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一直备受重视,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在西欧教育史上,“写”曾经和“读”、“算”被称作“三基”,即三种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功能。
新课标下,小学写作教学改革定义
针对写作教学中出现的固化思维,新课标强调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种历史性的进步,对写作教学树立新思维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鼓励作文主体在思想内容上趋向创新。其次,鼓励作文主体在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思考同一问题。突破作文传统思维形式的禁锢,引领学生突破作文思维上的定势。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从教师批改作文转向引导学生互相批阅,它不仅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作文教学效果的需要,还是教师节省大量批改学生作文的时间,用于研究语文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
新课标下,小学写作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传统文化的束缚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规范写作意识传统的国家,而按照规范意识的模式进行写作,就有可能造成写作想象力的匮乏,造成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喜欢照搬格式的弊病。充满个性的写作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从作文主体和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真正思维,是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写作,是来源于体验、却高于现实的凝练写作,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写作氛围里,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放下心中的包袱。这具体表现在评价维度、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这样的一种评判标准,能让学生的写作发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根本质变。
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和重点发展的能力之一。我国的作文教育之所以缺乏对写作能力的重视,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规范要求得过严。我国对学生的写作教育施行统筹划一、高度标准化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的全国划一,也使学校教育的应变能力大大降低。面对当今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形势,学校无法积极主动应对,束手无策。而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最终考核学生能力的尺度就是一张卷子,这样导致规律性的东西过多,想象性的东西过少,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完善。因此,我国在教育模式上采用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限制,也严重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新课标下,小学写作教学改革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们的写作想象力 首先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识别,教师在写作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原创性。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写作训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有的同学知识储备率高,擅长对事情过程进行描写,喜欢编故事,可以引导这样的学生写记叙文;有的学生感情丰富,喜欢抒发自己内心的心情,可以引导这样的学生写散文。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才能在写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性 其实写作不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个问题。但通过有意识地培养,会使写作变得容易些,会使学生变得乐于进行写作练习。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合理布置引发学生写作的素材,明确写作能力训练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要唱主角,要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写作得到发挥。同时要纠正学生写作的偏差,要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引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教师用一组连贯词语来训练学生的写作: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鲜花、白雪等词语中选取2个,通过一定的修辞方法,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在学生讨论之前,提示学生由词语到拟题的思维,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作。有的学生由冬天和春天想到万物复苏,想到拜伦的优美诗句,想到事物的积极一面,拟题为“冬去春又来”。事实证明,只有引导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学生才能正确地发挥自身的写作。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互交流 以前写作教学过于套路化,开篇点题、中间叙事、结尾总结这种格式化严重束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现在教学应重视学生实践,要以情纬文,营造特定的写作交往氛围。学生的作品语言活泼生动,充满浓浓情意,全文都以“情”字贯穿。读者看后的评语和感受也各具特色,充满真情,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彼此交换看法、交流感情,营造出浓郁的写作交往氛围。调查显示,学生对自己的烦闷或苦恼多是守口如瓶,只有用创造思维能力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倾吐心中烦恼的机会,同时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及时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让班集体充满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同学写作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下,小学写作教学改革一般模式
小学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
低段作文教学 “听说领先”,以写“滴水日记”引领学生发现生活,听说读写尽早起步。
一是作文起步,故事引入。
首先,创造良好的交际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际欲望。其次,精心指导,让学生学会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按照顺序讲清事物发展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学习构思,体会语言的感染力。再次,提倡“亲子共读、共讲”。开展有家长参与的“讲故事” “故事大王竞赛”等比赛,会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初步阅读阶段。这种故事导入的口头作文训练,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作文起步教育。
