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决定的收入支出行为探讨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513485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
  
  一、收入支出分配框架重构
  
  (一)收入支出均衡框架重构
  
  1、假设框架
  第一,供需框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当代城市多样化生活需要使城市较高的社会收入阶层的收入支出结构与西方经典学说所规范的收支结构的差距是极其巨大的。这一趋势在当代城市体现的极其明显,但是它代表了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世界各国城乡人群的收入支出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为了作出清晰的论证,我们假设当代社会假设只有企业(称为社会行为主体)与居民(称为社会行为客体)――作为行为主客体之间作用关系的两个单位。对于企业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人性化的社会行为主体,而把居民作为具有具有人文价值观念的社会行为客体。
  第二,收入分配如果按照收入的支出法分析,社会行为人的收入在消费中的分配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收入用于第一层次物质需求部分的分配,社会行为人用于物质生活消费的部分;
  第二部分:是收入用于精神消费部分的分配,精神消费的部分是指用于满足社会行为人较高层次需求;这部分需求具有社会使用价值需求的特征。
  第三部分是储蓄,储蓄是收入中平衡企业与居民供求均衡框架中的平衡部分。
  第三,均衡关系表达式
  以上的均衡结构分为如下三部分平衡内容:
  (1)C(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
  其中C分为两部分:C1(用于物质消费的部分);C2(用于精神消费部分);
  (2)S(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
  (3)Y,社会行为人的收入;
  其中,C=C1+C2
  均衡关系表达式:收入Y等于三个构成部分之和,表示为,Y=C1+S+C2
  第三,逻辑图示
  


  2、社会行为人的收入支出倾向:
  对于以上消费与储蓄支出行为我们引用凯恩斯的心理偏好分析概念。我们把它消费倾向△C/△Y拆分加以使用,分为:
  第一,物质消费倾向△C1/△Y。物质需求我们认为是由经济人的特征决定的,它由市场价格机制引导社会行为人的消费支出。物质消费倾向是物质消费支出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第二,精神消费倾向△C2/△Y。精神需求我们假设它是由价值观决定的,由商品所包含的价值意义来引导社会行为人的消费支出。精神消费倾向是精神消费支出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第三,储蓄倾向假设为△S/△Y。储蓄倾向是储蓄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均衡关系表达式:△C2/△Y+△S/△Y+△C1/△Y=1
  
  3、储蓄调节部分
  第一,凯氏均衡的条件。要使的整个宏观经济运行是均衡,那么必须满足均衡的条件,即:全部收入等于支出加投资。在传统经济学中,储蓄S部分必须转化为投资是收支均衡的条件同时也是市场出清的条件,即;S=I。
  第二,市场不能全部出清精神需求
  但是从需求的角度,储蓄等于投资并不是出清市场的前提。由于社会行为人已经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同时还有了精神支出的节余部分。社会行为人的精神支出不受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所以,在储蓄转化为投资后,企业的供给能否在市场全部实现,也就是使资源全部出清,这已经不再是由市场的价格机制能够决定的事情了。图示:(如上一篇中的市场与价值模式的兼容部分图形)
  鉴于以上三个平衡部分对经典均衡框架的改变,我们需要获得社会行为人的精神支出与储蓄在收入支出中运行的特点、如何实现均衡,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
  
  4、逻辑图示
  


  (二)收入分配中精神支出的增长
  1、收入的精神支出形成的前提。收入的人性化支出形成是在基本物质生活满足后,收入还有节余的情况下形成的。分为两个阶段探讨:
  第一阶段,当,Y≤C1的时候,社会行为人主要体现经济人的特性,收入全部用于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基础上进行经济利益追逐,价格对对资源配置起作用,这时候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消费者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支付购买商品。这一部分不是我们探讨的内容;
  第二阶段,当,Y>C1的时候,社会行为人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收入还有节余,这时候属于高级层次的人文价值需求开始诱导社会行为人收入节余部分的支出。人文价值具有社会使用价值特性,开始支配剩余部分的资源分配。这时候如果还有节余会转化为储蓄S。保持收入支出的守衡Y=C1+S+C2。
  
