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反叛”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设计领域的影响首先是从建筑领域开始的,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建筑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特点具有决定性因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案例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对未来建筑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建筑设计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指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整个西方主义国家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以及对现代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取向的批评和解构的哲学思维方式。它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哲学、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社会的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设计领域的影响首先是从建筑领域开始的,因此它在建筑方面的影响也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它是多种试图对抗和超越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统称。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建筑领域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经济结构的调整
  70年代,西方世界的经济重心已经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第一、二产业转向以非物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产业;从高能源产品到制造低能量、 高附加值、 技术密集型产品;从低技术需求的行业转向高科技产业;产品也从刻板的定型生产,变得个性化与多样化;从“数量革命”转向“质量革命”;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产业出现小型化和权利下放的倾向,并出现信息和知识集约化等信息社会的结构特征。
  (二)社会传统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的转变
  “消费信息型”的审美观逐渐取代了“物质化”的审美观念,以信息为中心的价值体系,逐渐取代了工业社会以物质为中心的价值系统。
  (三)物质生活的改善
  人们的消费观逐渐由群众化转向了个性化、多样化;人们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在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丰富的60年代,广为流行的单调化、无个性的国际式建筑就不能再适应现代社会人们更新的审美需求了。
  (四)对建筑领域的大量资金投入
  高额的“过剩资本”为非常规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垄断财团开始大力投资于建筑行业,旨在减轻经济危机。这些都有效地促使建筑风格向个性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各异的审美追求,因此该思潮的影响首先从建筑领域开始。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特点
  后现代主义建筑即西方哲学与文化思潮在建筑领域的折射,因此具有明显的反理性主义倾向,可以说是对现代建筑设计时代的“反叛”。
  (一)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他们过于忽视客观外部世界的存在,甚至把客观现实看作是个人意志的延伸与体现,把过于扩展的自我存在意志当作是世界存在的本源,即“以个人意志为中心”。
  (二)追求神秘主义
  否认科学与理性对理解世界的方法,同时也否认归纳、推理和其他方法可以捕捉事物的本质规律。认为真理本是不存在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表明倾向于一种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
  (三)非理性的方法论
  他们热衷于一种朦胧和恍惚的精神状态,强调用直觉、体验和独特的洞察方式,通过个体的意识去把握世界的意识,否定了理性在把握世界规律中的作用。
  (四)反经典法则的倾向
  反映了非理性主义在建筑领域将采取反完美与反和谐的统一、反对艺术和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四、后代主义建筑设计特征及相关代表案例
  (一)追求含混与信息多元的特征
  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建筑师们常常用虚拟、戏仿、拼贴、象征的手法,与主体的含混性、空间构成的模糊性、时间与空间线索组成的随机信息揉合掺杂,最终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游离在标准规范之外的内心感受。
  如罗伯特·文丘设计的“母亲之家”(图1),该建筑是以一个象征性的设想为基础,而不是以纯粹的空间抽象为基础。在该设计中以建筑一层烟囱和壁炉为核心,从那里就能感觉到空间被拉伸,室内空间从壁炉随着烟囱的上升而拉伸,直到最后与房子分离,浓缩的原理在这里变得非常复杂和有趣。此外,这座建筑在许多方面都看起来模棱两可,该建筑的平面或立面看似对称却又不对称,造型样式看似传统实际并不传统。而且建筑正面是山墙,将山墙的顶部设计成断裂的样式,放大的门洞在墙中央,但正门却在建筑西侧。母亲之家的内部结构也十分有趣,如弧形的屋顶、折线型的楼梯、半圆形的阳台窗等,都充分体现出建筑师反对清晰精确空间分割、追求信息多元化的早期后现代建筑思想。
  (二)追求建筑设计的个性表现特征
  在这一特征中,建筑设计打破了从功能出发的单一模式,在创作中强调偶然性和随机性,喜欢做形式的游戏,善于用片段、夸张、变形、倒置等手法,在对立冲突中追求暧昧、变换不定、猜测、联想等审美情趣,使建筑设计成为建筑师的自我表达和情感宣泄。60年代左右,部分建筑师喜欢以建筑的独特功能为依据,并运动现代结构方式与建筑材料,使用几何图像符号、抽象化符号、具象的符号以及其他方式来表达建筑的唯一性。到了70年代,更多国际化风格渗透进入这种风格,创造出了更多建筑形式上的变化。
  约翰逊设计的水晶教堂(图2)体现了早期后现代建筑思潮的这一特征。有人曾评论菲利普·约翰逊的无厘头风格从来不把正统观念当一回事,因为他认为“原创性”就是欺世之谈。这句话用在这个水晶教堂的设计中再合适不过。该建筑完全摒弃了西方传统教堂的大理石雕花柱廊、灰暗的色彩、繁琐的雕塑等古典教堂元素,而在外观造型上采用大胆简洁的折线形式、材料上运用现代感十足的玻璃等创新型材料,在景观装饰上将水、绿地、植物等通过灵动的造型手法穿插在一起,用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打造出如水晶一样熠熠生辉的现代西式教堂。   (三)幽默怪诞,符合大众口味特征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设计师不断致力于传播俚俗、幽默等风格来满足适合大众口味的审美需求。同时还十分推崇开拓丑陋、怪诞、破落等具有否定性的审美范畴,可以说这是对千百年来西方社会所确定的所谓的正统美学观念的反叛。因此,人们眼中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完美、优雅、对称、和谐的氛围,还包含了嘲讽、宣泄、幽默、自嘲、俚俗等更加社会化、市井化的审美情趣。渐渐地,美与丑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符合不同大众审美需求。
  对这一设计特点最直接的表达便是詹姆斯·斯特林所设计的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该建筑的平面布局及建筑形体复杂多样,十分有趣。与一般博物馆类建筑为了带有纪念性,习惯上建筑师都会使用大尺度、轴线、中心对称这类常见的手法不同,斯特林并没有把新美术馆做得太具纪念性,他运用了一种更加大众化和诙谐有趣的方式来诠释个人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他把新美术馆建筑外立面的换气管涂上鲜艳的颜色,将入口雨蓬设计成具有构成主义和高技派的混合主义色彩,混凝土排水口,管状的粗扶手等细节方面的设计,以及门厅轻巧明快的曲面玻璃幕墙,都抵消了外部墙体给人视觉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师把本该象征古典主义而且比例优美的罗马柱改造成了又矮又胖的柱墩,这似乎是斯特林对传统的嘲弄。美术馆的室内部分是以绿色为主色调的门厅,内部设计十分人性化,比如在门厅旁边放置弧形的条形座椅供游客休闲、聊天使用。与纪念性空间一惯使用的传统光滑石材不同的是,斯特林在室内空间使用了清新的绿色橡胶地面。因此伴随明快活泼的色彩为主导的新艺术画廊,走在其中的人丝毫不会感到严肃,反而使人换上如在商场购物般的轻松心情。建筑师斯特林也曾说,这座新美术馆是想告诉大众艺术和展览不光是为了供人欣赏,它们还有其商业性的一面。
