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观的具体形态,为指导教学过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笔者以为要达到上面提出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倾听学生心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一环。老一辈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都曾在青年时代得益于熟读甚至背诵过许多文学作品。
新时代,我们应更注重这一点,不仅要让学生多读,而且还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去倾听学生心声,听学生怎么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平等交流,既听取学生的意见,又指导学生,让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在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课《在山的那边》时,我根据它所处的位置,首先提出学生明确的朗读要求,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在学生练习读时,笔者发现学生在语音的准确、句子的停顿、读文章的流利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不能排除方言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以表扬、激励为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收效较好。
二、倾听学生心声,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不断变革,由“满堂灌”到“满堂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但还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倡导的主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一体”的新方式的出现,则使这种局面得到了真正的改观。它给学生营造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倾听学生心声”,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个性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而把共性问题作为下阶段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从而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同学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互补,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互动。
三、倾听学生心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学习
新世纪、新时代更需要创新人才,但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了这方面人才的缺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以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倾听学生心声”,要求我们多听学生在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采取先自主完成,后合作完成,最后由教师、同学共同探讨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以后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
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质疑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已经养成了不爱提问的习惯,因此笔者通过反复强调质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提问。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发展。
“倾听学生心声”,还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听学生说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的收获、感受、联想等,从而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教完每一篇课文后,我们完全可以把最后的几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学生不但得到了人生观的教育,而且激发了自主意识和学习兴趣,这十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另外,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确实不少。与学生进行交谈还能帮助老师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环节作出调整,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以课外促课内,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陈东坑初中)
□责任编辑 胡培德
一、倾听学生心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一环。老一辈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都曾在青年时代得益于熟读甚至背诵过许多文学作品。
新时代,我们应更注重这一点,不仅要让学生多读,而且还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去倾听学生心声,听学生怎么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平等交流,既听取学生的意见,又指导学生,让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在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课《在山的那边》时,我根据它所处的位置,首先提出学生明确的朗读要求,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在学生练习读时,笔者发现学生在语音的准确、句子的停顿、读文章的流利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不能排除方言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以表扬、激励为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收效较好。
二、倾听学生心声,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不断变革,由“满堂灌”到“满堂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但还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倡导的主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一体”的新方式的出现,则使这种局面得到了真正的改观。它给学生营造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倾听学生心声”,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个性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而把共性问题作为下阶段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从而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同学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互补,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互动。
三、倾听学生心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学习
新世纪、新时代更需要创新人才,但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了这方面人才的缺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以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倾听学生心声”,要求我们多听学生在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采取先自主完成,后合作完成,最后由教师、同学共同探讨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以后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
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质疑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已经养成了不爱提问的习惯,因此笔者通过反复强调质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提问。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发展。
“倾听学生心声”,还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听学生说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的收获、感受、联想等,从而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教完每一篇课文后,我们完全可以把最后的几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学生不但得到了人生观的教育,而且激发了自主意识和学习兴趣,这十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另外,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确实不少。与学生进行交谈还能帮助老师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环节作出调整,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以课外促课内,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陈东坑初中)
□责任编辑 胡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