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提出了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建议,以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等职业院校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公修课,《概论》课不像其它专业课,直接表现为传授某种职业技能,它更多的是向学生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学生们清楚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道理。传统的讲授方法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个黑板,机械地给学生灌输,效果并不理想。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属于90后,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信息庞杂的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趋于片面和幼稚;他们强调个性,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反感情绪和偏见,再加上高职院校生源水平的两极性,学生们心理上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学习态度普遍比较被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上好《概论》课,真正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该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
一、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在于教师的政治信仰和坚实的理论功底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更多时候需要教师启发和主动引导。个别教师由于理论功底欠缺,无法正确分析和解释课程中的知识点,只好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科本身的发展性特点以及时代、学生的变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成为教授者的同时,更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扩充自身。《概论》课涉及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时间跨度很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还要随时补充自己的资料信息库,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是《概论》课教师要不断获取新知识,夯实理论功底。不论原来学什么专业,承担《概论》课以后,一定要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我党领袖人物的著作、传记、回忆录以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等,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清楚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决策过程、时代背景和客观依据。同时,要善于借助网络,查阅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和现实,为讲授《概论》课累积背景资料。
二是《概论》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概论》课教师要达到生动的教学效果,不能仅仅照本宣科地解释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在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注重政治导向和思想性。教师可以把教材的内容整合成若干个模块,按照每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比如,根据教材第五、六、八、九、十、十一章相关内容可以整合成“社会理想、现实与我的成长”模块,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人才缺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个主题后,可以策划实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自强不息的佛山职院大学生”系列活动,并且把“佛山职院学生先进典型案例采集”,作为这个活动项目的子项目,从而使讲授的内容与开展的活动环环相扣,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与社会现实联系很密切,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贴近,能教会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内容必须贴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例如,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等内容涉及课程的几个章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进行补充。同时,还要关注好社会的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中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教师只有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紧密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熱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学生才能够关心社会现实,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二是内容必须贴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培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也大多来源本地区,他们对本地区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比较关心。在《概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联系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出现在身边的人物,来说明和印证所讲的内容,缩短与学生的认知距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来走出学校尽快熟悉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例如,在讲解“产业升级改造”“推动自主品牌建设”这些概念时,教师要选准一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可以和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目前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战略相联系,并进行说明,有利于学生加深这方面理论的学习、认识和掌握,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是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中,既有高中毕业生、职中毕业生,还有中专毕业生等,且大都为独生子女,文化层次、受教育程度、个性类型均有差异。面对激烈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疑惑。因此,《概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把课程内容与广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教师不要回避,敢于进行探究和回答,主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服人,深入学生的内心,真正做到释疑解惑,把关心学生思想、解决学生困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觉得学习《概论》课受益匪浅,对自己人生至关重要。 三、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保证在于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多样
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是实施和保证《概论》课教学顺利进行,增强该课程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探索专题式教学。现在概论课共有15章的内容,各教学单位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师队伍情况搞专题式教学。每名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承担教学任务,这样做既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能够把理论讲深、讲透。在搞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好衔接,保持教材的系统性,不要因为不同的人讲授而过于零散。另外,一个教师也可以把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组合,实施专题性教学。同时,要注意挖掘事例背后的故事,提炼教学切入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提炼为教学的切入点,使理论分析具有现实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抽象和空洞。
第二是积极创新语言表达艺术,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概论》课教材语言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但教材语言并不等于就是教学语言,学生更易接受的是教学语言。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融会贯通地用生动的教学例子和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讲解“科学发展观”内容时,可以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发展作喻,解读“十二五”规划草案的部分内容,这样讲解既通俗易懂,又增强了课堂活力。
第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和校外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统一;通过研讨、辩论、调查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加大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参与实践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全面的锻炼提高自己。
第四是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笔者认为,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不能缺少使用板书,可以二者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多媒体的使用要切合实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添加影片、图片、音乐,不要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第五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改變以往期末一次性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安排,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加强考核,也可以采用学生互相考核的方式。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强化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增峰.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红霞,邓伟.基于增强高职院校《概论》实效性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14).
[3]宋冬冬.刍议民办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首都教育学报,2012,(5).