  2、收入的精神支出的增长
  第一,收入的人性化支出的增长。我们要获得收入Y与消费C及与物质消费C1与精神消费C2之间的关系。假设一定时期内C1是固定的,随着Y的增长,C2在C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这时候C1与C2处于逆向增长,精神需求的比重逐渐扩大,而精神消费倾向将体现递增的趋势。这时候社会行为人的收入中,寻求人性化需求满足的支出将逐渐占用社会行为人收入的较大比重,而且呈现递增扩大趋势。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支出的那部分收入仅仅占有极其小的部分。
  第二,精神消费倾向的增长。我们可以认为某一固定阶段收入是固定不变的,可以认为精神消费倾向△C2/△Y是不变的或是常数。但是随着储蓄S转化为投资的不断增长,收入随之增长,基本物质消费的增长缓慢,物质消费倾向变动较小,而收入支出中的人文价值支出内容不断增加,这样精神消费倾向△C2/△Y呈现出不断递增的变化趋势。
  第三,增长的加速变化。随着投资的不断增加,投资乘数的作用,使经济增长加速,收入水平加速提高,精神消费倾向△C2/△Y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在收入的分配中,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增长也影响到精神消费的增长速度及精神消费的变化速度与收入变化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也影响到物质消费倾向与精神消费倾向的加速反向的变化规律,
  第四,精神支出增长影响社会使用价值需求。(见图3)
  


  (三)影响收入的精神支出的因素
  
  影响收入的人性化支出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既然较高的收入水平产生精神支出倾向,那么经济的增长与收入的增长都对收入的精神支出产生影响。并且精神支出与精神消费倾向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的变化是正相关的。
  第二、人文价值观影响着收入的精神支出的行为,不同人文价值观的社会行为群体有着不同的精神支出倾向。
  第三、在战争或政治等社会不稳定的情况下,人们归避意外事件的发生所采取的提前储蓄及转移性投资措施;
  第四、由于经济环境不稳定或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及政策变动,人们为保障养老的积极性出现,会采取保值储蓄、投资、组合投资及保值操作的手段支配收入。这时人们追求人文价值享受的积极性降低,收入的精神支出行为会受到影响。
  
  二、社会行为人的精神支出行为
  
  (一)精神支出行为
  
  1、精神支出行为
  第一,精神支出行为。由于在较高收入水平下,社会行为人的收入分配除了物质消费外还有用于精神消费的节余部分,而精神消费是能够给社会行为人带来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享受的。收入支出行为分析是建立于企业创造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基础上,分析社会行为人的精神支出行为,起到引导社会行为人收入中的节余部分的支出的作用。我们把建立在人为价值生产基础上分析社会行为人的精神支出行为作为研究社会行为人支出行为的重点。
  第二,收入支出的阶段性。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驱动社会行为人价值行为的人文价值意义的内在动因逐渐显露出来,影响社会行为人的精神支出行为。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主导社会行为人的收入支出的动因是不同的 。社会行为人的收入的支出行为可以划分为的经济人性主导(即经济人)的物质生活支出行为与社会行为人收入的精神支出行为。前者以追求自然使用价值为基础的商品价格的廉价为特征;后者追求满足主观价值认知为目的的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带来的效用。人为价值生产的目的是在较高收入水平的条件下创造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提供社会行为人较高的效用满足。这种情况下将形成新的人为价值生产的收入支出关系。
  
  2、精神支出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世界环境作为自变量,把社会行为人的主观心理价值认知,即:社会使用价值的认知作为因变量,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分析思路,企业通过人为价值的复制、模拟及逻辑创造塑造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使社会行为人对商品自然使用价值的认知转化为对商品社会使用价值的认知。企业对社会行为人价值模式信息的获取就是实现社会使用价值途径。它是获知并引导社会行为人未来价值需求行为的重要的方法。通过此方式企业可以预测并引导社会行为人未来的需要与行动,因此也就可以分析企业如何实现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
  


  其中:横轴Vs:代表社会使用价值;
  纵轴Vn:代表自然使用价值;
  P曲线:代表一定斜率的价格曲线;
  A、B曲线:代表斜率不同的社会使用价值的曲线;
  Ei(Pi; Vni):表示社会使用价值曲线任一点所对应的自然使用价值与价格;
  Eq点:代表社会使用价值 自然使用价值及价格都受到价值抽象的限制的极限点.
  