二是写“滴水日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学生刚开始写“滴水日记”,坚持“三不”。一是不过多要求数量。二是不过多要求质量。三是不限制学生日记的内容和形式。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有意识地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发现生活的兴趣、培养发现生活的能力。先做再写,如《第一次做_____》《我和妈妈学家务》等,学会了再写。在教师有意识地指导中,学生日记体裁逐步的扩大,内容不断地丰富,学生逐渐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中段作文教学 以“快速听记”形式,继续实施“听说领先”,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为写作奠定基础。读写训练以“情境作文教学”的方式,引领学生摄取生活。“听说” “读写”有机结合。 一是“快速听记”训练。
《新课标》提到的“复述”一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能强化学习动机,把读过的、学过的东西让儿童凭借记忆复述时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第二,复述能使儿童树立短期的学习目标,具有激发学习热情的效果。第三,学生通过复述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第四,复述能给学生赏罚的体验。根据以上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确立“抓复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作文训练的子课题,凸显“听说领先”。
二是“情境作文教学”引发学生摄取生活。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改文能力,功夫下在写作中。却忽略了写作前的引导工作。“情境作文教学”不仅注重写作后的改文能力培养,更注重学生写作前的引导工作,使学生切实体验生活、摄取生活。“情境作文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演示一个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生活场景”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引导他们观察生活的“场景”细节。用心获得真切的体验,进行写作酝酿的感情积累,懂得什么是“生活细节”,什么是“生活素材”,训练他们“摄取”的方法,学生由此及彼,会主动地在生活中调动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等感触生活的素材。
高段作文教学 利用“快速听记”大量读写,积累素材,深入实施“听说领先”;进行“快速作文”训练,“我以我笔写我心”。“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是大量读写。
利用“快速听记”,高效读写。多选一些与单元主题有关的课外读物,学生读完的文章要先画出“思路联想图”,再摘录、评价、创造。阅读中感悟到的思想、语言如“源头活水”,不断地涌出来。
二是“快速作文”训练。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具有一定的作文能力的基础上,五年级开始进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素质的“快速作文”训练。训练中,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的迁移,由快速听记的“思路联想图”创设了写作的“联想网络图”,进行有助于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思维是写作的灵魂。”快速作文训练中,学生围绕题目进行丰富联想,构建出文章的脉络,画出“联想网络图”。“联想网络图”和“思路联想图”相比,二者表现形式相同,都是用“图”表示文章。但就意义而言却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说“思路联想图”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吸收、内化,那么“联想网络图”就是学生思维的一种外显、表露。
通过“感兴趣”“展开想象”“学会观察”“善于积累”“合理指导”“优化评改”等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同学能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在他们的笔下生花。
增加学生阅历见识,让写作教学“活”起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找素材、找灵感,让学生感觉到写作不再是一件苦事。通过小学写作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拥有写作素材,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写作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学生语文素养也会同步提高。
新课标下,小学写作教学改革定义
针对写作教学中出现的固化思维,新课标强调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种历史性的进步,对写作教学树立新思维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鼓励作文主体在思想内容上趋向创新。其次,鼓励作文主体在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思考同一问题。突破作文传统思维形式的禁锢,引领学生突破作文思维上的定势。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从教师批改作文转向引导学生互相批阅,它不仅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作文教学效果的需要,还是教师节省大量批改学生作文的时间,用于研究语文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
新课标下,小学写作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传统文化的束缚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规范写作意识传统的国家,而按照规范意识的模式进行写作,就有可能造成写作想象力的匮乏,造成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喜欢照搬格式的弊病。充满个性的写作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从作文主体和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真正思维,是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写作,是来源于体验、却高于现实的凝练写作,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写作氛围里,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放下心中的包袱。这具体表现在评价维度、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这样的一种评判标准,能让学生的写作发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根本质变。
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和重点发展的能力之一。我国的作文教育之所以缺乏对写作能力的重视,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规范要求得过严。我国对学生的写作教育施行统筹划一、高度标准化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的全国划一,也使学校教育的应变能力大大降低。面对当今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形势,学校无法积极主动应对,束手无策。而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最终考核学生能力的尺度就是一张卷子,这样导致规律性的东西过多,想象性的东西过少,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完善。因此,我国在教育模式上采用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限制,也严重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新课标下,小学写作教学改革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们的写作想象力 首先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识别,教师在写作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原创性。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写作训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有的同学知识储备率高,擅长对事情过程进行描写,喜欢编故事,可以引导这样的学生写记叙文;有的学生感情丰富,喜欢抒发自己内心的心情,可以引导这样的学生写散文。