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深化教师对学生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现状并对进行针对化教学额重要方式。互动课堂的构建,能够给教师提供反馈性教学信号,让教师针对学生未能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放缓教学节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对此,互动课堂是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知识素养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课堂的构建措施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措施和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提升素养
一、情境构建,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
生活是学生基础性感知经验获取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帮助学生优化认知、整合学习资源的重要手段[1]。生活化资源也是学生长新知、收集整理并升华数学认知的重要方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应用生活化资源,并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最基础的生活感知经验走进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向教师反馈的重要教学途径。例如,在《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新课教学中便可以构建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呈现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将一些生活化物品及其价格呈现给学生:铅笔0.5元,书包39.9元,铅笔盒5元,卷笔刀4.2元,篮球60元,尺子3.99元。如上情境构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中的价格对以上文具进行分类,并说明自己的理由。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会发现:以上物品中的,铅笔、书包、卷笔刀和尺子的价格都是由“.”的,此时学生也就会将以上物品归位一类,而铅笔盒和篮球则不含有“.”,那么这两种物品可以归为一类。通过这种分类方式,教师借助学生的生活化经验,认识到“.”,然后顺势引入小数的概念,也就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借助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将其应用到课堂中。由于这类经验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较多,学生在分类并说明理由时,也就变得十分踊跃,问题回答也十分积极,此时的互动课堂也终于达成。再比如,在《可能性》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商场中抽奖活动中所使用的转盘,根据颜色的面积说明哪个颜色是一等奖(中奖率最低),哪个颜色是幸运奖(中奖率最高)。此时,学生借助自己在可能性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自己实际生活经验的结合,也就认识到圆盘中的面积和对应的可能性大小的关系了,在本节学习中掌握好的学生就会安耐不住自己的热情,踊跃积极回答教师设置的情景化问题,互动课堂也就随之建立。
二、問题启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在教学中,新知的学习是伴随着教师对问题的引导而逐步深化的,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在教师设置的循序渐进的教学问题的启发下逐步提升的[2]。为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释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潜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逐步帮助学生深化新知的理解,并通过问题启发、逐步诱导的方式深化认识,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构建互动课堂,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互动的方式中,深化学习。例如,在《天平游戏》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天平是学生学习抽象的方程的一个类比教学的模型。在天平使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投放不同的物体,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在天平使用中,你都有哪些发现呢?天平的平衡意味着什么呢?在天平中的左右两盘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物体,还能保持平衡吗?如果将天平看作是一个方程的话,那么平衡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数(不为0),那么等式是否成立呢?请你借助天平的使用进行思考,交流并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如上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借助天平模型认识和学习了等式这一概念,认识到天平平衡实际上便是意味着等式的成立。而在等式的左右两端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不为0),都能让原本平衡的方程依然成立,这也就意味着等式两端乘或除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依然成立。通过以上问题的启发,学生在借字母表述数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方程的认识,并且在解方程的学习中也建立了思维的模型。循序渐进难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步步深入,学生的互动反馈过程中,逐步向教师呈现自己的思维成果,教师借助反馈帮助学生逐步点拨、引导,高效的互动反馈让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学生在课堂中也获得了思维能力的提升和优化。
三、教学留白,释放更多学习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学生创建学习空间,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新知学习的灵活性[3]。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等四种计算方法,并且也经历了大量的计算过程,这是学生在本节课之前的学习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借助以前学习的内容,能够逐步独立求解出教师设置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但是,在解题的方法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部分学生中规中矩地进行计算,灵活性不高;也有部分学生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技巧和方法,简化了问题、删减了不必要的计算程序,让数学问题的求解更加灵便。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干涉,更多的是将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和认识。经过教学内容和解题方式的呈现,学生将会意识到,灵活地掌握技巧和方法,先对其进行简化再进行计算,既能节约时间,也能简化步骤、提升准确度。此时,学生简化再进行计算的解题策略也就不言自明了。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并说明自己的做题方法,也就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和鼓励,课堂氛围更加热烈,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更高。
总结
互动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充当课堂主人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深化在新知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也让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的能力提升效果更强。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问题启发和运用教学留白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提升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朝开.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实践探析[J].学周刊,2019(16):84.