  说明: Eq点说明的是对于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具有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不管其如何开发丰富与完善,都有其投入劳动的极限,如果超过这一极限,价值量将超过社会对其本质属性的最大化认知.比如:对汽车的不断开发与完善,社会对其本质属性规定性的认识毕竟是汽车,而不可能是航天飞机.所以对于任何商品来说其自然使用价值 社会使用价值及价格都有一个本质属性的规定性,就这Eq这一最大均衡点.
  社会使用价值引至转化系数为a, a为斜率.
  自然使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Vn=b+aP(b为截距, a为斜率)
  第一,社会使用价值转化机制。社会使用价值与自然使用价值及价格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所以社会使用价值是以与自然使用价值及价格一定的函数关系转化效应实现的,表现为:
  社会使用价值与自然使用价值的关系:Vs=a+bVn(a为常数;b为Vs曲线与自然使用价值Vn的转换系数)
  社会使用价值与价格的关系:Vs=-a+(1/b)P(a为常数;b为Vs曲线与自然使用价值Vn的转换系数)
  当Evs   社会使用价值引至转化系数为a, a为斜率.
  自然使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Vn=b+aP(b为截距, a为斜率)
  第二, 收入人性化支出的构成。由于人文价值意义引导了社会行为人形成社会使用价值的主观判断,并引导社会行为人的实际支付行为,所以,在社会行为人对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的支出中,虽然从来源上看体现出由两部分构成,但是由于社会使用价值是由于主观价值认知形成的,所以,社会使用价值的价值构成必然与自然使用价值与价格必然体现出一定的函数关系。
  
  (二)社会使用价值支付曲线
  1、社会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
  第一,社会使用价值支付曲线。社会使用价值的需求曲线代表了社会行为人的收入社会使用价值支出的轨迹。由于社会行为人在较高收入水平下愿意为能够给其带来人文价值意义的社会使用价值进行支付,社会行为人对商品社会使用价值支付的货币数量代表了其从社会使用价值中获得的效用满足。
  第二,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效用递减。从社会行为人获得效用满足的来源上,由物质产品与人文价值内容两部分来源构成。由于物质商品的消费过程对消费行为人来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效用是边际递减的。所以,物质商品的边际效用曲线MV Curve是边际递减的。由于人文价值意义带来的干涉变数为常数(因为a.b都是常数),所以,社会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曲线MUs Curve也是边际递减。
  第三,社会使用价值支付曲线的位置。在企业的人为价值活动中,企业一定会创造高于商品自然使用价值的社会使用价值,这样它的行为才有意义。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效用曲线MVs Curve以一定的干涉变数转换后高于物质商品边际效用曲线MV Curve。
  2、社会使用价值需求曲线变化规律
  按照主观价值论与边际效用原则 物质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出来的,根据图示1中物质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应的需求曲线DD,同样我们可以根据社会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获得社会使用价值的需求曲线DsDs。需求曲线与社会使用价值的需求曲线都呈现从左上方向右下放逐渐递减的趋势。表明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商品的物质有用性的价格逐渐降低,而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给社会行为人带来的效用满足也是逐渐降低的。其中,DsDs曲线位于DD曲线的右上方。与横坐标做垂线,DsDs曲线垂直高于DD曲线的P1-P0的高度。(见图5)
  


  其中:MV Curve:物质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曲线
  MVs Curve:社会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曲线
  DD曲线:商品的需求曲线
  DsDs曲线:社会使用价值的需求曲线.
  
  三、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认知
  
  (一)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认知
  
  1、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认知的概念。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认知,我们简称其为MVS(Maximum Value Sence,这个概念是从MVP中来,MVS是我们引入的新概念),是社会行为人对商品社会使用价值所能够获得的主观最大效用满足。企业通过社会人文价值模式的复制、模拟及逻辑性创造将人文价值内容融合如商品或服务中,其目的是使社会行为人从商品或服务社会使用价值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享受。这种存在于社会行为人主观价值判断基础上对商品社会使用价值的效用的最大限度的认同即为人为价值最大化认知。人为价值最大化认知是企业人为价值活动的目的,也是企业获得社会行为人最大忠诚度的前提。
  
