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信息系统经费管理模块升级改造及应用

来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87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范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减轻高校科研工作人员的经费认领、预算变更等非研究的事务性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方面的热门话题.本文基于“不见面办理”理念,针对科研信息系统中的经费认领、纵横向经费分类、经费预算变更、绩效发放和科研财务数据对接等经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相关模块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科研经费相关业务全过程线上办理流程.科研经费统计数据更加全面、精准,数据检索更加便捷、可靠,为学校科研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必要支撑,确保了科研经费使用规范性,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大大节约了科研工作人员的事务性时间成本.研究成果对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大学生接受教育、毕业求职、签约工作的过程,可以比作产品的销售过程.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在毕业时进行就业的选择,是走向社会关键一步.就业不仅是大学生为了谋生的刚需,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成功进入这一行业参加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以西安航空学院——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例,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着力打造“校企有效互动、产教深度融合、双创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创业孵化、双创研究、产业发展“五位一体”的生态体系,使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成为行业特色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的示范区等,为该校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院校提供坚强支持.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是国家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遵循以学生为本、结果导向、多元参与,实现多方协同管理的原则,从组织基础、工作室活动、建设成效、保障条件和特色创新5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持续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改革、巩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成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工科教育是基于国家创新战略发展需求而提出的培养工程人才的教育改革新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工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对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要素入手、能力本位”理念的内涵出发,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主线,探究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法与策略,提出了“双线并行、五步推进、能力本位、开放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对于促进新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为掌握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的进展,采用文献计量法并运用Cite Space5.7.R2软件,对1998-2020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高校实验室安全”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可视化分析.研究得出:我国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方面起步晚,但是研究热度呈现上升发展趋势;主要核心人员为冯建跃、张志强和范强锐;主要研究机构为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但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网络较为独立,合作强度不高;研究热点是“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等;近年来学者们更倾向于对“实验室体系建设”“安全准入”“信息化”等方
要保持我国在增材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型大学需要肩负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专业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对比了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在增材制造专业建设方面的差距,在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技能培训、双创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这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探索,其意义深远.支部建在科研创新团队上,不仅可以促进整个创新团队的凝聚力和思想力,而且还能将党建工作渗透进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科研创新为纽带,链接党的建设与科学研究,完善工作机制,这无疑是新时代境遇中富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在争创双一流高校建设、独立学院转设后母体学校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时期,引进高层次人才是聚焦国家战略与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地方本科高校在布局规划、评价考核、平台环境、引进模式等方面的局限,高层次人才引进效果平平.为此,进一步提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与学校、学科发展定位相结合,完善健全引进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利用地方政策及各种人缘关系拓展引进渠道,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人文环境氛围,引育结合,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促进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的创新创业发展,全
在推动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模式在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试点的过程中,与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过程、方法、组织形式及提升方式上,多元协同、书证融通、三轮驱动,全方位有效且深入的合作,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专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方案,并能够有效实施并推广到其他专业.
本文通过调研珠三角BIM技术应用和人才需求现状,确定了在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进行BIM技术课程的开设,并以此为依托对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BIM技术课程的教学和设计,让学生们能通过综合的毕业设计做到协同,提前达到全生命周期的分工与合作的全面认知,全面的能做到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学习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