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才能在写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性 其实写作不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个问题。但通过有意识地培养,会使写作变得容易些,会使学生变得乐于进行写作练习。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合理布置引发学生写作的素材,明确写作能力训练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要唱主角,要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写作得到发挥。同时要纠正学生写作的偏差,要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引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教师用一组连贯词语来训练学生的写作: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鲜花、白雪等词语中选取2个,通过一定的修辞方法,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在学生讨论之前,提示学生由词语到拟题的思维,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作。有的学生由冬天和春天想到万物复苏,想到拜伦的优美诗句,想到事物的积极一面,拟题为“冬去春又来”。事实证明,只有引导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学生才能正确地发挥自身的写作。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互交流 以前写作教学过于套路化,开篇点题、中间叙事、结尾总结这种格式化严重束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现在教学应重视学生实践,要以情纬文,营造特定的写作交往氛围。学生的作品语言活泼生动,充满浓浓情意,全文都以“情”字贯穿。读者看后的评语和感受也各具特色,充满真情,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彼此交换看法、交流感情,营造出浓郁的写作交往氛围。调查显示,学生对自己的烦闷或苦恼多是守口如瓶,只有用创造思维能力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倾吐心中烦恼的机会,同时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及时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让班集体充满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同学写作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下,小学写作教学改革一般模式
小学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
低段作文教学 “听说领先”,以写“滴水日记”引领学生发现生活,听说读写尽早起步。
一是作文起步,故事引入。
首先,创造良好的交际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际欲望。其次,精心指导,让学生学会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按照顺序讲清事物发展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学习构思,体会语言的感染力。再次,提倡“亲子共读、共讲”。开展有家长参与的“讲故事” “故事大王竞赛”等比赛,会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初步阅读阶段。这种故事导入的口头作文训练,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作文起步教育。
二是写“滴水日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学生刚开始写“滴水日记”,坚持“三不”。一是不过多要求数量。二是不过多要求质量。三是不限制学生日记的内容和形式。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有意识地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发现生活的兴趣、培养发现生活的能力。先做再写,如《第一次做_____》《我和妈妈学家务》等,学会了再写。在教师有意识地指导中,学生日记体裁逐步的扩大,内容不断地丰富,学生逐渐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中段作文教学 以“快速听记”形式,继续实施“听说领先”,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为写作奠定基础。读写训练以“情境作文教学”的方式,引领学生摄取生活。“听说” “读写”有机结合。 一是“快速听记”训练。
《新课标》提到的“复述”一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能强化学习动机,把读过的、学过的东西让儿童凭借记忆复述时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第二,复述能使儿童树立短期的学习目标,具有激发学习热情的效果。第三,学生通过复述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第四,复述能给学生赏罚的体验。根据以上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确立“抓复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作文训练的子课题,凸显“听说领先”。
二是“情境作文教学”引发学生摄取生活。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改文能力,功夫下在写作中。却忽略了写作前的引导工作。“情境作文教学”不仅注重写作后的改文能力培养,更注重学生写作前的引导工作,使学生切实体验生活、摄取生活。“情境作文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演示一个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生活场景”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引导他们观察生活的“场景”细节。用心获得真切的体验,进行写作酝酿的感情积累,懂得什么是“生活细节”,什么是“生活素材”,训练他们“摄取”的方法,学生由此及彼,会主动地在生活中调动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等感触生活的素材。
高段作文教学 利用“快速听记”大量读写,积累素材,深入实施“听说领先”;进行“快速作文”训练,“我以我笔写我心”。“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是大量读写。
利用“快速听记”,高效读写。多选一些与单元主题有关的课外读物,学生读完的文章要先画出“思路联想图”,再摘录、评价、创造。阅读中感悟到的思想、语言如“源头活水”,不断地涌出来。
二是“快速作文”训练。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具有一定的作文能力的基础上,五年级开始进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素质的“快速作文”训练。训练中,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的迁移,由快速听记的“思路联想图”创设了写作的“联想网络图”,进行有助于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思维是写作的灵魂。”快速作文训练中,学生围绕题目进行丰富联想,构建出文章的脉络,画出“联想网络图”。“联想网络图”和“思路联想图”相比,二者表现形式相同,都是用“图”表示文章。但就意义而言却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说“思路联想图”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吸收、内化,那么“联想网络图”就是学生思维的一种外显、表露。
通过“感兴趣”“展开想象”“学会观察”“善于积累”“合理指导”“优化评改”等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同学能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在他们的笔下生花。
增加学生阅历见识,让写作教学“活”起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找素材、找灵感,让学生感觉到写作不再是一件苦事。通过小学写作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拥有写作素材,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写作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学生语文素养也会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