  2、社会使用价值认知的极限值
  第一,等高约束线。主观效用论是基于对商品自然使用价值需求的基础上对商品的消费进行的分析。按照归算论:“消费者在消费第一单位商品的时候获得了最大的效用满足” 。这一认识是合理的,同样可以应用于我们分析商品的人为价值内容。我们把消费者消费第一单位商品的自然使用价值所获得满足的值称为社会行为人进行人为价值支付最大值或极限,称为等高约束线。但是,纯粹的出于审美享受的无形商品或者有形商品比如国宝字画、文物艺术品除外。因为,精神商品没有自然使用价值,即使有它的物质载体也不是其价值的载体。所以,精神价值的认知的基础不是物质商品自然使用价值,它是精神享受的社会使用价值。精神商品的价值建立于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美学基础上的精神价值观念。
  第二,反推法论证。假设社会对商品或服务的目的首先是需要它的自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如果企业通过人文价值内容的融入创造商品或服务的社会使用价值,那么社会行为人一旦消费该商品或服务,他进行的支付是否会高于消费第一个商品自然使用价值所进行的支付呢?我们认为是不会的。消费者为满足第一层次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消费的第一个商品带来的效用满足是最大的,他所愿意进行的支付也是最大的。即使由于在商品中融入了人文价值内容,社会行为人对该商品或服务的支付也不会超出这一极限。因为这就象消费者不可能把一台电视机作为航天器的性质看待一样。
  第三,商品本质属性的压制。由于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受到商品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的制约,社会行为人的支出不可能对超出商品本质属性范围,就象不能以飞机的价格购买电视机一样。任何商品或服务是以提供自然使用价值为基础的,随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发生作用,如何使社会行为人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用满足呢?企业在商品或服务中融合入人文价值内容创造社会使用价值引导消费者支付,这样社会行为人会较高层次的享受与满足,提高了社会行为人的主观效用度,企业可以从同类商品竞争中赢得竞争。但对商品或服务的支付毕竟是建立于消费自然使用价值为基础上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最大极限的支付约束这社会行为人对自然使用价值的支付的最大数值。如果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超过这一极限,社会行为人就会消费合适价格的商品。因为他的目的是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由于社会行为人支付它的初衷是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所以,任何包涵人文社会属性价值内容的商品或服务一旦超出这个极限价格就脱离了消费自然使用价值的心理约束。
  另外,如果社会行为人的目的是获得精神满足,那么他就会转向人文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上,不同的人文价值商品与服务对社会行为人具有不同的认知价值。价值内容不变的人文商品或服务对社会行为人的效用满足也是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人文价值内涵的增加,人文商品包含的人文属性的价值内容是可以累加的。
  
  (二)社会使用价值支付曲线位置的变化
  
  1、假设:
  第一,纵轴V代表社会行为人消费某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满足;横轴Q代表社会行为人消费某商品的数量。
  第二,MV1代表随着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社会行为人获得的效用满足是递减的。
  第三,等高约束线ABCE线是是社会行为人获得的人为价值最大化认知,代表了人为价值支付的极限值MVS。
  第四,为满足社会行为人的需要,商品会不断创新融合入人文价值内容创造出新的社会使用价值吸引社会行为人,MVi代表对不断融入新的人文价值内容的该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效用曲线。
  第五,MVi的不同曲线受到等高约束线的压制,使融合入新的人文价值内容的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带给社会行为的最大的可能满足处于A、B、C……E点。
  
  2、图示:
  


  3、解释: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人文价值理念更新,提供不断创造商品新的社会使用价值,社会行为人的边际效用曲线MVi会获得新的较高的起点。如果产品供给以微分细分的话,社会行为人的最大支付位于V1(ABCE)(即V1E)这一直线处,即MVS处。比如在Qa点,产品融入人文价值内容,那么,其能够引至社会行为人的支付的最高点处于A点,即:AQa=U1,这是社会行为人支付的最高极限点,可以获得P1OQnA面积内的效用。
  V1E为等高约束线。社会行为人只有在的第一次消费该商品的自然使用价值时获得的满足是最高的,这是消费行为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对该商品社会使用价值最大效用满足判断的价值极限。随着社会行为人对该产品的消费,社会行为人对第二、第三次消费的获得的效用开始减弱,但是,如果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增加了产品人文社会属性的价值内容,这就会使社会行为人获得的满足增加。这样,如果从最理想的状态看,社会行为人由于获得的效用的增加,影响其支付增加,其愿意支付的极限值等同于第一次消费该物质产品所愿意进行的最大支付,位于V1E线上。而作为产品供应的企业,其创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极限值也是处于V1E这一水平上。
  