[4]胡洪彬,赵明.高职院校“概论”课实效性调查与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等职业院校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公修课,《概论》课不像其它专业课,直接表现为传授某种职业技能,它更多的是向学生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学生们清楚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道理。传统的讲授方法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个黑板,机械地给学生灌输,效果并不理想。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属于90后,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信息庞杂的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趋于片面和幼稚;他们强调个性,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反感情绪和偏见,再加上高职院校生源水平的两极性,学生们心理上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学习态度普遍比较被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上好《概论》课,真正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该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
一、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在于教师的政治信仰和坚实的理论功底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更多时候需要教师启发和主动引导。个别教师由于理论功底欠缺,无法正确分析和解释课程中的知识点,只好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科本身的发展性特点以及时代、学生的变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成为教授者的同时,更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扩充自身。《概论》课涉及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时间跨度很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还要随时补充自己的资料信息库,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是《概论》课教师要不断获取新知识,夯实理论功底。不论原来学什么专业,承担《概论》课以后,一定要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我党领袖人物的著作、传记、回忆录以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等,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清楚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决策过程、时代背景和客观依据。同时,要善于借助网络,查阅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和现实,为讲授《概论》课累积背景资料。
二是《概论》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概论》课教师要达到生动的教学效果,不能仅仅照本宣科地解释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在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注重政治导向和思想性。教师可以把教材的内容整合成若干个模块,按照每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比如,根据教材第五、六、八、九、十、十一章相关内容可以整合成“社会理想、现实与我的成长”模块,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人才缺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个主题后,可以策划实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自强不息的佛山职院大学生”系列活动,并且把“佛山职院学生先进典型案例采集”,作为这个活动项目的子项目,从而使讲授的内容与开展的活动环环相扣,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与社会现实联系很密切,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贴近,能教会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内容必须贴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例如,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等内容涉及课程的几个章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进行补充。同时,还要关注好社会的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中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教师只有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紧密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熱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学生才能够关心社会现实,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二是内容必须贴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培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也大多来源本地区,他们对本地区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比较关心。在《概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联系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出现在身边的人物,来说明和印证所讲的内容,缩短与学生的认知距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来走出学校尽快熟悉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例如,在讲解“产业升级改造”“推动自主品牌建设”这些概念时,教师要选准一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可以和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目前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战略相联系,并进行说明,有利于学生加深这方面理论的学习、认识和掌握,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是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中,既有高中毕业生、职中毕业生,还有中专毕业生等,且大都为独生子女,文化层次、受教育程度、个性类型均有差异。面对激烈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疑惑。因此,《概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把课程内容与广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教师不要回避,敢于进行探究和回答,主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服人,深入学生的内心,真正做到释疑解惑,把关心学生思想、解决学生困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觉得学习《概论》课受益匪浅,对自己人生至关重要。 三、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保证在于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多样
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是实施和保证《概论》课教学顺利进行,增强该课程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探索专题式教学。现在概论课共有15章的内容,各教学单位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师队伍情况搞专题式教学。每名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承担教学任务,这样做既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能够把理论讲深、讲透。在搞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好衔接,保持教材的系统性,不要因为不同的人讲授而过于零散。另外,一个教师也可以把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组合,实施专题性教学。同时,要注意挖掘事例背后的故事,提炼教学切入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提炼为教学的切入点,使理论分析具有现实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抽象和空洞。
第二是积极创新语言表达艺术,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概论》课教材语言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但教材语言并不等于就是教学语言,学生更易接受的是教学语言。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融会贯通地用生动的教学例子和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讲解“科学发展观”内容时,可以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发展作喻,解读“十二五”规划草案的部分内容,这样讲解既通俗易懂,又增强了课堂活力。
第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和校外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统一;通过研讨、辩论、调查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加大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参与实践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全面的锻炼提高自己。
第四是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笔者认为,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不能缺少使用板书,可以二者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多媒体的使用要切合实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添加影片、图片、音乐,不要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第五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改變以往期末一次性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安排,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加强考核,也可以采用学生互相考核的方式。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强化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增峰.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红霞,邓伟.基于增强高职院校《概论》实效性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14).
[3]宋冬冬.刍议民办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首都教育学报,2012,(5).
[4]胡洪彬,赵明.高职院校“概论”课实效性调查与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