  五、后现代主义建筑
  对未来建筑设计的影响
  在美学和艺术发展的历史上,人类从早期单一的“美”的领域逐渐扩展到崇高、简单、优雅,再进一步扩展到悲剧、喜剧、怪异、有趣,每一次审美范畴的扩展都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当代建筑美学的“反叛”,从本质上说,是建筑设计理念在当地的科学和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刺激下,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表明美学和艺术已经从神圣的殿堂,更广泛地进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打破旧的美学体系,设置新的审美并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作用,表明人们在摆脱了纯物质羁绊后,更充分发挥可能性来满足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
  诚然,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或多或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复古风的出现、滥用历史符号、玩弄形式、追求怪异等不正之风,不可否认这一趋势的影响一直在西方流行着。
  参考文献:
  [1]沈磊,叶颖博.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装饰[J].广西轻工业,2008,(12).
  [2]杨超.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趋势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6).
  [3]胡望社,史冬妮,张静.建筑造型元素设计初探——建筑窗户视觉造型设计[J].建筑知识,2006,(02).
  [4]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
  [5]李菲.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3.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王俊祥,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作者简介:  张江波,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师从毛岱宗、王克举、王玉萍诸位先生。2012年至2014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研修班,师从杨飞云、龙力游、李贵君、石良、刘建平、朱春林诸位先生,2012年参加中国油画院邀请的瑞士油画材料技法教授JULITA .BECK博士与旅美油画修复专家司徒勇先生主持的油画材料技法班,对油画
期刊
摘 要:彝族女性服饰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受到彝族传统社会文化的建构和模塑,映射出彝族女性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文化意义。由歌剧《彝红》以彝族女性百褶裙开场引发的争议来探究女性服饰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关系,从彝族传统文化如传统神话传说、毕摩信仰和女性月经禁忌看出百褶裙是“不洁”的,彝族社会女性地位是低下的,并用群体与格栅、性别角色社会化、洁净与危险等人类学理论分析造成
期刊
作者简介:  王维群,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持有全国城雕委《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瓦楞纸板雕塑的制作方法》第一发明人、专利权人)。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城市雕塑设计。  金思彤,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2015级在读本科生。专业方向:油画。
期刊
作者简介:  王梦菲,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色彩的应用与研究。
期刊
作者简介:  俞明海,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居环境。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孕育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将美学元素融入图书馆的造型设计能进一步地发挥图书馆的美学功能,增加文化氛围,调节读者身心。通过分析湖北大学图书馆造型艺术的设计理念和美学实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造型艺术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造型艺术设计;美学  造型艺术美学是美学中的新兴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造型艺术的审美创作与欣赏。高校图书馆除了有馆藏借阅
期刊
摘 要:毕业设计是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分析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介绍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的方式方法,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教学细节、成绩考评标准等方面,阐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方法,以及本科毕业设计这一关键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由于不同时空的人类,由于其地形地貌、气温气候、生存环境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阶级、民族,这就造成了人类审美的差异性。以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为命题作为理论切入点,具体分析芦原义信从东西方的街道、建筑等比较对“美”的阐释,及对当代美学研究中存在的理论弊端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美;审美活动;审美方式;东西方差异;街道;建筑  关于“美”和“什么是美”自古以
期刊
摘 要:作为几乎与哥特建筑同时期产生的经院哲学,也必然与哥特式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潘诺夫斯基认为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他将经院哲学归纳为两条原理——“显明”和“调和”,借用了这两个概念,并将其具体运用到圣德尼教堂的建筑中,以此具体阐述经院哲学对哥特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经院哲学;哥特建筑;圣德尼教堂  经院哲学既非学派,也非思潮,而是基督教范围内自我反思的哲学运动,是基督教神
期刊
摘 要:对于建筑师而言,建筑美学的研究可以开拓视野,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对美学体验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建筑创作中的灵感。地域性是建筑的重要属性,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出不同性格的建筑,与自然相融。因此,对建筑而言,美学角度的观察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结合重庆科技馆的设计,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对重庆现代建筑的本土化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建筑美学;回归;本土化;重庆山水风格  建筑美的表达,不仅要考虑材料、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