  (三)企业的目标:激发商品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认知
  
  创造人为价值认知最大化本质上就是企业创造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对于创造人为价值认知最大化的内涵做彻底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1、企业人为价值活动寻找什么?彼德 德鲁克(Peter F Druke,1997)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就是顾客满意度最大化” 。企业人为价值活动寻找的就是创造能够使社会行为人能够从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满足,起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目的,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提高商品社会认知的价值内容存在于社会行为人日常活动的人文社会中,这需要企业探索、探测、探询地找出人们真正要获得的价值满足的内容是什么,去寻找的这一过程就是企业的人为价值活动与行为。
  人为价值活动必须与社会行为人能够获得的效用与满足联系起来,它们是联系的,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足的。
  2、提供商品社会使用价值的满足。能够给社会行为人带来人文价值意义的效用满足具有支付意义,由人文价值观引导形成的对社会使用价值的支付对社会行为人来说代表的是一种价值意义。而对于企业来说使社会行为人体验到满足(Fulfilling)是与商品或服务的社会实现、完成、圆满一致的,它意味着结局——价值实现目的的达到。
  3、实现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的认知。这是指社会行为人对该商品最高级的价值认同,即没有比它更高的了,企业要做到寻找和满足社会行为人最高层次的价值意义的需要。这个认知程度是社会行为人对该商品或服务所具本质属性的认同极限。比如:电视机的本质内容是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进行声像显示,所以对它本质的价值的最大化认知只能建立在电视机的本质属性基础上,不管该商品融入多少人文价值内容增加社会行为人的效用满足,社会行为人对其的认知程度都不可能建立在飞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上来认识它。
  社会行为人获得最大的效用满足是以对商品与服务的最大化认知为条件的。企业通过使商品或服务具有人文价值意义寻找满足社会行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的途径。这样可以创造出一种使社会行为人能够最大化分配其收入的前提。成功的企业正是用它来创造产品和服务中的新价值,从而在竞争市场上区别于其他公司,向他们所称的最大化迈进。
  
  四、实证分析:收入分配中精神支出与精神支出倾向变化趋势
  
  我们对500名随即抽样的社会行为人的收入支出分配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以获得收入分配中精神支出与精神支出倾向变化趋势的特征。
  
  (一)收入中精神支出分配部分提供社会使用价值支付条件分析
  


  1、调查的目的:确定收入中精神支出的比重,以确定价值观评价的社会使用价值是否具有货币支付的条件。
  2、调查表的设计:包括三个变量,即:收入变化、精神支出变化、基本生活支出变化,用于说明精神支出与基本生活支出随收入的变化情况;
  3、评价标准:如果社会行为人在收入分配行为中精神消费支出与基本生活指支出的差额随着收入的增长比重逐渐增加,那么这就说明社会行为人的精神追求在收入中获得了货币支付的条件。精神支出越大,价值观对社会行为人的支出行为的调节越强。
  
  分析:随着收入的变化,基本物质生活支出的比重平缓增长,精神支出变化率加速增长。而且精神支出在收入分配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结论:由于社会行为人在收入分配中受到价值观的引导,所以,使企业人为价值活动创造的社会使用价值获得了货币支付的条件。而且,精神支出逐渐占有绝对大的比重,这说明,文化价值观对社会行为人的收入支出行为具有调节作用。这是企业通过能动的行为激发社会行为人进行收入支付的前提条件。
  
  (二)收入变化引起精神支出变化的趋势
  我们对以上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收入变化引起精神支出变化的趋势图。
  


  1、假设:
   横轴:代表收入增长情况;
   纵轴:代表精神支出增长情况。
  2、目的:分析随着收入变化精神支出变化的趋势。
  3、评价标准:
  第一,随着收入增加精神支出加速增加的话,说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行为人的支出行为越来越不受到价格机制的调控,这时候价值观对社会行为人精神支出的激发作用越来越强烈。文化价值观起到对人的收入支出行为的调节作用。
  第二,价格机制失灵的现象也越来越强烈,经典框架中的市场不能出清资源的问题越明显,那么以价格引导的供需均衡分析企业价值就存在着错误。
  
