义,仁,知,信”以及“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加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容,妇功,妇信”,对男性,尤其是女性的行为进一步地规范,造成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除此之外,还对女性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如性别回避制度,男女从七岁开始,“不同席,不共食”,“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敝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还就男女进行了分工,《礼记·内则》规定:“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外内。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闾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
  在儒家的伦理体系中,男性身处由君到子层层相扣的伦理阶梯,而妇女则限制在家的脉络里,仅居五伦之一,她们的社会脉络被无限简化。“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及性别隔离制度把妇女的角色定位在家庭内部,“家”成了女性全部的生活空间,家务成为女性的一生事业。明朝的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十分重视利用儒学中君臣父子夫妇的封建纲常说教来驯服人们。他曾下诏:“民间寡妇,三十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而在西方文化源头那里,即古罗马时期,性别关系则较多地体现在宗教方面。宗教在古罗马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罗马人像古希腊人一样注重宗教的实用性,他们的宗教主要通过祭祀仪式表现出来。在家庭中,古罗马男性家长作为一家之主是家中的祭司,是家宅内圣火的守护者。法国学者古朗士在《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指出:“父亲是离着家火最近的;他维护使之不灭,他就是教士。在各种祭祀时,他的职务最高:他扼牺牲,他致求神保佑全家的祷辞。”
  与掌握家庭宗教权力的男性家长和将来有机会执掌祭祀的未成年男子相比,古罗马妇女婚前和婚后在家庭祭祀中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在为城邦的利益而举行的公共祭祀活动中,男女两性的主从关系也没有任何改变。就像父亲掌握着家中的祭祀权力一样,城邦的宗教权力也掌握在男性手中。古罗马妇女虽然在宗教领域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并不是完全被排除在这个领域之外,她们的宗教活动是古罗马城邦和家庭祭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他们所参加的宗教仪式与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妇女贞洁的强调也被用于古罗马的宗教生活中。这体现了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角色期望,希望她们承担起生育子女的职责。中世纪是罗马天主教统治整个欧洲的黑暗时期,教会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教会的女性观占主要地位。他们认为女人是卑弱的,不洁的,女人以其肉体妨碍了男人与精神世界的联系。因此,这一时期的教会一方面的强调神职人员的纯洁之身,并不断在宗教会议上提出要求,或以教令、宗教法规的形式使神职人员的独身合法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对婚姻加以种种限制。13世纪基督教权威人士、著有《神学大全》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拉就认为“男性比之女人天生就被赋予了更多的逻辑与辨别力,所以男性是同理性和精神相联系,而女性则同性与物质相联系。虽然女性的灵魂中也有理性的成份,但即使女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创造出来的,她仍然要比男人低下”。
  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待性别关系是以感性为基础的,而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待性别关系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在中国,当男女双方相识并进入互相爱慕的阶段时,自然而然的对对方产生同情和关怀,关心对方的生活,健康等等,再进一步便产生“相依为命”和“天长地久”之情,从而互许终身,期待白头偕老。并且人们对不道德的男女关系都会愤愤不平,极力声讨,甚至是将男女双方处以极刑(古代)。这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人们在对待男女关系的时候都有自己感情的介入,尽管有时受到传统封建礼教的影响。而一谈到美国的男女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定会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比如,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和他母亲或是祖母同年龄的妇人都可以发生关系,这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殊不知,这正是美国人理性精神的表现。美国人喜欢自由独立,爱好探究新奇,富于冒险进取,从文化哲学的立场上看,这实在是发展科学的原动力,科学和理性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孕育科学和理性的探究精神,科学家是不容易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上面的例子中的青年和妇人在“探究”对方的时候,不管美丑,不计年龄,未婚还是已婚,礼俗的非议,也自然置之脑后了。然而,他们所追求的只是“探究”上的满足,是不会轻许终身的。从认识的角度来分析,不少的美国人认为性关系是一种认知过程,只有透过性的过程,才能深入了解对方的人格。这是何其理性的一种观点。
  二、产生原因
  之所以会有以上的不同,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和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即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人和土地的关系极为密切,家族邻里定居于一个地方后,便依靠这个地方的土地来生活了。人们聚居在一起,人们互相关怀,互助互爱,自然发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包括性别关系在内。当这些人际关系有碍于家族和邻里的共同利益时,就必须要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进行规范,以保证这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有序的运转,反过来统治者加强对这些规范的宣扬,使他们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以期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就这样性别关系就紧紧的和政治结合起来,并以此来作为性别关系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而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地爱琴海地区大部分是岛屿,土地非常有限,进行海上贸易,因此他们的商业文明很发达,随着人口增长,希腊人开始向外殖民扩张。商业文明不同于农业文明,人们为了寻找更好的贸易机会,会不断的迁移,不会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地方很久,不会和他们所居的土地发生什么持久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稍纵即逝。所以不会产生如何处理性别关系的各种规范。在基督教的圣经中的创世纪有了男人和女人的创造过程之后,人们才以宗教的名义来规范尘世中男女的性别关系,所以西方文化中男女的性别关系就和宗教结合起来,正是由于向外殖民扩张造成了西方人喜欢自由独立,爱好探究新奇,富于冒险进取的性格。
  【参考文献】
  [1]易银珍,中国传统女性伦理观的基本内涵.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18卷第3期。
  [2]裔昭印,从宗教看古罗马社会的性别关系.世界历史,2004年第2期。
  [3]贺璋珞,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观浅探.学术研究,2004年第9期。
  【作者简介】王 兵(1980-),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通过微课程与微课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建设微课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和团队合作的优势,其次具体分析研究了建设微课程团队的方案措施,最后从建设团队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入
1961 年生,江苏徐州人,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医院老年科主任,淮海经济区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内容摘要: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可以丰富知识面,扩大对世界的认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念。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受到限制,通过对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的探究,以提高我国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阅读 兴趣 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书为伴,多读书,多好书,对一个人成长成才大有裨益。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行,语文阅读的地
劳动关系是企业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直接与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息息相关,也与个人的利益和前途紧密相连.但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企业发展的飞
社会转型期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象。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更好的发展途径,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但同时,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建立一支多元化的青年复合型人才队伍,成为管理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如何发挥青年人才
期刊
“你好,我是文杉,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学生.”带着自信的微笑,递上印有可爱QQ企鹅形象的简历.HR(人力资源主管)长久停留在简历上的目光已经印证了这个自信、美丽、用心的女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