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切除术后结肠瘘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bedw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40岁。2年前于当地医院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出现左下腹痛,大便前剧烈,便后稍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2年来患者下腹疼痛时轻时重,于1周前自肛门排出纱布1块后,左下腹疼痛明显好转,但疼痛仍存在,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查体:下腹正中可见陈旧手术瘢痕,腹软,

其他文献
毋庸置疑,信息交流已成为本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技术领域。宽带和高速网络的建立保障了图像的传输与质量,从而实现远程医疗与远程医学教育。亚太高级网络系统(Asia Pacific Advanced Network,APAN)建立于1997年6月,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国际网络联盟,旨在通过高效的互联网络服务于亚太地区的研究和教育,促进全球合作。2003年首先在韩国和日本建立了医疗网络系统,应用视频传输系统(D
伪膜性肠炎(pseudrmembranous 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为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该病多发生于老年、重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病情较严重,处理不当则病死率较高。以往的报道大部分是外科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但近年来,随着患者老龄化及抗生素的使用,内科医生遇到该病的情况有增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组织胶粘合剂(TH胶)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经肝TH胶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30例,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及CT门静脉成像,观察TH胶在血管内的分布范围、血管栓塞程度及静脉曲张消失情况。结果30例患者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100%。21例患者随访11—33个月,平均27.9个月,静脉曲张复发率14.29%(3/21);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17例80.95%(17/21);再出血率9
患者男,59岁,因突发“呕血、黑便1d”于2008年8月25日经急诊收入我院消化病房。既往无消化道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0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07/48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中上腹轻压痛,肠鸣音5次/min。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52×10^9/L,粒细胞比率0.72,血红蛋白71g/L,凝血酶原时间15.0s。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被广大术者所采用。为了追求创伤更小、疼痛更轻、切口更隐蔽的效果,笔者在改良三孔法”。的基础上改行二孔法(即将脐部二切口合二为一)LC,后又将二孔改在裤带下,该方法简单,易于普及推广,且患者乐于接受。现将2008年6月至今施行裤带下二孔法LC治疗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食管穿孔是临床少见但极严重的疾病。过去认为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穿孔的“标准方法”,包括早期的修补和引流,到后期的食管切除术,但仍有近40%患者需多次处理,这无疑增加了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
自从1968年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尤其是1974年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临床应用,ERCP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ERCP技术起步于1970年代,经过几代内镜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日益成熟和普及。
2010上海国际消化系早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定于2010年4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消化内镜学会和香港消化内镜学会主办,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黏膜层局部隆起性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小肠及结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消化道息肉的检出率在逐步提高,息肉的临床意义在于出血或可能癌变,因此积极治疗息肉对降低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内镜下治疗已成为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操作模式的转变,对于ERCP的插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因胆管疾病行诊治性ERCP的患者120例,其中选择常规插管法插管60例,使用导丝插管法插管60例。分别统计分析2组在ERCP操作过程中的目标管腔插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术后7d内的胰腺炎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导丝插管组患者较常规插管组的插管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