  收入变化引起精神支出变化的趋势
  
  分析:抽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精神支出随收入支出变化趋势图后得到结果,随着收入增长,收入支出加速变化。
  结论:社会行为人的收入支出行为中,随着收入增长对其精神支出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是人的价值观所激发的心理价值。随着收入的增长,市场失灵现象越来越严重,市场不能出清资源的现实也越来越明显,社会行为人精神支出部分以加速的形式脱离于市场的价格的调节。这正是我们分析企业通过人为价值活动激发社会行为人的收入支出行为的现实基础。
  
  (三)随着收入变化精神支出倾向变化趋势
  1、精神消费倾向的统计汇总
  我们对以上抽样数据统计汇,通过计算后得出收入变化不同情况下的收入支出倾向数据。
  


  2、精神支出倾向的变化趋势曲线
  横轴:代表收入的变化程度,表示为:△Y;
  纵轴:代表精神消费倾向,表示为:△C2/△Y;
  曲线:代表精神消费清闲随着收入的增加的变化趋势。
  


  随着收入变化精神支出倾向变化趋势
  
  结论:随着收入的增长精神消费支出C2与精神消费倾向会逐渐增加,而且,精神消费倾向会以较快的速度增加;收入变动速度越快精神消费倾向增加的速度越快。
  年收入在30000元(横轴的20000元点处,在这点的基本生活支出为10000元,总收入在30000元)处为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处于一个阶段收入增长达到的高峰,而后期作出调整后,精神支出倾向继续以加速的方式增长。这说明月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的时候,人们基本生活质量开始增加了品质的要求,而后,基本生活支出具有较小的弹性约束下,精神支出倾向继续以加速增长。
  (四)收入支出行为分析的意义
  1、企业价值增长的意义。鉴于社会行为人较高的收入,其收入中基本物质需求的支出占有很小的比例,其更多的收入支出受到人文价值意义的引导。社会行为人对价值意义引导形成的社会使用价值是采取主观价值的认知方式来判定价值,并建立于价值抽象基础上。所以,市场并不能调节建立于非经济利益追逐基础上的社会行为人支配这种对其具有特殊价值意义的收入部分。这样,建立于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传统的经济学所确定的S=I的分析框架就不能发挥作用。
  人为价值收入支出结构的重新布局有助于三方面内容的解决:第一,企业与居民两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活动直接影响到市场资源能否出清,有助于解决商品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二,人为价值生产提供符合社会行为人多样化需要的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将有助于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出清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实现。第三,有助于解释市场为什么不能调节储蓄S转化为投资I,政府干预为什么失败,是因为投资I不能投资于能够满足人文社会需求的领域中。历史上的经济学者都没有明确涉及到较高社会收入条件下如何创造与引导人性化收入支出行为的问题。
  2、社会意义。在分析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方面,正如我们提倡并认识到的的消费种类、质量及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会提高社会生活水平一样,在较高的收入水平上的社会行为人,如果仅仅有第一层次的物质生活的需求满足,没有第二与第三层次或者说人文价值带来的效用的满足的话,物质消费受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消费者的获得的效用是递减的。但收入的人性化支出具有满足社会行为人第二、第三层级需要的特点,就具有了较为广阔的社会意义:
  第一,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较高的生活收入水平上,往往社会经济表现为需求经济,供给行为主体往往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满足消费行为人的第二第三等层次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具有人文价值需求,由社会行为人主观体验的人文价值意义不受到市场调节,所以,能够提供商品社会使用价值需求的企业能够满足社会行为人较高层次的需求,能更好的促进商品价值的实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推动企业的价值增长。社会行为人可以从人文价值意义中获得满足,所以,这就促使企业进行人为价值生产,供给具有符合一定社会群体价值模式的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当其能够给社会行为人带来人文价值意义的满足的时候,该行为群体会表现出关注与兴趣,在几次支付与享受后就开始加以索定,形成价值定向。具有成功文化模式的企业通常具有广大范围社会消费行为主体的的忠诚度,而企业获得价值模式定向的社会群体越多,获得社会认知的潜力越大,企业越具有价值增长的条件,越具有资本积聚的条件。
  第三,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如上图所示,随着企业人为价值的不断创新,每次创新都给社会行为人带来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的效用满足,整个社会会获得整体福利的增加。表示为:U(面积P1OqnA)>U(面积P1Opn)
  依此类推,如果我们把它扩展到所有社会行为人的范围,社会总体的满足程度,可以用以说明社会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化的程度为U(面积P1OpnE)。表达式为:U(面积P1OpnE)>U(面积P1Opn)。
  