[2]曾立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J].基础教育论坛,2019(11):71-72.
[3]李维敏.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36-137.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提升素养
一、情境构建,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
生活是学生基础性感知经验获取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帮助学生优化认知、整合学习资源的重要手段[1]。生活化资源也是学生长新知、收集整理并升华数学认知的重要方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应用生活化资源,并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最基础的生活感知经验走进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向教师反馈的重要教学途径。例如,在《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新课教学中便可以构建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呈现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将一些生活化物品及其价格呈现给学生:铅笔0.5元,书包39.9元,铅笔盒5元,卷笔刀4.2元,篮球60元,尺子3.99元。如上情境构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中的价格对以上文具进行分类,并说明自己的理由。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会发现:以上物品中的,铅笔、书包、卷笔刀和尺子的价格都是由“.”的,此时学生也就会将以上物品归位一类,而铅笔盒和篮球则不含有“.”,那么这两种物品可以归为一类。通过这种分类方式,教师借助学生的生活化经验,认识到“.”,然后顺势引入小数的概念,也就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借助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将其应用到课堂中。由于这类经验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较多,学生在分类并说明理由时,也就变得十分踊跃,问题回答也十分积极,此时的互动课堂也终于达成。再比如,在《可能性》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商场中抽奖活动中所使用的转盘,根据颜色的面积说明哪个颜色是一等奖(中奖率最低),哪个颜色是幸运奖(中奖率最高)。此时,学生借助自己在可能性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自己实际生活经验的结合,也就认识到圆盘中的面积和对应的可能性大小的关系了,在本节学习中掌握好的学生就会安耐不住自己的热情,踊跃积极回答教师设置的情景化问题,互动课堂也就随之建立。
二、問题启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在教学中,新知的学习是伴随着教师对问题的引导而逐步深化的,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在教师设置的循序渐进的教学问题的启发下逐步提升的[2]。为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释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潜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逐步帮助学生深化新知的理解,并通过问题启发、逐步诱导的方式深化认识,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构建互动课堂,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互动的方式中,深化学习。例如,在《天平游戏》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天平是学生学习抽象的方程的一个类比教学的模型。在天平使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投放不同的物体,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在天平使用中,你都有哪些发现呢?天平的平衡意味着什么呢?在天平中的左右两盘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物体,还能保持平衡吗?如果将天平看作是一个方程的话,那么平衡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数(不为0),那么等式是否成立呢?请你借助天平的使用进行思考,交流并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如上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借助天平模型认识和学习了等式这一概念,认识到天平平衡实际上便是意味着等式的成立。而在等式的左右两端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不为0),都能让原本平衡的方程依然成立,这也就意味着等式两端乘或除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依然成立。通过以上问题的启发,学生在借字母表述数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方程的认识,并且在解方程的学习中也建立了思维的模型。循序渐进难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步步深入,学生的互动反馈过程中,逐步向教师呈现自己的思维成果,教师借助反馈帮助学生逐步点拨、引导,高效的互动反馈让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学生在课堂中也获得了思维能力的提升和优化。
三、教学留白,释放更多学习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学生创建学习空间,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新知学习的灵活性[3]。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等四种计算方法,并且也经历了大量的计算过程,这是学生在本节课之前的学习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借助以前学习的内容,能够逐步独立求解出教师设置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但是,在解题的方法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部分学生中规中矩地进行计算,灵活性不高;也有部分学生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技巧和方法,简化了问题、删减了不必要的计算程序,让数学问题的求解更加灵便。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干涉,更多的是将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和认识。经过教学内容和解题方式的呈现,学生将会意识到,灵活地掌握技巧和方法,先对其进行简化再进行计算,既能节约时间,也能简化步骤、提升准确度。此时,学生简化再进行计算的解题策略也就不言自明了。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并说明自己的做题方法,也就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和鼓励,课堂氛围更加热烈,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更高。
总结
互动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充当课堂主人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深化在新知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也让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的能力提升效果更强。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问题启发和运用教学留白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提升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朝开.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实践探析[J].学周刊,2019(16):84.
[2]曾立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J].基础教育论坛,2019(11):71-72.
[3]李维敏.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36-137.