  注释:
  (英)凯恩斯 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2版。
  孙凤著,《消费者行为数量研究——以中国城镇居民为例》,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参阅钱津 著,《劳动价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1版。对其作出的社会使用价值、价格及自然使用价值的关系图示作出函数关系基础上作出比较。
  (奥)门格尔 著《国民经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奥)杰文斯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参见彼德德鲁克 著,张炜译,《创新与创业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1版。
  参阅王巍 吕发著,《网络价值评估与上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1版。
  某些内容可以参阅王巍 吕发著,《网络价值评估与上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1版。
其他文献
记者:您领导的建行山西省分行在支持山西省经济发展中做了哪些贡献?作为山西省政协委员做了哪些工作?  梁福成:我们大力支持了我省重点项目及调产项目建设,为引黄工程、阳城电厂、京大高速路、太旧高速、大运高速、晋焦高速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该行还抓住山西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重点支持“1311”工程项目,包括中国铝业、中国联通、太钢集团等,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实现
期刊
单县:诚招四海之宾 喜迎八方来客  单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永江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古称单父,由舜帝的老师单卷居住地而得名。秦时置单父县,明洪武二年定名为单县,沿用至今。悠久的历史为单县这块古老的土地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13处龙山文化遗址和天台、琴台、晒仙台等地方名胜,尤其是“百狮坊”、“百寿坊”,以其雄厚的气势、精美的透雕石刻举世闻名。单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解放
期刊
泰州,一座诞生仅仅八年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竟然连续保持双位数,让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其它“老大哥”城市时时感到“不快则退”的紧迫。如今,泰州嘹亮地吹响“后来居上”时代奋进的号角。而推动泰州经济快车的核心动力和支撑泰州人力争上游信念的关键基石,就是飞速发展的工业经济。    一个奇迹不断被刷新的时代    一份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泰州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达到1189.7亿元,增长
期刊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用事业领域投融资的市场化,是深化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引进PPP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而且拓宽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用事业领域投融资的市场化,是深化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用事业领域投融资方式改革不断推进,引进PP
期刊
到过晋城的人都说,这座城市虽小,但环境优美,市区不大,但市容整洁,当漫步于道路宽敞、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商业繁华的街巷时,看着这整洁干净的路面、环境,就不能不想一想是谁创造了这一切?是环卫工人,是为这座美丽城市默默奉献的伟大群体——晋城市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全体干部职工。  晋城市城区环卫处,作为市区惟一一家从事街道清扫、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卫生督察等环境卫生职责的专业单位,承担着市区56条街巷、
期刊
内容提要:  从历史、现实及未来的多重时空交叉上思考,把锦州建设成为辽西经济区中心城市是锦州的基本定位。  辽西经济区是辽宁省“三点一面”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直接影响着全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东北大振兴的全新实践格局,明确锦州的城市定位,是锦州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历史、现实及未来的多重时空交叉点上思考
期刊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在举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全国小城镇建设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经济》创刊五周年庆典。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聚首晋城,出席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省建设厅、晋城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这次会议,共同探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大课题。这次会议对总结和交流全国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加快全国的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
期刊
摘要:竹是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景观材料,然而现代景观的快速发展使景观趋于模式化,地域性特点减弱,竹子的运用也只是简单模仿古典园林的种植方式,缺乏内涵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竹自身的文化特点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演变,借鉴古典园林中的文化表达方式,以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为理论依据,结合新材料和现代科技的应用,归纳完善现代景观中竹文化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运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竹文化,古典园林,新材料,现代
期刊
摘要:文章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系、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景源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作为评价指标构建湖坑镇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权重,通过加权叠加方法得出湖坑镇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湖坑镇生态敏感性总体水平较高,研究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的面积分别为2331.47hm2,4671.55hm2,2240.64hm2,406.21hm2,分
期刊
摘要:为了全面把握国内城市绿地的研究进展,文章以中国知网的期刊数据作为来源,用可视化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作为辅助,对4528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热点动态变化等可视化的分析图,结合文献内容分析法,得出国内城市绿地研究的4个方面,讨论了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可以考虑对绿地空间格局的优化以及多种效益权衡的绿地构建模式,从而为国内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